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中医辨证及治疗(肥胖的中医辨证治疗方剂)
肥胖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药防治肥胖病系列科普之五
肥胖,又称为肥胖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为是一种疾病。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肥胖国,肥胖人数仅次于美国。第二届中国肥胖指数公布,在过去30年里,中国的肥胖率急剧上升,导致4600万成人“肥胖”,3亿人“超重”……
广医科普中医药防治肥胖病系列科普之五——肥胖的中医辨证论治
壹
古人的肥胖分型
肥胖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黄帝内经》将肥胖分为“膏人” “脂人” “肉人”3种类型,很好的体现了肥胖者体脂分布的差异。
“膏人”即“腹型肥胖”,脂膏集中于腹部,向心型肥胖,腰臀比大,心脑血管病高发体型;
“脂人”即“均一性肥胖”全身均肥胖,没有某一部位比例过大;
“肉人”指的是肌肉丰满,体格状实,肌肉发达,尽管体重超标,但属于健康体型。
贰
肥胖的病因病机
我院内分泌科专家仝小林院士指出,肥胖作为 “脾瘅”的早期阶段,此时以“郁”态为主,机体尚处于代偿期,其他症状可不明显。肥胖可导致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增强胰岛素抵抗,因此其不仅是脾瘅的前期病理状态,同时也是脾瘅的中心环节,肥胖的病位在脾胃,主要由于过食和少动两种原因导致,中满是其核心病机。
叁
中医中药治疗肥胖的方法
基于脾瘅理论治疗肥胖,应着眼于中焦,治疗中满,同时行气开郁,防止郁而化热。而肥胖又分两类,即实胖和虚胖。
- 实胖 多由于脾胃功能亢进,食欲旺盛,饮食不节而致中焦气机壅滞,痰湿堆积脏腑,故发为肥胖。
临床上,实胖者以青壮年为主,肥胖程度较轻,形体较匀称,腹部比较坚实,精力充沛,苔腻脉滑,各种不适的症状均不突出,各种合并症较少。
- 虚胖 则是由于后天之本不足,虽少食而脾胃虚弱无力运化,饮食聚于中焦,酿湿生痰进一步阻滞气机,经络不通,久则化热、生瘀。
临床常以腹型肥胖为主,肥胖程度较重,且年龄多偏大,以中老年居多。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肥胖的治疗多从阳明、太阴入手,而肥胖中满当治中焦脾胃。因此,调理脾胃,调畅气机,补虚泻实,以补气开郁消膏为大法,临床常用山楂、红曲、荷叶、五谷虫、佩兰等药物进行治疗。
另外,补虚常予健脾补气,脾病及肾,结合益气补肾。针对虚胖,仝小林院士临床常用生薏苡仁、茯苓、山药为基础方。该小方既能补气健脾利水,又能调节糖脂代谢,为虚胖合并糖脂代谢异常的态靶同调小方。
针对实胖,则常用祛湿化痰、结合行气、利水、消导、通腑、化瘀等法,以祛除体内多余的痰浊、水湿等。对于痰湿郁热型肥胖症可用小陷胸汤开郁清热,决明子消脂,车前子与葶苈子利水,莱菔子消痰导滞,茺蔚子通络降压,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红曲 食疗两用的传统中药,《本草纲目》载其“消食活血,健脾养胃”,现代药理学明确证明红曲具有降血脂的活性成分;
山楂 消食积而能入血分化瘀滞,其消膏降脂作用强,并可消除及转化血中的浊邪,试验证明了其具有明确的降血脂作用;
荷叶 味苦涩而性平,能清热利湿,行清气而散瘀血,是消膏降浊之常用药物;
佩兰 芳香化湿,醒脾开胃。
薏苡仁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生薏苡仁具有健脾、益气、渗湿的功效;
茯苓 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茯苓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利尿等功效,对于水肿型虚胖效果尤佳;
山药 能平补脾胃之气,上三味药均性味甘平,安全性较高,亦可每日煮粥服用。
临床中,中医药治疗肥胖病的效果有目共睹,而对于运用中医药治疗肥胖症,应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我院内分泌科采用内外兼治,药、食、动联合,多学科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希望患者早日远离肥胖!
本文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陈 良、内分泌科 陈盈雪
内分泌科“肥胖及代谢综合征”出诊表
注:
1.“专题门诊”需挂“专题号”就诊;
2. “专题门诊”由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轮流出诊。
肥胖是否与脾胃虚弱有关?中医如何调理?
【来源:科普中国】
中医理论认为肥胖与脾胃虚弱存在一定的联系。脾胃虚弱可能导致体内运化失司,使得食物不易被消化吸收,进而转化为脂肪堆积,形成肥胖,也可能由其他因素如过量进食油腻食物、缺乏运动等引起。
中医调理肥胖的方法多样,旨在通过调整身体内部环境,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减肥的效果。首先,调整饮食结构是关键,推荐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减少油腻、辛辣和甜食的摄入,增加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其次,适量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提高新陈代谢。
中药调理方面,中医会根据个体情况选用具有清热、化湿、祛痰作用的中药方剂,以调理体内湿气和痰湿。常用的中药材如山楂、薏米、荷叶、茯苓等,有助于促进消化、利尿排湿、降低血脂。对于脾虚证患者,可使用补虚泻实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痰湿内盛证患者,可使用化痰祛湿的药物。
此外,针灸、拔罐等辅助疗法也有助于调理肥胖。针灸能调节体内的脏腑功能平衡,促进新陈代谢;拔罐则通过刺激经络穴位,促进淋巴循环和代谢废物的排出。
综上所述,中医调理肥胖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适量运动、中药调理以及辅助疗法等多种手段,达到减肥的效果。在调理过程中,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并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进行。
审核:赵汉青 河北大学中医学院 副教授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