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过度肥胖症(过度肥胖症患者,如果采取陆上跑步等方式)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世界防治肥胖日:肥胖是一种病,8种因素导致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5•11的谐音是“我要1”,最后的“1”代表苗条,通俗讲就是“我要瘦”。本期特邀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左小霞讲述科学减肥,健康享“瘦”。

肥胖是一种病

世界卫生组织已确认肥胖是一种疾病,并向全世界发出忠告:肥胖病将成为全球首要的健康问题。

肥胖症是指身体中含有过多的脂肪组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2023年3月,世界肥胖联盟发布了2023《世界肥胖地图》,预测到2035年,全球超过40亿人属于肥胖或超重,占全球人口的51%。到2035年,中国成年人的肥胖率预计达到18%。

全球营养改善联盟(gain)在华盛顿发布的《全球营养不良状况报告》显示,中国逾3亿人属于超重和肥胖人群,其中7%的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专家指出,超重与肥胖人数庞大,与饮食量、饮食结构不合理和运动缺乏有关。

肥胖会带来哪些危害

1、高脂血症:由于肥胖会导致人体的代谢障碍,所以会出现代谢综合征,造成高脂血症;

2、糖尿病和高血压:肥胖会导致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且肥胖也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及危险因素;

3、血管疾病:肥胖也是冠心病、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4、骨关节异常:肥胖会对膝关节、踝关节、腰椎关节造成压迫,导致负重的关节过早退化;

5、激素分泌异常:肥胖还会导致激素的分泌异常,导致有些女性会出现月经不调、不孕,某些男性出现不育等;

6、胆囊炎、胆石症及脂肪肝。

肥胖症的判定标准

BMI 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体质指数 BMI =体重(kg)/身高(m)× 身高(m)

BMI :24-27.9超重

BMI :≥28 肥胖

WC 腰围 ( Waist Circuit)

亚洲标准:男性 WC >85cm

女性 WC >80cm

WHR 腰臀比( Waist to Hip Ratio )

中心性肥胖:男 WHR>0.9

女 WHR>0.85

脂肪含量

体内脂肪占体重的%:

男 > 25%

女 > 30%

肥胖发生的主要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肥胖形成的作用约占20~40%

双亲均为肥胖者,子女肥胖率70~80%

单亲(特别是母亲)肥胖者,子女肥胖率40%

2、饮食因素

脂肪和糖是导致肥胖的两个危险因素。

3、进食过量

4、进餐速度过快

5、丰盛的晚餐

晚餐吃得十分丰富,有的甚至在临睡前加一顿夜宵,这种吃法是肥胖的祸根。另外,晚上8点以后吃饭,容易导致内脏脂肪肥胖。

6、静坐生活方式,缺乏运动

体力活动减少可导致能量消耗少,多余的能量就转化为脂肪储存体内,从而导致肥胖。

7、精神情志与肥胖病

人有一种“情感饥饿”的心理状态,由于情感需要未获满足,而以食物来补偿,结果过食,导致发胖

8、饮酒与肥胖病

酒精是一种产热很高的物质,仅次于脂肪。另外,酒精还影响酶类的活性,间接引起甘油三酯增多。

肥胖的治疗

1、外科治疗:空肠回肠旁路手术;脂肪切除术;局部注射溶脂药物;胃部切除术。

2、药物治疗:食欲抑制剂;口服降糖药;脂肪酶抑制剂;肉碱制剂;脂解素;中药。

3、饮食控制与运动:适合大多数人,安全、有效。

如何控制饮食与运动

1、控制总能量的摄入

合理低能量

男性:1400-1600Kcal/d,女性1200-1400Kcal/d

比原来习惯摄入的能量低300-500Kcal/d

进食量比原来日常水平减少约1/3

随着运动量的加大,能量摄入可相应增加。

应保持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满足生理需要。

2、控制脂肪的摄入

每天烹饪用油大约25克,不宜选择肥肉、动物内脏。

3、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每天主食200~300g,保证一半粗粮、全谷物。

4、增加优质蛋白质的供给

鱼虾类40g-75g;畜禽肉类40g-75g;蛋类40g-50g;豆腐每天50-100克。

5、确保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

不偏食、不挑食,饮食均衡,食物多样化;每天吃蔬菜300~500g,深色蔬菜至少应占一半;每日吃水果200g-350g。

6、确保膳食纤维的供给

蔬菜、水果、粗粮、薯类、杂豆、菌藻类是获得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另外,建议每人每天摄入豆类及坚果25g-35g。

7、注意三餐的分配与烹调

早中晚餐的热量比例可以按照30%、40%、30%的比例分配。

宜采用蒸、煮、烧、汆、炖等烹调方法,忌用油煎、炸的方法。

8、适当运动

运动强度可达最大吸氧量 60~70%,心率 年龄=170。

每次不少于30分钟,时间在晚饭前两小时最佳。每周4~5次。

一般首先可考虑慢跑、快走、跑走结合、体操、打太极拳等;体质较好者,可选择游泳、爬坡、打乒乓球、羽毛球等。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347期

工人日报客户端 工人日报记者 姬薇

来源: 工人日报

越来越多青少年过度肥胖,出现3种情况需要就医!4个因素易肥胖

越来越多青少年过度肥胖,青少年肥胖的增长趋势尤为令人担忧。它不仅影响青少年的外貌和自信心,更对其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这不仅影响到他们当下的生活质量,更对未来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青少年肥胖的现状

近30年来,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17岁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19%,这一数值相较于1992年的5.7%有着大幅增加。据估计,75-80%的青少年肥胖可能延续至成年,对他们的健康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青少年肥胖也成为一种流行病。全球儿童肥胖人数从1975年的1100万增加到2016年的1.24亿,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还会继续上升。

青少年肥胖的原因

青少年肥胖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以及心理因素等。

1. 遗传因素

肥胖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研究显示,如果父母肥胖,子女肥胖的概率也会较高。这种遗传模式不仅包括单基因和多基因遗传,还包括表观遗传,即环境因素和基因交互作用导致肥胖。

2. 环境因素

饮食因素:现代社会饮食丰富多样,快餐、甜食、油炸食品等高热量食物的大量摄入,是导致青少年肥胖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网购、外卖等新兴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得青少年更容易接触到这些不健康食品。

运动不足:现代科技让青少年可以足不出户地进行娱乐活动,导致运动时间大幅减少。静坐时间和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屏幕时间的增加,都与肥胖率的上升密切相关。

社会经济文化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营养过剩逐渐成为普遍现象。然而,一些家庭对于健康饮食和运动习惯的认识不足,未能为孩子提供科学合理的膳食和运动环境。

3. 心理压力

青少年面临的学习压力、家庭压力以及社会压力都可能对肥胖产生影响。这些压力不仅直接增加静坐时间,还可能导致青少年通过食物来寻求安慰,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此外,心理问题如自卑、抑郁和焦虑等,也可能通过影响内分泌系统而间接导致肥胖。

4. 传统观念与认知

传统观念认为“能吃是福”,很多长辈倾向于用食物来奖励孩子,尤其是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的甜食和零食。这种错误的育儿观念也增加了青少年肥胖的风险。

青少年肥胖的危害

青少年肥胖不仅影响外观和自信心,更对身体健康产生一系列危害,有些甚至影响终身。

1. 影响生长发育

肥胖可能导致青少年性早熟,使身高增长提前停止,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节奏。

2. 骨骼肌肉问题

过重的体重会对骨骼和关节造成过大压力,增加患关节炎、扁平足等疾病的风险。

3. 心理健康问题

肥胖青少年常常遭受同龄人的嘲笑和歧视,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其社交和学习状态。

4. 内分泌紊乱

肥胖会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作,导致月经不调等内分泌问题,还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进一步影响身高和生长发育。

5. 降低免疫力

肥胖会引起体内代谢紊乱,降低免疫细胞活性,使青少年更容易患病。

6. 呼吸系统疾病

肥胖可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导致呼吸困难,影响氧气供应,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7. 代谢性疾病

肥胖青少年更容易患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等疾病。这些疾病不仅影响当前的健康,还可能延续至成年,对一生的健康产生长远影响。

8. 心血管疾病

肥胖会导致血压、血脂升高,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

9. 癌症风险

肥胖与部分癌症的发生有一定关联,如乳腺癌、结肠癌等。肥胖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异常,增加细胞癌变的风险。

青少年肥胖的防控措施

青少年肥胖的防控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青少年自身的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防控措施:

1. 合理饮食

均衡膳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食品的摄入。

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每天定时进食,不要因为饥饿或过饱而过度进食。

饮食速度:进食速度不宜过快,细嚼慢咽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减少进食量。

减少屏幕时间进食:避免在看电视、玩手机或电脑时进食,减少无意识进食的情况。

2. 适量运动

坚持锻炼:每天进行至少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如快走、骑自行车、跑步、打球等。

多样化运动:选择多种运动方式,既锻炼体能,又增加趣味性,帮助青少年坚持锻炼。

家庭运动:家长应与孩子一起运动,不仅能增强亲子关系,还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运动榜样。

3. 睡眠充足

保证睡眠时间:尽量保证每天有7到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时间,因为睡眠不足可能导致内分泌代谢紊乱,从而容易发胖。

建立睡眠习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睡前过度兴奋的活动,如玩游戏、看电视等。

4. 心理疏导

心理支持:家长和老师应给予肥胖青少年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克服自卑心理。

专业咨询:如果青少年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

5.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家庭环境:家长应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坚持运动等。

肥胖到什么情况需要去医院

一、肥胖程度严重

1. 体重指数(BMI)过高:BMI是衡量肥胖的常用指标,其计算方法为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相关标准,BMI大于等于28公斤/平方米被视为肥胖。当BMI达到或超过这个标准时,可能意味着身体已经积累了过多的脂肪,增加了患各种疾病的风险。

2. 腰围过大:腰围是衡量腹部脂肪堆积的重要指标。对于成年人,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0厘米,通常被认为是肥胖的征兆,特别是中心性肥胖(也称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如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等。

3. 体脂率过高: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组织所占的比例,可以通过专门的体脂测定仪器进行测量。男性的体脂率大于25%,女性的体脂率大于30%,可考虑诊断为肥胖。体脂率测量相对准确,但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

二、伴随症状明显

1. 身体不适:长期的肥胖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如关节疼痛、呼吸困难、心悸等。这些症状可能表明肥胖已经对身体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需要及时就医。

2. 代谢异常:肥胖可能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出现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当前的健康,还可能延续至成年,对一生的健康产生长远影响。因此,当出现这些代谢异常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3. 心理问题:肥胖青少年常常遭受同龄人的嘲笑和歧视,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社交和学习状态,还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长期损害。当心理问题严重时,也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三、其他情况

1. 合并其他疾病:肥胖是多种疾病的高危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脑梗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如果肥胖者已经患有这些疾病,或者出现了相关症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治疗和管理。

2. 减肥效果不佳:如果尝试了多种减肥方法,但效果不佳或者出现反弹,可能需要去医院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减肥方案,帮助患者实现健康减肥的目标。

四、就医建议

1. 选择合适的科室:肥胖症患者首先应该去医院的内分泌科和营养专科就诊。这两个科室能够针对肥胖的内分泌原因和营养摄入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2. 进行全面的检查:就医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体重、身高、腰围、体脂率等指标的测量,以及血液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这些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肥胖原因。

3.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检查结果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运动锻炼等多个方面。患者需要遵医嘱进行治疗,并定期复诊以监测治疗效果。

当肥胖达到一定程度或伴随有某些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治疗。通过全面的检查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可以帮助患者实现健康减肥的目标,并降低患各种疾病的风险。

科普|关于肥胖,世卫组织这么说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今年世界肥胖日的主题是“让我们谈谈肥胖和…… ”,关注日益增长的儿童和青少年肥胖问题。如何界定肥胖?肥胖有何危害?如何预防?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介绍,超重和肥胖是指对健康构成风险的异常或过度的脂肪积累。超重和肥胖以身体质量指数(BMI)为衡量标准,即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对成年人来说,BMI超过25被视为超重,超过30被视为肥胖。对于儿童和青少年(19岁及以下人群)来说,在定义超重和肥胖时需考虑年龄因素。

世卫组织1日援引英国《柳叶刀》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报告说,2022年全球肥胖人口已超过10亿,约占全球人口的八分之一。其中,约1.59亿肥胖人口为5岁至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8.79亿为成年人。该研究还显示,从1990年到2022年间,全球成年人中的肥胖人口增加了一倍多,5岁至19岁儿童和青少年中的肥胖人口更是增加了约3倍。

世卫组织说,肥胖是一种复杂慢性病,且会导致其他多种疾病发病风险提升。例如,肥胖会导致患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增加,影响骨骼和生殖健康,还会增加患某些癌症的风险。此外,肥胖还会影响睡眠、活动能力等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因素。

从社会层面来看,肥胖造成的公共卫生负担正在加重。世卫组织资料显示,2019年,全球约有500万人死于与BMI过高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神经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超重和肥胖在全球产生的经济成本预计将达到每年3万亿美元,到2060年将超过每年18万亿美元。

世卫组织强调,超重和肥胖以及与其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从成因来看,超重和肥胖是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不平衡的结果。多数情况下,肥胖是一种由易导致肥胖的环境、心理社会因素和遗传变异等引起的多因素疾病。

在个人层面,预防肥胖的关键在于实现消耗能量与摄入能量的平衡。世卫组织建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们可以限制脂肪总量摄入,并将脂肪摄入从饱和脂肪转向不饱和脂肪;增加水果、蔬菜、豆类、全谷物和坚果的摄入并限制糖的摄入。为了增加能量消耗,人们可以提高体育活动水平,例如日常进行至少30分钟的定期、中等强度的活动。在社会层面,预防肥胖需要多部门联合行动,包括食品的制造、营销和定价等部门以及与健康相关政策的制定部门等。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超重和肥胖会直接影响健康,并与多种非传染性疾病的更高风险和更早发病相关。据世卫组织建议,遏制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核心干预措施包括支持和促进母乳喂养,监管向儿童不当营销食品和饮料,监管学校附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产品的销售等。

为倡导全球和全社会重视肥胖问题,世界肥胖联盟于2015年设立世界肥胖日,时间定为每年的10月11日。自2020年起,世界肥胖联盟将世界肥胖日从原先的10月11日改为每年3月4日。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