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肥胖原因(幼儿肥胖的原因)
越来越多儿童肥胖,这5个因素都容易肥胖,做好早期预防
在当今社会,儿童肥胖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对其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4100万5岁以下儿童超重或肥胖,而在中国,这一数字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儿童肥胖不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带来一系列长期的健康风险。
什么是肥胖?儿童肥胖是指儿童的体重超出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的标准范围。通常,医生会使用体质指数(BMI)来评估儿童的体重状况。BMI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BMI超过一定阈值即被认为是超重或肥胖。
儿童肥胖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环境及心理因素等。
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儿童肥胖中占据重要地位。父母若体重超标或肥胖,其子女发生肥胖的概率显著增加。遗传因素主要通过影响个体的代谢率、食欲调节、能量消耗等方面来发挥作用。
2. 饮食因素: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如汉堡、薯条、巧克力、蛋糕等)摄入过多,而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不足,导致体内热量过剩,转化为脂肪堆积。此外,暴饮暴食、频繁食用零食、夜宵等不良饮食习惯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
3. 生活方式因素:现代生活方式中,儿童往往缺乏足够的运动。长时间的坐着学习、看电视、玩游戏等,导致身体活动量减少,能量消耗不足,进而引发肥胖。同时,不规律的作息习惯、睡眠不足等也会影响新陈代谢,增加肥胖风险。
4.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儿童肥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例如,家庭环境中的饮食偏好、生活习惯等都会对孩子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学校、社区等外部环境中的快餐店、电子游戏厅等场所也可能成为儿童肥胖的诱因。
5.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在儿童肥胖的发生中也起重要作用。情绪创伤或心理障碍可诱发胆小、恐惧、孤独等情绪,导致孩子不合群、少活动,以进食为自娱,从而引发肥胖。
儿童肥胖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对其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1. 身体健康危害:呼吸系统疾病:肥胖的孩子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严重肥胖的孩子会因胸腹部、咽部脂肪增多,妨碍正常呼吸,容易引起缺氧。
2. 心血管疾病:肥胖孩子运动能力普遍较差,心肺负担加重,长期超负荷的心肺工作势必使心肺功能下降。此外,肥胖儿童血压、血脂大多偏高,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3.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肥胖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B细胞功能下降,增加糖尿病发生的风险。同时,肥胖还可能引发高尿酸血症、肥胖相关性肾病等代谢性疾病。
4. 发育异常:肥胖的孩子往往伴有早熟情况,骨龄通常比实际年龄大,影响孩子的生长空间,最终影响成年身高。
5. 心理健康危害:自卑感和焦虑:肥胖儿童容易因体型问题受到歧视、孤立等,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影响个性、气质和性格的形成。
针对儿童肥胖问题,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包括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改善生活方式、心理治疗等。
1. 控制饮食:
均衡饮食:保证饮食的均衡和营养的全面性,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的摄入。
定时定量:建立定时进餐的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频繁食用零食。每餐应适量,避免过度进食。
健康烹饪:采用蒸、煮、炖等健康的烹饪方式,减少煎、炸等烹饪方式的使用。
2. 增加运动:
激发兴趣:鼓励孩子参加有趣的体育活动、户外游戏或参加课外运动俱乐部,如跳舞、游泳、篮球、足球等。
家庭活动:将运动融入家庭日常生活,如一起骑自行车、散步或进行团队运动,增强家庭成员的身体活动。
减少静坐时间:限制电子娱乐设备的使用时间,鼓励孩子参与户外游戏和其他有益的娱乐活动,避免长时间久坐。
3. 改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维持新陈代谢和促进身体发育。
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的身体形象认知,避免过度关注体重和外貌。
4. 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对于因肥胖而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孩子,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
家庭支持: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避免过度批评或指责。同时,家长自身也应树立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5. 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对于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的严重肥胖儿童,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考虑药物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有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应谨慎选择。
手术治疗:对于极度肥胖、严重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儿童,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风险较高,且术后仍需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
儿童肥胖问题不容忽视,它对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作为家长,我们应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通过科学饮食、适度运动、改善生活方式、心理治疗等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儿童肥胖问题,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个暑假胖一圈?95%的儿童肥胖,与家长相关
浙江之声记者吴迪,视频剪辑 实习生何天丽、通讯员郑佳
暑期快结束了,这段时间放飞自我,一不小心吃胖的小朋友们有点慌。杭州市多家医院门诊挤满了小患者。浙大儿院内分泌科接诊了不少体重增加的小朋友,有胖了五六斤的,也有胖了十几斤的。
浙江萧山医院近期也接诊了三十多例“小胖墩”患者,一个个都是圆小腹、粗胳膊和大象腿。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叶爱丽医生说,孩子发胖的主要原因有遗传、进食快、运动少、营养过剩以及高热量饮食等,而肥胖带来的健康危害远超家长们的想象。“别看他们年纪小,很多脂肪肝都已经有了。有一部分小孩子可能会出现血压血糖的轻度升高,还有尿酸高,血脂紊乱也是很常见的。我们平时接诊也会碰到十七八岁得糖尿病的孩子。”
在老一辈的观念中,长身体就要多吃,吃得多个子就长得快,如果宝贝食欲好总是要东西吃,大人们会很开心,什么都依着。但要注意了,这种宠爱可能反而是在压缩孩子的生长空间!
杭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生长发育)门诊最近就接诊了一位小患者丽丽(化名)。丽丽从小就肉嘟嘟的,胃口很好,因为和长辈一起住,平时她喜欢吃的喝的都给安排上,饮料当水喝,被养得白白胖胖。看着丽丽日益“圆滚滚”的身材,妈妈却愁死了,心想不能再耽搁了,赶忙带着女儿来就诊。
经过测量,丽丽身高118cm,体重达30公斤,BMI指数为21.5kg/m2,已超过中国女童6岁BMI18.4kg/m2的肥胖标准线,要是再放任胖下去,不仅影响生长发育,危害还可能延续到成年。
胖到一定程度也是种病
孩子多胖算胖?
肥胖症是指由于能量摄入长期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超过了正常生理需要量,体重超过了一定范围,并有害健康。
判断儿童是否肥胖,常用体块指数(BMI)做为诊断标准。
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²(m),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BMI的标准会因年龄和性别而有所不同,家长可以通过下面的表格来判断孩子是否属于超重或肥胖。
孩子为什么会肥胖
主要与这些因素有关
肥胖分为两大类: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是最常见的肥胖类型,占95%,主要是由于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过度蓄积。
主要原因如下:
1、遗传因素:与基因相关。和遗传因素有关的小胖墩很悲伤,因为喝白开水也会胖。父母肥胖,儿童肥胖的几率大大增加。
2、环境因素:母亲孕期有高血糖、吸烟等病史。
3、行为因素:不吃早餐、久坐不动、睡眠不足、吃配方奶奶粉等等。
◎继发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是由某些疾病导致的,通常与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副作用等有关。
主要原因如下:
1、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生长激素缺乏症、库欣综合征等。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新陈代谢减慢,容易导致体重增加。
2、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下丘脑肿瘤,影响到食欲调节中枢,导致过度进食,从而引起肥胖。
3、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抑郁药物等,可能引起体重上升。
肥胖的危害远不止长不高
预防有方法
肥胖可引起性早熟、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紊乱、非酒精性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黑棘皮病、骨折、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及自卑、压抑等心理问题。
这里先提供给家长们三个方面的预防改善方法。
体育锻炼
运动项目:快步走、慢跑、跳舞、骑自行车、游泳、爬山;
运动频率:每周3-5次;运动时间:1-2小时/天;
运动期限:3月为一阶段,一年为一周期;
运动强度:一般运动时脉搏达到150次/分左右,如果脉搏低于140次/分,则应加强速度,如果脉搏超过160次/分,则将速度放慢;
饮食管理
摄入热量严格控制;对摄食行为、食物烹调方式进行调整,尽量清蒸,避免红烧、油炸食物;戒绝挑食、偏食习惯,少吃零食,少喝饮料,不吃反季节蔬菜、水果,建议由营养师为孩子制定科学食谱。
中医治疗
耳穴贴敷、中药治疗。
“管住嘴、迈开腿”是减肥路上永远不变的一个主题,而是否能够坚持,是减肥能否成功的关键!
来源: 浙江之声
警惕儿童肥胖,守护孩子健康
近年来,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它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一大隐患。肥胖不仅影响孩子的体型,更重要的是,它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给孩子的成长路上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本期节目一起关注儿童肥胖问题,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上线大医生:陈瑞敏
福州市第一总医院 儿童专科院区
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 福州市儿童医学中心
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 二级主任医师 教授 博导
本期话题:防治儿童肥胖,拒绝负重前行
我国儿童肥胖的现状
数据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为7.9%,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另有数据显示,目前有约19%的6至17岁青少年面临超重和肥胖问题。这表明儿童肥胖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儿童肥胖的健康危害
心血管健康问题:肥胖儿童更容易出现高血压、高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肥胖会增加心脏的负担,长期下去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下降。
内分泌和代谢问题:肥胖儿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肥胖还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未来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呼吸系统疾病:肥胖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哮喘等呼吸问题。由于体重过重,胸肺部的压力增加,可能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
关节问题:过重的体重会给关节带来额外负担,尤其是膝关节和踝关节,可能导致关节疼痛和早期关节炎。
肝脏问题:肥胖儿童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增加。
心理健康问题
肥胖儿童可能因体型问题受到同龄人的嘲笑或歧视,这不仅会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还可能引发社交障碍,使他们在与人交往中感到孤立并缺乏自信。这些问题进而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因为心理健康问题以及体重的限制,他们可能难以自如地参与某些活动或运动。
此外,儿童时期的肥胖还可能对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能延续到成年,对他们的整体健康状况造成长期威胁。
儿童单纯肥胖和病理性肥胖
发病原因
单纯性肥胖:主要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过度营养、运动不足、行为偏差等,导致全身脂肪组织普遍过度增生和堆积。这种肥胖通常排除了由单基因遗传病和机体原有疾病所引起的病理性肥胖。
病理性肥胖:主要是由某种疾病引起的肥胖。这些疾病可能包括柯兴氏综合征、甲状腺机能减退性肥胖、肝炎后肥胖等。此外,药物副作用(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也可能导致病理性肥胖。
临床表现
单纯性肥胖:患儿食欲旺盛,食量大,偏爱淀粉、油脂类食品,懒于活动。外表呈肥胖高大,体重超过同龄儿,且身高和骨龄也可能超过同龄儿。皮下脂肪分布均匀,以面颊、肩部、胸乳部及腹壁脂肪积累显著。
病理性肥胖:临床表现因具体疾病而异。例如,柯兴氏综合征可能导致脸、脖子和身体肥大,但四肢脂肪不多;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肥胖和粘液型水肿等。
并发症
单纯性肥胖:严重肥胖者可能出现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等并发症,但通常不会伴随其他疾病表现。
病理性肥胖:可能伴随原发病的相关并发症,如柯兴氏综合征可能伴随高血压、骨质疏松等;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伴随粘液性水肿、智力低下等。
儿童肥胖该咋办
针对儿童肥胖问题,应该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从而减少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对于严重肥胖的儿童或者病理肥胖性肥胖的儿童,还应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来源: FM1036福建新闻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