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混合性肥胖(混合型肥胖食疗方法)

丁香医生 0
文章目录:

这个部位胖的人,心脏容易出问题

肥胖,分为很多种。有人全身胖,有人胖大腿,有人胖屁股,还有一种人,就爱胖肚子。而这种胖肚子的现象,就是「腹型肥胖」,也叫「向心形肥胖」。

腹型肥胖发生代谢综合征、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明显高于皮下脂肪型肥胖者和混合性肥胖者。除此之外,还有两个你想不到的危害:

危害一:肚子越大,心脏越差。

美国心脏协会发表在《循环》上的一份科学声明显示:腹部肥胖或身体中段、器官周围有多余脂肪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即便他们并不胖(BMI 在正常范围内)。

而除了心脏问题,腹部肥胖还与肝脏周围的脂肪堆积有关,这往往会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哪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

危害二:肚子越大,脑子越小。

一项超 9000 人的大规模人群成像研究发现:肥胖与大脑萎缩存在正相关性。

BMI 越高,大灰质(大脑信息处理中心)部分越小

数据来源:参考文献

而如果肥胖的同时还肚子大,脑中灰质部分就会更加萎缩。这也意味着……肚子越大,脑子越小,人也越笨。

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以下你可能关心的问题,点击下方文字即可查看。

4 个减肥误区,让你怎么也瘦不下来

减肥选择哪些运动更合适?

8 种可能对减肥有帮助的饮食方法

百科作者

孟令夫 内分泌科 主治医师

百科作者

丁香医生内容团队

审核专家

梁茵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审核专家

丁超 肿瘤妇科 主治医师

上丁香医生 App

查疾病、查症状、查药品、查病例

三甲医生 24h 随时问

参考文献

[1] 曲伸, 陆灏, 宋勇峰. 基于临床的肥胖症多学科诊疗共识(2021年版)[J]. 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 2021, 7(04): 211-226.

[2] Tiffany M. Powell-Wiley et al, Obes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21). DOI:10.1161/CIR.0000000000000973

[3] Hamer M, Batty GD. Association of body mass index and waist-to-hip ratio with brain structure: UK Biobank study. Neurology. 2019 Feb 5;92(6):e594-e600.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06879. Epub 2019 Jan 9. PMID: 30626649; PMCID: PMC8093082.

策划制作

策划:Nix | 监制:枕玉

排版:萝卜

封面图来源:丁香医生内容团队

是时候让你知道肥胖的真相了

面对中国高达2亿的体重超标人群,这无疑是喊出了我们的心声。随着全球肥胖问题越来越严重,世界卫生组织将肥胖确定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防治肥胖成为国际性的重大事件。”

什么是肥胖

肥胖(obesity):由于体内脂肪的体积和(或)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导致的体重增加,或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异常增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脂肪,通常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体质指数 = 体重(kg) ÷ 身高2 (m2))进行判定。

目前我国成人 BMI 的切点为:18.5≤BMI<24 kg/m2 为正常体重范围,24≤BMI<28 kg/m2 为超重,BMI≥28 kg/m2 为肥胖。

肥胖的分型

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肥胖,我国定义腹型肥胖的最新标准为,男性腰围大于 90 厘米,女性腰围大于 85 厘米;腰围大于臀围,腰臀比=腰围/臀围:男性 WHR 大于 0.9,女性 WHR 大于 0.8。多余的白色脂肪主要分布于腹部,尤其是腹部、皮下、网膜和内脏器官。苹果型身材、男性多见(大肚子、小细腿)。

周围型肥胖:其多余的白色脂肪主要分布于髋部、大腿和下部躯干的皮下,体态呈鸭梨型,多见于女性。(屁屁大、腿腿粗)

混合型肥胖:兼有中心型肥胖和周围型肥胖的特征;

中心型肥胖发生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脑血管病的风险高于周围型肥胖和混合性肥胖者。

肥胖的危害

胖胖们给人们的印象乐观、呆萌可爱、忠厚老实。但胖胖心里面苦!

长期的体重肥胖给胖胖们带来很多苦恼和危害,长期肥胖可合并黑棘皮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冠心病、脑血管病、特发性颅高压、白内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脂肪肝、胆石症、胰腺炎、骨关节病、高尿酸血症、痛风,还有肥胖相关性肿瘤,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胰腺癌、肾癌等等。

“所谓五月不减肥,六月徒伤悲”,随着夏天脚步的日益临近,减重又一次排上不少人的议事日程,否则轻薄的长衫再也无法掩盖腰腹间的赘肉。对生活优越的现代人而言,减重似乎成了永恒的话题,年年减重,年年肥,究竟怎样做才能长久保持曼妙的身材,不为“三高”所扰呢?

肥胖的干预措施

控制总能量摄取:限制每天的食物摄入量和摄入食物的种类,减少热能以保证人体能从事正常的活动为原则。一般成人肥胖患者每天摄入热能应控制在1000kcal左右,还应该控制每天摄入三大营养素的生热比,即蛋白质约占食物总热量的25%,脂肪不多于食物总容量的10%,碳水化合物约占食物总容量的65%。另外,食物的选择上应该以瘦肉、奶等提供蛋白,少吃肥肉等富含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增加蔬菜和谷类食物,为避免饥饿感可多吃高纤维含量的食物,另外应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过量吃零食等。

增加身体活动量:肥胖者运动量越大,坚持时间越长,减重效果越好。运动量大小应该根据每个人自身情况来确定,遵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原则,以运动后1天自我感觉良好为度。积极运动不仅可以增加基础代谢率,还可防止体重反弹,改善心肺功能,产生更多、更全面的健康收益。做高强度的运动之前最好请医师做心肺功能检查,排除心血管疾病。

行为疗法:有助于减少进食量且不产生饥饿感。一种方法是细嚼慢咽以延长进食时间;另一种方法就是进食时使用较小的餐具,使得中等份量的食物看起来也不显得单薄;还可以按计划用餐,即在进餐前将一餐的食物按计划分装,自我限制进食量,使每餐达到七分饱;也可使漏餐者不致于在下一餐过量进食。另外,餐后加点水果可以满足进食欲望。

从短期来看,单独增加身体活动或者运动结合饮食控制,其减肥效果好于单用饮食疗法。在肥胖干预的健康管理实践中,要结合管理对象的个人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既要注重控制体 的短期目标,更应该关注管理对象养成自觉主动遵循健康生活方式的长期目标,矫正过量进食或身体活动不足的行为和习惯。

湖南农大发布减肥新秘方:猪油与豆油搭配吃能抗肥胖,最佳配比是……不可思议!

“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

这是一句老话

在你的朋友圈里一定有着一大波整天嚷嚷着要减肥的人,肯定还跟你大肆普及过要节食、少吃猪油...之类的话。

但是,对于那些真正的吃货来说,不让他们吃,那可是多么的煎熬。而在近几十年的传统认知里,猪油则被当作肥胖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

现在,一项颠覆传统的研究出来啦,吃货们也是纷纷欢呼雀跃——

英国时间10月31日,一项颠覆全球医学和公众传统认知的前瞻性研究《中国传统饮食习惯——猪油与植物油搭配食用的抗肥胖作用》,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Nature)旗下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而这项前瞻性研究,是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文利新及其团队成员王吉、严思思等人的最新科研成果。

历时5年

力证中国传统用油习惯科学性

当记者见到文利新时,他正忙着收拾行李。“我最近的行程很满,3日到海口参加中国畜牧兽医协会年会,9日到南昌参加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会议,都是围绕这项研究做主题报告。”

早在2012年,文利新及其团队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因担心罹患肥胖症和心血管疾病,让猪油彻底退出了厨房,同时人均吃油迅速上升,超量1/3且严重不平衡,猪油越来越少,植物油越吃越多。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成年居民的超重率、肥胖率及肥胖总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医学经典《本草纲目》记载,猪油有开胃、利尿、消滞、散瘀、解百毒和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中国居民在数千年的传统烹饪过程中,习惯将猪油和植物油交替或者搭配食用。”通过现代科研手段证明中国数千年传统用油习惯的优良性,成为文利新的又一科研目标。

2014年,湖南农业大学牵头成立了湖南畜禽安全生产协同创新中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任首席科学家,文利新任主任,主攻国家生猪提质示范工程基础研究,“中国传统用油习惯和人类健康”的科研课题被一并纳入。

5年时间内,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模型,模拟人12年用油习惯,反复研究豆油、猪油、豆油 猪油的调和油等3种油脂对机体肥胖的影响,最终发现以猪油为基础油脂,与植物油搭配食用的中国传统饮食习惯具有极显著的抗肥胖功能,“特别是豆油 猪油的调和油,体脂率降低了49%。从分子层面分析,吃豆油 猪油的调和油,不仅能减少脂肪细胞分化,减少脂质沉积,而且加速脂肪动员,极显著降低体脂率。”文利新说。

健康搭配

每日各取植物油和猪油15克

目前,全球公认的最健康饮食之一是地中海饮食,但法国、希腊和西班牙等国的成年人肥胖率均超过20%,成年人超重率也已达到60%左右。而在中国,成年人的肥胖率和超重率分别是6.9%和34.4%。“我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全球首次揭示了中国肥胖率远低于西方国家的秘密——猪油与植物油搭配食用的传统饮食习惯,也找出了近20年中国人的肥胖率迅速升高的最重要原因——吃油过量且不平衡。”文利新自豪地说。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健康吃油呢?对此,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人烹调用油为25-30克/天,摄入的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应均衡,三者比例以1:1:1为宜

“自然界没有任何一种天然植物油或动物油脂能达到或者接近脂肪酸1:1:1完美平衡,要达到脂肪酸摄入均衡,在烹饪过程中,必须天然植物油和动物油脂搭配食用。猪油与常见的植物油搭配后,不仅因为口感好,可以少用1/3的油,而且其脂肪酸比例趋近1:1:1,特别是豆油和玉米油。”文利新说。

如何将植物油和猪油搭配食用呢?湖南农业大学文利新教授团队研究了几种最佳配比如下表:

健康吃油,最重要的是控制总量(每天25~30克)和油脂平衡(脂肪酸均衡)。但生活中较难做到如此精确,文利新特别支招:“每人只需将植物油和猪油各取15克(每日量),即可接近脂肪酸1:1:1的完美比例。

炒鸡开心有木有!

以后不要再拦着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