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测量肥胖的方式有哪些(测量肥胖的方法)

医邦网 0
文章目录:

诊断肥胖的3种方法,测测你是健康还是肥胖?医生教你正确轻断食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动的生活方式的普遍化,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周围人群中,肥胖的比率是越来越高了,据我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在我国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超重的比例达到了30.1%,肥胖的比例达到了11.9%,在青少年和儿童中,这一比例也不容小视。

我们的体重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叫做肥胖呢?目前用于评价肥胖的指标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我们最常用的体重指数,它的计算方法是用体重的公斤数除以身高的平方,体重指数基于24-28之间,称为超重,体重指数超过28以上,称为肥胖。

第二种是用腰围来评价中心性肥胖,男性的腰围大于90cm,女性的腰围大于85cm称之为中心型肥胖,对于中心性肥胖,我们还有一种比较精确的评估方法,就是用CT或者是磁共振的方法,来测量内脏脂肪的表面积。在中国人群中内脏脂肪表面积超过80平方厘米,称为中心性肥胖。

最后一种是用生物电阻抗的方法,来测量人体的体脂率,正常男性的体脂率介于10%-20%之间,女性介于15%-25%之间,如果男性的体脂率超过25%,女性超过30%,称为肥胖。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单纯用体重指数来评价一个人的体重是否超标,是不够全面的,如运动员,他的体重指数可能很高,但是他的体脂含量却是非常低的,相反有一些女性,她的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之内,但是体脂率却已经超标了。但是对于大多数人群来说,体重指数可以比较全面的评价我们与体重相关的健康风险。

肥胖的治疗

可能很多人觉得,肥胖太普遍了,如果觉得自己太胖减减肥不就好了,还要治疗吗?至于到治疗的地步吗?内分泌科医生提醒大家,如果长期受肥胖困扰,自己尝试了各种方法均无效的情况下,就应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肥胖是一种疾病,只不过大家把它都忽略了。

肥胖的治疗方法很多,中医的有针灸,埋线治疗,西医有药物和手术治疗,不管我们采用哪种治疗方法,生活方式的干预都是第一位的,建议肥胖症的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之下,进行长期的平衡膳食,并辅以充足的体育锻炼,肥胖症患者的膳食的总原则是:低热量、低能量,适合的蛋白摄入,严格戒烟,限酒。

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种轻断食的膳食方法,它的具体做法是,在一周中5天正常的膳食,在其余非连续的两天中,只摄入正常膳食的1/4,女性的能量摄入约500千卡每天,男性约600千卡每天,通过这种轻断食的方法,可以使我们获得比较理想的体重,对于预防2型糖尿病等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可以使患者的血糖和血脂得到良好的控制。

对于体重指数较高的患者,更建议他们可以使用药物的治疗方法,目前在我国存在通过药监局的批准并且有减肥适应症的药物,它是一种胃肠道的脂肪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胃肠道脂肪的水解和吸收来达到减重的作用,这种药物禁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12岁以下的青少年。

这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排气过多,大便失禁,以及带便性胃肠排气等。这类药物也会减少脂溶性维生素以及β胡萝卜素的吸收,因此建议我们在服用这类药物的同时,应该补充包含脂溶性维生素在内的复合性维生素。此类药物比较少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转氨酶的增高,重度脂肪肝以及过敏反应等,虽然这种药是非处方药,但是还是建议大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之下购买使用。

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了有关减肥的小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体魄,远离肥胖这个健康杀手。

本期医学内容合作者:李恒 西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肥胖的测量标准有很多,这两个简单计算体脂公式,你可以试一试

大家都知道,目前肥胖的人群越来越多,究其原因可以看以前文章,在这不在赘述。总之,原因复杂,主要是遗传、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两个有趣的体脂比例的计算公式(只针对成年人),有兴趣的可以自己计算一下,看是否靠谱。如果家里有体脂秤,可以和体脂秤的结果做个比较。其实,不同的方式,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有些体脂秤的结果是否可靠也很难说。如果想准确了解体内脂肪的多少,全身的核磁的检查比较准确些,但不常规做,也比较昂贵,也没有太多的必要。如果有一个简单的方式就可以了解脂肪的比例,那还是很值得期待的,即使是不是那么准确,至少可以做个参考。

我们知道,肥胖的危害主要还是在体内脂肪的增多,特别是内脏脂肪。肥胖症(obesity)公认的定义是体内贮积的脂肪量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并不是指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因此,也有些人认为应该以身体脂肪百分比来定义肥胖,具体标准如下:男性:肥胖体内脂肪百分比大于25%,其中21-25%为临界点;女性:肥胖体内脂肪百分比超过33%,其中31-33%处于临界水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要获得身体脂肪的比例并不简单,需要通过特殊的仪器来测量。目前,用来测量体内脂肪含量的方法也比较多,且复杂,价格昂贵,如有生物电阻抗测定法, 此方法是根据测定生物电阻抗来测量人体脂肪。双能X线吸收法;通过X射方法,具有放射损伤;还有B超法、CT法和MRI等方法,都不简单,要有一定的仪器和设备。

所以,目前临床上我们采用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来作为超重/肥胖的诊断标准,它便于推广,即体重指数(BMI);

大家对体重指数应该有所了解,它是一个计算公式,具体为: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的平方。目前肥胖标准还不完全统一,不同人种和国家诊断超重/肥胖的标准不一样。我主要以中国指南的标准给大家介绍。如果BMI在18.5~23.9之间为正常;24.0~27.9之间为超重,大于28.0的则为肥胖(女性比男男性范围小1)。虽然这个方法诊断肥胖简单,但是它具有先天的缺陷,也常受到大家的诟病。因为,很多体重指数高的人不一定肥胖,他们的体内脂肪不一定多。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健美运动员,通常体重指数高,但并不肥胖,因为他们体内主要是肌肉,而不是脂肪。所以,体重指数和脂肪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对于正常普通人群,体重指数和脂肪还是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所以体重指数用的比较多。

脂肪一般分为两大类: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而真正对人体有害的是内脏脂肪。所以,大家又提出一个概念—腰围或者说腰臀比,以腰围来评价肥胖和疾病的相关性。多大的腰围我们就认为肥胖,对人体具有危害,各国也不一样。仍然,以中国的标准给大家介绍,通常认为男性腰围大于90cm,女性腰围大于85cm,就属于腹型肥胖,也就是说肥胖相关的疾病风险就明显升高了。

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腰围和BMI,认为这两个指标都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些人认为腰围的影响可能更多。因为,人们发现对于BMI相同,人群腰围的变化是相当大的。而BMI一定的情况下,腰围较高的成年人的不良健康风险增加更明显。

肥胖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可以影响全身各个系统;

如呼吸系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易诱发呼吸道感染,增加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消化系统:胆囊疾病(胆囊炎,胆石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脂肪肝和反流性食管炎;心血管系统:冠状动脉硬化性疾病,原发性高血压,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等;神经系统:中风,特发性颅内高压;产科和围产期:妊娠相关的高血压,巨大儿和难产;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代谢综合征和血脂异常;生殖系统疾病:不孕不育,多囊卵巢,男性性腺功能低下;肿瘤的发病率升高,特别是消化系统肿瘤;其它一些肿瘤的发病率也会增加,如子宫内膜癌(绝经前),前列腺癌,乳腺癌,肾癌等;甚至精神疾病。

下面进入正题,上面两种评价方法并不是直接评价脂肪量。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来了解体内的脂肪量呢?科学家们通过一些研究设计出来两个计算公式来计算体内的脂肪含量或者说比例,一个是基于体重指数,另一个是基于腰围;

身体脂肪%

公式一:1.2 × BMI 0.23 ×年龄-10.8 ×性别-5.4

· (男=1 女=0 基于BMI )

公式二:64 −20×身高/腰围(米) 12×性别

· (男=0 女=1 基于身高腰围)

一般用的比较多的是基于BMI来计算体脂比例。但是,最新的一项研究认为基于身高与腰围比的相对脂肪质量比体重指数(BMI)能更好地预测全身脂肪百分比。该研究使用了来自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的数据,开发出模型,同时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量了全身脂肪的百分比。他们考虑了350多种人体测量指标,得出简单人体测量线性方程式,来估算人体全身脂肪百分比。这两种计算方法是否适合中国人群,我觉得有待进一步验证,因为这两个公式计算的结果也不一样,有些误差。但是,这两个计算公式可以作为简单评价体脂比例的参考。如果作为研究依据,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因为他们没有在中国人群中和实测脂肪比例进行相互的验证。

总之,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可以综合考虑BMI、腰围、体脂肪含量三个数值来评估肥胖或脂肪的含量。如果三个指标都超标,还是很有意义的。如果作为个体,我觉得进行纵向比较也是有实际意义的,对自己的体型/形做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胖 照着下面的方法测测

我胖了!我怎么又胖了!我没多吃啊,体重反而增加了!去年秋天买的牛仔裤,现在穿上,好像“缩水”了!越怕越胖,越减越肥,减肥人永远在路上!减肥永远是热门话题,除了肉眼看到的肥胖,跟大家聊聊哪些指标可以科学评价肥胖。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胖

照着下面的方法测测

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指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中,超重率和肥胖率高达34.3%和16.4%,每2个成人就有1个肥胖或超重。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李春君主任医师说,减肥一定要科学健康,首先要了解自己肥胖相关的指标。

1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判断肥胖的常用指标

BMI计算公式: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单位(公斤/平方米kg/m2)。例如,一个身高1.70米男性,体重85公斤,简单的计算BMI=85÷1.7÷1.7=29.4 kg/m2 ,这个数值代表什么意义呢?因种族的差异,西方人块头比较大,所以中西方对于BMI的分类标准是有所区别的。

那么相同BMI的男性和女性患慢性病的风险是不是一样的呢?李主任说,为了明确这个问题,我们团队整理了2019年全年的体检数据,将BMI进行 10分位分层分析,显示男女在相同的BMI水平下,特别是当BMI>25 kg/m2时,女性患慢性病的风险明显高于男性。此外,当女性BMI>21.97 kg/m2、男性BMI>23.89 kg/m2时,患慢性病的风险开始显著增加。因此,女性应比男性更警惕因BMI增加而导致的慢性病风险,女性BMI诊断肥胖的标准可能需要下调。

2

天津腹型肥胖人群位居全国第1名 看看里面有你吗

腰围是衡量腹型肥胖简单、实用的指标

身边有一些人,体重并不大,计算一下BMI也没在肥胖的行列,但是看看那隆出的肚子也无法和“正常”划等号,那么这种算肥胖吗?这里就适用腰围这个评价指标了,腰围是腰部周径的长度,是衡量腹型肥胖简单、实用的指标,我国的标准为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

测量方法:自然站立,平静呼吸,沿右侧腋中线,确定髂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将软尺紧贴皮肤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一周(如上图所示)。相比于周围型肥胖,腹型肥胖危害更大。俗话说,腰围越大,寿命越短。在这次调查中“天津腹型肥胖位居全国第1名”,所以行动起来,测测自己的腰围,看看自己是否为天津腹型肥胖高发病率贡献了一份力量!

3

如何进行内脏脂肪的测量?

腰围检测虽然简单便捷,但是不能够区分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最近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THE LANCET:Diabetes&Endocrinology上的研究显示,通过CT或核磁准确测量的内脏脂肪组织是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和死亡的独立危险标志,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均与内脏脂肪组织过多密切相关。CT和核磁是最早用于内脏脂肪(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测量的方法,通过三维成像技术,精确测量整体和局部的身体组成。但CT检查有辐射暴露,MRI扫描时间长,二者价格均较昂贵,在临床进行大规模推广受限。

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内脏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是继CT和核磁检测内脏脂肪的替代方法。DEXA最早应用于测量骨密度,是一种二维成像技术,但也存在辐射,故不作为临床监测肥胖体重变化的常用指标。

4

体成分分析仪BIA是临床常用的多维度评价肥胖的方法

BIA其测试体成分的基本原理是 4 室模式。该原理假设人体主要由 4 种成分组成:水分、蛋白质、 矿物质和体脂肪。虽然不是直接测量VAT,且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受测试过程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但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其易操作、费用低、无辐射的优点在肥胖管理中心被广泛应用。

体成分评估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评价肥胖,其中包括我们常用的信息如体重、BMI、腰围,也有更精准的信息如骨骼肌总量、脂肪总量、体脂百分率、内脏脂肪的面积、以及不同部位的脂肪和骨骼肌的含量、基础代谢率等指标。我们肥胖门诊根据体成分中的各项数据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运动方案。减重后随访,根据体成分复查结果推测饮食运动落实情况并沟通优化以往方案,真正到达“减脂增肌”的理想效果。

5

WHO 推荐以身高标准体重法对儿童肥胖进行判定

最后关注儿童肥胖问题,《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儿童肥胖诊断标准:WHO 推荐以身高标准体重法对儿童肥胖进行判定,同等身高、 营养良好的儿童体重为标准体重(100%),±10%标准体重的范围为正常。>15%为超重,>20%为轻度肥胖,>30%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

肥胖在成人和儿童的高发病率应该引起关注,进行肥胖的筛查和治疗迫在眉睫。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内脏脂肪是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内脏脂肪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分布不同,单凭BMI指标并不能评价内脏脂肪情况,无法识别代谢风险显著增高的群体。所以,为了全面评估个体是否存在肥胖,除了BMI外,还要重视腰围、内脏脂肪、体脂率等指标的测量,考虑到无辐射、操作简便、价格实惠、检测结果全面等因素,首选BIA作为多维度评估和复评肥胖的方法。

来源:天津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