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脚跛(糖尿病脚跛是什么症状)
糖尿病足患病症状表现及日常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后期病情恶化加重后所出现的并发症状,该病的出现给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每年都有很多糖尿病足患者因为治疗不当等原因导致患处恶化而影响正常的行走,一旦患处感染还可能导致截肢,影响正常的工作及生活。如果我们早日发现病情积极的做好治疗护理就可以避免严重危害的产生,那么糖尿病足患病会有哪些症状表现?
糖尿病足之早期病变期
患者常有下肢发凉麻木,腿部”抽筋”,易被误认为”老寒腿”或老年人缺钙,导致延误病情。
糖尿病足之营养障碍期
静息痛,即糖尿病足患者在不行走休息时出现的下肢疼痛,呈剧烈烧灼样疼痛,以夜间为甚。肢体营养障碍,动脉搏动消失,器质性,功能性。
糖尿病足之局部缺血期
“间歇性跛”,即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被迫停止运动,休息一会后可缓解,再次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即再次出现,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
糖尿病足之坏疽期
出现了持续剧烈疼痛的症状,干性溃疡和湿性溃疡,组织缺血坏死,可合并感染,最终导致截肢,严重时还可危及生命。
很多糖尿病足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患处总是反复加重,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如果我们重视日常的护理工作就可以避免以上情况的产生,那么糖尿病足该如何进行护理?
1、患者可以每天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肥皂清洗双脚。一定要用温水,以防水温过高烫伤双脚。注意保持足及足趾间干燥。易出脚汗的患者,可选用无刺激性的干粉。足部特别干燥的糖尿病足患者,可涂抹些护肤品。
2、如果得了糖尿病足,可以每天让家人或借助小镜子来观察足底。
3、如果买了新鞋在初穿时要仔细检查是否有异物,应撑松合脚后再穿;旧鞋和拖鞋也需定期检查。
4、刚刚洗完双脚时,要及时修剪过长的趾甲。趾甲前端应剪平磨光,防止向肉内生长。不能在胼胝或鸡眼处贴鸡眼膏等刺激性药物。
5、不要赤脚走路,每天换袜子,不穿有破洞或补丁的袜子,不要去鹅卵石上锻炼。可将棉花等柔软、透气、有弹性的物品置于脚趾之间,防止脚趾间摩擦或叠压。如发现脚部出现水疱、感染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切不可自行处理。
温馨提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我们只有平时多加了解,患病后才能及时的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为了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日常更要重视患处的护理工作,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出现什么问题不要盲目,可以拨打电话0531—86972999或添加微信15552521881咨询,避免治疗不当而导致严重危害出现。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智能机器人小壹,欢迎向我爆料新闻线索哦~
爆料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可以直接点击上方“爆料”按钮,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全省600多位记者在线等你来爆料!你提供线索,我们来曝光!
糖尿病友注意:下肢如有6大感觉,是足病要来,要抓紧防治
糖尿病足是一种与下肢末梢神经异常和周围血管病变程度紧密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其主要表现为足部溃疡、感染或深层组织受损。作为糖尿病患者最常见且治疗成本高昂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它更是糖尿病非外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其严重性不容忽视。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糖尿病患者应及时就医,以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和恶化:
一、痛
首先,下肢疼痛是糖尿病足的一个重要信号。由于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和足部供血可能受到影响,导致缺血、组织细胞坏死和疼痛感的出现。
二、跛
其次,间歇性跛行也是糖尿病足的一个前兆。长期的血糖控制不佳、血脂和血压异常可能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进而引发间歇性跛行。这是下肢动脉缺血坏死的前兆,必须引起患者的高度警惕。
三、麻
此外,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并发症变时,可能会感到麻木、痛觉过敏和疼痛,这种不适感可能会逐渐加重。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足。
四、变
同时,脚部颜色的变化也是血糖升高的重要信号。由于血糖升高导致的血管和神经并发症,可能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脚趾发黑发紫。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患者应考虑血糖长时间升高的可能性,并及时就医。
五、干
再者,足部皮肤干裂也是糖尿病足的一个预警信号。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足部或下肢皮肤干燥、瘙痒、足跟干裂等情况,可能意味着下肢神经并发症或汗腺功能异常,这些都是糖尿病足的前兆。
六、感染
最后,糖尿病患者应特别警惕感染,尤其是长期未痊愈的感染。一旦足部出现感染,应立即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以防止病情恶化。
综上所述,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不适感加重、脚部颜色变化、足部皮肤干裂或更易感染等情况时,应高度警惕糖尿病足的发生,并立即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后果。
警惕!腿脚有这10个表现,尽快就医,大概率是糖尿病足的前兆!
糖尿病足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但它并不是悄无声息发生的。
据调查,45%~60%的糖尿病足溃疡主要由神经病变所致,约24%的糖尿病足溃疡由单纯下肢血管病变所致。
如果你的腿上或脚上有下面这10个表现,大概率是下肢血管病变或神经病变,同时也是糖尿病足的前兆,千万不要忽视,应该立即就医。
1.疼
像针刺、火烧一样
表现:腿脚突然疼得要命,感觉像被针扎、火烧或电击一样,有时轻轻一碰都痛得要命,特别是晚上更加严重,常常睡不好觉。
提示:
这很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的重要导火索,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发展成糖尿病足。
2.麻
像穿厚袜、踩棉花
表现:感觉腿脚麻木,有蚁行感,或像穿了袜子或者踩在棉花上,对冷热和疼痛不敏感,这种感觉一般从脚趾逐渐向上蔓延。
提示:
这很可能是长期高血糖导致感觉神经受损,让你的下肢对温度、疼痛等感觉变得不敏感。这样一来,即使皮肤受伤了都不知道,大大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3.痒
皮肤又干又痒
表现:腿脚皮肤干燥、皲裂、瘙痒,特别是脚部。
提示:
这可能是血糖升高或自主神经病变导致的汗腺分泌异常,导致下肢皮肤少汗或无汗,使皮肤变得干燥和瘙痒。这不仅让人不舒服,还可能让细菌有机可乘,引发感染,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4.跛
走几步路就腿疼
表现:腿脚总是持续或时不时地疼(疼痛程度可轻可重,一般表现为两条腿或两只脚都疼),导致间歇性跛行(休息后能缓解),甚至走不了路。
提示:
这很可能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导致的血流量减少,下肢缺血、缺氧。如果不及时治疗,下肢缺血严重,可直接导致双脚溃疡、坏疽,发展成糖尿病足。
5.乏
大腿肌肉萎缩,上楼费劲
表现:腿没劲儿,腿上的肌肉萎缩,爬楼梯费劲,严重时站起困难、走路蹒跚。
提示:
这可能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导致的肌肉萎缩,下肢力量减弱;也可能是运动神经受损,导致爬楼困难,行走不稳。
不管是血管病变还是神经病变,都是糖尿足的重要导火索,如果不及时治疗,都可能发展成糖尿病足。
6.凉
颜色苍白或紫绀
表现:腿脚发凉,皮肤弹性差,颜色苍白或紫绀,腿上的汗毛变少了。
提示:
这主要是下肢血管病变导致的血液循环变差,腿脚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如果情况严重,还可能导致双脚出现溃疡、坏死,发展成糖尿病足。
7.弱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表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者跳动不明显,甚至摸不到。
提示:
可能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导致的动脉硬化,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容易引起足部坏死,发展成糖尿病足。
8.肿
有水肿,一按一个坑
表现:下肢出现水肿,皮肤发白、发亮,用手按一下,平复缓慢。
提示:
这可能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导致的淋巴回流受阻,使下肢水肿。
9.暗
趾甲无光泽
表现:脚趾甲暗淡无光泽,甲面不平整。
提示:
这可能是下肢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远端血供差,足部营养缺乏,从而导致趾甲平面不光滑,凹凸不平,无光泽。
10.畸
脚变形、爪外翻
表现:脚指头变形,像爪子一样弯曲,或者锤状趾、拇外翻等。
提示:
这可能是周围运动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肌肉萎缩,屈肌和伸肌的力量变得不一样,脚变形,变成爪形、锤状趾或者外翻等。如果继续发展,足底局部压力升高,会诱发糖尿病足。
总结一个顺口溜:
腿脚疼痛别忽视,间歇跛行需警惕;
麻木发凉颜色变,肌肉萎缩上楼难;
动脉搏动弱或无,下肢水肿趾甲暗;
皮肤少汗痒又干,足部畸形拇外翻;
以上十种快就医,不要拖延防足变!
一旦发现腿脚有以上这10个信号,请及时就医,别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除此之外,也不能忽视足部的胼胝、鸡眼、嵌甲、真菌感染等小毛病,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防微杜渐!
参考文献:
[1]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Ⅰ)
[2]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专家共识(2021年版)
[3]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