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各种体型及原因(肥胖的各种体型标准)
你属于哪种类型的肥胖?进来了解一下
//
关于肥胖,很多青年男女只关注肥胖带来身材走样的问题,而更多的中老年人已经开始承受肥胖相关的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困扰。但是努力减肥谈何容易,减重真的只是“管住嘴,迈开腿”这么简单的事情吗?有些人哭诉自己喝凉水都胖,有些年轻人看起来明明不胖却还在拼命节食,也有些人把自己的肥胖归咎于父母的遗传……肥胖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你又是属于哪种肥胖类型?了解这些,你才不会在减重的路上越走越艰难。
由于导致肥胖发生的原因、部位、程度不同,临床上对肥胖的分类也不尽相同。
以肥胖原因分类
根据肥胖发生的原因,可将肥胖分为原发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医源性肥胖等。
原发性肥胖又叫单纯性肥胖,一般与遗传和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有关。而继发性肥胖(也叫获得性肥胖),则是由于某些诊断明确的疾病导致的,这些疾病包括下丘脑—垂体炎症、肿瘤、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继发性肥胖一般占总肥胖人群的1%。医源性肥胖是治疗其他疾病过程中,因为药物和治疗方式等医疗手段而导致的肥胖。
以脂肪分布分类
根据脂肪分布的不同,肥胖还可以分为外周性肥胖(也叫均匀性肥胖、全身性肥胖等)和中心性肥胖(也叫内脏性肥胖、腹型肥胖等),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肥胖分类。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是利用人体成分检测仪器来判断是哪一种肥胖。如果脂肪均匀分布于四肢及皮下,或者下半身(臀部及大腿)脂肪较多(常见于“梨形身材”),我们称为外周性肥胖。而脂肪主要集中在躯干部、腹内,或仪器检测出内脏脂肪超标而四肢较细的“苹果型”身材,则被称为中心性肥胖。
苹果型身材常见于男性,因而也被称为男性型肥胖,但近期的研究也发现,在我国老年人群中,女性的中心性肥胖率超过男性。
由于脂肪分布的差异,脂肪集中于腹部和内脏的中心性肥胖的危害,远大于脂肪分布于四肢或下半身的外周性肥胖。研究发现,中心性肥胖的人群患糖尿病、高血脂症等代谢性疾病和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更高,同时内脏脂肪的聚积还可能导致脂肪肝、脂肪心、脂肪肾、脂肪胰等,最终使得这些内脏器官的功能出现异常。
另外,中心性肥胖也与一些妇科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有研究指出,腰臀比(更能代表中心性肥胖的特征)的升高会使绝经前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79%,使绝经后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50%。也有研究指出,由于中心性肥胖者体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浓度下降,游离雌激素水平升高,且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全身炎症反应,因而较外周性肥胖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相较于中心性肥胖,外周性肥胖者由于脂肪主要集中在大腿及臀部的皮下,因而患以上疾病的概率也大大降低了。
其他分类方式
近几年,有科学家依据人体是否存在肥胖伴发的相关疾病,将肥胖分为代谢正常性肥胖和代谢异常性肥胖。也有专家根据个人的BMI数值大小,将肥胖分为轻、中和重度肥胖。
由于肥胖发生的原因复杂,目前临床上的干预和治疗手段也不尽相同。不分原因的盲目减重很有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无论怎样,正确认识肥胖,保持身体健康最重要。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微信公众号
文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营养科 秦桐
来源: 健康报
5个发胖原因,导致你不知不觉堆积赘肉
导致身材发胖的几个原因,看看你占了几个?
1、低估了食物的热量
你总是认为吃点零食,不会导致身材肥胖,这是你低估了食物的热量。很多加工食品的热量是非常高的,而且饱腹感差。
比如:一杯奶茶的热量就达到了300-400大卡,一份炸鸡的热量也达到了300大卡,一份100g的薯片热量就超过了500大卡。
而普通人每天身体的总代谢值在2000-2500大卡之间,如果你三餐之余还吃各种零食,热量就很容易过剩,身材就容易发胖。
2、经常暴饮暴食
有的人三餐不规律,有的时候忙起来不吃早餐,有的时候却聚餐应酬暴饮暴食,这样的人很容易出现肠胃疾病,身材也更容易发胖。
由于身体无法记忆进食的规律,为了避免下次饥荒的出现,每次进食的时候身体都会努力地堆积热量,而不是放心地进行代谢运转,易胖体质也会逐渐光顾你。
3、缺乏运动,活动量下降
一个人的活动系数决定了身体的活动代谢,如果你总是久坐不动,每天步行数值不超过6000步,每周体育锻炼时间短于1小时,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代谢水平会大不如前,你的身材也容易发胖。
很多人学生时代身材苗条,但是毕业后没几年,身材开始发胖,肚腩开始突出,这是由于毕业后久坐办公,活动量下降,又经常吃各种高热量的外卖跟下午茶,身体热量就会过剩,身材也容易发胖。
4、基因问题
肥胖是会遗传的,如果你的父母中有一方是肥胖人群,那么儿女的肥胖几率就提升到了50%,如果双方都是肥胖患者,那么儿女的肥胖率会提升至80%。
遗传基因问题,这是我们后天无法改变的,而这类人属于易胖体质,胖起来容易,瘦下来却需要比别人花费更多的努力。
5、长期不吃碳水化合物主食
很多人觉得不吃主食,可以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避免血糖上升,可以让身材慢慢瘦下来。但是长期不吃主食的人,减肥效率会越来越差,你容易食欲大口,总是暴饮暴食。
不吃主食的人会发现,即使你吃饱了,但是嘴巴却停不下来,总想吃东西。有的人以为体重下降了,于是恢复正常饮食后,但是没有多久,体重却开始反弹了,减肥最后也以失败告终。
因为碳水化合物是身体不可缺少的物质,不吃主食会让身体缺乏碳水化合物,身体的代谢动力会受阻,新陈代谢水平就会下降,你容易出现便秘、低血糖、体虚乏力等问题,健康也会出现问题,易胖体质也会光顾你。
几个常见的生活恶习,容易导致身材发胖,希望你能戒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站在体重秤上,眼神死盯着数字,心里默念“别再涨了,别再涨了”,结果一看,嗯,还是熟悉的‘惊喜’?别急着自责,说不定不是你嘴馋惹的祸,而是某些生活里的“小习惯”悄悄在背后“搞事情”。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几个让人发胖的生活恶习,看看你中了几条!
场景再现:周六下午,你窝在沙发里,手边是一袋薯片,手机刷着短视频,时间过得飞快。突然间发现,屁股越来越“贴合”沙发的形状——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沙发土豆”吗?
科学解析:久坐真的会胖。研究表明,久坐不仅会降低基础代谢率,还会让你的身体进入“储存模式”,脂肪更容易堆积在腹部。美国《梅奥诊所学报》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久坐超过6小时的人,患肥胖的风险比每天坐不到3小时的人高出50%。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久坐时,你的肌肉活动减少,燃烧的热量也随之降低。更可怕的是,长时间久坐还会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功能,让你的身体“囤糖”,脂肪也就跟着“疯狂入库”。
解决办法:每坐40分钟就站起来活动5-10分钟,哪怕只是站着伸个懒腰、倒杯水,都能让你的代谢稍微“醒醒”。别小看这些“小动作”,它们可能是你和“沙发土豆”生活的分界线。
场景再现:晚上十点,你刷剧正嗨,忽然肚子发出“咕噜”的抗议声。你想:不吃点啥对不起自己的胃啊!于是外卖点了个炸鸡腿,再来杯奶茶。吃完后,心满意足地上床,期待明天的美好。
科学解析:夜宵是发胖的“好帮手”。人体的代谢在夜间会变慢,这意味着你吃进去的热量更难被消耗掉,大概率会直接变成脂肪储存起来。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夜间进食会影响瘦素(控制饥饿的激素)和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导致更容易长胖。
而且,夜宵通常不是什么健康食品:炸鸡、薯条、烧烤……它们高油高盐的特质更是让脂肪“如虎添翼”。
解决办法:如果实在饿了,可以选择低热量、高蛋白的食物,比如一杯温牛奶、一颗水煮蛋或者一小把坚果。记住,夜晚的胃是需要“哄睡”,而不是“狂欢”的。
场景再现:同事聚会,你拿起一杯“0脂肪”的奶茶,心想:这么健康的标签,喝一杯没问题吧?结果,一顿畅饮后,肚子圆了,体重涨了,你还一脸疑惑:“不是说‘0脂肪’吗?”
科学解析:很多饮料都在“伪装”。“0脂肪”并不代表“0热量”,更不代表“0糖分”。一杯普通的奶茶,糖分含量可能高达50克,相当于10块方糖!而糖分过量会让胰岛素拼了命地“工作”,最终把多余的糖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
即便是看起来健康的果汁,也未必“无害”。一杯橙汁的热量可能比一碗白米饭还高!更别提各种含糖饮料了,那是发胖的“幕后黑手”。
解决办法:多喝白开水,如果觉得太寡淡,可以加点柠檬片或者薄荷叶增添风味。记住,喝水才是减肥的“盟友”,而不是那些甜甜的“糖水炸弹”。
4.“每逢节假胖三斤”:暴饮暴食的代价场景再现:春节聚餐,餐桌上满是美食,亲戚劝你“多吃点,别浪费了”。一顿饭下来,你的胃撑得像个气球,心里却想着:“没关系,明天少吃点就好了。”
科学解析:暴饮暴食会让你的身体进入“紧急储存”状态。研究表明,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热量,会导致胰岛素激增,脂肪细胞疯狂囤积能量。更重要的是,暴饮暴食会让你的胃口逐渐变大,下次吃饭时,你会不自觉地想吃更多。
而且,暴饮暴食还会对你的内分泌系统造成冲击,扰乱饥饿和饱腹感的调节机制。这就是为什么你越吃越多,但却感觉“永远吃不饱”。
解决办法:聚餐时,可以试着先喝一碗汤或者吃点蔬菜,给胃“打个底”。边吃边慢慢咀嚼,让大脑有时间接收到“吃饱了”的信号。
5.“熬夜党的体重悲剧”:睡不好真的会变胖场景再现:凌晨1点,你还在追剧,嘴里叼着薯片,心想:“再看一集就睡。”结果,睁眼一看,已经2点了。第二天顶着黑眼圈起床,却发现体重也悄悄涨了。
科学解析:睡眠不足会导致两种激素——瘦素和饥饿素——的分泌失衡。瘦素负责抑制食欲,而饥饿素则相反,会让你产生强烈的“吃吃吃”冲动。研究显示,长期睡眠不足的人比睡眠充足的人更容易发胖,尤其是腹部脂肪。
熬夜还会让你更倾向于选择高热量的零食,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解决办法:每天至少保证7-8小时的睡眠。如果实在需要熬夜,可以提前准备一些低热量的小零食,比如胡萝卜条或者无糖酸奶,避免高热量食物的诱惑。
6.“压力山大”:你的脂肪“压力储备”场景再现:工作压力大,你用甜食来“安慰”自己。每次吃完蛋糕,心情似乎好了点,体重却在悄悄上涨。
科学解析:压力会刺激皮质醇的分泌,而高水平的皮质醇会让你更倾向于摄入高糖高脂的食物。更糟糕的是,皮质醇还会“指挥”你的身体把脂肪储存在腹部——这就是为什么压力大的人更容易有小肚腩。
解决办法:学会管理压力,比如通过运动、冥想或者听音乐来放松自己。寻找健康的“情绪出口”,而不是靠甜食来“治愈灵魂”。
结尾:你的身材,藏着你的生活习惯胖不是一天吃出来的,瘦也不是一天怼回去的。那些让人发胖的小恶习,正是你生活方式的缩影。现在,是时候对这些“不健康的朋友”说再见了。记住,减肥不是自虐,而是给身体“断舍离”。希望你能从今天开始,和发胖的恶习告别,活得更健康、更轻松!
参考文献:
WHO(世界卫生组织):《久坐行为与健康风险分析报告》
《梅奥诊所学报》:久坐对代谢的影响
哈佛大学健康研究中心:《夜间饮食与肥胖的关系》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睡眠不足与肥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