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和偏瘦(肥胖和偏瘦的对比图片)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老年人“瘦”好,还是“胖”好?

可能很多人认为,上了年纪的人瘦一点健康。“千金难买老来瘦”。老年人瘦一点腿脚灵活,膝盖没负担,身子骨也显得硬朗。但也有人认为,上了年纪胖点好。“千金难买老来肉”。老年人胖一点面色红润,显得富态,说明精神好、抵抗力好,有个小毛病都能扛得住。那么,这两种说法哪个才有道理呢?老年人究竟是胖点好还是瘦点好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老年医学科专家指出,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准确。

对于老年人来说,胖瘦并不是评判健康与否的标准。

上了年纪的人要想身体好,一定要有肌肉。之所以强调老年人肌肉的重要性,是因为老年人群体中这一种高发的疾病“肌少症”。

通讯员 范雨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又称“肌肉减少症”,国际肌少症工作组将肌少症定义为:“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

简单来说,肌少症就是以肌肉质量和肌肉力量进行性减少为特征的综合征。肌少症会导致老年人步速下降、握力下降、体重下降以及乏力等情况的发生,进而会增加老年人不良事件风险。

肌肉减少,危害增加!

肌少症与活动障碍、跌倒、低骨密度及代谢紊乱密切相关,是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减退的重要原因和表现之一。肌少症会增加老年人的住院率及医疗花费,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缩短老年人的寿命。

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群骨折与肌量减少、肌力下降、跌倒增加、骨量减低密切关联。多数大样本横断面研究显示,肌肉含量与骨密度呈正相关,肌肉含量下降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肌少症者较正常人罹患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1.8倍;肌少症也是髋部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由此可见,肌少症是跌倒及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

另一方面,老年人体重增加主要是脂肪组织尤其是内脏脂肪增加;肌肉组织减少,主要是四肢骨骼肌减少。这种肌少症性肥胖会带来不良的健康状况和临床结局,增加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风险。

有效预防,重拾老年生活自由

1.运动疗法

运动是获得和保持肌量和肌力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应鼓励中老年人适当运动,方式的选择需要因人而异。采用主动运动和被动活动,肌肉训练与康复相结合的手段,达到增加肌量和肌力,改善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进而减少骨折的目的。

除了每周坚持5次有氧运动、总运动时间≥150分钟外,建议每周至少还要进行3次持续20~30分钟的抗阻运动。实际上,散步也可以预防甚至逆转肌少症。

2.营养疗法

保证老年人足够的能量摄入,维持能量正平衡,为体重增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与肌少症相关的营养不良,首先是蛋白质营养不良,所以我们要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增加肉蛋奶及奶制品、鱼虾及大豆类的摄入量。乳清蛋白是肌少症患者最佳的蛋白补充剂选择,对骨密度和肌肉力量均有益。有证据表明虾青素、维生素E,Ω3脂肪酸等抗氧化、抗炎物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人的肌肉力量、耐力和活动能力,从而防治肌少症。天然的含有大量维生素D的食物很少,海鱼中维生素D含量较丰富,如鲱鱼、鲑鱼、沙丁鱼等。

3.辅以药物治疗

维生素D(特别是老年女性)和睾酮(临床肌肉无力和低睾酮血清水平的老年男性),被证实在临床上可改善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功能。但这些激素的使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总得来说,肌少症是一种常被忽视的以骨骼肌质量和骨骼肌力量及功能下降为特征的老年性综合征,需全民增强认知、提高筛查评估覆盖率、并给予早期干预。

所以说,不光年轻时要锻炼肌肉,人老了更要好好增强肌肉,有句话说得好,“存钱不如存肌肉”,为了避免因肌肉流失而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来治疗疾病,老年人也一定要守护好这身肌肉。

作者:范雨舟

来源: 扬子晚报

偏瘦VS偏胖,哪种体型更长寿?真相颠覆你的认知

超重和肥胖影响的不仅是外观,也会随之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三高等疾病的发生率。“千金难买老来瘦”,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也把减肥提上日程。人们开始有意控制体重,极力把身体质量指数(BMI)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你可能万万想不到,60岁以后,适度超重的人更健康!

01

体重指数(BMI)与死亡率的关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人的BMI最好是介于20-25之间,但事实上,不同年龄应该控制的指数范围是不同的。1.U形死亡曲线欧洲科学家调查发现,体重和死亡率之间其实成了一条U形曲线。曲线的最低点是死亡率最低的体重值,这个值会随年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60岁以下人群: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即BMI介于18.5~24.9为宜),死亡率是较低的。60岁以上人群:BMI处于超重范畴(即BMI介于25~29.9之间)的人群死亡率最低,甚至比BMI指数标准(即介于18.4~24.9之间)的人群还要低6%!

图片来源:《我是大医生》小贴士: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体重偏低:BMI<18.4正常范围:BMI18.4~24.9超重范围:BMI25~29.9肥胖:BMI>302.为何适当超重,死亡率更低?随着年纪的增大,消化吸收功能本就会减弱;再加上一些慢性病,忌口较多,很容易导致营养不良。据调查数据显示:全球86%以上的住院病人和38%的社区老人均有营养不良症状。一方面,营养不良会导致抗感染能力、免疫力下降,可成为损害健康的重大风险因素;另一方面,对中老年人而言,罹患各种疾病的可能性相对更大,但和疾病作斗争时需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和营养状况。适当超重,其营养状态相对更好,也就更容易抵抗疾病的伤害,达到长寿的目的。专家提醒:60岁以上的人不要过瘦也不能过于肥胖,保持在适度超重状态可能对长期健康是最有益处的。3.体重管理建议老年人在少油少盐、饮食控制、体重管理时,要注意:把体重保持在适度超重的范围内,让死亡率尽可能处于最低水平,使得未来生活更有保障。

02

聪明用油,更健康

很多中老年人为了控制体重都不敢吃油,殊不知,油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不仅影响脂质代谢,还影响身体组织器官功能。人体必需的脂肪酸自身很难合成,很大部分都是靠食用油获得,另一部分则通过动物性食物获得。按饱和程度可以将油脂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所含饱和脂肪酸是差不多的,但含量不高;而橄榄油、菜籽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比较高。

图片来源:《我是大医生》专家建议:三种脂肪酸要均衡摄入,餐与餐之间或者每日交替用油,养成用油好习惯更有利于健康。当然,也要控制好用油量。

03

盲目减重不如科学增肌

其实,对于中老年人而言,除了保持脂肪平衡,增加肌肉储量同样重要。1.肌肉减少的健康隐患35岁开始,肌肉存储量就快速走下坡路,以每年0.3~0.8%的速度流失,力量逐渐减弱。到60岁,肌肉含量仅相当于年轻时的75%。若不及时储存肌肉,会带来诸多健康隐患。① 肥胖1千克肌肉能让人体多消耗50~100大卡的热量,肌肉少,基础代谢率降低,热量消耗减少,脂肪堆积,易引起肥胖。② 诱发心血管病肌肉衰弱会累及心脏,成为诱发心血管病的“帮凶”。血液通过心脏收缩运送到血管中,如果肌肉不发达,导致收缩力不足,就不能有效挤压血管使血液上行,并顺利回流到心脏。③ 增加骨折风险 肌肉力量相对较弱,罹患骨质疏松的几率就高;此外,身体平衡能力下降,跌倒、运动损伤的风险也会加大。④ 影响血糖水平肌肉在代谢过程中会消耗人体葡萄糖,能起到稳定血糖的作用。因此,肌肉储量不足,葡萄糖的代谢功能受到影响,会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2.强壮肌肉有良方除了适度恰当的体育锻炼,饮食应该是强壮肌肉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① 蛋白分配要合理乳清蛋白、鸡蛋蛋白、牛奶蛋白、大豆蛋白、牛肉蛋白都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将这些优质蛋白质分配到每一餐中,保证每日总能量摄入充足。对于消化吸收能力较弱的人,可以适当增加用餐次数,减少每次用餐量,循序渐进的补充能量,以利于更好得吸收。② 抗氧化物不可少充足的抗氧化物能够达到降低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减缓氧化反应对肌肉和其他器官的损耗,辅助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深色蔬菜、水果,如菠菜、番茄、蓝莓等中都有较丰富的抗氧化物质。③ 维生素D要充足维生素D能提高机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同时还可以降低肌肉流失的程度。晒太阳是人体获取维生素D最直接的途径,但要做好防晒;另外,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中也有较多维D。

审核|李南南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调研宣传工作部副部长二级调研员中国科普作家(医学方向)

(我是大医生官微)

太瘦比肥胖更可怕是怎么回事 太瘦了想吃胖有什么办法

太瘦比肥胖更可怕是怎么回事

太瘦比肥胖更可怕今天上了热搜,果然人太瘦了对身体也不好,《自然健康杂志》曾刊登一项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的研究,人如果过瘦,早亡风险甚至比肥胖者更大。

数据显示,无论任何年龄,过瘦者早亡风险都比正常体重者高1.8倍。身体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低于18就属于过瘦。

以下三类人最容易出现过度求瘦的行为

从性别来看,女性比男性更注重外表,因为整个社会对女性的价值评判略有倾向,因而导致女性自身受其左右;

从年龄来看,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特别是偶像明星、时尚媒体的宣扬导向,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

从家庭环境来看,如果母亲过度重视 外貌,子女也会效仿。

太瘦了想吃胖有什么办法

规律的作息:

有规律的作息非常的重要,特别是睡觉,千万不要熬夜,非常的伤身体,早上也一样,睡得太多消耗的能量会更加的多,作息一定要一个时间表,不要今天睡很饱,每天又熬夜,频繁的变动生物钟是不可取的。

少食多餐:

很多想要增肥的朋友拼命的吃东西,感觉效果也不明显,反而常常会搞得肚子不舒服,胃胀胃痛腹泻等等,在这里我建议大家不需要吃太多,还是平时的量,但是我们有条件的话,可以多吃几餐,除了早餐、午饭、晚饭之外,我们还可以加上下午的点心,和睡前一小时的夜宵。

吃一些甜品:

甜的东西是非常容易发胖的,包括糖果、蛋糕、饼干、巧克力等,很多肥胖的人就不吃这一些东西,那么我们想要胖的人呢?就需要多吃一些啦,特别是巧克力,效果比较不错的,还可以补充能量哦。

进行体育锻炼:

在增肥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多进行体育锻炼,首先可以从锻炼小腿开始,比如慢跑,骑自行车等,锻炼腹部也非常的简单,仰卧起坐就可以坐到,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只有肥胖的人才可以锻炼出肌肉哦。

改变饮食习惯:

很瘦的人都不是很爱吃肉,所以还需要改变我们平时的饮食习惯,要多吃一些高热量的,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包括一些肉类,鸡蛋也是非常不错的补充,牛奶大家也要每天喝,不可以拉下,最好喝全脂的(纯牛奶)。

调理肠胃:

如果你的肠胃三天两头胃胀胃痛的话,你需要先去调理好你的肠胃,不然对增肥会很受影响很多瘦弱的人都是因为肠胃不是很好,吸收不够充分,所以导致了吃得多也无济于事的情况。

太瘦了是什么原因

疾病因素影响

如果是发现自己的体重过轻,身体过瘦的话,最好能够及时去医院查一下是不是疾病的潜在影响。比如患有甲状腺,糖尿病,肾上腺,消化系统等疾病的时候,都容易导致体重过轻,身体过瘦。

肠胃虚弱影响

肠胃虚弱的时候很容易影响身体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这也是很多人为什么都吃不胖的一大原因。另外肠胃虚弱的人还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特别是在进食过多或者是进食了不易消化的食物的时候。

营养不良影响

太瘦的人可能是因为日常的饮食中身体对于营养摄入有限引起身体营养不良。强壮的身体需要营养、能量的支撑,如果长期摄入营养不足,也会使人日渐消瘦。

运动过度影响

运动是会消耗身体的能量的,如果经常进行过度的运动,摄入的能量远远小于消耗的能量的话,身体也会越来越瘦。特别是在营养没有跟上的时候,进行大量的运动只会变得更瘦。

气血不足影响

如果是脾胃功能低下的话,不仅会影响身体正常的营养摄入还容易导致身体气血不足,从而使人身体过瘦。这种时候要注意健脾养胃,多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等营养成分的食物,气血运行通畅能够帮助摆脱太瘦烦恼。 其他因素影响

太外太瘦了可能是因为情绪容易亢奋,身体内分泌影响导致热量不消耗速度加快;太瘦了还可能是经常处于精神压力下的人,容易食欲不振,减少了身体对热量的摄入;太瘦了也可能是先天性的遗传因素影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