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遗传与肥胖(遗传肥胖是什么原因)

医学减重专家陈伟 0
文章目录:

科普 | 遗传性肥胖的真相

陈伟 医学减重专家陈伟 今天

肥胖,和其他许多疾病一样,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环境因素及个人行为因素。

在遗传方面,许多先天性疾病,比如唐氏综合征、小胖威利症候群 、先天性瘦素缺乏等等遗传代谢疾病,表现就是肥胖及其他许多机体功能异常。

这些疾病的患者数量相当少,只占不到肥胖总数的1%,99%以上的肥胖者是单纯性肥胖。

不过大量研究表明,肥胖是可以遗传的

当然,不是每个肥胖者的子女一定会变胖,只是可能性要比普通人的子女要大得多。一般来讲,父母有一方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可能性有32%-33.6%,父母双方均为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发生率就上升为50%-60%。

大家都知道,遗传是通过遗传基因来进行的。那么,肥胖的遗传基因是什么呢?

科学家经过大量研究,已经在动物身上找到了“肥胖基因”,但在人类的肥胖中还没有发现肥胖基因有异常,但是发现绝大部分肥胖者体内瘦素不但不低,反而很高。

一些重度肥胖者的瘦素功能还有改变,所以推测肥胖者的瘦素受体(也就是瘦素的作用部位)对瘦素不起反应,就像胰岛素抵抗一样,存在着瘦素抵抗,从而造成进食过多,引起肥胖。

瘦素(Leptin),被称为“饱腹感激素”,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瘦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大脑的下丘脑(Hypothalamus),告诉大脑“我已经有这么多脂肪了,不需要更多了”,从而抑制食欲,调节能量代谢,反过来使脂肪合成减少,体重下降,也因此获名“瘦素”。

研究证明,瘦素缺乏并不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肥胖者可能是对瘦素不敏感,或者说存在瘦素抵抗。

另外,还发现了一共十几种与肥胖有关的基因。比如,在美国皮马部落印第安人与芬兰人中,就发现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的缺陷与肥胖的关系,然而这种遗传基因的缺陷在其他肥胖者群中又不存在。

所以目前认为:肥胖的遗传并不仅仅取决于单个基因,而很可能是多个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虽然由于遗传的关系,肥胖者的子女比其他人更容易发胖,但是只要注意合理饮食与运动,依然可以预防和控制“发胖概率”。

如果发现自己属于遗传性肥胖,对于饮食的要求就要更严格,运动要更科学,减脂的阻力越大,付出就要越多。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自律和节制,有肥胖基因一样可以拥有好身材。

大家如果有减重方面的问题,想咨询陈伟教授,可以发邮件到邮箱,陈教授会定期为大家答疑解惑。

问答邮箱:yixuejianzhong@163.com

两大原因让你“长肉先长肚”!这背后暗藏健康危机,学会三招能解决

夏天到了,翻出了旧夏装的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的裤子“紧”了?

特别是经过了前一段时间的“加强版假期”后,除了年龄,增长的最快的就数腰围了。

更有甚者,四肢一点肉都没增,但唯独小肚子“吹了气”似的长,虽然已经有意识地减肥了,也不见肚子小下去……

其实,这时候就一定要小心了,“纠缠不休”的小肚腩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少健康问题!

肚子大的两大危害

1 心血管病风险增加

众所周知,肥胖是一系列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腹型肥胖则使这种危险成倍增加。

这是因为,腰围主要体现的是腹部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

而内脏脂肪在体内代谢调节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这些脂肪会让内脏器官压力逐渐增大、内脏机能下降,各种健康问题接踵而至,如脂肪肝、心脏肥大等。

其次,当多余的脂肪进入血液后,还会引发动脉硬化,增加中风、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这意味着,腰围只要粗上一点点,就可能会带来极高的患病风险。

2 让大脑萎缩

虽然大肚子和大脑看起来并不相干。

但是,近日发表在美国《神经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称,大肚子型肥胖容易导致大脑萎缩,影响人的智力和认知水平。

除此之外,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发现,与体重正常人相比,胖人大脑组织平均少8%,大脑早衰16年。

一般超重者的脑部组织也比正常人少4%,早衰8年。越胖,大脑认知功能越差。

除了上述两点外,更可怕的是:肚子上的赘肉会释放致癌因子,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而且,在2千万亚洲人中的调查还发现,粗腰与18种癌症风险升高有关。

为什么长肉先长肚

虽然都是长肉,但是为什么有人先长腿,有人却先长肚呢?主要原因有二——

1 遗传因素

其实,人体上的很多特征都可以归结为遗传,腹部肥胖就是一种。

看看家中长辈,是否也同样拥有一个肉肉的肚子。

如果有,那很大可能,你到了一定年纪也会变得和她们一样。

如果你想要阻止这种基因的力量,那么,可能需要进行大量的体力活动,并限制卡路里的摄入量才能达到预防效果。

2 脾虚湿盛

排除掉先天遗传的影响,从中医理论来说,腹部肥胖还与脾虚有关。

《黄帝内经》把这类肥胖人群叫膏人,有“纵腹垂腴,皮缓,肉不坚”的特点。

翻译一下,就是——弛纵的腹部,下垂的肉,肚皮很松弛,肚皮里的肉不坚硬。

这是因为,在脏腑之中,脾主要负责运化水湿,当脾气虚弱之后,水湿不能被及时运化而出现内停。

而停滞的湿是一种弥散状态的邪气,瘀积久了就会凝聚形成相对粘稠的病理的邪气,中医上叫做化痰,痰和湿聚在体内之后会形成痰湿蕴结的大肚腩。

中医认为肥人多痰湿,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怎么做能甩掉肚腩

1 适当运动

中医讲:“动则生阳”,即在肌肉运动中可以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以脾阳虚的人,可以适当锻炼。

一般来说,有效减肚腩的运动有以下几种——

每天快步走:快步走或快慢交替走,每天45-60分钟,一方面会可以减掉腹部脂肪;另一个方面不至于让人运动过度。

因为,运动过度会导致皮质醇过剩,反而促进腹部脂肪的堆积。

中高强度有氧运动:虽然不建议运动过度,但是运动还是需要一定强度。

比如说,多做跑步、单车、游泳等运动,使心率达到减脂心率。

抗阻力运动:这种运动在增加身体能量代谢方面很有作用,而且能够持续24小时地增加,比如大家可以多举举哑铃。

敲打带脉:肚子所在的位置为带脉与足六经的交汇处,就如同大街上的十字路口。

如果路口经络不通,局部形成积水点、垃圾排不出去就会形成肥胖,通过敲打可以把积水点打通,排走垃圾。

【方法】从肚脐前面横腰一周,一直到腰椎中间,敲打一周,力道要大一点,有微微的疼或者胀的感觉是最好的,每次敲打30分钟左右。

对于没达到胖的程度,但是吃完饭容易胃胀、肚子胀的人,吃完饭半小时敲打带脉能消食健胃。

2 饮食有节

《说文解字》徐注说:“脾主信藏志,信生于土”。

“脾主信”是说脾发挥功能是有节律的。

一日三餐时间规律,饮食有度,不暴饮暴食,才是强健脾胃最根本的办法。

选优质蛋白:蛋白质能提供足够饱腹感,避免肌肉流失,也能够很好地帮助腹部脂肪减少。

吃优质脂肪:饱和脂肪酸比不饱和脂肪酸更能够增加内脏脂肪

因此,用坚果和种子类食物代替猪油、牛油等动物性食材,是减少腹部肥肉的明智选择。

多吃纤维素:《食品杂志》有研究称,每餐摄入高纤维食物的男性,比单纯摄入蛋白质者更有满足感。

自己做饭:来自英国11000个人的研究数据显示,每周在家吃5次饭的人,就是比吃不到3次饭的人瘦。

常喝减腹茶饮方:生白术5克、陈皮5克、茯苓5克、泽泻5克、大腹皮5克,水煮15-20分钟代茶饮即可。

该方能健脾益气、祛湿利尿,但阴虚火旺或血虚的人要少喝。

3 改变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睡眠:美国专家发现,每天只睡5小时的女性更爱“长肉”,发福几率比每天睡7小时者高出1/3。

随时放松心情:压力升高,一方面易导致内分泌紊乱,造成人体新陈代谢趋缓;另一方面会导致肾上腺皮质醇指数居高不下,增加人的食欲,所以,适当的时候让自己放松一下,也有利于减肥。

(来源:养生中国)

肥胖、秃头或会遗传?还有这4大常见病或也会遗传,重在预防

你是否曾因为自己的肥胖或秃头问题而苦恼,甚至怀疑这是否是家族遗传的“诅咒”?或者你是否知道,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特征外,还有一些常见的疾病也可能悄然在家族中传承?

今天,我们就要揭开这个令人震惊的秘密——肥胖、秃头并非唯一可能遗传的特征,还有4大常见病也可能“潜伏”在你的基因里,等待时机“爆发”。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家族中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或精神疾病的病史,那么你患病的风险可能远高于常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

但别担心,我们并非束手无策。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疾病的遗传因素,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降低患病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神秘而重要的领域,了解肥胖、秃头以及那4大常见病的遗传风险,并学习如何有效地预防它们。这将是一次改变你健康观念的旅程,也是一次守护家族健康的行动。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始吧!

肥胖与遗传:基因里的“重量级”秘密

【遗传影响:不可忽视的“家族肥胖”】

肥胖与遗传的关系,早已成为科学界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家族中有肥胖史的人,其发胖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这是因为肥胖基因在家族中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使得后代更容易受到肥胖的困扰。这些基因可能影响个体的新陈代谢速率、食欲调节以及脂肪储存等方面,从而在无形中“塑造”了家族的体型特征。

【数据支撑:肥胖基因的强大力量】

据统计,父母双方均肥胖的家庭,子女肥胖的概率高达80%;若仅一方肥胖,子女肥胖的概率也达到40%-50%。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肥胖基因在家族中的传递具有显著的影响。

【预防策略:打破“家族肥胖”的魔咒】

尽管遗传因素在肥胖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改变。通过科学的饮食控制和适量的运动锻炼,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发胖的风险。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素,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同时,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能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水平,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秃头与遗传:头顶的“家族印记”

【遗传机制:男性秃头的“传家宝”】

秃头,尤其是男性型秃发(雄激素性脱发),与遗传的关系尤为密切。研究表明,男性秃头的遗传倾向更为显著,主要受到多个基因的共同影响。这些基因可能导致头皮毛囊对雄激素的敏感性增加,进而引发毛囊萎缩、头发稀疏甚至脱落。

【案例分析:家族秃头的“连锁反应”】

在不少家庭中,秃头似乎成了一种“传家宝”,代代相传。年轻男性在步入中年之前,就可能开始遭受秃头的困扰。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外貌形象,还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打击。

【预防措施:减缓秃头进程的“秘密武器”】

虽然秃头与遗传的关系难以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减缓其进程。保持头皮的清洁与健康,避免使用过于刺激的洗发水或护发素;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减少压力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头皮的血液循环,为毛囊提供更多的营养支持,从而延缓秃头的发生。

4大常见病与遗传:隐藏在家族基因中的“定时炸弹”

【高血压:家族遗传的“隐形杀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与遗传的关系十分密切。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的人,其患病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这是因为高血压基因在家族中的传递,使得后代更容易受到高血压的侵袭。预防高血压的关键在于控制盐分的摄入、保持健康的体重以及定期进行血压监测。

【糖尿病:家族遗传的“甜蜜负担”】

糖尿病也是一种具有显著遗传倾向的疾病。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的人,其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较高。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同时,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也是必不可少的。

【心血管疾病:家族遗传的“心脏危机”】

心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的慢性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等。这些疾病与遗传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家族中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人,其患病风险显著增加。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体重、定期进行体检以及关注血脂、血压等指标的变化。

【某些癌症:家族遗传的“隐形威胁”】

某些癌症,如乳腺癌、结肠癌等,也具有显著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这些癌症患者的人,其患病风险较高。预防这些癌症的关键在于定期进行癌症筛查,如乳腺钼靶检查、结肠镜检查等。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癌症的重要措施。

重在预防:综合策略,守护健康

【生活方式调整:健康生活的“金钥匙”】

预防遗传性疾病的关键在于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食物的摄入;同时,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糖水平,还能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和免疫力。

【定期体检:健康管理的“晴雨表”】

定期进行体检是预防遗传性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体检,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从而避免疾病的发生或恶化。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包括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的检查。

【心理调适:健康心态的“守护神”】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预防遗传性疾病同样重要。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因此,我们要学会释放压力、调节情绪,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可以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身心,让自己更加健康、快乐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