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潮热多汗肥胖怎么办(潮热多汗是什么意思)

哆咖医生王刚强 0
文章目录:

潮热出汗,是女性更年期常见的症状,该如何调理呢?

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更年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也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个时期,在这个阶段有一些女性会有更年期潮热出汗的症状表现,因此,应该选择一些方法进行缓解,比如注意合理的饮食,选择药物调理,适当的增加运动锻炼,调整自己的起居规律等等。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特别是对于一些女性朋友来说,如果平时没有注意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这样很容易使自己在经历更年期的时候,会有非常多的不良症状表现,对自己的身体功能带来影响,比如更年期潮热出汗。那么,更年期潮热出汗应该怎么办?

第一,注意合理的饮食。平时一些女性朋友在经历更年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方面应该进行及时地调整,应该多选择一些营养价值较高,但是,利于身体消化吸收的食品,最好是选择一些有美容功效的食物,这样会对自己出现的潮热出汗,可以达到非常好的缓解功效,利于身体健康。

第二,选择药物的方法进行调理。平时一些女性朋友,当出现更年期潮热出汗的时候,可以根据专业医生的一些药物配方,比如中药可以达到非常好的缓解功效,可以选择小麦,红枣,甘草进行水煮,每日早晚进行各服一次,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希望能够进行一定的尝试。

第三,注意身体的运动锻炼。平时一些女性朋友在更年期的时候应该进行身体的一些适当的运动锻炼,特别是一些平时缺少运动锻炼和吸烟身体过度肥胖的一些女性朋友,出现潮热出汗的几率会更高,因此,一定要多增强运动。

第四,注意调整自己的起居规律。因为一些人的工作因素,平时总是长时间的加班熬夜,再加上一些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会使自己的身体体质变得越来越差,在自己更年期的时候容易出现潮热出汗,引起一些女性朋友一定要注意适当的调节自己的生活起居规律,并注意室内的一些环境温度和湿度,这样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哆咖医生超能团#

更年期头晕,烘热汗出,是脾虚!一张方子,健脾理气、疏肝化痰

大家好,我是中医妇科张大夫。

上次说了进入更年期的女人容易失眠心烦,那除了失眠心烦,更年期的女人还易发生头晕头重,烘热出汗的症状。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脾虚了。

中医讲,脾失健运,水湿不行,聚为痰饮,那痰湿重症状我们之前也讲过,头晕、头闷、乏力、烘热出汗、肥胖等。

正好呢,前几天我出门诊时,就遇到一个处于更年期的女患者,52岁,她是什么症状呢,头晕,头重如布裹,还伴有烘热出汗,她是近一年出现的月经紊乱,现在已经停经3个月了,这位患者也欣然接受自己更年期的到来,但是这更年期的症状实在折磨得她难以忍受,于是找到我希望我能给她调理缓解下。

刻诊:见她眼睑浮肿,下肢憋胀,痰黏,舌体胖大,齿痕重,苔白厚、滑腻,舌下还有瘀。

性激素六项检查也显示她雌激素水平下降,加上她的症状、年龄,也就符合这个绝经前后诸症的表现。

了解了所有的情况后,我就给她开了一方,见下:

组成:半夏、陈皮、茯苓、川芎、枳实、白术、焦四仙(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焦槟榔)、薏苡仁、泽兰、熟地黄、淫羊藿、枸杞子、延胡索、胆南星各、知母。

服用上方7剂后,患者复诊说,自己头晕、头闷及更年期症状以及明显好转了,效不更方,守方再开10剂,后症状基本消失。

上面这个患者,就是一个典型的痰湿内阻型的绝经前后诸证,我们上面有说道,痰湿是因为脾虚,所以,我在开方时,便用了健脾助运、化痰祛湿的这样的治法,方能正对此症。

现在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女性不仅要面对生活的压力,生理的不适也接踵而来,西医往往应用单纯的心理疗法,效果不佳时还要加上激素药物,这对更年期的女性无疑是第二种伤害。

中医认为,治疗时应重视脾的作用,还要兼顾女性心理的调节,因此,也常会加入一些疏肝安神的药物,方能取得佳效。

如何应对恼人的更年期潮热?专家教您应对策略

更年期潮热

撰文 王清

编辑 保健君

在女性更年期的诸多症状中,您听过最多的可能就是“潮热”了。顾名思义,潮热的发作是间歇性的,并且有一定的规律,就如潮水涨落一般。更年期女性为什么会出现潮热,潮热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又该如何去应对呢?

潮热的医学定义和原因

潮热通常突然发生,从集中在上胸和面部、颈部的发热感开始,并迅速变为全身发热感。发热感可持续2~4分钟,通常伴有大汗,偶有心悸,有时随后会出现畏寒、寒战和烦躁焦虑。潮热发作的频率可从平均每日不到1次到多达每小时1次(不分昼夜)。 在中医里,潮热伴随的出大汗,发生在白天的称为“自汗”,发生在夜间的称为“盗汗”。

人体的体温保持相对恒定是受下丘脑调节的,正常情况下,产热和散热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下丘脑的散热中枢在下丘脑的视前区,对体温的升高特别敏感,当体温升高时,发动散热功能,通过体表血管扩张和出汗,散去多余的热量。下丘脑的产热中枢在后外侧区,对低温敏感,当机体处于低温的温度刺激时,可发动产热机制,表现为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心率增加来产生热量以维持正常的体温。

潮热是由下丘脑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所介导的。女性绝经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更年期)出现的潮热,通常是由于“雌激素撤退”诱发身体对体温调节功能下降所致。

更年期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及波动,导致下丘脑调节体温的范围变窄,使身体对温度变化敏感而出现了潮热,以及身体调节散热功能发动导致出汗的发生。

潮热既可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

潮热最常见于围绝经期、绝经期以及绝经后的女性。其他与疾病相关的情况可见于甲状腺疾病、肺结核、某些癌症、手术后并发症、药物副作用或者癌症治疗的副反应。

发病情况及对身体的影响

更年期潮热往往始于雌激素开始波动的围绝经期,有研究显示,绝经过渡期早期的发生率大约为40%,而在绝经过渡期晚期和绝经后早期增加至60%~80%。

女性有可能在45岁左右(卵巢功能早衰的女性甚至在40岁以前或者更早)就开始出现潮热,这个时期月经紊乱的变化可能还不明显。

随着女性月经变化逐渐过渡到绝经期,潮热可以持续存在,既往研究认为潮热平均会持续5年左右,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部分女性甚至到绝经后中重度的潮热仍可持续存在超过10年。

一些生活因素,如日光照射、饮酒、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剧烈运动后也可导致潮热,这类潮热对人体影响不大。 而更年期女性的中重度潮热,尤其是夜间发生的潮热、盗汗,会导致睡眠障碍、焦虑、生活质量下降,通常需药物治疗。

潮热的应对策略

1、更年期基本保健

更年期是女性进入老年的过渡期。了解更年期时自己的身体及心理变化、做好更年期保健,是提高女性生活质量、改善身体状况使之适应这个阶段变化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进入更年期日常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基本保健。

膳食: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运动:建议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

体重管理:正常的体重指数(BMI)应保持在18.5~23.9k/m2,BMI≥24k/m2为超重,BMI≥28k/m2为肥胖,超重和肥胖者均建议减肥。

心理健康:更年期因为身体问题,尤其是潮热出汗及失眠,担心衰老等问题引起的焦虑、抑郁非常常见,需要关注并及时疏导。

2、潮热的干预方法

一旦发生频繁出现的潮热,需要先评估,再根据情况进行干预。

轻度潮热:

轻度潮热的女性不需要西药治疗。

简单的行为措施有助于减少潮热的发生次数,如降低室温、使用风扇、穿衣注重层次以方便脱下,以及避免刺激因素如辛辣食物和使人紧张的情况。

身心疗法和中成药、中草药及一些经过安全监管的保健品(如含大豆异黄酮类的保健品)都非常有助于缓解潮热。

中成药可以选择 坤泰胶囊、坤宝丸、各种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中成药和中草药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请中医师进行用药选择和中药调理。

中到重度的潮热:

可以先采取上述措施进行干预,如果无效,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及既往病史,可以选择 绝经期激素治疗(MHT)和 非激素治疗。

对于大多数存在中度至极重度潮热且无禁忌证的女性,建议给予MHT。子宫完整的女性需要同时使用雌激素和孕激素,而子宫切除术后的女性可以仅使用雌激素,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用药评估及监测。

因乳腺癌、冠心病或深静脉血栓风险而不适合激素治疗的中至重度潮热女性以及不愿接受MHT的女性,建议非激素治疗。

目前研究有较为可靠结论的药物多以治疗焦虑、抑郁症以及多汗症为适应证的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如帕罗西汀、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抗癫痫药、可乐定和奥昔布宁等。

上述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因为这些药物需要专科医生评估是否适合用药,用药期间剂量调整和对副作用的监控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专家简介

王清

医学博士,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妇科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日友好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兼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师从国医大师许润三教授,获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7年度优秀继承人称号。擅长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内异症、腺肌病、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盆腔炎性疾病等的中医诊断及治疗。

阅读《中老年保健》杂志12月刊可了解更多详细内容

以上为《中老年保健》杂志原创作品,如转载须获得本刊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