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导致痔疮(肥胖导致痔疮的原因)
腹部肥胖全是湿重惹的祸?日常饮食更要注意温补脾肾,散寒通络
减肥,已经是现代社会一个永不降温的话题,其中腹部肥胖最为多见,也最为棘手。大家都知道减肥需要做有氧运动,消耗热量,也知道肥胖很多都是湿重引起的,需要服用祛湿的中药或食物,然而寒气却被忽略了。
今天为您推荐适合你的健康膳食方
李女士,28岁,主要问题如下:
1、腹部肥胖
2、手脚冰凉,怕吹空调。
3、容易疲劳
4、喜喝温水热水,进食生冷食物易不适
分析:
腹部肥胖,手脚冰凉,平素喜温饮热饮,进食生冷食物易不适,舌头稍紫暗,基本上可以判断是阳气不足,脾肾虚寒引起的。舌苔不厚腻,体内湿气不重,但仅用祛湿化湿的药物,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以温补脾肾,散寒通络为则才是首选。
白胡椒煲猪肚汤
材料:
猪排骨150克,猪肚1只。
白胡椒30~40粒(小孩减量)。
生姜3片,腐竹30克,食盐、生粉、生抽、白芝麻适量。
做法:
(1)将猪肚内外翻转,加食盐与生粉反复擦拭3次以上,再用水反复冲洗干净后,焯水备用。
(2)把白胡椒打碎,将所有材料放入锅内,加适量开水,文火煲1.5小时,至猪肚酥软,再加食盐调味。
(3)将煲好的猪肚切条装盘,再撒上白芝麻,蘸生抽食用即可。
专家点评:
本品具有良好的食疗效果。猪肚性温。
《本草经疏》曰:“猪肚,为补脾之要品。脾胃得补,则中气益,利自止矣... ...”所以猪肚多适合于胃寒脾虚泄泻的人群食用。
汤中胡椒香辣辛温,温中散寒,醒脾开胃,胡椒气味还能够增进食欲。生姜温中和胃,对胃寒、心腹冷痛、肠鸣腹泻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小贴士:
(1)胡椒性温热偏燥,故咳嗽咯血、痔疮、咽喉炎急性发作期、眼疾患者及阴虚有火者慎食。
(2)高脂血症人群可饮汤,少食肉。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吃辣患痔疮概率高?川渝没排进前三!7个万万没想到的健康知识
“吃辣地区的人痔疮病率更高”
“营养不良的人多是比较瘦弱的”
“年轻人不会患老年痴呆”
“近视的人上了年纪不会老花眼?”
……
关于身体的7种常见病,很多人都搞错了!
1. 吃辣地区的人,痔疮患病率高?
川渝人没排进前三
一般提到痔疮,不少人肯定第一个想到爱吃辣。
然而,江苏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支杰华2021年在“人民日报健康号”刊文谈到,一项针对我国成年人肛肠疾病的调查显示,湖南省痔疮患病率是全国最高的,高达76.64%。排第二的是广东省,为67.42%,而一直以吃辣闻名的川渝地区,并没有排在前三。
吃辣容易患痔疮,为什么川渝地区的患病率反而不在前列呢?
这是因为经常吃辣的人,患痔疮的风险确实更高。但吃辣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不是说吃辣就一定会得痔疮,不良排便习惯、长期便秘、低纤维饮食、肥胖、慢性疾病等因素都可能成为痔疮的诱发因素。①
2. 瘦的人不会得脂肪肝?
非肥胖患者可能占一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范建高2019年在接受国际肝病采访时谈到,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群体中,脂肪肝患者中体重指数小于23的患者占10%~15%,而非肥胖脂肪肝患者的比例则可能高达50%或40%。②
这是因为瘦人可能是肌肉少、脂肪多的人。此外,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赵晓威2015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介绍,胖并不是脂肪肝的唯一导火线,很多人认为脂肪肝是吃出来的,其实吃得太少脂肪肝也可能会找上门,因为营养不良就是脂肪肝的一个诱发因素。
现在很多人以瘦为美,长期节食减肥或者长期吃素容易导致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为了维持血糖的水平,机体就会分解脂肪,导致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增高进入肝脏,引起肝脏脂肪堆积,形成脂肪肝。③
3. 年轻的人不会患痴呆?
有种痴呆叫“青年痴呆”!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认知能力会下降,罹患痴呆似乎难以避免。
但实际上,痴呆症并不仅是老人“专利”,一些学者进一步细分,将发病年龄在18-45岁之间的病例归于青年发病型痴呆。
2021年8月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Neurology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目前全球有390万人患有青年型痴呆症。在30-64岁的个体中,青年型痴呆症的全球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为每10万人中有119人。④
4. 胸大的人患乳腺癌概率更高?
和大小没关系,和腺体多少有关!
北京朝阳医院肿瘤科李曼玉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乳房的大小一般是由乳房所含脂肪的多少所决定的,所以许多女性朋友在减肥成功以后,发现胸也跟着缩水了。
胸大的女性一般是胸部脂肪较多,因此不存在胸大的女性更容易得乳腺癌的说法。但如果体检报告上提示属于致密型乳腺,那么确实需要注意了。因为致密型乳腺人群往往患乳腺癌的概率更高。⑤
乳房是由腺体和脂肪构成的,致密型乳腺即腺体多,而胸小也可以腺体多。
5. 营养不良的人多瘦弱?
胖人更容易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过度肥胖以及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等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病也属于营养不良。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彭英兰2021年接受齐鲁壹点采访时介绍,人类摄入的食物的营养素有将近50种,大体分为6大类,只有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才会引起肥胖。因此,能量过剩是胖人的主要问题,但这不等同于营养过剩。
营养不良最常见的原因是营养摄入不足,其实,过度肥胖同样也会导致其他元素的摄入相对不足。这也是减肥时不能一味地节食,而是要先保证营养摄入的原因之一。⑥
6. 近视的人老了不会老花眼?
老花一直存在,只不过影响的是度数
郑州人民医院眼科魏颖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近视眼和眼球长短有关,而老花眼和年龄大小有关。人到了中老年,无论近视与否都会老花。
没有近视的老人得了老花眼,看远处时不用戴眼镜,看近处时才需要。而原有近视眼的人得了老花眼,看远处时仍要用近视眼镜,看近处时就不一定了。只不过,近视眼和老花眼能够抵消“看近”的这一部分。比如,有人是近视眼600度,老花眼是250度,抵消这250度后,他看近处时还需要350度的近视眼镜。有人近视200度,老花也是200度,他看书读报时就可以不戴老花眼镜,但他仍旧是得了“老花眼”。⑦
同时提醒您,远视眼和老花眼是两个概念,只不过在配镜矫正时,都是用的凸透镜。老花眼是一种生理现象。⑧
7. 吃糖过多会得糖尿病?
并没有直接关系
很多人叮嘱别人少吃糖时,都会说“吃糖多会得糖尿病”,这是一个大大的误区。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高血压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闫振成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吃糖多少和糖尿病并没有直接关系。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包括不良生活习惯、精神方面等因素,还具有遗传易感性。而糖尿病的核心其实不在于糖分摄入多少,而在于我们的身体是否健康。
对于健康个体,如果胰腺功能正常,当食物进入人体时,糖会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会进入血液变成血糖。血糖升高会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保持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如果长期保持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酗酒、肥胖、暴饮暴食、爱吃甜食等,确实会加重身体调节血糖的负担。
所以,不是经常吃糖就会得糖尿病,但是如果长期进食过量糖分,会加重胰腺负担、诱发肥胖,这些都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只有均衡饮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才能远离糖尿病的威胁。⑨
来源: 健康时报
在我国,哪个省的人最容易得痔疮?得了痔疮一定要做手术吗?
“十人九痔”大家听过没?
在之前,很多人都认为这个词用了夸张的修饰手法,但如今,越来越多人觉得,这是一句大实话吧?
痔疮,是大多数成年人的“难言之隐”,不管男女,也不管从事着什么职业,在痔疮面前,一律只能缴械投降。
小李今年25岁,他也没想到年纪轻轻的他,居然会长痔疮,他觉得这是一件很见不得人的事,也不敢去看医生,知道问题越来越严重,才请了假偷偷去挂肛肠科,跟做贼似的。
其实,痔疮只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只是人体直肠末端的静脉曲张,形成了一个柔软的静脉团而已,只是发生的位置比较尴尬,所以才有这么多人以为痔疮很神秘。
在2013年的我国成年人肛肠疾病调查中,发现肛肠疾病患病率为50.1%,而且基本都是痔疮,可见我国的痔疮之普遍。
在我国,哪个省的人最容易得痔疮?
首先,痔疮这种疾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不同的地区之间,因为各种习惯风俗的差异,所以发病率会有所不同。
根据这张中国痔疮地图,我们不难看出,湖南的痔疮患病率是最高的,有76.64%,排第二的是广东,高达67.42%,而且一项以吃辣闻名的川渝地区,并没有排在前三。
可能很多人都奇怪,明明吃辣容易得痔疮,为什么川渝地区的患病率反而不在前列呢?肯定不是因为火锅不够辣。
其实,得痔疮的原因本身就是比较复杂的,吃辣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而已,不是说吃辣就一定会得痔疮,还有不良的排便习惯,长期便秘,低纤维饮食,肥胖,慢性疾病等,都有可能成为痔疮的诱发因素,所以不能单纯从吃辣方面来看。
当然了,如果是经常吃辣的人,得痔疮的风险确实会更高,因为辣是能够直接刺激直肠粘膜,相信吃完火锅第二天拉肚子的朋友们一定懂。
得了痔疮一定要做手术吗?
很多人由于对痔疮不够了解,所以以为得了痔疮就是什么大病,然后又去做手术又是什么的,但其实没那么夸张。
第一,并不是所有的痔疮都需要做手术,很多痔疮在初期,只需要搭配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实就能够得到改善,尤其是无症状的痔疮患者,以改善为主,而非治疗。
第二,如果是痔疮已经发展了,有症状了,主要就是采取接受保守治疗,利用口服药物或者局部用药,缓解疼痛症状。
第三,如果出现了大出血、剧痛、痔疮反复脱出等情况,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现在的痔疮手术比较先进,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只要我们重视预后工作,不要重蹈覆辙,痔疮也可以得到有效医治。
做手术会不会有副作用?
总结了一些做过痔疮手术后,网友的一些负面反馈,发现可能会有疼痛、痔疮复发、肛门失禁等情况,但是整体而言,出现的频率并不高,因为绝大多数人做完手术都恢复健康了,并不会去网上发表负面观点,所以我们才会被个别负面例子吓到。
这里还是要提醒一下各位,痔疮要不要做手术全在于个人情况,但是无论如何,改善生活方式,警惕痔疮复发都是有必要的。
如何预防痔疮,避免复发?
一)不要久坐不动:长时间坐在椅子上,容易导致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包括肛周血液循环,更容易引发痔疮;
二)上厕所少玩手机:排便的时候要控制下时间,不要长时间保持蹲便姿势,不仅容易引起痔疮,时间久了还容易引起便秘;
三)均衡膳食:在饮食中,增加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的占比,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同时也要多喝水,有助于排便顺畅;
四)适度运动:通过运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平时非常建议每天做15个提肛运动,锻炼肛周肌肉,促进肛门血液循环,预防痔疮。
总的来说,我国的痔疮问题非常普遍,大众还是应该对痔疮多一点了解才好,最重要的是在平时生活中重视预防和调节,争取远离痔疮。
参考资料
[1] 《「提醒」不敢相信!"十人九痔"竟与这习惯有关!很多人不知道》.人民日报.2020-01-10
[2] 《痔疮到底该不该做手术?做过的人会后悔吗?颠覆很多人想象》.健康时报.202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