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会导致肥胖吗(荨麻疹会让人全身乏力,并消瘦)
医生劝告:2种食物是荨麻疹的“催化剂”,越吃越严重!避而远之
2017年,贺小姐患上荨麻疹,当时前胸后背上全是红色的风团,强烈的瘙痒让贺小姐恨不得把皮剥了。第一次去医院打了一针后有所好转,但隔天晚上又卷土重来!
这次复发的全身瘙痒让贺小姐痛苦不堪,睡也睡不着,只能硬撑到天亮再去医院。
从那天起,贺小姐开始了与荨麻疹漫长的对抗。
吃西药不管用,于是去大医院查过敏原,买了大几百块钱的药,但依然反复发作。贺小姐又开始找民间医生,吃中药、烧水药浴,听别人说什么偏方有用,贺小姐就千方百计地试,可是她的荨麻疹一直没彻底痊愈……
一、荨麻疹为何反反复复?急性荨麻疹以瘙痒性风团和耀斑型皮肤、伴或不伴有血管性水肿为临床表现,常在6周内能痊愈。
而慢性荨麻疹,常以超过6周的风团或血管性水肿为表现,约半数患者的症状持续2年,20%患者的症状持续10年。
荨麻疹预后良好,大部分患者可在皮疹消退后不留痕迹,彻底治愈。但对于许多慢性荨麻疹患者来说,反复发作让人备受折磨,虽然暂时治愈,但日后一旦再碰诱因,仍会发作。
荨麻疹多由外界环境刺激或者饮食不注意等原因诱发,反复发作说明诱因没有去除,如摩擦、压力、日光照射等物理因素;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抑郁等情绪因素;呼吸道吸入物及皮肤接触物都也是荨麻疹反复发作的诱因。
二、荨麻疹治疗要对症下药皮肤科临床大夫在遇上慢性荨麻疹患者和家属时,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病能断根吗?”听到这种问题的医生往往都会露出苦笑,这不仅是因为慢性荨麻疹的治疗难度较大,而且人们的许多看法也存在误区。
慢性荨麻疹病因治疗十分困难,基本上以对症治疗为主,那些所谓的“脱敏”治疗或免疫治疗并非明确有效,目前临床上的治疗以使用抗组胺药为基本治疗,必要时加用糖皮质激素。
目前,选择抗组胺药是慢性荨麻疹现实的治疗方法,患者应该遵照医嘱,坚持规则服药。除非是严重的急性荨麻疹或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一般情况下不主张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因为若长期不规则使用激素类药物,不仅使治疗难度加大,还可能引起肥胖、骨质疏松、免疫力降低等严重的副作用。
最重要的是,慢性荨麻疹不要轻易使用所谓偏方,这类药物副作用大,停药后更容易复发且加重病情,造成不必要的精神、经济负担甚至身体的损害。
慢性荨麻疹虽不可治愈,但是可以稳定控制病情,正常工作生活。患者不要盲目四处求医,发病后到正规医院由专科医生明确诊断,积极查找病因从而对症下药才是现实的治疗。
三、荨麻疹患者不能吃发物吗?对许多前来就诊的患者,有的医生除了交待一些寻常的注意事项,还会叮嘱一句“发病期间不能吃发物”。那么,发物是什么呢?为什么荨麻疹患者不能吃发物呢?
“发物”在普通老百姓的印象中,一般是指一些吃了会对病情造成刺激的食物。科学地讲,发物多指能导致疾病复发或加重的食物。被老百姓视为“发物”的食物有很多,如羊肉、狗肉、海鲜类、菌类、葱姜蒜等辛辣物等,甚至把一些枇杷、杨梅、樱桃的瓜果类也归为此类。
对于荨麻疹患者来说,花椒、羊肉等辛温的食物有可能会导致肌肤的瘙痒加重。但需要注意的是,对发物的理解应该因病性而异,因病情而异,切不可一概而论,应该多听专业医师的指导意见。
因此,对于荨麻疹患者来说,遵循两条原则一定没错,一是避开那些导致自己过敏或容易使人过敏的食物,二是避开辛辣的刺激性食物。执意吃这些食物,只会让病情越来越严重。
对于反复发作的荨麻疹,患者切忌盲目求偏方,积极到医院寻求正规治疗,对症下药。同时,生活中也要避开诱发因素,调节心情,不必过于时刻担心病情复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与荨麻疹“和平相处”。
#清风计划##39健康超能团#
参考资料:
[1]郝飞.慢性荨麻疹不可治愈,但可自愈[J].江苏卫生保健,2020(01):10.
[2].科学认识发物 警惕小儿食复[J].湖南中医杂志,2020,36(06):92 98 13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这一体质,或易致肥胖!速来自查
秋末冬初,天气干燥,人体容易被燥邪侵扰,出现舌红少津、眼干鼻燥等症状;同时由于饮食不节等原因,一些人体内湿气较重,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摄入的水分难以被很好地吸收和利用,从而导致干燥的情况更加严重。因此,这一时期养生既要注意润燥,也不能忽视祛痰湿。
身体里的四种“水”
中医认为,津、液、痰、湿可以简单代表人体内水液的四种状态。津、液是我们体内正常的水,可称为“好水”,湿、痰是身体受到外邪侵袭或体内代谢障碍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可称为“坏水”。
津: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起滋润作用,例如口水、汗液。
液:质地稍浓稠,灌注于关节、脏腑等,起濡养作用,例如关节腔里的组织液。
湿:湿性黏滞,容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痰:具有黏腻、重浊的特点,可阻滞气机,影响经脉气血运行,如果在人体蓄积到一定程度而不能消除,会导致多种复杂疾病。
水液失常可导致多种病症
身体的津液太少,可导致湿疹、荨麻疹、呼吸道疾病、干燥综合征、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痰湿体质容易导致肥胖,可引发“三高”、心梗、脑卒中、肿瘤等疾病。“好水”太少、“坏水”过多,都容易引发健康问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养治疗。
【津液少】
津液来源于饮食,通过脾、胃、小肠和大肠消化吸收饮食中的水分和营养而生成。脾主运化,可将津液转输至心肺;肺主通调水道,可将津液输布至全身。如果脾的运送功能出问题,会导致津液不能到达肺;同时如果肺气虚,则会影响津液输布全身。
●症状:发色枯黄、口腔溃疡、干咳、舌红少津、牙龈肿痛、眼干鼻燥、面色萎黄、容易感冒、健忘。
●调养方法
银耳百合雪梨羹:主要材料有银耳、百合、雪梨、马蹄,有养阴生津的作用。
日常锻炼:练习八段锦中“左右开弓似射雕”的动作,有宽胸理肺的作用。
【湿气重】
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可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导致脾胃虚弱,水湿代谢失常,从而形成湿气重的情况。另外久居潮湿阴冷环境,也会使湿邪侵入体内,导致脾虚湿气重。
●症状:口干不欲饮、口唇干裂、皮肤干燥瘙痒、大便黏腻、关节僵直。
●调养方法
山药百合胡萝卜小米粥:有健脾养胃、清心润肺的作用。
日常需注意:饮食有节、保暖腹部、调节情绪、保证良好睡眠。
【痰湿多】
湿邪困于人体内,如不能及时排出,时间久了会化成“痰”,其致病种类繁多复杂,有“痰生百病”的说法。
●症状:口苦口臭、舌苔厚腻、唇红口疮、咽喉肿痛、困倦乏力、畏寒怕冷、夜尿增多、痛经宫寒、大便黏滞不爽。
●调养方法
陈皮薏米煮水代茶饮: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作用。
萝卜山药老鸭汤:有健脾、生津、化痰的作用。
按揉液门穴:有调节人体津液、润燥祛湿的作用。
秋冬祛湿润燥小方法
●桂花、生甘草泡水代茶饮:有祛痰湿、温脾阳、疏肝解郁的作用。
●石斛、麦冬煮水代茶饮:有滋阴润燥的作用。
●日常锻炼可根据身体情况,适当练习“金鸡独立”的动作,有疏通三焦、引火下行的作用。
小贴士
使用以上调养方法需注意:由于个人体质不同,还需辨证施治。
来源: 央视财经
这一体质,或易致肥胖!速来自查
来源:央视财经
秋末冬初,天气干燥,人体容易被燥邪侵扰,出现舌红少津、眼干鼻燥等症状;同时由于饮食不节等原因,一些人体内湿气较重,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摄入的水分难以被很好地吸收和利用,从而导致干燥的情况更加严重。因此,这一时期养生既要注意润燥,也不能忽视祛痰湿。
身体里的四种“水”
中医认为,津、液、痰、湿可以简单代表人体内水液的四种状态。津、液是我们体内正常的水,可称为“好水”,湿、痰是身体受到外邪侵袭或体内代谢障碍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可称为“坏水”。
津: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起滋润作用,例如口水、汗液。
液:质地稍浓稠,灌注于关节、脏腑等,起濡养作用,例如关节腔里的组织液。
湿:湿性黏滞,容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痰:具有黏腻、重浊的特点,可阻滞气机,影响经脉气血运行,如果在人体蓄积到一定程度而不能消除,会导致多种复杂疾病。
水液失常可导致多种病症
身体的津液太少,可导致湿疹、荨麻疹、呼吸道疾病、干燥综合征、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痰湿体质容易导致肥胖,可引发“三高”、心梗、脑卒中、肿瘤等疾病。“好水”太少、“坏水”过多,都容易引发健康问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养治疗。
【津液少】
津液来源于饮食,通过脾、胃、小肠和大肠消化吸收饮食中的水分和营养而生成。脾主运化,可将津液转输至心肺;肺主通调水道,可将津液输布至全身。如果脾的运送功能出问题,会导致津液不能到达肺;同时如果肺气虚,则会影响津液输布全身。
●症状:发色枯黄、口腔溃疡、干咳、舌红少津、牙龈肿痛、眼干鼻燥、面色萎黄、容易感冒、健忘。
●调养方法
银耳百合雪梨羹:主要材料有银耳、百合、雪梨、马蹄,有养阴生津的作用。
日常锻炼:练习八段锦中“左右开弓似射雕”的动作,有宽胸理肺的作用。
【湿气重】
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可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导致脾胃虚弱,水湿代谢失常,从而形成湿气重的情况。另外久居潮湿阴冷环境,也会使湿邪侵入体内,导致脾虚湿气重。
●症状:口干不欲饮、口唇干裂、皮肤干燥瘙痒、大便黏腻、关节僵直。
●调养方法
山药百合胡萝卜小米粥:有健脾养胃、清心润肺的作用。
日常需注意:饮食有节、保暖腹部、调节情绪、保证良好睡眠。
【痰湿多】
湿邪困于人体内,如不能及时排出,时间久了会化成“痰”,其致病种类繁多复杂,有“痰生百病”的说法。
●症状:口苦口臭、舌苔厚腻、唇红口疮、咽喉肿痛、困倦乏力、畏寒怕冷、夜尿增多、痛经宫寒、大便黏滞不爽。
●调养方法
陈皮薏米煮水代茶饮: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作用。
萝卜山药老鸭汤:有健脾、生津、化痰的作用。
按揉液门穴:有调节人体津液、润燥祛湿的作用。
秋冬祛湿润燥小方法
●桂花、生甘草泡水代茶饮:有祛痰湿、温脾阳、疏肝解郁的作用。
●石斛、麦冬煮水代茶饮:有滋阴润燥的作用。
●日常锻炼可根据身体情况,适当练习“金鸡独立”的动作,有疏通三焦、引火下行的作用。
小贴士
使用以上调养方法需注意:由于个人体质不同,还需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