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肥胖标准(腹部肥胖标准图)
体重不重,肚子却“独大”?这是腹型肥胖!想减掉需要注意什么?
这天小蕙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叹了口气:“2020年上半年,我身高163cm,体重50公斤,下半年我的体重保持在54公斤,胳膊腿没胖,但是腰看着就是比以前粗了好多呢?连曲线都没有了!”如果只看数字,这样的身高体重还算是瘦子一枚,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凡尔赛文学”,其实这是「腹型肥胖」的症状!
确实身边有很多人看上去明明四肢不胖、体重也不算太重,然而肚子独大,原因是什么呢?
腹型肥胖又称内脏型肥胖或中心性肥胖。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腰围每增加1寸,得癌症的风险就比以前更高。
1.不吃早餐:早餐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平衡血糖浓度,并且为早餐到午餐这段时间提供身体必须的能量。应确保早餐是含有高蛋白和高纤维的食物;
2.吃零食:零食、甜品由于它们的脂肪含量高,多食就是导致肥胖现象,薯片等膨化食品含淀粉多,糖果、甜饮料含糖多,产生的能量消耗不了,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
3.久坐不动:特别是现在的上班族,整天对着电脑不动,不运动就会导致肥胖。
4.内脏肥胖:腹部肥胖不仅仅是 皮下脂肪的问题,很多都是由于内脏脂肪。内脏脂肪隐藏得深,有的体型偏瘦的人也会内脏脂肪多,所以内脏脂肪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那么,不想「腹型肥胖」日常生活该怎么做?小蕙默默走过:原来我只是有腹型肥胖的倾向,毕竟我的腰围才70厘米。
- 改善饮食:像香肠、蛋糕、饼干之类的高脂肪高热量加工食品,把它们从饮食中去除,是保持健康重要的途径。可以将加工食品换成新鲜水果,减少糖分的摄入。至于正餐,可以将米饭换成糙米、黑米或者谷物,不仅能够为身体提供抗氧化物,还能延长饱腹感,减少热量摄入。
- 高强度间歇运动:对于腹型肥胖的人群而言,全身性的长时间有氧运动不足以精准地减去腹部的脂肪。因此,与其在跑步机上慢跑半小时,不如进行20分钟的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许多健身软件上面都有详细的教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强度训练。
-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缓解压力,可以减少脂肪的堆积。培养一个能使自己消耗热量的爱好,既能减肥,又能使心情愉悦。一定要吃早餐,很多研究表明,不吃早餐的人群腹部肥胖率比每天吃早餐的人群更高。
参考文献:
[1]田成功.内脏型肥胖[J].医师进修杂志,2004,27(15):6-9. DOI:10.3760/cma.j.issn.1673-4904.2004.15.003.
[2]CHANDc,WAll SGF BARR PHdzwcifewaist to hipIatioal ' d body rmi nd Hpredi ct ws 0f di e in Men[ J] Q ( 6) :441-447.
什么是腹型肥胖?腹型肥胖会有哪些危害?
肥胖是全球范围的健康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肥胖问题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大家也都知道,肥胖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就属于肥胖。但其实,即便体重不超标,也有可能是肥胖。家庭医生在线编辑提醒,大家需要警惕腹型肥胖,主要表现为腰围超标,它可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不得不防。
什么叫做腹型肥胖?
肥胖有两个测算标准,首先就是大家都知道的BMI,也就是体重指数。计算方法是用体重(单位公斤)除以身高(单位米)的平方,国际上认为BMI超过25属于超重,超过30则为肥胖,对中国人而言,理想BMI应在20-22之间。
至于腹型肥胖,主要测量数据就是腰围。我国成年男性的腰围应在90厘米以内,女性腰围则不宜超过80厘米,否则即便体重不超标,也可认为是腹型肥胖。还可以计算腰臀比,男性数值大于0.9,女性数值大于0.85,也属于是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会带来哪些危害?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腹型肥胖患者出现明显增多的趋势,走在大街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个顶着大肚子的人,除了少量的孕妇以外,其实大多都是腹型肥胖的患者,或者说潜在患者。
大家都知道,肥胖是一种疾病,可带来一些列的相关并发症,严重甚至可以致死,与普通肥胖相比,腹型肥胖患者由于腹腔内脂肪含量更多,因此其危害性也会更高。
首先,腹型肥胖可以诱发脂肪肝,腹型肥胖患者会出现内脏脂肪超标的现象,这些脂肪进入消化系统时,会对以肝脏为代表的器官带来损害,从而引发脂肪肝。
其次,腹型肥胖患者也更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这是由内脏脂肪太多导致的新陈代谢紊乱以及脂肪肝所导致的。
此外,腹部脂肪过多还可能会压迫到肺部,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和困难的现象,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进而出现全身乏力、免疫力下降甚至诱发高血压。
为什么现在腹型肥胖的人越来越多?总的来说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体力活动等都有关系,就目前而言,不良饮食习惯以及久坐不动都是导致腹型肥胖的原因之一,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平常一定要少吃多动,控制体重的同时也要防止腰围不觉一天天增加哦~
肚子大,伤全身!肚子多大算腹型肥胖?医生:用一个标准教你判断
在我的诊疗实践中,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李先生,60岁,退休工人,平日里乐观开朗,喜欢园艺和与朋友下棋。但最近他感到疲劳且常常呼吸急促。初诊时,我注意到了他明显的大腹便便,这让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李先生被诊断为糖代谢异常和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这两者与他的腹型肥胖密切相关。
李先生的案例并非个例。如今,腹型肥胖已成为中老年人群中的一大健康隐患。它不仅仅是体型的问题,更是健康的“隐形杀手”。
腹型肥胖并不仅仅意味着腹部脂肪的增加,它是内脏脂肪积聚的直接表现,与许多健康问题紧密相连。事实上,腹型肥胖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糖代谢异常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腹型肥胖的定义
腹型肥胖不仅是指腹部肥胖,而是指内脏脂肪的积聚。这种脂肪与皮下脂肪不同,它包裹在内脏周围,直接影响到人体的新陈代谢和激素平衡。
腹型肥胖的危害
心血管疾病:内脏脂肪的积聚增加了心脏负担,导致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糖代谢异常:腹型肥胖的人更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这是糖代谢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他慢性疾病:腹型肥胖还可能与多种慢性疾病如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有关。
腹型肥胖的危害不容忽视。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和增加体育锻炼,我们可以有效控制甚至逆转腹型肥胖带来的风险,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的爱。
腹型肥胖并非单纯的体重问题,而是一种特定的肥胖分布,关键在于腹部脂肪积累。为了准确判断是否属于腹型肥胖,测量腹围成为一个简单而直接的方法。
测量腹围的正确步骤:
准备工具:使用柔软的卷尺。
正确的站姿:站直,脚距与肩同宽。
测量位置:将卷尺水平放置于腰部最窄处,或者臀骨上缘与肋骨下缘中间的位置。
正常呼吸:在正常呼吸的状态下读取数据。
一般而言,腹围对于亚洲成年男性来说,超过90厘米(35.4英寸),女性超过80厘米(31.5英寸)时,就属于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的隐形杀手:了解其深远影响
腹型肥胖不仅影响外观,更是多种疾病的潜在诱因。
心血管疾病:腹部脂肪积聚增加心脏负担,提升心血管疾病风险。
糖代谢异常:腹型肥胖影响身体对糖的处理能力,增加糖代谢异常的可能。
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腹部脂肪增加对血管的压迫,可能引发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
呼吸系统问题:过多的腹部脂肪可能压迫肺部,影响呼吸功能。
内分泌影响:脂肪组织能分泌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对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
识别和处理腹型肥胖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维护整体健康。通过正确的饮食、规律的锻炼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有效控制和改善腹型肥胖,从而降低这些健康风险。
腹型肥胖并非无法逆转。调整饮食习惯是关键的一步。首先,重点在于平衡营养而非简单的节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转而选择富含纤维素和低糖的食物,如全谷类、新鲜蔬果、豆类和坚果。这些食物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能提供必要的营养素,保持身体机能正常运转。
经典烹饪,营养升级
采用健康烹饪方法: 蒸、煮、炖等烹饪方法优于煎炸,减少油脂摄入。
控制分量: 使用小盘子或碗,有助于自然减少食物摄入量。
动起来,走出健康人生——适宜中老年的体育活动
除了饮食调整,适度的体育活动同样重要。对于中老年人群,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尤为关键。推荐的活动包括散步、太极、瑜伽和轻柔的有氧运动。这些运动不仅有助于燃烧脂肪,减少腹部脂肪堆积,同时也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快乐运动,健康同行
定期进行中等强度运动: 每周至少150分钟。
结合力量训练: 比如使用弹力带或做一些轻量的抗阻训练,增加肌肉力量,提高新陈代谢。
活动多样化: 结合户外活动,比如园艺或轻松的徒步旅行,增加活动的乐趣和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