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型多囊卵巢(肥胖型多囊卵巢减肥后可以自愈吗)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0
文章目录:

【医学小常识】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看过来,运动、饮食小妙招送给您!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妇科主治医师 祁冰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青春期及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之一,发病率5%-10%,即每100个生育年龄妇女就有5-10人发病。生活方式干预已逐步成为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即饮食控制 运动 行为矫正的综合疗法。

一、肥胖患者为什么要一定要运动减重?

运动疗法主要通过运动使脂肪分解,释放脂肪酸作为能量来源被肌肉消耗,使人体对热量的收支呈平衡或负平衡状态,从而达到减少脂质,控制肥胖的作用。运动疗法是减重的基本方法。经过大量的临床数据显示,通过运动减重:

1.恢复排卵功能,恢复月经,增加受孕率;

2.使雄激素水平降低,改善多毛、痤疮等症状;

3.改善高血脂、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预防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重建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改善生活质量。

运动减重不仅可以恢复健康和生育能力,还可以避免药物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并减轻经济负担。

二、有哪些有效的运动方法?

许多学者认为,有氧运动有利于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血糖水平,减少腹部脂肪。有氧运动形式可以包括快走、慢跑、游泳、瑜伽、健美操、骑自行车和各种跑步机等全身三分之二以上肌肉参与的运动。

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min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75min高强度的有氧运动,评估指标为运动时的心率,即在运动结束后测得10s的桡动脉脉搏数乘以110%,来推算运动时的心率;20-30岁运动时的心率应维持在140/min左右,40-50岁的心率在120~135/min。

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以便长期的坚持。

此外,饮食调整也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改善生活方式的重要策略之一,其目的主要通过减少食物中的热量,对人体摄入的总热量加以控制,以减轻体重。那么,什么样的饮食才能合理有效的控制体重呢?

一、饮食结构

①脂肪:每日摄入≤30%,可以优先考虑坚果、菜花、核桃、卷心菜、豆腐、金枪鱼等。

②碳水化合物:每日摄入为 44%,燕麦、大麦、谷麦、大豆、小扁豆、苹果、柑橘、牛奶、酸奶等对于超重和肥胖 PCOS 患者有益。

③蛋白质:摄入量范围为10%-35%,主要来源为鱼、禽、蛋和瘦肉等。

④维生素类:

a.维生素B6影响血液中孕酮的适当浓度。因此要适当的补充富含维生素的产品,如瘦肉、牛奶、鸡蛋、谷物、干豆类。

b.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排卵和胚胎着床障碍。在饮食中,维生素B12的来源是动物来源的产品,主要是鸡蛋、肉和鱼。

c.维生素E参与生殖过程和调节内分泌活动,低浓度的维生素E(其来源是植物油、叶菜类蔬菜、豆类)与排卵障碍相关。

d.维生素C(卷心菜、浆果、黄色和绿色蔬菜、水果)可以防止流产。

二、饮食模式

①植物为主,包括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谷物、豆类、坚果等。

②尽量选择本地季节性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代替垃圾食品和甜点;对食物的加工尽可能的简单,避免营养成分的流失。

③烹饪时用植物油,尤其提倡橄榄油。

④尽量避免脂肪摄入,每月吃红肉(红肉指烹饪前呈现红色的肉类,一般来说猪肉、牛肉、兔肉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都是红肉),总量不宜过多,尽量控制在340-450g,而且最好选用瘦肉。

⑤食用低脂或者脱脂乳制品。

⑥每周至少吃2次鱼或者禽类;每周不多于7个鸡蛋,最好是白水煮鸡蛋。

⑦进餐时适量饮用红酒,每天不超过1杯。

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据统计,5%~8%女性患有此病,近些年发病率有不断增高趋势。

多囊卵巢综合征(简称PCOS)是一种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被认为是女性中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是以生殖障碍、内分泌异常、代谢紊乱和精神问题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正常情况下,从青春期开始,一个卵巢中,每月有3~10个小卵泡开始发育,在生长过程中,卵泡会产生激素,经过“优胜劣汰”,只有一颗卵子发育成熟,随后释放出一个卵细胞,这称为“排卵”。

PCOS患者的卵巢会产生10多个小卵泡,都不能发育成熟,患者的激素水平失去平衡,不会如期每月排卵。

睾酮虽然被称为“男性激素”,但在女性体内也存在。正常情况下,卵巢只产生及少量的睾酮。而PCOS女性的卵巢不能正常工作,睾酮产生过多。

主要症状表现有哪些?

PCOS多起病于青春期,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月经失调、雄激素过量和肥胖。

①月经失调为主要症状,多表现为月经稀发(周期35日~6个月)或闭经,闭经前常有经量过少或月经稀发,也可表现为不规则子宫出血,月经周期或行经期或经量无规律性。

②PCOS导致的排卵障碍通常会导致不孕。

③雄激素过多,可能引发多毛、痤疮、脱发等临床体征和/或血清雄激素浓度升高。

④黑棘皮症:阴唇、颈背部、腋下、乳房下和腹股沟等处皮肤皱褶部位出现灰褐色色素沉着,呈对称性,皮肤增厚,质地柔软。

⑤肥胖:50%以上PCOS患者肥胖(体重指数≥25),且常呈腹部肥胖型(腰围/臀围≥0.8);肥胖与胰岛素抵抗、雄激素过多、游离睾酮比例增加及与瘦素抵抗有关。

⑥阴道超声检查可见典型的卵巢多囊样改变。

为什么会得多囊卵巢综合征?

目前研究认为,可能是由于某些遗传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涉及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复杂调控网络;除遗传因素外,后天环境影响很大,尤其是饮食因素;现代研究认为,饮食、肥胖、运动减少等不良生活方式均可引起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PCOS。

多囊卵巢综合征如何治疗?

PCOS不仅影响女性的月经及排卵,也可增加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PCOS患者出现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子宫内膜癌、代谢综合征等风险也会增加。

无论肥胖或非肥胖PCOS患者,生活方式干预都是基础治疗方案,包括饮食、运动和行为干预等。在此基础上,可以应用药物或手术治疗。

生活方式:

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以降低体重和缩小腰围,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睾酮水平,从而恢复排卵及生育功能。具体如下:

饮食干预:总能量的控制及膳食结构的合理化是关键,推荐碳水化合物占45%~60%,并选择低生糖指数(GI)食物,脂肪占20%~30%,其中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饱和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均应小于10%,蛋白质占15%~20%,以植物蛋白、乳清蛋白为主,同时要摄入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

运动干预:对于肥胖或超重的患者,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改善身体脂肪分布及减重,研究表明,体重下降5%~10%可使患者的生殖和代谢异常得到明显改善。建议每周累计进行至少150min中等强度(达到最大心率50%~70%)的运动效果,以有氧运动为主,每次20~60min,视运动强度而定。

药物治疗:

1

对于没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来说,推荐应用短效避孕药,这是高雄激素和调整月经周期的一线用药;

2

对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还需要针对血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等情况,同时使用降脂药物联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

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通过前期的激素调整后,配合促排卵药物的使用,达到排卵和生育的目的。

手术治疗:

腹腔镜卵巢打孔术可能对部分PCOS有效,具体治疗方案需专业医生制定。

多囊卵巢综合征日常如何预防?

如果患者超重或肥胖,减重能改善许多症状。研究表明,体重下降5%~10%可使患者的生殖和代谢异常得到明显改善。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影响女性一生健康的复杂的妇科内分泌疾病,由于PCOS病因不明,目前无有效的治愈方案,临床上以对症治疗为主,兼顾长期的健康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降低本病的发病率。

就诊科室

妇科就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和个体情况来决定应该接受哪些检查。常见检查包括:

1

内分泌检查:检测性激素水平、甲状腺功能、血糖、胰岛素和胆固醇水平; 2体格检查:血压、身高、体重,外观评估有无高雄变现; 3盆腔超声:了解卵巢是否存在多囊样改变。

作者 | 北京华信医院 张康

来源: 北京114预约挂号

肥胖多毛不孕 当心多囊卵巢综合征

本报讯 (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陈锋)小玲(化名)体形偏胖,平时月经不准,婚后3年没有怀孕,到医院一查,医生说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过治疗,最近她终于如愿怀上了宝宝。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内分泌专家提醒,如果女性月经不规律、体毛多、容易长痘,要警惕多囊卵巢综合征。这种疾病不仅影响生育,还与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关系密切。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巢里缺乏长大成熟的卵泡,没有正常排卵,影响女性激素分泌,从而出现内分泌失调,常见的症状主要有:月经异常、长痘、肥胖、体毛增加、皮肤黝黑粗糙以及因不排卵造成的怀孕困难。

需注意的是,月经异常往往表现多样、原因复杂,不一定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已经来过月经的女性,出现月经延迟或不规律出血,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可能性才比较大。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首先要存在月经异常,再考虑是否有面部痤疮、多毛、脱发等表现,另外还需检查激素六项、彩超等,才能综合诊断确定。

肥胖的女性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几率增大,容易内分泌失调,进而引发卵泡发育障碍,出现月经异常、高雄表现等一系列问题。肥胖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决定性因素,不过,临床研究发现,减脂对于女性恢复规律月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仅引起月经紊乱、不孕,还会带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远期影响。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激素治疗。对于非生育要求的患者,推荐短效避孕药,这是高雄激素和不规律月经的一线治疗药物;对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还需针对血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血压偏高等情况,相应地采取降脂、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有生育意愿的患者,可以通过前期的激素调整后,配合促排卵药物,达到排卵和生育的目的。

医生提醒,药物治疗只是第一步,患者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科学运动、按时作息等,才能更好地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来源: 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