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治疗肥胖症最有效的药(治疗肥胖症最有效的中药)

民福康 0
文章目录:

《柳叶刀》:这种新减肥药可使体重减轻10%,肥胖者的福音来了?

众所周知,肥胖不利于健康,它已经被世卫组织看作一种慢性病了,是全球的一个健康问题。我国有超半数的成年人存在体重超重和肥胖的情况,报告显示,6-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肥胖超重率为19%,18岁及以上的男女平均体重为69.6和59千克,跟以前相比都有所增加,肥胖问题日渐突出,应当引起重视。

肥胖影响的不仅是身材,它还跟多种癌症相关

欧洲肥胖大会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它跟胆囊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肝癌等十种癌症的发生率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不管是看BMI指标,还是腰围、臀围等指标,都跟这些癌症风险的增加有关。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的体重在逐渐上涨呢?

毋庸置疑,饮食的变化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以前能吃饱就很好了,但现在温饱问题已经不再是大家的追求了,可选择的食物种类太多了,饮食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也表现出了一些不合理之处,比如动物性食品、含糖饮料等食物的消费量在显著增加,而吃太多这些食物就容易发胖。

另外,人们工作和出行方式的变化对身材也有影响,以前经常是靠两条腿出行,或者骑自行车,体力劳动也较多,但现在马路上看见的更多的是骑车,人们的工作方式也变了,很多人每天都是长时间坐着办公,体力消耗比以前大大减少,代谢减慢了,也容易肥胖。

你知道吗?变胖也是有预兆的!体重在上升的时候,身体也是会给出信号的,比如出现乏力、便秘、口渴、睡眠质量变差等表现,有可能是你正在悄悄变胖的信号。

变胖了怎么办?减肥!很多人虽然知道管住嘴迈开腿很重要,但其中有不少人难以坚持下去,于是很多人把目光投向的药物,希望吃减肥药可以减肥。近日,有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减肥药可以让肥胖症患者的体重减轻10%以上,这是不是说明减肥药的“春天”来了呢?

《柳叶刀》的一项研究发现,新减肥药卡格列肽可使体重减轻10%以上

研究人员发现,每周注射一次这种新减肥药的人,体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可以达到10%以上,而且肥胖症患者耐受性也比较好。这个结果支持进行进一步的临床实验,扩大受试人群。

那么,肥胖是不是吃减肥药就行了?

对于部分人群来说,可能依靠饮食运动等干预方式,可以减重,但对于超重和肥胖的管理不应局限于减轻体重,对于它可能引起的并发症也需注意,改善整体的健康状况也很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减肥药、减重手术也逐渐受到了欢迎。

对于上面这项研究提到的这种新减肥药,希望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它能成为肥胖症患者的福音,帮助他们把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是肥胖就可以吃减肥药来减重,如果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肥胖,在用药上其实是有针对性的,而不是吃减肥药单纯地解决胖的问题。

对于想要通过这个方法达到减肥目的的朋友,提醒大家不用自行服用,先要检查一下,评估自己的肥胖是单纯性还是病理性,如需用药,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服用。对于外面大肆宣传的一些减肥药,或者“网红”产品,不要盲目相信,不要觉得吃了之后体重确实下降了,就觉得它真的有效,其实里面可能加了促进排泄的成分,是否可以有效减重,并没有科学依据。

肥胖是需要长期干预的一个问题,即使有医学方法帮助改善这种状态,但建议大家还是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管理好体重,那样才是标本兼治。其实只要做出一点改变,坚持下去,就是有利于控制体重的,比如说吃东西时慢点嚼,这样就增加饱腹感,不容易吃太多东西,不仅对于预防肥胖有好处,对于肠胃、大脑等器官的健康也是有利的。

综上所述,研究发现这种新减肥药可以使体重减轻10%以上,或有望成为肥胖症患者的福音,但对于减肥药,大家要理性看待,可不可以用减肥药减重,也要看自己是哪种肥胖,不宜过于依赖药物,如果是跟其他疾病有关,需要针对性治疗,不是单纯地减轻体重就行的。

创新药为肥胖症患者带来福音

近日,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刊发了一项中国学者关于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双激动剂IBI362在中国超重或肥胖受试者中的随机、安慰剂对照、多次给药剂量递增Ib期临床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IBI362在超重或肥胖的中国受试者中耐受性良好,具有显著的减重作用和代谢特征的综合获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纪立农和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姜宏卫为共同第一作者,纪立农为通讯作者。

减重需求呼唤创新药

中国是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且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肥胖可以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或者相关疾病,进而影响预期寿命或者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在较为严重的肥胖患者中,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肿瘤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上升。

“肥胖症是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目前缺乏长期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手段。”姜宏卫指出,生活方式干预是超重或肥胖者的首选和基础治疗手段,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达到期望的减重目标,需用药物辅助减重。

而传统减肥药减重效果有限,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

IBI362是信达生物制药与礼来制药共同推进的一款胃泌酸调节素创新化合物(OXM3),是具有同类最优潜力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胰高血糖素受体双重激动剂分子。作为一种与哺乳动物胃泌酸调节素类似的长效合成肽,IBI362利用脂肪酰基侧链延长作用时间,允许每周给药一次。

研究发现,IBI362的作用被认为是通过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和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的结合和激活介导的,与OXM具有相似作用机制,因此预计其可以改善葡萄糖耐量并减轻体重。

除了GLP-1R激动剂具有的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和减轻体重等作用,IBI362还可能通过GCGR的激活具有增加能量消耗和改善肝脏脂肪代谢等效应。

能带来多重获益

“此项研究就是为了评估IBI362在中国超重或肥胖成人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和疗效。”纪立农表示,这是首个在中国人群中评估周制剂GLP-1R/GCGR双激动剂安全性与疗效的临床研究。

据研究人员介绍,此次研究从6家研究中心入组超重(体重指数[BMI]≥24 kg/m2)并伴有食欲亢进和/或至少一种并发症,或肥胖(BMI≥28 kg/m2)成人受试者共36位,并分为3个队列。研究时间跨度从2020年6月15日至2021年1月15日。

合格的受试者分别在3个剂量递增队列中按2:1随机接受每周一次皮下注射IBI362或安慰剂治疗12周,并额外进行8周安全性随访。具体的剂量递增方案为:3.0 mg队列(第1~4周1 mg、第5~8周2 mg、第9~12周3 mg);4.5 mg队列(第1~4周1.5 mg、第5~8周3 mg、第9~12周4.5 mg);6.0 mg队列(第1~4周2 mg、第5~8周4 mg、第9~12周6 mg)。

研究的首要终点是IBI362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次要终点包括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以及体重、腰围、BMI、血压和血脂水平较基线的变化。

“整个研究过程中,每个队列中受试者、研究者和负责治疗和评估受试者的研究中心人员对治疗分配保持盲态。”姜宏卫表示,无受试者因安全性原因终止治疗,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其中,胃肠道不良事件和食欲减退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且大多为轻度。

结果显示,除了显著的减重疗效外,IBI362还能带来血压、血脂、肝酶和血尿酸等多重代谢特征获益。

仍需深入研究

“这是中国代谢领域第一个在柳叶刀系列期刊发表的创新药物I期临床研究,既肯定了研究设计的科学性与创新性,更体现了中国内分泌代谢领域研究者在转化医学和早期临床开发的能力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是我国代谢病领域创新药开发的又一个里程碑。”纪立农表示,在I期临床研究中,IBI362展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超出预期的疗效,包括减重效果以及多重代谢特征获益,体现了IBI362作为新一代GLP-1药物的优势和潜力。

更令人惊喜的是,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IBI362能显著减低肥胖受试者的血尿酸水平,这是全球首个在早期临床研究中观察到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的GLP-1R激动剂药物。

信达生物制药集团医学科学与战略特病部执行总监钱镭期望,通过努力和扎实的临床研究和科学的开发,积极地推动这一创新性分子早日上市,力争早日为肥胖症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

“希望IBI362作为多靶点创新药物在后续的超重/肥胖受试者中的II期临床研究中展现出更加令人惊喜的结果。”纪立农说。(张思玮)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eclinm.2021.101088

来源: 中国科学报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发布 明确5种减重治疗药物

【来源:科技日报】

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以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为基础的新型减重药物频频问世,引起不少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关注,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减肥神器”。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这是首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权威指南。在药物治疗方面,《指南》明确了目前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减重治疗的5种药物,包括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及替尔泊肽。除奥利司他外,其余4种药物均为GLP-1类药物。

“《指南》最突出的部分之一,就是明确了这几种GLP-1类药物可用于治疗肥胖症,让肥胖症有更多药物可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周后德说。

《指南》详细列出了这几种GLP-1类药物的禁忌证。周后德说,这类药物有一些普遍的禁用人群,比如患甲状腺髓样癌或有甲状腺髓样癌家族史的人群、患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的人群等。GLP-1类药物还有一些常见副作用,比如恶心、呕吐、便秘等,因此胃肠道功能不良或出现肠胃病症状的人群最好不要使用。此外,易过敏体质人群、重度高血脂人群等也要慎用此类药物。

《指南》特别提示了利用减重药物治疗肥胖症可能出现反弹风险。目前已有部分研究关注到GLP-1受体激动剂停药后的减重效果,结果均显示停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体重反弹。

“无论使用什么药物治疗肥胖症,改变生活方式都是最重要的,不能从心理上认为有了药物治疗就万事大吉了。”周后德说,即便使用药物治疗,也要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对体重进行管理,否则患者停药后可能失去对饮食的自主控制,导致体重反弹,甚至体重可能超过用药前的水平。

另一个可能造成体重反弹的原因是药物误用。周后德介绍,GLP-1类药物治疗肥胖症的维持剂量远大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剂量,但如果一开始的使用剂量过大,就会使人体对此类药物产生抗药性。因此,患者在实际用药时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适应。例如《指南》中写明,司美格鲁肽起始剂量为0.25毫克,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维持剂量为2.4毫克或1.7毫克每周一次。

除了药物治疗,《指南》还列出了行为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等一系列治疗肥胖症的方法。其中关于力量抗阻训练、有氧耐力运动,以及饮食模式等内容,也能为公众提供具体直观的指导。

“从《指南》中我们还可以获得很多提示。”周后德举例,比如肥胖症的心理干预方式中就包括互助团体支持,鼓励患者参与互助小组或支持团体,构建良好的社区支持网络,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坚持治疗的信心。

“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确实很难。人们在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减重时,最好以团队的形式来开展,既可以互相监督,形成良好生活习惯,也可避免因社会孤独感而增加肥胖症及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此外,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辅助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周后德补充说。(沈唯 )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