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向心性肥胖是哪种激素(向心性肥胖是哪种激素导致的)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专家谈肥胖:是病需就医、治疗没有“一招鲜”

肥胖问题困扰不少民众,但很多人对其认知有误解。许多人低估其对健康的严重威胁。有不少人认为,只有极度肥胖才会产生健康危害,轻度或中度肥胖无伤大雅。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曲伸教授10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肥胖是一种病,必须进行医学干预。其次,肥胖的轻重,要根据是否代谢异常来判断。第三,肥胖的治疗没有绝招,没有一招鲜,必须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

据悉,近期,世界肥胖联盟发布了《2024年世界肥胖报告》。该报告预测,到2035年全球将有近33亿成年人受到超重和肥胖的威胁,高BMI(超重 肥胖)的成年人比例将从2020年的42%增加到2035年的超过54%,5岁至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患病率达到39%。中国的超重或肥胖情况也不容乐观。

据悉,从科学角度来看,肥胖症其实是一种以大脑为中心,由生物、遗传、社会、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疾病。正常情况下,大脑中的“饥饿中枢”和“饱中枢”处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一旦平衡出现异常,“饥饿中枢”的作用将明显增强,人体就会产生强烈的饥饿感,从而食欲大增,而非简单的仅靠意志力就能控制住进食的渴望。

曲伸教授表示,根据临床经验及病因,他把胖子分为红(高代谢型肥胖)、白(代谢正常型肥胖)、黑(炎症代谢型肥胖)、黄(低代谢型肥胖)四种。能吃、能喝、有高血压,一喝酒脸红红的,能喊、能叫的是“红胖子”,他们代谢旺盛,吸收非常好。“红胖子”将来最容易得高血压。“我们和美国有关机构合作研究已经证实了这类肥胖患者的存在。”他说。

黑胖子一般很有劲,像鲁智深一样,能吃能干。很多美国橄榄球运动员都是黑胖子。现在年轻的黑胖子比较多,表现为脖子发黑、女孩子月经不正常、毛发增多、肌肉多,脂肪也多。

黄胖子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一胖就胖肚子,有气无力、甲减、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代谢率降低,喝西北风也胖,一胖就出病。

代谢健康性肥胖者被称为白胖子,他们体重指数超标,但白白胖胖的,皮肤弹性好。医学名词就叫正常代谢性肥胖,就是代谢没有问题。

这四种类型肥胖患者治疗方法完全不一样。对黄胖子,医生会帮其提升激素水平,代谢率高了,自然而然会瘦下来了。黑胖子,减重比较难,必须降低体内的胰岛素水平。红胖子时常出现大便干燥,肠道通畅以后才能减重。而对于白胖子,一般不能轻易减重,否则会导致月经不正常、没力气,需要预防持续性发胖。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容易发胖,有的人怎么吃也不胖?“不同的基因构成决定了身体的代谢类型,从而影响体重。心理因素和部分药物的使用也会导致体重的增加。”曲伸教授告诉记者,有的人胰岛素水平很高,就特别爱吃。有的人感觉永远吃不饱,这和中枢调控有关。这位专家透露,其现在正在研究肥胖的中枢调控机制,并发现:每个人从出生开始,脑子就有一个“调定点”,设定该长多少体重。有的人可能注定会胖到100公斤,大脑才认为“够了”。

曲伸教授说,虽然人一辈子会长成什么体形大概率由先天决定,但是,如果有人很自律,对疾病的认识超前,或许能控制不增加到原定体重;但是如果任之为之,在原定基础上发胖,那会很严重。这位专家表示,因此,大家所说的“超级肥胖”,就是源于此。

对于更年期女性发福现象,曲伸教授直言,更年期女性最大的问题是向心性肥胖,更年期的替代治疗(常指:激素替代疗法)或是一个减重好办法。“我们说的‘替代治疗’其实很复杂,并不是单纯的雌激素替代治疗,缺钙、缺维生素D,都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他指出,“对于更年期女性,调整内分泌紊乱,获能避免体形就发生剧烈改变;开展针对性治疗,应减少其腹内脂肪和脂肪肝,肠通了、肝通了,腰围就不会增加了。”曲伸教授说。

“减重一定要从全方位出发。”曲伸教授表示,“我一直认为肥胖不能‘一招鲜’。”对于社会上流行的生酮饮食、低卡路里饮食、16 8饮食等“减肥方法”,这位专家认为,都是“赶时髦”。他直言,营养治疗是第一步。曲伸教授表示,因为肥胖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糖尿病发病率、肿瘤发病率变高令人担心。但是瘦了以后,骨质疏松引起的死亡更多,所以千万不要减重过度:该减的减,不该减的不能乱减。大规模研究发现了“U形曲线”:体重指数小于18.5的人全因死亡率,远远高于体重指数在25-30者。全因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种原因导致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人口数之比。

许多肥胖症患者为了减重可能采取快速却不健康的方法,如极端节食或过度运动,其实这些方法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他指出,应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发病原因对症治疗,尤其肥胖症合并相关心血管等疾病的患者,通常伴随慢性生理或心理障碍,需要接受多学科综合护理或多种药物治疗,不单以减重为目标,还应涉及肥胖相关危险因素和并发症。(记者陈静)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让你“谈虎色变”的激素,中医有办法撤减它

导读:激素是治疗风湿免疫疾病不可或缺的药物,但长期、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使用会导致患者器官损害和不良预后,这也让很多患者感到痛苦不堪。但事实上,对于激素我们不必“谈虎色变”,正确认识和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中医中药的干预治疗,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激素对人体的伤害!

正确认识激素

糖皮质激素(GC)是机体内极为重要的一类调节分子,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对糖、脂、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有调节作用,并对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以及免疫功能等有着重要影响,是机体应激反应最重要的调节激素,也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而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剂。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合成和分泌的皮质醇相当于1片(5mg)泼尼松或者1片(4mg)甲泼尼龙。当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肌炎/皮肌炎、风湿性多肌痛及系统性血管炎等风湿免疫病时,激素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可以迅速控制病情,发挥强大的抗炎作用,因此,糖皮质激素是风湿免疫科最常用、最不可替代、最重要的药物。

勿擅自加量停药

风湿免疫病种类繁多,病情复杂。不同病情需要使用的激素用量、用法、时间、种类、剂型各不相同,临床医师需要根据疾病的表现、诊断、病情活动度、有无系统受累、合并感染的情况等综合分析,做出判断。

因此,建议患者和医生共同商量,做出决定,而不是自行加量或停药,也不要参考其他病友的方案给自己用药,更不能自行购买某些“面面药”“三黄一黑”“梅花药”等。不能因担心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而拒绝用药或自行停药,这些都是导致病情反复、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使用激素期间保持密切随诊、严格遵从医嘱才是正确的做法。

不规律使用激素的危害

糖皮质激素是一把“双刃剑”,治疗效果非常肯定和强大,但确实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包括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痤疮、感染、高血压、高血糖、骨质疏松、水钠储溜、胃肠道反应等。

对于专科医师而言,这些不良反应都是可防可控的,比如在治疗期间加强补钙、增加活性维生素D的摄入,注意使用抑酸护胃的药物,控制体重,减少在公共场合的聚集,定期评估病情,规律撤减激素,都可以有效控制激素不良反应。

但如果患者不规律使用该类药物,自行加量可加重不良反应,比如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穿孔或股骨头坏死,出现严重感染;而自行减量或停药有可能导致疾病“反跳”“失控”。

针对激素依赖,中医有办法

不规律及大量使用激素后,易出现激素依赖,从而导致激素撤减困难。

经常有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根治”某风湿病的旗号,在假药中大量掺入激素类药物,使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除了出现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外,同时也形成了对激素类药物的依赖。

云南省国医名师、云南省名中医吴生元教授指出,糖皮质激素在中医理论中药性类似于中药概念中的“温阳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机体已适应来自外源性阳性药物维持机体内阴阳平衡,随着服用时间迁延易形成阴虚内热证,但当在激素撤减过程中,随着激素等阳性药物的撤减,随即机体易形成阳虚证候。因此,我们应用“温阳通络法”控制风湿病病情进展、辅助激素类药物撤减,而该治疗方法在前期临床验证中对撤减激素显示出了有效的治疗作用。

糖皮质激素是我们防治风湿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疾病观,正规用药,在医师严格的指导下减停药物。

中药有助于与激素协同发挥作用,在更快控制病情的同时,减少激素不良反应,协助激素撤减,发挥“增效减毒”的作用。


本文作者:吴晶金

云南省中医医院(暨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科研副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理事,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专委会常务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高校中医防治风湿病科技创新团队成员;云南省中医药学科后备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厅级课题2项,参与201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行业科研专项各1项,获2014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6云南卫生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201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41篇,副主编参编论著5部。

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骨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疾病。

把变胖的锅甩给激素?万万使不得

谣言

使用激素类药物都会使人变胖。

辟谣

激素是由人体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高效生物活性的物质,用于体内的信息传递,对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激素类药物就是通过模拟激素在体内的作用,从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起到相应的治疗效果。那么,激素类药物都会使人变胖吗?

人体可以分泌多种激素,常用的激素类药物也分很多种,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性激素类药物、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制剂等。其中,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制剂只要正确使用,是不会导致人体发胖的。

并不是所有激素类药物都会使人变胖。通常使用后容易变胖的激素类药物多是指肾上腺皮质激素中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某些避孕药物。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包括常见的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甲强龙、布地奈德等,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还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急重感染、血液病、皮肤病等。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会使四肢皮下脂肪分解增加,分解出的脂肪分布在脸、上胸、颈背、腹部以及臀部,形成诸如水牛背、满月脸等向心性肥胖。一般来讲,短期内低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不会出现这种脂肪代谢异常,只在长期大量应用时才会出现,并且停药后可自行恢复正常。

避孕药物所含的成分是雌激素和孕激素,不会影响人体脂肪代谢,但是雌激素可产生水钠潴留、水肿的副作用,从而导致一些人服药后体重增加。新型孕激素屈螺酮显示出对抗雌激素水钠潴留的作用,服用含有此类孕激素的避孕药可以实现对体重的良好控制。

激素类药物在不同病症的治疗上发挥着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风湿或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肾病、严重支气管哮喘等。但同时激素类药物也是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对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至关重要。

应用激素类药物要注意:

1. 严格掌握各类激素治疗的适应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不要自行选择用药;

2. 合理制定激素治疗的方案,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要擅自增减剂量或者停药,停药要逐渐减量;

3. 了解所用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密切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就诊。

美丽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用了激素类药物后发胖的话,建议遵医嘱服用药物,先治好病再考虑减肥的事情。建议通过调整饮食进行健康减肥,多食水果和蔬菜,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一般可以改变激素类药物引起的发胖现象。

辟谣专家:汤建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副主任药师

复核专家:任卫东,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

出品人:科普中国-科学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