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湿气重(肥胖湿气重吃什么药)
腹部肥胖全是湿重惹的祸?日常饮食更要注意温补脾肾,散寒通络
减肥,已经是现代社会一个永不降温的话题,其中腹部肥胖最为多见,也最为棘手。大家都知道减肥需要做有氧运动,消耗热量,也知道肥胖很多都是湿重引起的,需要服用祛湿的中药或食物,然而寒气却被忽略了。
今天为您推荐适合你的健康膳食方
李女士,28岁,主要问题如下:
1、腹部肥胖
2、手脚冰凉,怕吹空调。
3、容易疲劳
4、喜喝温水热水,进食生冷食物易不适
分析:
腹部肥胖,手脚冰凉,平素喜温饮热饮,进食生冷食物易不适,舌头稍紫暗,基本上可以判断是阳气不足,脾肾虚寒引起的。舌苔不厚腻,体内湿气不重,但仅用祛湿化湿的药物,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以温补脾肾,散寒通络为则才是首选。
白胡椒煲猪肚汤
材料:
猪排骨150克,猪肚1只。
白胡椒30~40粒(小孩减量)。
生姜3片,腐竹30克,食盐、生粉、生抽、白芝麻适量。
做法:
(1)将猪肚内外翻转,加食盐与生粉反复擦拭3次以上,再用水反复冲洗干净后,焯水备用。
(2)把白胡椒打碎,将所有材料放入锅内,加适量开水,文火煲1.5小时,至猪肚酥软,再加食盐调味。
(3)将煲好的猪肚切条装盘,再撒上白芝麻,蘸生抽食用即可。
专家点评:
本品具有良好的食疗效果。猪肚性温。
《本草经疏》曰:“猪肚,为补脾之要品。脾胃得补,则中气益,利自止矣... ...”所以猪肚多适合于胃寒脾虚泄泻的人群食用。
汤中胡椒香辣辛温,温中散寒,醒脾开胃,胡椒气味还能够增进食欲。生姜温中和胃,对胃寒、心腹冷痛、肠鸣腹泻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小贴士:
(1)胡椒性温热偏燥,故咳嗽咯血、痔疮、咽喉炎急性发作期、眼疾患者及阴虚有火者慎食。
(2)高脂血症人群可饮汤,少食肉。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湿气重的人,有3个表现,4个祛湿中成药,助你远离湿气,不肥胖!
湿气是一种中医理论概念。中医认为自然界中气候潮湿、食肉等是湿气的来源,湿气过重则易伤阳气。湿气重有哪些症状?该如何祛除湿气?
湿气重有哪些症状?
1、舌头有齿痕
身体湿气重最典型的一个症状就是舌头出现变化,如果发现舌头两边出现了被牙齿压迫的痕迹,那就说明湿气重。
2、大便溏稀
湿气重容易伤及脾胃,脾胃消化不好,就会导致湿气重人的大便不成形。
3、肥胖大肚腩
湿气重的人脾胃功能会出现问题,导致脾胃运行不通畅,水分堆积在腹部,形成小肚腩。
4、女性白带会增多
身体湿气重的女性小便会变得更加浑浊、出现白带增多、发黄的症状,长期不治疗还会引起其他妇科疾病。
湿气该如何祛除?4种祛湿中成药大盘点,最后一个最好用
1、附子理中丸
服用方法:每次6~9克,一日2~3次,口服。
功效:温中健脾,散寒祛湿。改善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症状。
2、五苓散
服用方法:每次6~9克,一日2次,口服。
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小便不利,尿等待,头痛,心烦口渴,心悸,头晕目眩,泄泻、水肿等症状。
3、四妙丸
服用方法:每次6~9克,一日2~3次,口服。
功效:清利湿热。可改善湿热所引起的口臭、口苦,目赤,湿疮瘙痒,足膝红肿,筋骨疼痛,女子黄带,痛风等症。
4、柏香预湿貼
服用方法:中药外贴,一次1贴,一日1次,贴于肚脐处。
功效:茯苓、丁香、藿香等药物会通过肚脐直接作用于脾胃,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有效改善因湿气引起的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宫寒痛经、寒性虚胖等状况。
湿气重,可以试试这2个祛湿汤
1、荠菜茅根脊骨汤
材料:荠菜60克,白茅根30克,猪脊骨400克,生姜3片
做法:将荠菜、白茅根洗净,切段。猪脊骨洗净,与荠菜、白茅根、生姜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时,调入精盐即成。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消暑,尤其适合夏季养生保健食用。
2、黄芪补气健脾汤
材料:黄芪25克,党参20克,薏米仁20克,乌鸡500克,猪瘦肉50克,生姜3片
做法:将乌鸡、猪瘦肉焯水后备用,其他材料分别洗净;把所有材料放入煲中,加入清水适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一个半小时,放盐即可。
功效:黄芪其性温味甘,能益气固表;党参能养血生津,主治脾肺虚弱;而薏米仁性凉味甘,能健脾、清热祛湿。补气理脾胃,适合春夏之际,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食。
中药祛湿
1、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食药兼之,在众多祛湿食材中它的补虚作用较强,又能补脾肺之气,中医认为它能健脾补气、养胃祛湿。体内湿气较重时,利用五指毛桃煲汤煮水饮用,有助祛湿养生!
2、绵茵陈
绵茵陈是广东民间十分熟悉的祛湿类中药,在春湿夏暑时常入药入汤,它价格十分便宜且随处可见,但它早在《神农本草经》时就被列为上品。中医认为它能清湿退热、利胆去黄,尤善治三焦湿热,以及黄疸、肝炎、小便不利、风痒疮疥等。
3、白术
白术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止汗、利尿、安胎的功能。《本草汇言》中记载,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也"。白术能改善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易泄泻等症状,黄疸、容易出汗、水肿之人以及小便不利者亦可使用。
4、茅根
白茅的根部,是利尿祛湿之好材料。中医认为,茅根性寒、味甘苦,入肺经、胃经、小肠经,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常用于治疗一些热病,如肺热所致烦渴、咳嗽,胃热所致的呕吐等;也治疗一些血症,如吐血、尿血等;同时,可治疗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
湿气重引起的肥胖,中医有什么办法
有这样一个患者,女大学生,因为肥胖的困扰来求助中医调理。
当时见症有面色发暗,四肢肥肿,有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嗳气反酸,还有气短眩晕。
舌脉是舌苔厚腻,脉细滑
配图,来源网络
了解情况就考虑用方思路了,身材肥胖的人,其四肢尤为粗胖,这个也比较常见。
中医有说肥胖多痰湿,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肥胖是代谢问题,中医上多见和脾有关系了,脾是主运化的,痰湿运化不出去会郁积在体内,这样一来引起肥胖。
同时呢,脾是主四肢的,这些痰湿郁积很容易在四肢上,所以就容易粗胖。
看表现饮食减少,脘腹胀满,脉滑苔厚腻,这是典型的痰湿蕴于脾胃。四肢肥胖壅笨,这是痰湿浊邪流于四肢
知道这些情况,用方有法半夏、海藻、枳壳、莱菔子、昆布、茯苓、风化硝、杏仁、佩兰和菖蒲
患者用了之后,腹部的胀满减轻,然后继续加减用了之后,体重下来了,其它情况也没有了,四肢没有当时那么粗胖,后来因为患者要上学,告诫控制饮食外,还叮嘱用越鞠丸、逍遥丸等来善后
一起来看看这个用方有什么讲究
茯苓健脾利湿,半夏燥湿化痰,枳壳行气消痰,这里主要是温中健脾化痰湿
风朴硝软坚散结,把痰湿化开,排解出去
佩兰和菖蒲化湿
昆布和海藻消痰利水
莱菔子消痰降气
杏仁则开肺气,打通水之上源,让痰湿代谢更有动力
如此一来痰湿就得到解决,后面因为患者上学原因,告诫用理气解郁健脾来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