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型肥胖怎么办(脂肪型肥胖怎么减掉)
危险胜过“胖全身”,中国科学家立功:找到“腹型肥胖”解决办法
“胖了30斤,压力大到不敢回家过年。”
小红书上检索“减重”,相关笔记高达430万 ,“16 8”“生酮”“液断”等各式网红减肥法层出不穷,但能坚持下来者寥寥无几,效果更是聊胜于无。事实上,或许不是博主不专业,而是一开始就找错了方法,根据医学研究分类,其实肥胖也分“种类”,即:全身肥胖和腹型肥胖。
相较于欧美人,咱们中国人更常见的其实是“腹型肥胖”,即堆积深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这是类似于“苹果型身材”的一种,产生的原因很多,比如饮食不规律、运动量少,也和生活压力大或长期久坐有关,容易造成腹部脂肪堆积,造成腹型肥胖。
某博主分享了自己的体验:腹型肥胖的减脂最难的,少吃体重降的不多,多做有氧手臂血管都要爆了,从130斤减到120斤,又反弹回130斤,体重没变但是肚子又大了一圈,因为快速减重时流失的肌肉并没有涨回来,一来一回肌肉变少脂肪变多,肚子就更大了,也就成了所谓的“瘦胖子”,。
值得注意的是,腹型肥胖带来的不仅是外形的不美观,对于健康更是“致命打击”。
英国拉夫堡大学对9652名40~69岁参试者进行腰臀比、体质指数测算和大脑核磁共振扫描大脑灰质体积(大脑灰质负责处理感觉、知觉、学习和认知),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腹型肥胖者的大脑灰质的体积平均减少约12cm³,这意味着,腹部脂肪的增加会加速大脑萎缩,影响认知。
研究发表于2023年《神经 病学》期刊
可若太过急切,贸然去尝试抽脂、减重针这类所谓的 “极速瘦身法”,恐怕又要陷入一个超级大坑。拿司美减重针来说,它确实能够在数月内让重量大幅下降,然而对于以腹部肥胖为主的中国人而言,效果却差强人意。《美国医学会杂志》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使用司美减掉的体重,可能有40%是肌肉流失,这也是大名鼎鼎的“司美脸”来源。
来自中国的科学家敏锐的发现,既然腹型肥胖的根源在于混乱不堪的代谢状况,那么想要减掉那恼人的 “大肚腩”,绝不是单纯地提倡少吃,而是必须对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肠道,进行精准干预。
五年前的2019年,针对改善代谢紊乱的人体临床试验完成,该实验中,在连续12周补充一种名为AKK菌的有益菌后,治疗组受试者的甘油三酯、血糖和胆固醇等多个代谢指标显著改善,尤其是胰岛素敏感性,足足提升了提升42.42%。
两年后,韩国科学家研究发现,AKK菌外膜上分泌的一种P9蛋白,能够刺激GLP1水平增加,起到降血糖作用;同时P9蛋白还能刺激棕色脂肪组织产热,达到“抑制食欲 加速燃脂”的双重作用。
此后,AKK便以新晋“瘦子菌”美称成为全球代谢减重方案的一员。欧洲是最早将其纳入“新型食品”清单并投放至民用市场的地区之一,早在2022年便已经通过了欧洲食品安全局批准,紧随其后的是加拿大、美国,在好莱坞名利场上,AKK已经不是单纯满足富豪明星们的减重需求,而是一种提升自信、保持年轻和身体竞争力的手段之一。
遗憾的是,在代谢减重方面表现极强潜力的AKK,却似乎对中国人“并不友好”。一项2020年的研究指出,在健康的中国人群中,AKK的定植率极低,只有48.8%,显著低于欧洲人(92.3%),如何增加AKK菌的浓度,成了中国科学家的科研难点。
其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食补,目前认为提升Akk菌丰度最佳的食物,如蔓越莓。但AKK菌吃少了没效果,要达到改善糖代谢的效果,比较烧钱包。二是筛选适配的AKK菌株定植,这也是目前科研界的主流做法。
公开资料显示,由复旦大学、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组成的生物医药科研团队,在中国三大长寿之乡江苏如皋的百岁老人体内,筛选、培育出更适合国人体质的AKK001原始菌株(专利号:2023116832346),“长寿老人体内的AKK001,更适合长期定植于肠道内,对肥胖人群来说比西药化合物要安全、靠谱””研发团队负责人表示。
此前受限于生产技术,该菌群的生产、储存难度都很大,全球药企基本没有能稳定量产的,直到这次中国科学家立下大功,让越来越多消费者能到京东等线上渠道选购。
前往京东APP检索AKK001,排在前面的是率先和科研团队达成合作的生物科技企TimeShop,店铺数据显示产品成果已经覆盖超10万人群,其中口服版AKK001助力不小,评论区显示不少担心担心司美副作用的买家,正是看中其“风险清零、深层减脂”的优势,才选择纳入账单。
且相较于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的食补,每日几粒便轻松“躺瘦”的AKK001显然也更具吸引力。广东的赵强(化名)是一家从事医疗研发的市场主管,在欧美等国做市场调研时使用过AKK菌,“和司美一样,AKK001也能够调节GLP-1的分泌,起效更慢但更安全,听说现在已经全球量产,很难不支持。”赵强表示。
不过也有不少专家表示,年轻人不应对减重过度焦虑,中国现在的肥胖率虽然已经达到了51%,但是以中轻度为主,完全超重的“大胖子”全球占比并不算高,相较于“减肥”一词在小红书上60万 篇笔记,中国人更易患上的“腹型肥胖”笔记才堪堪过万,显然,大众的市场教育还有待普及。
且已有诸如瘦子菌AKK、高低氧、减重门诊等干预手段问世,“年轻人还是要搭配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锻炼,让这些慢慢内化,这才是长久之计”,北京某三甲医院主任表示。
减不掉“将军肚”和“游泳圈”?4个方法拯救腹型肥胖!
我们日常生活中,身边有“啤酒肚”或“小肚腩”的人并不少,这种肥胖类型被称为腹型肥胖,也叫中心型肥胖或内脏型肥胖。脂肪以心脏和腹部为中心过多堆积增加,使腹围增大,而四肢相对于腹部并不会显得胖。
然而,“腹型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癌症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界定腹型肥胖?
这要依据腰围来确定。腰围可以很好的反映内脏脂肪的含量。在我国,男性腰围≥90cm(2.7尺),女性腰围≥85cm(2.55尺),即为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腹型肥胖会引发内脏脂肪堆积,容易使机体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导致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诱发骨关节疾病、癌症等。
国际糖尿病联盟指出脂肪代谢紊乱是引起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因素,并将腹型肥胖作为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必要条件。
有研究表明腰围可以反映出内脏脂肪的量,对脂肪肝人群来说比体质指数(BMI)更能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的风险。
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研究所胃肠分子医学研究部的O.Sadr-Azodi 博士及其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长达12年的基于人群的前瞻性研究,发现腹型肥胖是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为什么出现腹型肥胖的症状?
01
吃得太多
当人体摄入食物过多,产生的能量消耗不了,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促使脂肪向肚子集中。
02
吃得太咸
国内外的多项研究都发现,盐是独立于能量摄入之外的肥胖风险因素,让人长胖、长肚子。
03
果糖吃太多
从进化的角度说,秋季果实成熟时,果糖非常容易获得,摄入大量的果糖有助于吸收更多的营养并转化为脂肪,顺利度过冬天。大量摄入高果糖饮食可能是肥胖和内脏脂肪蓄积的重要原因。
04
精致碳水吃太多
我们饮食的“质”和“量”都会直接影响血糖,摄入升糖指数高的食物或是大量进食都会引起短时间内血糖急速上升,造成血糖波动。最终结果就是导致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增加。常吃的精制碳水有精白米面、蛋糕、甜点、含糖饮料等。
05
久坐不动
久坐、久躺、不运动的生活习惯,能量摄入大于消耗,腹部就更容易堆积脂肪,导致肚子越来越胖。
06
压力太大
长期压力过大,会让体内的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紊乱。高水平的皮质醇会增加食欲,让人偏爱那些高热量的食物,还会导致白色脂肪组织重新分布到腹部区域,导致腹型肥胖。
拯救你的 “将军肚” 和 “游泳圈”!
1
注意平衡膳食
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鼓励摄入以复合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质为基础的低能量、低脂肪、低糖、低盐且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膳食。
2
合理增加身体活动量
上下班回家建议多步行,工作中可以适当走楼梯,平时在家中多做家务,晚餐后多散步,减少在家中看电视与手机的时间。
3
打破静坐少动
减少每天久坐时间,每坐1小时起来活动5~10分钟。
4
控制饮食
不建议电视与电脑佐餐,早餐尽量吃好,晚餐不宜丰盛,饮水量充足,少喝饮料,动物内脏及油腻食物尽量减少食用,控制饮食量,尽量吃8分饱。不宜暴饮暴食,吃饭尽量细嚼慢咽。
来源: 约见名医
减不掉“将军肚”和“游泳圈”?4个方法拯救腹型肥胖!
我们日常生活中,身边有“啤酒肚”或“小肚腩”的人并不少,这种肥胖类型被称为腹型肥胖,也叫中心型肥胖或内脏型肥胖。脂肪以心脏和腹部为中心过多堆积增加,使腹围增大,而四肢相对于腹部并不会显得胖。
然而,“腹型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癌症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界定腹型肥胖?
这要依据腰围来确定。腰围可以很好的反映内脏脂肪的含量。在我国,男性腰围≥90cm(2.7尺),女性腰围≥85cm(2.55尺),即为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腹型肥胖会引发内脏脂肪堆积,容易使机体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导致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诱发骨关节疾病、癌症等。
国际糖尿病联盟指出脂肪代谢紊乱是引起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因素,并将腹型肥胖作为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必要条件。
有研究表明腰围可以反映出内脏脂肪的量,对脂肪肝人群来说比体质指数(BMI)更能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的风险。
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研究所胃肠分子医学研究部的O.Sadr-Azodi 博士及其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长达12年的基于人群的前瞻性研究,发现腹型肥胖是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为什么出现腹型肥胖的症状?
01
吃得太多
武汉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郑文彬2022年在其医院公众号刊文表示,当人体摄入食物过多,产生的能量消耗不了,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促使脂肪向肚子集中。
02
吃得太咸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注册营养师顾中一在其个人公众号刊文表示,国内外的多项研究都发现,盐是独立于能量摄入之外的肥胖风险因素,让人长胖、长肚子。
03
果糖吃太多
从进化的角度说,秋季果实成熟时,果糖非常容易获得,摄入大量的果糖有助于吸收更多的营养并转化为脂肪,顺利度过冬天。大量摄入高果糖饮食可能是肥胖和内脏脂肪蓄积的重要原因。
04
精致碳水吃太多
我们饮食的“质”和“量”都会直接影响血糖,摄入升糖指数高的食物或是大量进食都会引起短时间内血糖急速上升,造成血糖波动。最终结果就是导致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增加。常吃的精制碳水有精白米面、蛋糕、甜点、含糖饮料等。
05
久坐不动
久坐、久躺、不运动的生活习惯,能量摄入大于消耗,腹部就更容易堆积脂肪,导致肚子越来越胖。
06
压力太大
长期压力过大,会让体内的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紊乱。高水平的皮质醇会增加食欲,让人偏爱那些高热量的食物,还会导致白色脂肪组织重新分布到腹部区域,导致腹型肥胖。
拯救你的 “将军肚” 和 “游泳圈”!
1
注意平衡膳食
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鼓励摄入以复合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质为基础的低能量、低脂肪、低糖、低盐且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膳食。
2
合理增加身体活动量
上下班回家建议多步行,工作中可以适当走楼梯,平时在家中多做家务,晚餐后多散步,减少在家中看电视与手机的时间。
3
打破静坐少动
减少每天久坐时间,每坐1小时起来活动5~10分钟。
4
控制饮食
不建议电视与电脑佐餐,早餐尽量吃好,晚餐不宜丰盛,饮水量充足,少喝饮料,动物内脏及油腻食物尽量减少食用,控制饮食量,尽量吃8分饱。不宜暴饮暴食,吃饭尽量细嚼慢咽。
以上图文等内容源于网络整理,版权归原创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 约见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