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肥胖体型(隐性肥胖体型是什么意思)
有一种胖叫“隐性肥胖”?看不见却很伤人,该如何改善?
有一种苗条叫“看着很瘦”,有一种肥胖叫“隐形肥胖”。什么是隐形肥胖?顾名思义,就是看起来很瘦,但实际上却有很多肉,而且这些肉大多长在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也就是肝脏、肠道、胰脏的周围。隐性肥胖多见于办公一族,以及使用节食、药物减肥、运动方式不当的错误减肥人群。隐形肥胖有哪些表现,如何改善隐形肥胖呢?
“运动才是真手段,肌肉才是硬道理!”脂玫乐首席营养师表示,运动的时候不能一味的只做有氧运动而忽略力量训练,力量训练能更好的增加肌肉含量,从而提高基础代谢。可以每天进行30-60分钟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骑自行车后,再加上力量训练5-10分钟,如平板支撑,跳绳、俯卧撑等。有氧运动可以持续性消耗脂肪,再通过力量训练增加肌肉量,提高代谢,从而更好的达到燃烧脂肪的效果,同时体型会变得越来越紧致有曲线。
脂玫乐首席营养师推荐用粗粮代替主食,如用全谷物、杂豆和薯类来替代精制谷物。像大家所熟悉的红豆、豌豆、红薯等粗粮,不仅供能较低,膳食纤维还很高,营养素也较全面。增加蔬菜的摄入,如西兰花、上海青、生菜等,蔬菜体积大饱腹感强,且热量较低。另外,在肉类食品中可以选择鱼虾和禽类,如草鱼、瘦牛肉、河虾,热量低,蛋白质高,更有利于减肥。要避免高脂高热量的肥肉和荤油,烹饪方式尽量选择低油低盐的蒸、煮、炖、拌等。
通讯员高洁 潇湘晨报记者张树波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有一种你看不见的胖,叫隐性肥胖|减肥那些事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胖瘦似乎只关乎美不美,但其实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胖瘦更关乎健康。迫于不了解减肥的门道,很多人的减肥之路非常的辛苦,有人靠痛苦节食、疯狂运动,还有买减肥药,做手术减肥的人也不计其数。无数的人在减肥的路上,减了又胖,胖了又减,反反复复,很是辛苦。
目前,中国已经跃升至世界上肥胖绝对人口最多的国家,虽然肥胖人口的比例不及美国等国家高,但近些年我国肥胖人口迅猛增加的态势,已经成为了一个不能不引起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养生大讲堂》特别推出系列节目《减肥那些事》,帮助大家了解更多的营养知识以及最新的营养理念,并在实操层面带给大家一些切实的减肥方法借鉴。
第三集
隐性肥胖不易察觉
专家档案
张召锋
北京大学营养学博士
北京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副教授
北京市营养学会秘书长
国家首批注册营养师
长期从事营养与慢性病,肠道与健康,精准营养等专业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荣获省部级科技奖级七项,成功指导一千多人减肥,主编《食品健康家庭自助图解一本通》、《糖尿病人的营养保健与药膳调养》,并担任《终结糖尿病十二周饮食方案——远离与逆转糖尿病》一书的主译。
健康的胖?不存在的
问
“健康的胖子是没有的”有什么充分的证据?
张召锋:研究发现,一个自认为是健康的胖子与病态的胖子做比较,体内的结局是一样的,都存在着异常的脂肪代谢,这个成果发表在世界三大顶尖的生物学杂志之一《Nature》杂志上。
问
怎么理解脂肪代谢有异常?
张召锋:不管是身体健康的胖子还是自我感觉有病态的胖子,他们脂肪细胞都是增大的,脂肪细胞增大会膨胀,会坏死。膨胀之后会导致组织周围是缺氧缺血。如果脂肪缺血缺氧,身体的循环就会减弱,循环减弱之后脂肪代谢就会减慢,葡萄糖代谢甚至是蛋白质代谢都会受到影响,所以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问
有影响就一定是病吗?
张召锋:从脂肪代谢层面来说,它的风险比体重正常人的风险会更高。从人群层面,2015年全球的疾病负担有一个专门的肥胖研究工作组。这个工作组将1980年到2015年全球的一百九十多个国家的肥胖人群,总共调查了六千多个人发现在所有人群当中,肥胖率增加了一倍。另外也发现2015年有四百多万人的死亡直接与肥胖相关。同时这个比例占所有死亡原因的百分之七。
肥胖对健康到底有多大危害呢?到底有没有量化的指标?在2017年,全球营养报告显示:严重肥胖(中国人的BMI大于32,欧美国家的BMI大于35)的人会让预期寿命缩短八年。如果跟正常体型的人相比,超重的人会让寿命缩短0到3年。肥胖会让寿命缩短1-6年,严重肥胖会缩短8年,这也说明肥胖对寿命影响是有明确证据的。还有肥胖会让健康生命年减少二十年。这些都充分说明肥胖对身体的危害以及对寿命和健康的影响。另外也有很多的证据证明,肥胖会影响很多其他疾病,例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肿瘤、静脉曲张、抑郁、多囊卵巢综合症等都与肥胖有关。种种证据表明,肥胖对身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问
“健康生命年”这个概念有什么内涵?
张召锋:健康生命年的概念,例如一个人活70岁,他60岁开始得疾病,最后10年属于疾病状态下的,不叫健康生命年,简言之,健康生命年就是没有疾病困扰的、高质量生活的一种状态。
有一种胖,叫隐性肥胖
问
只是看上去稍微有些丰满对健康有影响吗?
张召锋:看上去体型属于正常,但是体内存在一种肥胖的风险,脂肪含量比较高,医学上叫做隐性肥胖。隐性肥胖跟抑郁,三高,癌症是密切相关的。这种脂肪堆积过多,所谓的隐性肥胖也会导致相关疾病风险增加。
问
什么样算隐性肥胖呢?
张召锋:什么是隐性肥胖呢?很多人的体重看上去很标准,但是脂肪过高,脂肪堆积在腹腔里面,例如堆积在肠道、肝脏、胰腺、肾脏等这些重要的脏器,叫做内脏脂肪,内脏脂肪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是超重还是肥胖的一个重要指标。隐性肥胖需要一些指标来判断,之前讲过的五个指标来判断是否肥胖:BMI、理想体重、腰臀比、体脂率、内脏脂肪这五个判断指标。有些人是五个指标都增高,而有些人是个别增高,例如很多人体型很好,但就是内脏脂肪增高,这些群体叫做隐性肥胖。
问
也就是说,唯有体内脂肪多了而且是内脏脂肪堆积过多的时候,视觉上不容易发现。
张召锋:还有一点,男性更容易忽略隐性肥胖。因为女性脂肪本身就比较高,对自己的形体更加关注。到底如何判断隐性肥胖呢?第一通过腰臀比,如果男性的腰臀比超过0.9,女性大于0.85则说明腰臀比过大,可能存在肥胖风险。那脂肪到底是在内脏还是皮下?判断的方法就是:用手把肚脐周围脂肪捏起来,如果脂肪厚度大于两厘米,则说明脂肪是堆积再皮下,而不是在内脏脂肪,如果腰臀比,男性大于0.9,女性大于0.85,而肚脐周围的脂肪小于两厘米,则说明脂肪更多的是堆积在内脏,这是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要关注隐性肥胖的话,更多讲的是体脂率的变化,总结一点就是:在关注体重的同时更应该要关注体脂率,减重更要减脂肪。
有的人看上去不胖但是脂肪很高
这种隐性肥胖即对身体造成伤害
又不容易被大家发现
这是需要大家额外重视
那么胖子是不是吃出来的呢?
下期节目将为您揭晓
审稿:阮虹
编辑、主持人:庄丽
配音:姚科
新媒体编辑:徐啸
录音制作:张宝生、石良红
往期回顾
BMI正常体脂率却超标,如何发现隐形肥胖儿童?
不少家长认为胖嘟嘟的孩子招人喜欢,却不知自己已经陷入误区,没有意识到儿童肥胖的危害。
“这小朋友长得快,7岁半身高已经143公分,体重39公斤,他的BMI19.1还在正常范围内,但体成分分析显示体脂肪率40%,所以他属于隐形肥胖,问题远比身材看起来严重。”在首都儿科研究所,该所儿童营养研究中心主任王晓燕向家长解释着。
2022年,首儿所儿童营养研究中心开设体成分检查项目。评估体成分的金标准是基于身体不同组分密度不同原理的密度法。儿童营养研究中心首先开展的是空气置换(ADP)法,适用于3-18岁的人群。空气置换法检查时让被测试的小朋友更换泳衣,然后坐进一个像太空舱的仪器,通过人进舱前后舱内空气体积变化计算体脂肪。
据介绍,对于3-6岁不能配合检查的孩子还有生物电阻抗法进行检查。这个仪器就像健身房里的跑步机,被测试的小朋友光脚站立在踏板的指定区域内,握住手柄,保持手臂伸直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检查。它的原理是对人体施加无法感知的微弱电流,根据脂肪不导电、肌肉组织含水分多所以导电性好的特点,分析人体电阻,电阻越高,身体脂肪含量越多。
由于3岁以下的儿童由于无法配合,因此儿童营养研究中心近期新引进了体态密度法。仪器像秤盘一样,宝宝只需要躺在上面,通过三维扫描和建模技术获得人体成分数据。
所以,儿童营养研究中心实现了0-18岁儿童体成分检测全覆盖,可以让家长更加清晰地了解孩子的体成分组成情况,包括脂肪和水分、蛋白质、无机盐这些非脂肪组织。准确评估体成分的变化,能够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最佳的营养支持,也能够对成年后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形成风险提供依据,有利于早期预防。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仍面临营养不良与肥胖双重负担、营养相关疾病多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问题。选择有效反映营养状况的指标并定期监测,是儿童营养干预的前提,对于预防营养问题的发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晓燕介绍,作为众所周知的BMI[体质指数,可以评价消瘦、超重、肥胖等不同的营养状况。但人体成分组成包括了脂肪组织和水分、蛋白质、无机盐这类非脂肪组织。所以BMI或体重的增减既可能是脂肪组织的变化,还可能是非脂肪组织的变化或兼而有之,仅用BMI并不能真实反映个体脂肪发育情况。
在儿童营养研究中心门诊,医生通过测量孩子的身高(身长)和体重,计算得出BMI,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的标准评价为正常、偏高或偏低,提示孩子存在消瘦、超重、肥胖等营养状况。接着,将通过体成分检测,进一步分析体内蛋白质、矿物质、肌肉、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体、脂肪等指标。
这一过程中会发现,即便是BMI正常的孩子,也可能存在体脂率超标的问题。例如有的孩子往往是因为缺乏足够的锻炼,导致肌肉含量低而脂肪比例过高。因此,通过BMI结合体成分分析,可以将这些真正肥胖和隐形肥胖的儿童筛选出来,再通过腰臀比区分孩子的肥胖类型。比如,有的是“周围型肥胖”,表现为臀部和大腿较为肥胖;而有的是“中心型肥胖”,主要特征是腹部肥胖,也就是俗称的“苹果型身材”,以便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干预。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针对性的出具营养膳食方案,同时结合喂养和进食行为等信息,指导家庭喂养,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辅助其达到最佳的营养状况,实现营养的预防、治疗、保障。同时针对肥胖的孩子进行运动方面的指导。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