肩膀肥胖什么原因(胖的肩膀厚是什么原因)
长“富贵包”是因为胖?错!多由长期低头姿势造成
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身边有人的后颈部长有一个巨大的肿块。因其多见于体态丰盈、面带“富贵相”的人身上,所以一些老百姓认为,这个包出现的原因是肥胖,称其为“富贵包”。
那么,这个包真的跟肥胖有关吗?它真正的成因是什么?又该如何预防呢?
人体的脊柱,在正常状态下存在生理性弯曲,颈椎的生理曲度为前凸,而胸椎呈后凸,颈胸段交界处刚好是前凸后凸的过渡。但在病理状态下,颈椎下段过度前凸且胸椎上段过度后凸,便形成了该交界处的骨性突起,其直接影响到附着的肌肉,相关肌群因此紧张痉挛,局部循环代谢不畅,于是引起慢性炎症以及脂肪堆积。
该过程使原本较小的骨性突起逐渐增大,外形突出,“富贵包”就此成型,其范围往往在第6节颈椎至第3节胸椎之间。这样的后颈部大包中,既有颈胸交界段棘突的突出,也有炎性增生组织、堆积的肥厚脂肪等软组织。
一般来说,“富贵包”多由长期低头姿势造成,如长时间低头工作、学习或玩手机等,与肥胖没有明确的关联。
“富贵包”不同于普通的皮肤肿块,它不仅影响外表形体美观,而且还给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此外,通常来说,“富贵包”体积越大,症状越严重。
同时,“富贵包”还可能会影响脑部供血,并可能与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类疾病有关联,个别长“富贵包”的人可出现心动过速、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等症状。
既然“富贵包”会带来如此多的烦恼,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去预防?
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点来入手:
首先,改正不良的生活、工作习惯,避免颈部慢性损伤。坐姿应保持自然端坐位,调节桌、椅之间的高度,避免头颈部过度后仰或前屈,使头、颈、肩、胸保持正常的生理曲线。切忌长时间低头工作、学习或游戏,每低头半小时需要抬头运动,使头颈部左右转动,转动时宜轻柔缓慢。
其次,要坚持颈肩部肌肉锻炼,维持颈椎稳定和优美形态。同时,锻炼方案须个体化,锻炼应量力而行,不要过度锻炼损伤肌肉韧带。
(稿件来源:科学辟谣平台)
来源: 科技日报
肩痛可能是癌症前兆?4种病可能都与肩有关,早点重视
65岁的周先生从去年8月份开始,右边的肩膀就隐隐作痛。本来以为只是最近太累了导致,所以也就有放在心上,不料疼痛感却越来越重。
朋友说可能是肩周炎犯了,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到一家养生馆进行按摩、推拿,理疗完之后疼痛会好转,但是过了5、6天又开始复发疼痛。被疼痛折磨得越发消瘦,无奈之下,周先生到医院进行了检查,没想到拍了片子,肩膀没有什么器质性的病变,进一步检查发现,反而肝脏有肿瘤,而且已经是晚期。
周先生怎么也想不明白肩膀疼痛怎么就查出了肝癌?医生告诉他,肝癌的症状不仅仅是肝区疼痛、黄疸、消瘦,也可能会导致肩膀出现异常。
一般来说,出现肩膀疼,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肩膀出现了问题,但是实际上可能并没有这么乐观。人体有两大类神经痛,躯体神经痛和内脏神经痛。
躯体神经痛是指皮肤被划破后产生的疼痛感,而内脏神经痛由于内脏生病导致相关部位产生牵涉疼痛,而肩膀疼痛也有可能是因为内脏生病导致的。肩膀疼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数十种疾病,甚至很有可能是癌症的前兆信号。
下面几种疾病都有可能导致肩膀疼痛,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1、肩部疾病
发生肩膀疼,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肩部疾病,如常见的肩周炎、肩袖损伤等疾病都会造成肩部疼痛,导致活动受限。由于肩关节结构、功能复杂,是很容易产生疲劳和疾病的。
2、心梗
除了肩部疾病,肩膀疼还可能是心梗导致的,肩痛是心梗的不典型症状。尤其是有心绞痛病史的患者,如果发生剧烈的左胸疼痛、左边肩膀疼痛,一定要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3、胆结石
患有胆囊炎或胆结石也可能会导致肩部疼痛,由于胆在人体的右侧,胆结石产生的疼痛可能会蔓延至右肩,还可能伴随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4、肝癌
肩部反复疼痛还可能是肝癌的前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林丽珠教授指出,右肩膀出现反反复复的疼痛不适,通过治疗也没有好转时,应当去医院检查一下肝脏是否存在病变。右肩部疼痛很可能是肝脏肿瘤压迫到膈肌或者肌肉神经导致的。
二、肩膀疼痛有这几种情况要当心肝癌肩膀疼痛的症状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一般情况下肩膀疼痛大多是肩部疾病引起的,但是出现以下三种情况,需要提高警惕。
1、无论动不动,肩膀都痛
正常来说,患有肩部疾病的患者在活动肩部关节时,疼痛会加剧,而癌症导致的肩部疼痛,无论怎么活动肩部,痛感都是差不多的。
2、晚上疼痛厉害
肝癌患者随着肿瘤的不断增长,会压迫到患者的膈肌和神经,导致患者右肩疼痛难忍,这种疼痛在深夜会尤为明显。
3、难以缓解
一般患有肩颈疾病的患者可以通过膏药、热敷、按摩等手段缓解疼痛,但是癌症导致的肩痛用这种方式没有太大的缓解效果。
导致肩部疼痛的原因有很多,肩痛并不是肝癌的典型症状,不一定就是肝癌导致的,但是如果发现右肩膀疼痛而且反复发作,应该及时到相关的科室进行检查,特别是有肝炎病史的人,如果通过检查发现没有器质性病变,一定要重视起来,查一下肝脏是否有病变。
三、除了肩痛,肝癌还有哪里可能会痛?比起肩部疼痛,肝癌导致的肝区疼痛更为常见和典型,超过50%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首发症状是肝区疼痛。由于肿瘤发展增大压迫到患者的肝包膜,导致患者的右肋部产生间歇性或持续性的疼痛感,疼痛时轻时重,可短期自行缓解。另外,肝癌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消化异常、黄疸、消瘦等症状。
四、别等到有症状才发现肝癌,教你如何筛查肝癌发病的隐匿性比较强,缺乏比较典型的临床症状,肝癌患者出现症状时大部分就已经是中晚期了,因此做筛查是尽早发现肝癌的最好方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胰外科学部学术主任卢实春介绍乙肝携带者、肥胖患者、爱喝酒的人这几类高危人群需要定期做筛查。肝癌的临床筛查方式主要是血清AFP与B超两种方式结合,通过血液检查体内的甲胎蛋白是否有异常以及通过B超检查肝脏是否存在肿块帮助患者尽早发现肝癌。
俗话说小病不治成大病,大病不治要人命,当我们的身体发出不舒服的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尽早去医院医治,免得小病拖成大病,危害到身体健康。
参考资料:
[1]《小心!肩膀疼,不一定是肩周炎!背后可能隐藏数十种疾病》.光明网.2021-10-11
[2]《肝区疼痛小心肝癌》.广西民族医院.2014-10-21
[3]《哪些中年人要做肝癌筛查?》.医学微视.2021-06-0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长期肩痛,原来是肺癌“捣鬼”?7种疼痛或是大病前兆,及时检查
吴先生今年47岁,有长期肩痛的毛病,平时隐隐作痛的时候,也是忍一忍就算了。但最近痛感越来越强烈,甚至连穿衣服时抬下手都感觉到撕扯般的疼痛。晚上更是常常出现刺痛,睡也睡不好。家人见状,连哄带骗地把吴先生拉到医院检查,结果一系列检查后,吴先生却被诊断为肺癌中晚期,必须立即进行手术和放疗。
面对吴先生及家属们的的不解,医生解释:肺尖部的上方正好是胸腔出口,周边区域有许多神经,当肺尖部位出现肿瘤并不断增大,会压迫肺尖及周围部位的胸膜,出现类似肩周炎、肩背肌肉疼痛的症状,吴先生长期以来的肩痛正是由此引发。
同时,医生也提醒:肩痛、腰痛、头痛这些看似很普遍的症状,其实很可能是大病信号,患者也不能抱着“忍一忍”的态度,需要及时就诊,排查病因,尽早地进行干预。
一、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几乎所有人都感受过疼痛,而疼痛也是所有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同时慢性疼痛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临床疾病。目前,疼痛已成为紧随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
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正在以每年1000-2000万的速度快速增长,并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其中,85%慢性疼痛患者严重抑郁,32%慢性疼痛患者有自杀倾向,一方有慢性疼痛的夫妻离婚率高达75%。
面对疼痛,却很少人有正确的诊治意识,他们通常不会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认为“忍一忍”就好了。殊不知,这一“忍”,就可能让疼痛越来越严重,甚至会错过及时发现疾病的机会。
二、留心7种异常疼痛,或是大病前兆1、头痛:引起头痛的原因有很多,感冒可能导致鼻源性头痛,脑出血或脑肿瘤也会引起头痛,因此不论什么样的头痛,都建议最好去医院检查。尤其是首发或严重的头痛,近期内频繁发作,程度渐重,或药物止痛无效的头痛,伴有视力障碍、精神错乱等头痛。
2、严重的腹部痛:出现严重的腹痛,很可能是阑尾出现问题造成,其次是胆囊、胰腺、胃溃疡等,也可能造成腹部疼痛。
3、颌、喉、胸、肩臂或腹部疼痛不适:这种疼痛很可能是心脏病发病前兆,患者会感觉到胸口压迫不适,这种不适也可能出现在喉、颌、左肩臂或者腹部。
4、背下部或者肩胛骨之间疼痛:这种疼痛主要与关节炎有关,也可能是心脏病或腹部病变导致。
5、小腿疼痛:小腿疼痛可能与静脉血栓有关,一旦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危及生命。当然孕妇、肥胖、长途旅行、长期卧床等,都有可能造成小腿疼痛。
6、腿脚灼热痛:腿脚有灼热感或针刺感,多与神经受损有关。往往暗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末梢神经炎等。
7、无法解释的疼痛:疼痛在抑郁症患者中很常见。有时候是头疼,有时候是四肢疼痛,还有时候是综合性的。千万不要静静忍受,因为也许此时大脑生理结构已经发生了病变。
疼痛是一种强烈的感觉,但也是疾病的一种,当持续存在疼痛,不应该熬着,忍着,应当及时就医。
长期以来,大家都误以为疼痛是伴随疾病的症状,但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慢性疼痛已被证明本身就是疾病,其病变部位在神经系统,主要找到病根,很可能得到缓解。
发生疼痛就医时,并不是哪里痛就看哪里,患者要注意2点原则:
第一,由原发性疾病引起的疼痛,应就诊相应科室。比如突发心绞痛要去心内科,突发急腹症就诊普外科等。紧急情况下,也可以直接去急诊科!
第二,由慢性顽固引起的疼痛,包括慢性神经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慢性运动系统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盘突出;慢性术后疼痛,如残肢、幻肢痛、开胸术后痛等,则要到疼痛科治疗。
就诊时,为了让医生更准确掌握病情,大家要懂得正确向医生描述自己的疼痛,避免语焉不详,混淆病因。
首先,要尽量说明疼痛引起的原因,如感染、受伤、或是疲劳等。其次,要说清楚痛的具体位置,是脚背、脚掌、脚跟还是脚踝等。接着,可以向医生描述疼痛的时长频次,比如最早是什么时候感到疼痛?持续多久了?每次发作多长时间?持续痛还是间歇疼痛?夜间痛还是白天痛?每次痛多久?每天/月痛多少次?此外,还需注意描述痛感,可用胀、针刺、烧灼、牵扯、闪电、虫爬等词汇描述清楚疼痛的感觉。
疼痛的加重缓解情况也要说明清晰,疼痛是在活动后加重?还是在活动后缓解?在衣物摩擦后疼痛是否加重?是否触碰了某个部位之后就会加重疼痛?
如果有伴随症状,如腿痛有没有伴随麻木、胸痛有没有伴随心慌等,也要描述清晰。只有将自己的疼痛状况表达清楚了,才能使医生更快更准确地排查病因,及时进行对症干预。
总而言之,面对疼痛,忍才是最大的“禁忌”,尤其是老年人,当感觉到身体部位持续的不适或出现疼痛,建议还是需要挂个号查清楚,查个安心,查个放心。#谣零零计划#
参考资料:
[1]《七种疼痛不能耽搁》.河南日报.2007-11-22
[2]《疼痛只能忍?不!疼痛也是病,得治》.健康中国.2021-03-29
[3]《学会跟医生描述疼痛》.健康时报.2020-10-3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