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瓶(肥胖瓶颈期是什么意思)
快递小哥每天喝四五瓶碳酸饮料,一个月瘦了十几斤进了重症监护室...
来源:杭州日报
炎热的夏天,碳酸、果汁等饮料成为不少人解暑降温的心头好,但饮用不当或过量饮用则会适得其反。32岁的快递小哥王先生,每天碳酸饮料当水喝,体重一个月轻了十几斤,血糖竟高到“爆表”。
2个多月来饮料当水喝
王先生来杭多年,整日奔波于烈日下送着快递。为了缓解疲劳和炎热天气带来的不适,他渐渐养成了每天必喝四五瓶碳酸饮料的习惯。
“最多的时候,我每天能喝上2升的果汁和碳酸饮料。”王先生回忆,喝饮料的习惯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月。最近1个月,他发现总是口渴,小便也多了,称了一下体重,发现自己瘦了十几斤。
6月29日晚上十点,王先生突然出现全身乏力,恶心呕吐,被室友送进了市西溪医院急诊科。询问病史后,急诊内科主治医师姚嫣怀疑,王先生的病症可能与长期大量喝饮料导致的内分泌系统问题有关,立即给他做了快速血糖监测。
这一测,仪器上竟显示不出数据,这意味着王先生的血糖已“爆表”,数值至少大于33.3mmol/l。随后的血液检测结果显示,王先生的血糖高达43.8mmol/l,远远超过餐后血糖小于11.2mmol/l的标准,已是“酮症酸中毒”。性命攸关,为了救回王先生,医生将他转入ICU进一步治疗。
“百药之王”当属白开水
什么是酮症酸中毒,原本没有糖尿病的人也会得吗?
市西溪医院急诊科主任张思泉解释,酮症酸中毒指酸性物质在血液中积蓄过多,使血液变酸引起的酸中毒,一般常见于糖尿病患者。但是感染、饮食或治疗不当及各种应激因素也是发病诱因。
“这类患者一般有多饮多尿、体力、体重、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程度也有轻重,王先生属于中重度患者,很易进入昏迷状态。”张思泉主任也替小伙捏了一把汗,幸好他就诊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夏季喝饮料,如何避免出现王先生这样的情况?
张思泉主任提醒,绝大多数果汁和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糖分,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含量如钠、钾、钙等少之又少。最经济且符合人体需求的解暑产品是白开水,它含有各种矿物质,是中医上的“百药之王”。
常喝碳酸饮料的危害
危害之一:导致肥胖。碳酸饮料含糖量多,过多的糖分被人体吸收,增加了热量,长期饮用容易引起肥胖。常喝碳酸饮料还会增加肾脏负担,有研究发现,如果一天之内饮用两瓶或两瓶以上,罹患慢性肾病的风险就增大两倍;常喝碳酸饮料也是引起糖尿病隐患之一,饮料中过多的糖分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负荷,损伤胰岛细胞,降低胰岛素敏感度,从而诱发糖尿病,血糖偏高者不宜饮用碳酸饮料。
危害之二:损害牙齿。碳酸饮料中过多的糖分不仅会造成肥胖,还特别容易腐损牙齿,尤其是青少年常喝饮料会导致龋齿,即便是选择无糖型碳酸饮料,其酸性仍然很强,也可导致齿质腐损。
危害之三:导致骨质疏松。碳酸饮料中含有磷酸,摄入大量磷酸会影响机体对钙的吸收,引起钙、磷比例失调。儿童和青少年处于骨骼发育的重要时期,经常喝碳酸饮料,对骨骼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妇女对钙的吸收逐年下降,大量饮用碳酸饮料,可使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大。
危害之四:影响消化功能。碳酸饮料的发泡和刺激味儿来自于二氧化碳,足量的二氧化碳有抑菌、杀菌的作用,但过量的二氧化碳在抑制饮料中细菌的同时,也会对体内的有益菌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影响消化功能。此外,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对胃有刺激作用,患有溃疡的人如大量饮用此类饮料会加大胃穿孔的风险。
危害之五:影响神经系统。部分可乐中添加了咖啡因,喝了之后易使人感到兴奋,使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还可降低睡眠质量。儿童多喝碳酸饮料后易出现“多动症”表现,同时咖啡因对儿童少年的记忆有干扰作用。
记者 柴悦颖 通讯员 王福根 曹韵洁
天天喝饮料解渴,血糖是这样子的
夏天口干,一口气1瓶饮料下肚,
非但不解渴,反而突感浑身乏力,
几分钟后,就昏倒在座位上……
近日,程序员小张(化名)遭遇惊险一幕,
送医后,他被查出糖尿病血酮中毒症。
近一个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已接诊数10位由于喝饮料,导致血糖升高引发不适的病人。医生提醒,高温天气,解渴首选凉白开,而不是用饮料代替。
每天2~3瓶饮料
30岁小伙喝出糖尿病血酮中毒症
近日,福州气温日日突破40°C,30岁的小张懒得烧水,就买饮料解渴,每天都要喝2~3瓶,但始终不解渴,且感乏力。某日,小张吃完午饭回办公室,实在口渴,就一口气灌了一瓶饮料。没过多久,他感觉头晕,乏力,甚至昏过去了。同事赶紧把他送到医院急诊科。
小张的末梢血糖达HIGH值,后续检查后被诊断为糖尿病血酮中毒症。急诊科请内分泌科会诊后,予以补液、胰岛素降糖治疗,在ICU里待了4天,转入普通病房。
小张入院查随机血浆血糖达34mmol/L,糖化血红蛋白13.3%,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这把小张吓坏了:“之前从没测过血糖,也没有特别不适,这次竟然就被查出糖尿病。”
参与会诊的医生,福建附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沈喜妹分析,小张连日加班,常年久坐,饮食过油过甜,喝大量碳酸饮料,这些生活习惯都容易引起他肥胖、血糖升高。
此外,高温天气中,人体出汗较多,体液丢失严重,血液呈浓缩状态。一下子摄入过多含糖量高的饮料或水果,高血糖引起渗透性利尿,则会加重体液进一步丢失,在短时间诱发糖尿病血酮中毒症或高渗昏迷。
高温天,血糖飙升病人激增
沈喜妹介绍,近1个月,每天都能接诊1-2个因喝饮料导致血糖飙升的病人。这类病人有一个共同点:大部分是年轻人,没测过血糖的占九成以上。她提醒,夏季高温,如果口渴,建议喝凉白开,不要依赖饮料、水果解渴。如果出现明显口干,短期内体重下降等情况,建议先测个血糖,或来内分泌科咨询。
转自:福建卫生报
来源: 福建日报
每年2000瓶,喝出糖尿病,可口可乐如何摧毁墨西哥?
视频请见下面链接:
每年2000瓶,喝出糖尿病,可口可乐如何摧毁墨西哥?
观前提醒,本期内容可能会让你对可乐产生PTSD。请在观看之前做好心理准备。未成年人请在家长陪同下观看。
大家好,这里是身材日益圆润但还是接受不了无糖可乐的一心博士。
夏天到了,天气一天一天热了起来。这个季节如果能喝到一杯冰镇过的可乐,简直就是神仙般的享受。
那么,说到可乐,先考大家一个问题,全世界哪里的人最喜欢喝可乐呢?
是可乐的故乡美国?是御宅族遍地的日本?还是英法德,或者南非、巴西、阿根廷呢?
其实都不是,全世界人均可乐消费量最高的国家是墨西哥。
而在墨西哥,论喝可乐要数南部的恰帕斯州格外硬核。当地人不分男女老少,基本上都是把可乐当成水来喝,平均每人每年要喝掉821.25升可乐,相当于每天要喝掉2.2升。超市里那种2升装的大瓶可乐,都不够人家一天的量。
可乐在墨西哥早已不再是一种拿来消遣的饮料,而是已经成了一种生活必需品。
农民下地干活的时候要是不带上一大瓶可乐,干活都没力气。要是身体有哪里不舒服了,那就多喝可乐。
可乐在恰帕斯就是堪比板蓝根的万能灵药。
甚至很多年轻的妈妈会给还在吃奶的孩子喝点可乐。80%的墨西哥儿童,在两岁前就开始喝可乐了。
当地人认为:吨吨吨要从娃娃抓起,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乐甚至在墨西哥的一些边远地区成了一般等价物。
反正大家都是要喝可乐的,拿可乐来和别人换点儿蔬菜粮食肉蛋奶,听起来好像也不是特别离谱。这可能就是字面意义上的“流动资金”。
说到这里,有些观众老爷可能就要问了:墨西哥人喝可乐这么猛,身体难道就不会出问题么?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毕竟可乐本质上就是糖水,墨西哥人的胰岛也不是铁打的,不可能像喷泉一样分泌胰岛素。这么个喝法,得糖尿病是迟早的事儿。
众所周知,墨西哥是一个治安不怎么样的国家,每年都会因为黑帮混战死很多很多的人。他们当中很多人的离谱死法连《洗冤录》上都没有记载。
但真要是看死亡人数,黑帮混战就是一个弟弟,糖尿病才是墨西哥最牛逼的死神。
光是在恰帕斯州,每年就有3000多人死于糖尿病。而在墨西哥全国,每年都有约24000人死于与含糖饮料有关的糖尿病、癌症和心脏病。死亡人数比起黑帮混战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而且更魔幻的是,很多墨西哥人因为实在太穷了,他们得了糖尿病之后不敢去医院看病,而是会跑到巫婆神汉开的黑诊所。那么这些巫婆神汉会给病人开出什么药呢?
那当然是万能灵药——可口可乐!这个治疗方案就像是用汽油来灭火,用包子来打狗,用点赞、收藏、转发来打击我创作的积极性,要是真能有疗效那就有鬼了。
可就是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在他们的指导下,病得越重就越吨吨吨地喝可乐,结果当然就是白布一盖、唢呐一吹、喜提全村吃席。
那么,有些观众老爷可能就要问了:为什么墨西哥人要喝这么多可乐呢?
因为可乐解渴啊,我的朋友。
墨西哥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全国有大约1200万人得不到干净又卫生的饮用水。尤其是刚刚提到的恰帕斯州,那儿的水资源就更缺了。
而且恰帕斯州的地下水氟含量超标。当地水厂处理不掉这些氟,生产出来的自来水喝多了是要中毒的。
相比之下,喝可乐解渴,反倒是一个更好的选择,甚至可能是一个更便宜的选择,因为当地的水真的很贵。
那么,有些观众老爷可能又要问了:不对啊,你说墨西哥严重缺水,生产可乐难道就不需要水么?
很好,我的朋友,你已经一步一步地接近问题的本质了。
生产可乐当然要用水,而且要用很多很多水。还是拿恰帕斯州举例,可口可乐在该州圣克里斯托城的工厂拥有当地最干净的水源,一年内就能用掉一亿升水。
这么多的水可以供20万个家庭使用。可口可乐不光要用掉这么多的水,他还往河流里排污,让本就不富余的水雪上加霜。
这样一来,老百姓的饮用水就更缺了,就更得多买可乐吨吨吨解渴了。闭环了属于是!
那么,政府就不知道管管么?
管啊!当然得管啊!可是墨西哥的政府他胳膊肘往外拐啊!
2000年,右翼政客文森特·福克斯当选墨西哥大统领。
文森特文大统领之前就是墨西哥可口可乐公司的CEO,上台之后时刻不忘老东家当年对自己的栽培。
文森特·福克斯
可口可乐的工厂需要水,文大统领就大笔一挥,将水资源私有化。
可口可乐想要开拓未成年人市场,文大统领就放松监管,电视上立刻充满了可口可乐针对儿童的广告宣传。
可以说,文大统领在位的六年间,可口可乐在墨西哥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从北方的工业区到南方的农业区,从繁华的大城市到贫瘠的山村,几乎每个墨西哥人手上都拿着一瓶可乐。
可口可乐已经取代了龙舌兰,成为了墨西哥的国酒。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可乐就像是一根缠绕在墨西哥人脖子上的绞索。
伴随着可口可乐在墨西哥销售业绩的节节攀升,死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墨西哥人也就越来越多。
另外根据墨西哥劳动法,公司必须将税前利润的10%分享给公司的全部职员。可口可乐当然不愿意掏这笔钱。
于是他们在 1986 年创建了一家全资子公司,随后解雇了其在墨西哥的所有员工,再立即将他们聘回这家子公司里。
因为这家子公司账面上一直没有多少利润,所以这笔本应发给墨西哥职工的分红也就被可口可乐给白嫖了。
文章到了这里,差不多也该告一段落了。在这里要声明一下,这篇文章没有半点不让大家喝可乐的意思,大家还是可以拿起可乐继续吨吨吨。
你我作为中国人,在喝饮料这个问题上,有充足的选择自由。你可以选择喝可口可乐,也可以选择喝百事、北冰洋、格瓦斯,甚至还可以往可乐里面加癍痧凉茶,来一杯“自由广东”。
而墨西哥人没有这个自由,他们口渴的时候就是只能拿起可乐吨吨吨。
哪怕他们自己也知道:这玩意儿喝多了,是要得糖尿病的。
墨西哥人不单没有选择喝不喝可乐的自由,他们也没有选择喝什么可乐的自由。
曾经有一家秘鲁的饮料企业也来墨西哥开拓市场,产品名字起得非常简单粗暴,就叫Big Cola,大可乐。
可口可乐一看有人要和自己抢地盘,冷笑一声:和我拼,你有那个实力么?由于可口可乐垄断了广大乡村地区的分销渠道,大可乐只能在墨西哥一些大城市销售,根本无力撼动可口可乐的统治地位。
有些时候我们会觉得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好像很傻,经常会做出一些在我们看来很缺心眼的事情。或许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你就会明白:哪有那么多真傻的人,他们只是没有别的选择而已。
这里是好奇心爆棚的一心博士,喜欢的小伙伴还请多多点赞、转发、关注,入股不亏,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
1. Banning Junk Foods In Mexico's Schools To Fight Obesity - IPS Mexico
2. Coca-Cola's Shenanigans In Mexico Are Another Sign Of The Coming Water Wars - Esquire
3. Coke Is Forced To Pay $1m Fine In Mexico - Financial Times
4. Demanda Ex Ejecutivo Al Presidente De Coca-Cola - La Jornada
5. Diabetes Spike In Mexican Town Where Coca-Cola Used As Drinking Water, Currency & Religious Offering - Russia Today
6. In This Mexican City, Coca-Cola Flows More Freely Than Water - My Recipes
7. Junk Food Regulations In Schools Fall Short, Consumer Groups Say - IPS Mexico
8. Mexico Faces Soaring Childhood Obesity Rate - Los Angeles Times
9. Mexico's Anti-Trust Watchdog Opens New Soft-Drink Probe - Reuters
10. Supreme Court Rulings Against Coca-Cola, Ford Reinforce Right Of Mexican Government To Protect Public Interest - All Business, A D&B Company
11. The Surprising Story Of How The Former President Of Mexico Helped Make Coca-Cola Such a Huge Part Of Mexican Life That It's Used In Religious Ceremonies And As Medicine - Insider
12. Upstart Firm In Peru Taking Fizz Out Of Cola Giants / Coke, Pepsi Face Unlikely Challenger - Los Angeles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