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导致尿频(肥胖导致尿频尿急怎么办)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晚上起夜次数多或是这几个原因 尽早检查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晚上睡得好好的,突然被尿意惊醒,不得不起来上厕所。偶尔起夜一次可能并不值得担心,但如果夜间起夜次数明显增多,有些人会开始担心,这是不是肾衰竭的前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晚上频繁起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夜尿多 身体哪里出了问题

01

患有慢性病

人体产生尿液的地方,主要在肾脏,像糖尿病、慢性肾炎、尿崩症等慢性疾病,都容易让肾脏产尿增多。

02

储尿问题

尿液产生之后,会被存放在膀胱中,膀胱如果受压迫,就可能会被动缩小,从而影响储尿。比如患有前列腺增生,膀胱三角区肌层出现代偿性肥厚,从而造成逼尿肌反射亢进,导致稍有一点点尿,就会产生出急不可耐的强烈尿意,甚至把你直接从睡梦中揪醒。还有尿道狭窄、膀胱结核等问题,也可能会造成尿频。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拍片和其他辅助检查才能明确。

03

其他调节有问题

例如,一种叫做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的物质,在你熬夜、饥饿等生理节律紊乱时会导致夜尿症,此外还有一些药物、食物等因素也会引起调节障碍。

04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其高发人群是有性生活的女性。由于女性尿道直又短,且与阴道、肛门相邻,在进行性生活时,不停地碰撞和挤压都是给细菌制造机会,所以容易患上尿路感染。

如何预防夜尿多的问题

预防夜尿增多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对于没有其他疾病的普通人群,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预防夜尿问题:

1. 控制睡前饮水量:尽量在睡前2小时内减少饮水,尤其是避免摄入咖啡、茶等利尿性饮品。

2. 保持健康体重:肥胖会增加尿频的风险,保持健康体重有助于减少夜尿,还能降低心血管和代谢疾病的风险。

3. 注意饮食调节:减少盐分摄入,避免高盐饮食导致的水肿和血压升高,进而影响肾脏和膀胱功能。

4. 定期体检:对于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或肾脏病史的人群,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和血压血糖检查,及时了解身体状况。

晚上起夜次数多,不一定意味着肾衰竭,但它确实是身体发出的一个信号,提示我们可能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尽早关注夜尿的变化,及时检查和管理,有助于维护肾脏和全身的健康。

来源: 健康吉林12320

尿频总跑厕所是肾不好?辟谣:导致尿频的10种病因,一一说清

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些朋友,总喜欢频繁地跑厕所小便,对于“尿频”的症状,常常被人说成是“肾虚”,从中医理论来说,肾气亏虚,可能会影响排尿系统,造成小便不利,小便频数等症状,但如果我们单纯从“肾虚”的角度去分析小便的问题,可能会有很多真正的导致尿频的疾病问题,就容易被忽视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今天我们不谈“肾虚”的调理,从相关疾病影响方面,来为大家谈一下导致尿频发生的那些原因。

频繁跑厕所,可能只是因为喝水太多

小便是排泄身体代谢废弃物的重要生理功能,也是排泄身体多余水分的重要方式,喝水喝得多了,小便次数自然也就会更多,这是正常现象,完全没有必要过分担心,对于不伴随任何其他症状的频繁小便情况,首先应该考虑我们是不是摄入了太多的水,通常我们在食物中也可以获取20%到30%的水,再加上日常饮用的饮料,水等,水喝得太多,是导致“生理性多尿”的主要原因。日常生活中,如何为身体充分补水,又不会导致尿频发生呢?其实我们只需要遵循一个原则就可以,那就是我们通过观察我们的尿液,只要一直保持淡黄色或清澈的状态,就说明我们为身体补充足够的水分,而不要总担心自己缺水,喝太多水而导致总跑厕所。

比起生理性的多尿问题,一些病理性的尿频问题更值得引起我们注意,下面我们就来汇总一下10个导致尿频的具体疾病问题。

尿路感染

这是导致小便频多的最常见病因之一。当细菌感染我们的泌尿系统的相关组织器官,比如肾脏、膀胱或输尿管等部位时,就有可能导致膀胱肿胀,无法像正常状态那样储存更多的尿液,就会尿频的发生。

尿路感染问题导致的尿频,尿液可能会出现混浊、带血或有特殊异味的情况,同时也可能因为细菌感染而导致身体出现发烧,畏寒,恶心,下腹部疼痛等症状,通常通过积极的抗菌治疗,都能够消除感染,而随着尿路感染的治愈,尿频问题也会随之消失。

糖尿病

不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当血糖升高到一定程度,甚至是超过10mmol/L的肾糖阈时,肾脏在过滤重吸收的过程中,就会有血糖进入尿液,而当过多的葡萄糖进入尿液后, 就会让我们的身体中更多的水分进入尿液来平衡这种状态,此时就会形成“多尿”的情况,而由于身体消耗了更多的水分,同时也会伴随口干,多饮的问题。如果您本身就属于糖尿病高危风险人群,近期出现了多饮多食多尿,而体重减轻的三少一多明显症状的话,一定要尽快就医诊察糖尿病问题。

尿崩症

与糖尿病不同的是,尿崩症是一种身体无法制造足够的血管加压素(精氨酸加压素)或者是肾脏对于加压素的敏感度降低,从而导致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出现障碍,从而导致的一种疾病问题,肾小管对于水的重吸收减少,进入尿液的水分就会增多,排尿次数自然也就会增加,尿崩症每日的排尿量可达到平时常规排尿量的5倍以上,除了尿频以外,尿崩症还往往还伴有疲倦,恶心,极度口渴,大量饮食的症状,测量尿液的比重和渗透压,都会有所降低,通常通过药物治疗能够得到改善。

药物影响的多尿问题

治疗疾病的药物,也有可能会导致多尿的问题,比如我们常见的利尿剂类降压药,还有具有明显心肾保护功能的格列净类降糖药,都有可能通过其药物作用机制,而导致尿液的增多。利尿剂是通过改善水钠潴留,促进钠的排泄,而导致尿液中水量增多,而导致多尿问题;而SGLT2抑制剂类药物(格列净类药物),则是通过降低肾糖阈,促进尿糖排泄而加强血糖控制的药物,尿糖排泄的增加,同样也会导致尿液中需要更多的水分,从而导致多尿的问题,对于确需服用上述两种药物的朋友,需要注意多为身体补水,以免因为多尿而造成身体的缺水。

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膀胱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问题,目前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但与逼尿肌,排尿中枢,排尿感觉神经的异常有密切的关系,这种疾病通常以尿急,尿频为特征,常伴有夜尿增多的问题,但通常没有尿路感染和其他的病理性改变,如果严重的膀胱过度活动症,会对日常生活造成较严重的影响,通常对于上述疾病,可以对症进行相关的膀胱训练,盆底肌训练,减肥等干预方式,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手术来进行改善。

肾结石

最常见的肾结石有草酸钙形成的草酸性肾结石和尿酸沉积导致的尿酸性肾结石,肾结石形成后,可能会导致人产生尿频的现象,但可能频繁地跑厕所,但却尿得并不多或无尿,同时还有可能伴随恶心、发热,畏寒,严重疼痛等症状,肾结石导致的疼痛通常可能发生在侧身或背部,呈波浪状下延至腹股沟部位。肥胖,长期脱水,高蛋白饮食以及有家族病史的人是高危人群,肾结石可能会自行脱落,但有时也需要手术干预。

女性阴道炎

当女性的生殖系统受到酵母菌、细菌、病毒或因为药物影响,激素影响而发生感染或发炎时,就会产生炎症问题,除了尿频以外,还有可能伴随小便时发痒或灼痛的症状,还有可能会出现异常分泌物或异常的气味,对于伴随上述情况的女性尿频情况,应当及时就医排查阴道炎的可能性,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治疗为宜。

男性前列腺问题

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一个器官,它的位置包绕着尿道,当前列腺健康出现问题时,就有可能影响泌尿系统,导致出现尿频的症状。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症,前列腺肿瘤问题,都可能会影响排尿的正常,导致出现尿急尿频,尿不净,排尿疼痛,尿淋漓,排尿分叉等问题,因此,对于男性朋友出现排尿次数增多,同时伴随上述症状的,也应该积极排查前列腺出现问题的可能性。

女性绝经期影响

女性在45岁到55岁之间,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会进入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在这个阶段,女性身体分泌的雌激素会大大减少,激素水平的变化,同样也会影响排尿问题,导致排尿次数的增加,对于受到较严重困扰,排查也没有其他病理性原因的更年期女性朋友,可以考虑激素替代疗法或其他的药物治疗方法。

膀胱肿瘤影响

不管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都有可能在膀胱内形成占位病变,肿瘤占据了膀胱内的空间,膀胱容量变小,就会导致出现尿频的问题。对于膀胱恶性肿瘤形成的占位病变,尿液中出现血液是典型的特征之一(但并不是只有膀胱癌才会出现血尿),如果尿液出现血液,同时下腹部出现肿块,同时伴有小便疼痛的症状,请及时就医排查。

上述的10种疾病原因,都是有可能导致频繁上厕所小便的病理性或要理性原因,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如果我们原来的小便习惯,小便次数都正常,饮水量也都正常,而忽然出现了排尿次数增多的问题,不妨结合相关症状来进行初步的判断,并及时就医排查可能存在的病理性原因,及时治疗改善为宜。#谣零零计划#

“尿频、夜尿增多、排尿困难”与“三高”有关吗?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可引起尿频、夜尿增多,增生较重者还会引发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若长期得不到治疗,将导致肾功能损害,BPH已成为颇受社会关注的男性健康问题。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BPH与“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或者是肥胖有着密切关系。

当BPH遇上“三高”,会发生什么?该如何应对呢?

高血压与BPH的发生息息相关

国内一项关于23个老年科门诊BPH患者的调查发现,有63.9%的BPH患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占BPH并存疾病首位,与BPH的发生息息相关。另有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前列腺体积(PV)和PV年增长率明显增高,其机制可能是高血压导致前列腺间质细胞凋亡下降,造成前列腺间质平滑肌紧张及前列腺张力增大。此外,高血压还容易引起膀胱颈及后尿道梗阻,使患者出现下尿路症状(LUTS)。

对于高血压病程长、血压难以控制的患者更需要关注其LUTS与PV。可通过借助尿流动力学(UDS )检查分析患者膀胱及尿道功能状态。

对于BPH合并高血压患者,应该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和《特殊类型高血压临床诊治要点专家建议》均指出:患有难治性高血压的老年男性患者合并前列腺增生时,应考虑选择α1受体阻滞剂。使用时要警惕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血压测量是评估血压水平、观察降压疗效的根本手段和方法,特别应注意在临睡前、清晨时间段和服药前做好患者的血压监测。

别让糖尿病成为BPH患者“甜蜜的负担”

国外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DM)患者罹患BPH的几率比正常人高2倍,而且PV和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由于BPH和DM这两种疾病能引起部分相同的泌尿系统症状,如排尿次数增多、排尿后残余尿量的增加等,当两种疾病共存时,患者更容易发生膀胱感觉减退、顺应性增加等改变。

针对BPH合并DM患者,应早期预防、同步治疗。

国内研究证实,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有效减慢DM患者PV增长速度,延缓BPH病情进展。中国T2DM综合控制目标见图1,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应控制在10.0mmol/L以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选用α受体阻滞剂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联合5α还原酶抑制剂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

图1 中国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

中年发福不是“福”,当心你的前列腺

Parsons等人对531例随访者调查发现,血脂异常与男性BPH及LUTS的风险增加有关,患者伴有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将会大大增加BPH患病风险。由于脂肪堆积导致释放非酯化脂肪酸多,易造成血清胆固醇异位沉积,导致脂联素水平降低,进而通过信号转导途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管壁抗炎能力,引起内皮功能障碍,从而促进BPH的发生与发展。肥胖男性(BMI>25kg/m)BPH患病风险比非肥胖患者高3.5倍,且BMI每增加1kg/m,PV将增加0.41cm。

只有使血脂、体质量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才能消除LUTS,达到治疗目的

研究发现肥胖患者平均体重减轻6.02kg后,甘油三脂平均下降了0.42mmol/L、总胆固醇平均下降了0.55mmol/L、低密度脂蛋白平均下降了0.48mmol/L,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BPH的发生风险。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可适当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维持理想体质量(体质量指数20.0~23.9kg/m)、纠正腹型肥胖(男性腹围≥90cm,女性腹围≥85cm),可减少和延缓BPH的发生和发展,但老年人应注意避免过快、过度减重。

小结

通过本文我们发现BPH患者与“三高”和肥胖之间存在关联性。BPH防治工作中,泌尿科医生需要加强对这些合并症的管理和控制,男性同志也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行为习惯,“双管齐下”及时管理和控制这些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等.外科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553-556.

2. 李荣均,等.代谢综合征与老年前列腺增生的相关性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7;15(3):298-300.

3. 周哲,等.老年科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治现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11):965-967.

4. 褚琳,等.老年男性高血压与前列腺增生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4):377-379.

5. Nunzio CD, Aronson W,Freedland SJ,et al.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etabolic Syndrome and Prostatic Diseases [J]. European Urology. 2012;61(3):560-570.

6. 周浩,等.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2):191-193.

7. 刘芳,等.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检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2):342-343.

8.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等.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1):1-23.

9.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高血压专家委员会,等.特殊类型高血压临床诊治要点专家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0):1202-1228.

10. Parsons JK, et al. Metabolic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2006; 91(7):2562–2568.金毅,等.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动力变化特点与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6):553-554.

11. 褚琳,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3):2671-2673.

1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4):292-344.

13. 刘磊,等.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选择的临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9):4-6.

14. Parsons J K, et al. Lipids, lipoproteins and the risk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in community-dwelling men[J]. Bju International.2008; 101(3):313-318.

15. 张凤龙.代谢综合征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12):2205-2207.

16. 佟欣,等.肥胖者减肥前后血脂,血压,血糖及血清胰岛素的变化[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625-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