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隐患(肥胖带来的健康隐患)
肥胖带给孩子的烦恼你真的了解吗?有些健康隐患会影响他一辈子
六一儿童节马上到了,我们照例在这个时间点说说儿童肥胖的问题。
很多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长大的。老一辈和年轻父母之间,对于孩子成长,经常存在的一种观念不同,就在孩子的饮食方面。
老一辈看不得孩子吃得不好,对于孩子各种馋嘴的要求,一般也都顺着来,对蛋糕、糖果、饮料以及汉堡,都是不加节制,即使孩子的体重不断增加,也会以胖点有福、孩子正在长身体等理由,来反驳别人。
如果你再次因此和老一辈有了争执,不妨让他们看看这篇内容,儿童肥胖的健康隐患,要比表面看起来的,要多得多。
造成儿童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大多数是没有疾病影响的单纯性肥胖。
在儿童肥胖中,遗传因素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父母其中一方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可能性占1/3;父母双方均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发生率超过一半。
这种遗传因素并不单指遗传基因,后天的家庭饮食生活习惯,也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另外,因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进食过多,营养过剩以及运动过少等原因,都会导致儿童肥胖的发生。
如果你的家庭或是孩子自身存在上面这些因素,就要警惕孩子肥胖的风险了,需要家长及早进行预防和调整了。
肥胖儿童成长的烦恼:生理
因为儿童期的肥胖,影响的不仅是体型和行动能力,潜在的健康和心理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1
智力发育
虽然儿童肥胖并不一定会影响智力的发育。但在某些肥胖儿中,确实存在着由于肥胖导致的呼吸困难,血液粘稠度增高以及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脑细胞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造成患儿嗜睡、记忆力减退、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进而影响智力发育。
2
身体发育
小儿早期发胖会使开始行走的时间推迟。而且早期体重过重,加上缺钙,容易发生X形腿、O型腿及扁平足等畸形。
早期发胖还可以使生长加速,尤其是骨头的生长变快,导致骨龄提前,然而这样有可能导致骨头发育过早停止,骨骺过早关闭,从而使胖孩子小的时候显得比较高,到了别人蹿个儿时反而长得慢,导致“最终身高”却可能低于体重正常儿童。
3
疾病隐患
肥胖的孩子比体重正常的孩子患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和某些肿瘤的危险性要大得多。据统计,肥胖者并发脑血栓和心衰的人比体重正常者多1倍,冠心病多2-5倍,高血压多2-6倍,糖尿病多4倍,胆石症多4-6倍。
4
成年肥胖
儿童时期的肥胖与成年期再发胖有所不同,儿童时期的肥胖不但使脂肪细胞的变大,而且还伴有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这让成年时肥胖的几率大大增加。
有研究表明,15%-30%的肥胖成人在儿童期就胖。1-5岁肥胖儿童中有27%的人的肥胖会持续到成年,43%的6-9岁儿童的肥胖会持续到成人。
肥胖儿童成长的烦恼:心理
除了健康隐患,在心理测评中显示,大多数“小胖墩儿”存在心理轻度异常,其中3个孩子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强迫症状,2个出现轻度的敌对症状,2个出现轻微的焦虑现象,少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问题等。
体型不美,活动不方便,在集体活动中常是同学们取乐的对象,常受到同学们排斥和嘲笑,妨碍他们主动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他们较少或拒绝参加集体活动,渐渐导致抑郁、社交退缩和情绪不稳定等心理行为问题。所以小胖墩儿往往自我评价低、自信心不足、自卑感明显,表现出较多的焦虑情绪、悲伤、孤独、紧张、担心等行为特征。
从社会适应能力与同伴的关系看,随着儿童肥胖程度加重,社会适应和社会交往能力、学校活动和学习能力均随之降低。
一方面由于肥胖儿自身体型不佳、活动不灵活,为保护自己不被同伴取笑,他们不愿意或拒绝参加集体活动,减少与同伴的正常接触与交往。
另一方面是来自同伴的因素,同伴觉得其难看或因为他们在游戏中表现笨拙而不愿与其玩耍,儿童的肥胖症会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过大,也会影响肥胖儿童正常同伴关系的建立。
和外在的影响相比,这种心理方面的影响更容易被家长忽略,因此在发现问题时,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接受肥胖的现实,科学认识肥胖的实质。
鼓励胖孩子参加小组活动,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参加减肥夏令营等,在这样的团体中,他们还可以获得更多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当然,建立积极的生活环境,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寻求专业帮助,制订合理的个性化饮食与运动计划,帮助孩子减掉多余的体重,才是帮助孩子恢复自信和健康最有效的方式。
大家如果有减重方面的问题,想咨询陈伟教授,可以发邮件到邮箱,陈教授会定期为大家答疑解惑。
问答邮箱:yixuejianzhong@163.com
肥胖是病!过度肥胖会引起这4大后果,医生提醒:科学减肥很重要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餐桌上的食物种类也越来越丰富,虽然不用再担心饥饱问题,但因为碳水,脂肪摄入过多,肥胖也会随之而来。但近年来,随着肥胖人数的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肥胖视为常态,认为肥胖只是一种“可能会影响健康”的生理表现。
但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肥胖一直都是病!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肥胖列为生理代谢疾病的一种,且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大约有50多种并发症与肥胖症相关,肥胖也因此一跃成为并发症状最多的生理疾病。
为什么说肥胖是病呢?还请提高警惕
我们不妨从疾病和肥胖的共同点开始讲起:
一般来说,大部分疾病,都是以损伤身体健康为前提进行发展的,在疾病恶化的过程中,患者大多会出现身体虚弱,生活自理困难,心理压力大等相关症状。
而肥胖人群同样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出现,因此肥胖者体重较大,因此身体骨骼,器官等承受的压力大,生理功能下降,身体就会变得虚弱;
而过度肥胖者,无论是起身或是弯腰等行为都很难做到,因此生活自理也会出现相应的影响。
还有例如因体型、肚腩的外形原因导致滋生自卑,社恐的情绪,增加了肥胖者的心理压力等。综上所述,疾病和肥胖所造成的身体健康,生活以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如出一辙,因此说它是疾病,真的一点都不假。
不仅如此,正如文章开头所提到的,肥胖一直都是并发症状最多的生理表现,这也是肥胖被列为疾病范畴的原因之一,尤其是这5种健康的负面后果,更值得各位肥胖的朋友“敲响警钟”。
长期肥胖,身体可能会承担这4大严重后果
【呼吸道疾病】
肥胖者的一大显著特征就是脂肪堆积,而大量的脂肪也会长期堆积在咽喉,下颚等部位,受到脂肪的挤压,呼吸道也会因此变窄。
因此肥胖者大多会有呼吸困难,喘不上气的情况,长期如此,呼吸道受到压迫而毛细破损,炎症的风险增加,极易引起气管炎,咽血,结节一类的疾病症状。
【消化系统隐患】
肥胖者的脂肪大多会堆积在腹部,因此腹腔的空间会因为脂肪的挤占而变小,因此处于腹腔中的肠胃压力会增大,继而出现反酸,胃食管反流等一系列消化疾病症状。
不仅如此,肝脏也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肥胖者脂肪占比较大,肝脏也会因为代谢能力减弱而被脂肪浸润,增加脂肪肝等慢性疾病风险。
【内分泌紊乱】
肥胖是代谢症状的一种,同样也会影响到人的内分泌,激素分泌水平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尤其是对女性来说,长期激素异常,容易造成月经紊乱,子宫肌瘤等一系列妇科疾病。
【骨骼负担增加,骨病隐患提高】
因为脂肪储备增加,肥胖者的体重也很大,骨骼作为支撑身体的结构,同样也会受到非常大的压力,尤其是膝盖,关节等部位,承受的压力和磨损更严重,出现潜在的关节炎,膝盖积液等症状的隐患也会更大。
不仅如此,大量的脂肪游离在身体环境内,还会阻碍钙质的吸收,钙质是生成骨质,提高骨骼密度的重要营养物质,肥胖者身体的骨质不断流失,骨质疏松也会加速出现。
综上所述,肥胖之所以归属疾病的范畴,不仅仅是因为它和疾病的相似度,更和这些因肥胖引起的并发症脱不开关系,身体长期存在上述症状,持续恶化,甚至还会诱发糖尿病,高血脂,慢性炎症,甚至是肿瘤等更严重疾病,还请肥胖的朋友一定要重视起来,积极且科学的减肥,才能护佑身体健康。
对于肥胖者而言,怎样才能科学地减肥呢?
不少肥胖者意识到了肥胖的危害性,从而选择去减肥,但如果用错了方法,比如盲目的绝食,过量运动,或者借助减肥药,抽脂等方式,不仅不能有效减脂,甚至还会对身体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因此,想要科学减肥,还请牢记以下2点原则:
①要有坚持的信念
坚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短时间的一时兴起,根本无法起到减肥的效果。
所以各位有心减肥的朋友,首先就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要有坚持下去的决心,这才是减肥成功的基础。
②降低碳水的摄入
很多人觉得,只要不吃肉就是减肥了。但其实不是这样,碳水才是引起肥胖的真正原因,科学降低碳水摄入,才能真正起到减肥效果。
常见的碳水比如米饭、馒头、面条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减少碳水摄入,并不代表不吃碳水,可以利用“粗粮代替细粮”的方法,用升糖更低,膳食纤维丰富的粗粮,比如玉米,红薯等来部分代替米饭,面食,通常替换占比在三分之一左右相对科学。
综上,肥胖真的是一种疾病,不容小觑,合理科学地减肥,才能真正帮助肥胖者找回健康。仍需重申的是,科学减肥的前提,需要根据自己具体的身体情况来制定计划和目标,拥有坚持不懈的决心,才能真正看到减肥成功的曙光。
参考资料:
[1]翟屹, 赵文华. 肥胖疾病负担的研究现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7, 28(1):3.
[2]郝莉莉, 穆西珍. 关于肥胖与疾病[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6.
肥胖真的会传染!6个肥胖关键期,看看你在哪个时期
本文专家
刘殿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
胖胖的你,是不是周围有一两个朋友,也是胖乎乎的?而你们的胖真的是会“传染”的!
200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肥胖之间真的是会“传染”的,尤其是在家庭成员和经常待在一起的朋友之间,这种“传染”现象更为显著。调查显示:
·如果你的体重增加了7.7公斤,而和你常在一起吃、玩的朋友,体重则会相应增加2.3公斤。
·在固定的时间段,如果调查对象变胖了,而调查对象的朋友变胖的概率则会增加57%;而调查对象的兄弟姐妹或配偶等,变胖的概率则会增加37%-40%。①
肥胖“传染”这种情况,
是怎么发生的呢?
其实,肥胖“传染”的重要途径,总结起来,无非就是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那些相同的饮食喜好、生活习惯、运动习惯等。
原因1:一起瘫在沙发上玩手机,不爱动!
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就一起瘫在沙发上,看电视、刷手机,大家一起动也不动。
长时间的久坐导致运动量变小,身体消耗的热量也变少。如果是经常吃完饭就坐着,很容易影响消化,从而导致脂肪堆积在腹部。
从此刻起做出改变:饭后不要一直坐着、躺着,先站立30分钟,踮踮脚,腹式呼吸;晚上回去和朋友约着到外面散散步,大家一起运动。
原因2:一起吃甜点、喝奶茶,糖超标!
朋友们相约一起吃甜点、喝奶茶……不知不觉中,热量摄入严重超标,肥胖也就上身了。
市面上的奶茶,里面更多的是糖分和反式脂肪酸的奶精,特别容易发胖。一杯常规奶茶热量约400千卡,奶茶中可能还会加入珍珠、椰果,吃多了极容易发胖,而100克的蛋糕热量就高达348大卡。
原因3:一起熬夜,游戏、聊天、吃夜宵!
熬夜的人更容易胖,尤其是和朋友一起熬夜,可能还要一起吃夜宵,能不胖吗?
熬夜会影响人体生物钟运行,导致代谢率下降,形成易胖体质。再吃进夜宵,摄入能量过多,代谢得少,也容易发胖。②
肥胖6个关键时期,
看你在哪个时期?
关键时期1:出生前的肥胖
宝宝还未出生时,母亲因营养过剩等原因,孕前体重太大或孕期体重增加过多,使得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体重过大,再加上出生时的“精心喂养”,从而导致婴幼儿就过胖。这就为成年期的肥胖埋下了隐患。
关键时期2:儿童少年期的肥胖
这种多为长期错误的饮食习惯导致的肥胖。很多肥胖的孩子,不爱吃蔬菜,天天炸鸡、炸薯条、蛋糕、冰淇淋等高盐高糖高脂的食物吃个不停。后果就是餐后血糖和血脂上升,长此以往就胖起来。
关键时期3:工作后压力大过劳肥
这种多为长期久坐办公室,经常熬夜加班,使身体越来越累,越来越胖,尤其是下半身特别明显,肚子、大腿部位有很多的赘肉。过劳肥多出现在压力较大的群体身上,比如工程师、装修、程序员、销售行业等。
关键时期4:胡乱减肥后的反弹
有些人选择过度节食、乱吃减肥药等减肥方式,比较急功近利,导致的后果可能就是代谢紊乱,以致减肥越来越难,很容易反弹,而反弹后却是越来越肥。
关键时期5:孕期和哺乳期的肥胖
孕期和哺乳期往往吃得比较好,而身体激素的分泌往往也会让人长胖。另外,哺乳期活动减少,经常久坐或卧床,摄入的热量也全部堆积在体内,导致发胖。
关键时期6:中年时期的发福
中年发福很常见,一不注意就会长胖,并且难以瘦回去。这种多为体内激素紊乱、基础代谢率下降、运动量减少或者一些疾病导致的。
这种时候的胖可不仅仅是体型不好看,过大的体重也会增加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痛风等疾病发作的风险。③
你天天做的这些事,
会让你变胖!
天天夜宵,顿顿外卖……这些好像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日常,如此下去,给身体肠胃带来负担的同时,还会让身材变胖。
1、吃饭狼吞虎咽
经常吃饭速度过快,食物在口腔中停留时间过短,还没充分咀嚼的食物进入胃肠道,从而加重胃肠道的负担。
另外,快速进食狼吞虎咽的时候,大脑根本不能及时做出反应,一直传输给你“没吃饱”的信号,一不小心就吃了太多的食物,长此以往你不胖谁胖。
2、三餐时间不规律
很多人吃饭总是饥一顿饱一顿,三餐不规律,这都会对胃部产生一定的刺激,导致一系列的胃病问题,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肠炎等。
而饮食不规律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发胖!三餐不规律会引起很明显的饥饿感,再下次进食时就会食欲大大增加,很容易进食过多,吃更多高脂高盐的食物,还更容易吃宵夜,这样下去肥胖自然就找上你了。
3、过量摄入水果
很多人喜欢把水果当饭吃,觉得吃再多的水果,都不害怕发胖。水果虽然能帮助人体摄入维生素及部分矿物质,但同样不宜多吃,尤其本身胃就不好的人。
比如柠檬、猕猴桃、山楂等果酸丰富的水果,会使胃酸分泌过多;枣这种难消化的,则会加重胃部病变;梨、山竹这种寒凉的水果,本身胃不好的人会损伤胃功能。
还有一些热量和糖分含量高的水果,可能越吃越肥。
4、经常性的熬夜
经常熬夜会使生物钟紊乱、进食不准时,使胃排空时间和消化受到影响,从而影响胃炎等胃病的康复,甚至会加重胃病的病情。
熬夜的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水平会升高,而瘦素的分泌水平会降低,二者相互叠加,会引起熬夜时食欲亢进,促使熬夜人群进食。而夜间选择的食物大多为零食,其热量较高,且夜间进食后活动量小,能量消耗降低,自然就胖了。
转自:健康时报
来源: 济南经济广播fm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