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无色糖尿病(尿常规无尿糖就没有糖尿病呢)
养生须知:辨病先看大小便
近日偶遇88岁的老艺术家李滨老师,她谈吐间精神矍铄、睿智幽默。老人有个非常好的习惯:“说句糙话,我喜欢撒泡尿照照自己。”这句话本是说人不知天高地厚,她却把自己大小便后的习惯一语道出。
正常的新鲜尿液呈浅黄色,这是尿色素的颜色。正常人男子每天尿量1500~2000毫升,女子1000~1500毫升。刚解出的小便有特殊的青草味,久置后因化学物质分解而出现氨气味。如果不是饮水过多,那么无色尿可能是糖尿病、慢性间质性肾炎、尿崩症的信号。脓性尿呈乳白色,是严重泌尿道化脓感染引起的,常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肾脓肿、尿道炎或严重肾结核。黄色或深黄色的尿原因有吃胡萝卜,服核黄素、痢特灵、灭滴灵、大黄等中西药,停服后便消失。发热或有吐泻症状者,尿会浓缩减少,使颜色偏黄。若黄得像浓茶,则可能是肝脏或胆囊有病变,多见于肝炎早期。红色尿即血尿,原因很复杂,可由上百种病引起。如血尿伴鼻、牙龈、皮肤等出血,可能是全身性出血疾病作崇,如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等。
大便后也要观察一下性状。正常大便成型,呈黄色。若表面有少量新鲜血液,多是痔疮的表现。如便池的水里漂浮着许多油滴,说明消化功能不好,临床称为“脂肪泻”。若大便条变细,一侧有沟槽,或混有暗红色陈旧血,就要当心结肠直肠癌了。“陶土样大便”呈灰白色,是胆汁混入其中所致,多因肿瘤、结石、炎症等阻塞胆管,胆汁不能排入肠道所致。农村、牧区居民要观察大便中有无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
为什么糖尿病人需要定期检查肾功能?
糖尿病人会因为自己长期的高血压而让自己的血管发生问题,会让血管出现病变,而在血管发生病变的时候会让连接肾脏的血管也跟着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血液就不能够很好的供应肾脏运作,就会导致肾脏出现问题。另外由于一些糖尿病人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而一些降糖药对肾脏的伤害是比较大的,如二甲双胍。因为这些药物在进入身体后需要通过肾脏排泄,而药物的毒性会伤害到肾脏,也就会让肾脏出现问题,因此糖尿病人需要定期检查肾功能,只有定期检查肾功能才能够让自己知道自己的肾脏情况。
糖尿病人身体出现哪些症状提示需要进行肾功能检查?
一、尿泡沫增多
这是糖尿病人最常见的一个肾脏受损症状,一般来说,正常人的尿液是无色并且泡沫比较少的,而糖尿病人在出现肾脏问题的时候就会出现微量蛋白尿,就会让尿液中存在着过多的泡沫,这主要是因为肾小球的微小动脉以及毛细血管蛋白增多,从而导致肾小球的基底膜增厚导致蛋白从尿液中漏出,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提醒着肾功能开始受损。
二、经常感觉到腰酸乏力
当糖尿病人如果感觉自己容易出现腰酸乏力的时候就说明肾脏已经开始受到损害,由于肾脏在受到损害后会导致肾脏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够很好的排出身体中多余的毒素,尤其是堆积在身体中的水分,就容易让毒素和水分堆积在肾脏中,而肾脏和腰部是相连的,在出现不适感的时候也就会让自己感觉到腰酸乏力。
温馨提示,糖尿病人要知道的是在身体出现以上这些症状的时候要及时进行肾功能检查,这样才能够让自己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治疗,不过糖尿病人注意并不是身体出现问题时才需要进行肾脏功能检查,在平时也要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这样才有利于自己及时发现问题。
尿多、无色?可能患了尿崩症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自己尿液颜色深、尿量少,大家都会有所警觉,认为自己水喝的太少、或是关注自己的肾脏是否出现问题。
殊不知,尿液无色、尿量又多,也可能是疾病的征兆——尿崩症。
不过,由于短时间内喝大量的水,也可能出现尿液无色量多的情况。因此,一般来说,新生儿及2岁内儿童每天尿量超过2L,年长儿超过3L,成人超过4L,应警惕罹患尿崩症的可能。同时,患者饮水量也较多,大致与尿量相等。
除了多喝、多尿之外,患者因为身体缺水的关系,试图快速补足水分,但是只要没有喝足水,就会感觉烦渴难忍,但尿量并不减少。
什么原因会导致患上尿崩症呢?
尿崩症可分为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两种类型。
中枢性尿崩症的根源在脑部,主要由中枢疾病引起,如感染(脑炎、脑膜炎、结核、霉菌感染)、外伤(车祸)、肿瘤(颅咽管瘤、视神经胶瘤、母细胞瘤、组织球增多症与白血病)及手术等而导致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和释放不足,无法维持液体量平衡,故而引起多尿。
因此,对于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激素替代疗法和适当的抗利尿药物治疗。常见药物包括去氨加压素、鞣酸加压素和垂体后叶素等。
醋酸去氨加压素(弥凝)是一种天然精氨盐加压素的类似物,化学名称为1-去氨基-8-D精氨酸加压素醋酸盐,它与精氨酸加压素的区别主要是对半胱氨酸作脱氨处理和以8-D精氨酸代替了8-L精氨酸。
虽然醋酸去氨加压素和血管加压素的作用机理相同,但是由于醋酸去氨加压素化学结构的改变,其抗利尿/加压作用比约为血管加压素的1200~3000倍,抗利尿作用时间也显著长于加压素,可达6~24个小时,而血管加压素的作用时间仅持续2~6小时。
肾性尿崩症问题出现在肾脏,患者体内虽然可产生足够的抗利尿激素,但肾脏对其反应存在缺陷,导致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引发多尿。
由于肾性尿崩症多半是遗传性的,所以这类患者可以用利尿剂等来缓解症状,避免损害到肾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多喝、多尿并非尿崩症的专属症状,糖尿病、肾脏病或是精神疾病,都可能造成多喝,从而导致多尿。而尿崩症的发生过程是先多尿、才多喝,因此尿量会明显较多,且伴有夜尿问题。
若您发现身边有人大量饮水,频繁排尿,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指导,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