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勾脚糖尿病(糖尿病脚能治愈吗)

人民网 0
文章目录:

血管一老全身跟着老!每天12分钟让你的血管不“生锈”

血管的寿命 决定人的寿命

著名心脑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说:“一个人的动脉有多老,他就有多老。”这句话也印证了19世纪法国名医卡萨尼斯的医学名言——“人与血管同寿”。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韩红彦也表示,血管一旦出现看不见的“老化”,就可能导致全身各个系统和脏器随之衰退,可以说,血管一老,全身自然就跟着老了!

血管堵塞人体顿成“堵城”

韩红彦主表示,公众熟知的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慢性肾脏疾病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等都属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范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已超过癌症,成为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血管堵塞和交通堵塞的原理差不多。”韩红彦主任医师形象地说,我们的血管必须要保持畅通,才能保证人体健康。

道路老化破损、狭窄,车辆抛锚、发生车祸以及车流量过大,是引起交通道路拥堵的主要原因。血管发生堵塞也是一样:当我们的血管内皮受损,血管壁发生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血栓就像抛锚或发生车祸的车辆,血液过于粘稠,就像车流量过大。

血管一旦发生“拥堵”,轻则引起疾病,重则致死。当动脉血管堵塞75%以上时,血流量过少,就会引起胸闷、气短、头晕、头痛等不舒服的感觉。即使血管只堵20%—50%,动脉硬化的斑块有时也会突然破裂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导致中风、心肌梗死,造成死亡。这也是造成不少中青年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

这几种行为最伤血管

韩红彦主任医师说,不良生活习惯是血管健康的大敌,具体包括:

大油大肉,血管容易堵 人摄入过多营养,多余的脂质和养分等难以排出体外,聚集在血管里。一方面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另一方面还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引发血栓。

吸烟伤血管,十年难恢复 即使吸烟不多,10年后也会出现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即使戒烟,要过10年才能完全修复血管内皮的损伤。

吃盐和糖过多,血管壁变皱 正常的血管就像装了清水的玻璃杯,是很清亮的,但当人吃了过甜过咸的食物后,血管壁细胞变得皱皱巴巴的。不光滑的血管壁更容易发展成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

熬夜族,激素伤血管 熬夜或情绪过于激动时,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不断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会造成血管收缩异常,血液流速变慢,血管表示“压力”很大。

不运动,垃圾囤积在血管 如果缺乏运动,血液中的废物排不出去,多余的脂肪、胆固醇、糖分等就会囤积在血液里,使血液变得浓稠肮脏,在血管中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等“不定时炸弹”。

口腔细菌也伤血管 口腔细菌产生的毒素可进入全身血液循环,损伤血管内皮。因此,大家千万别以为刷牙事小,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每年洗牙,样样都不能少。

血管不好,从头伤到脚

头:影响认知。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吴明营表示,现代人由于饮食和生活方式不健康,慢性病不请自来,脑袋里的大动脉血管壁上也悄悄产生了斑块。斑块一点点长大,血压平稳时,还算相对安全。若血压突然升高,斑块就会被“刺激”脱落,冲向细小动脉,导致脑梗死。同时,血管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老化”,个别地方还会产生“鼓包”(微小的动脉瘤),一旦破裂,就是脑出血。大脑作为人体的“总司令部”,若是生病了,思维和行动也会跟着失灵,甚至诱发认知障碍。

颈:诱发卒中。“颈动脉是一个流向大脑的血液通道,各种原因造成的该通道内部管径变小,就称作颈动脉狭窄。”吴明营表示,最常见导致颈动脉狭窄的原因是颈动脉硬化,临床上80%以上的人都属于这个情况。动脉硬化过程与水管中水锈形成非常类似:最初表现为动脉管壁上出现硬化斑块,随着斑块一点点增大,最终形成颈动脉狭窄。不仅如此,颈动脉狭窄还是导致脑缺血和脑卒中的“罪魁祸首”。一方面,狭窄的颈动脉会导致脑组织无法获得足够血液,产生缺血症状;另一方面,颈动脉斑块若生长不均匀,可碎裂而产生碎屑,导致脑卒中。

胸:动脉夹层。主动脉是心脏向全身输送动脉血的总通道,也是人体最粗的血管。吴明营介绍,主动脉血管壁有内、中、外三层膜,正常情况它们紧贴在一起,共同承受血流压力。若内膜出现裂口或溃疡,血液冲击便会沿着这个“缺口”进一步撕扯扩张,导致三层膜分离,形成主动脉夹层。若不及时处理,外膜将单独承受血压,随时会发生致命性破裂,动脉血会直接涌入胸腔、腹腔甚至心包,造成大脑和内脏短时间内供血不足,出现失血性休克,患者几秒钟之内就会死亡。

腹:主动脉瘤。提到血管疾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中风、心脏病,但对腹主动脉瘤却很陌生。其实,人体最大的主动脉血管,往上走可达到颈部、往下走则可延伸到腹部。腹主动脉源源不断地把从心脏泵出的动脉血,通过其分支血管输送到全身,就像树干和树枝一样。当主动脉膨胀越来越薄时,血管像一个被撑大的气球,最终形成主动脉瘤。一旦破裂,会使体内大量失血,导致猝死。

腿:深静脉血栓。“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很危险的静脉病。”在吴明营看来,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典型症状是下肢肿胀。由于深静脉堵住后血液回流不畅,患侧腿就会肿起,还会出现压痛和发热感,就像是被小火从里往外烘烤一样。若对侧没血栓,或血栓不像另一侧那么严重,则会形成不对称下肢肿胀。更加严重的是,若深静脉血栓迁移至肺部,会形成有潜在致命威胁的肺栓塞,患者常常会出现胸痛、憋气、呼吸困难等症状。

血管堵有很多征兆

1.突发胸闷,警惕肺动脉栓塞。如果长时间坐着或卧床后站起活动时,突然感觉胸闷气紧,甚至一下子晕倒,要警惕可能是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堵塞肺动脉导致的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危害很大,严重时可以导致猝死。因此,出现上述表现应尽快到急诊就诊。

2.胸痛,可能是冠心病、心梗。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如果发生了堵塞、狭窄,心脏供血就会受到限制,缺血严重便会产生胸痛。如果是持续性胸痛,则更为危险,这说明冠状动脉已完全堵塞,血流完全中断,持续15~20分钟以上心肌就会坏死,即心肌梗死。

3.一侧肢体无力,当心中风。突然发生的一侧肢体(包括上肢和下肢)无力,提示脑动脉或颈动脉发生了堵塞。同时还可以伴有说话口齿不清,一侧口眼歪斜、视物模糊等表现。出现这些症状,不论能否自行缓解,都需要及时就诊。

4.水肿、尿量改变,提示肾动脉堵塞。肾动脉负责肾脏的血液供应,如果斑块产生在肾动脉,就可能使肾脏动脉血液供应减少,甚至影响肾功能,产生乏力、食欲下降、尿量改变、肢体水肿等症状。肾是重要的血压调节器官,肾动脉狭窄可导致高血压,而且这种血压升高药物控制效果不佳。随着肾脏缺血加重,其“排毒”功能会受损,甚至发展为“肾衰竭”,就需要透析治疗了。

5.走路腿疼,下肢动脉堵了。四肢动脉血管负责上下肢血液供应。下肢血管缺血时,行走时可能腿部疼痛,休息后可缓解,再次行走疼痛又出现,医学术语称为“间歇性跛行”。如果忽视下肢动脉堵塞,病情进一步进展,就有可能导致下肢严重缺血,皮肤温度下降,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不行走时也会下肢疼痛(即静息痛),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肢体破溃,伤口不能愈合,甚至组织坏死(坏疽),不得不进行截肢治疗。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病变的可能性更高,一定要格外重视。

6.脉搏减弱、血压低,上肢动脉堵塞。这样的问题也不容小视,上肢动脉要是堵了,会产生一侧或双侧动脉搏动减弱,手臂血压降低,严重时上肢还会主动“窃取”大脑的血液,导致大脑缺血,产生头晕、站立不稳的症状。

7.下肢不对称水肿,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容易发生在长期卧床、久坐不动、脱水、肿瘤等病人身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如果发现两只脚或两条腿水肿的程度不一致,或是一侧不肿另一侧肿,往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征象。血栓堵塞了静脉血管,导致血液回流不畅,进而引起形成血栓那一侧肢体的水肿。同时还会有皮肤发凉、易发溃疡等表现。一旦下肢静脉中的血栓脱落,将堵塞肺动脉。

每天运动12分钟让你的血管不“生锈”

动作1:仰卧在床上,双腿伸直放平,缓慢向上抬高45度,坚持2分钟。腹肌力量差的,也可单腿交换抬高,坚持2分钟,有利于帮助血液从四肢回流到心脏。

动作2:端坐床沿或椅子上,双小腿下垂2分钟,这有助于心脏向下肢供血。

动作3:再仰卧于床上,双腿伸直放平,双足“勾脚”、“绷脚”、“向内”、“向外”等连续运动2分钟,这样有利于下肢肌肉运动,以增强心脏与下肢血管的循环功能。

以上每个动作各做2分钟,3个为一套,每次做两套,每天做1~2次,起坐时动作要缓慢。

按摩胸腹护血管

1.抚摩胸口。留内衣,仰卧床上,全身放松,两手掌根分按两乳房不动,两手食四指并拢,用指头抚摩胸口,同 时右手向右旋转50圈,左手向左旋转50圈;再逆向旋转各50圈。注意:本节对胸闷、心绞痛、哮喘、气短等有缓解作用。但如不好转,甚至持久性的胸骨后有 压榨性的剧痛,呼吸困难等胸部症状,超过30分钟,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赶快去大医院抢救。

2.双掌重叠按摩胸腹。以两乳之间(膻中)丹田为中心,双掌重叠,先把右手放底下、顺时针方向旋转50圈,再换左手放底下,逆时针方向旋转50圈。反复进行,推呼气、拉吸气,逐步扩大范围,动作要缓慢有力。

3.深呼吸双掌交错按摩胸腹。用 右手掌按压在右胁肋上,左手掌按压在左胁肋上,两手同时用力往上提擦(大包、期门、天池、胸乡、周荣等)至胸脯上(同时深吸气),两掌交错对推,右手在上 推摩(中府、云门、俞府、璇玑等),左手在下推搓(膺窗、膻中、中庭等),各至对侧腋窝,再往下抹擦胁肋(同时深呼气),左手拉摩经肚脐,右手拉摩经上、 中、下脘等各自回到原地胁肋。吸气时让胸廓尽量扩张慢慢鼓起来;呼气时让胸廓尽量缩小、腹肌收缩。(稍停屏气)反复鼻吸口呼1分钟。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 碳,增强肺活量,改善心、肺功能。

4.两手交替、拍胸捶背。坐或站,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胸脯一下,同时用左手反臂反拳捶打后左背一下,两手交替,前拍打胸脯,后捶打脊背(身柱、肺俞、心俞等)1分钟。

首套糖尿病哑铃健身操

来源:人民健康网

糖尿病治疗的根本目的不仅在于降糖本身,更在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研究表明,适度运动锻炼可有效防控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小英教授团队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设计的全国首套《糖尿病哑铃健身操》,现已正式推出。这套操不仅能帮助糖尿病患者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改善血糖控制,减少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能带动其他家庭成员,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李晓牧介绍,此操共分11节,可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适当的运动量,同时起到改善循环系统功能、锻炼头颈四肢肌群的作用,可以在锻炼下肢肌肉的基础上,增强上肢肌肉的锻炼。糖友只要手持1~2公斤的哑铃(或用矿泉水瓶替代),就能增加负重,加强锻炼效果,方便糖友们随时随地进行锻炼。

1.准备运动:双脚自然站立,双手握住哑铃叉腰;踮脚时注意小腿后侧肌肉发力,尽量踮脚到最高点,并保持上身身体稳定,重复8次。

2.头部运动:向左侧歪头,眼睛直视前方,回到原位;再向右扭转,重复4次。

3.侧方弯曲:左脚向左侧迈出,略宽于肩,脚尖向外,勾脚;同时,左臂外展抬起哑铃,当哑铃至肩部稍微停顿。回到原位后再迈出右腿,弯曲右臂,收回,重复4次。

4.复合平举:双手紧握哑铃放于大腿前侧,左脚踮向前侧,左手经侧划过将哑铃举至与肩同高,右手向前举起哑铃至与肩同高,拳心始终向下。收回上肢及左脚后,再反方向做一遍,先出右脚,左手向前,右手向右侧,重复4次。

5.复合推举:双脚踏步,弯曲手臂将哑铃弯举至胸前,稍微停顿,打开手肘向两侧伸直至与肩同宽;再弯曲手臂将哑铃收回至胸前,向上推起,缓慢按原动作轨迹下落至胸前,重复4次。

6.侧方深蹲:左脚向左侧跨大于肩宽的一步,做类似扎马步的姿态,同时双手平举伸向前方,拳心向下,稍微停顿后恢复原来的姿态双手收回腰间;再向右侧做同样的动作,重复4次。

7.前方弯曲:左脚迈向左前45°呈弓步,左手以肘关节为主,弯曲手臂抬起哑铃,哑铃至肩部稍作停顿;右侧相同,重复4次。

8.交替伸展:左脚向左侧跨一小步,右脚由后侧交叉至左后方,双手向上推直哑铃,拳心向上,稍微停顿,收回腰间;右侧相同,重复4次。

9.提膝跳跃:掌心相对,将哑铃弯举到胸前,手臂略微弯曲;抬左腿,弯曲膝盖至与腰同高,上半身转向左侧;右侧相同,重复4次。

10.伸展运动:双手叉腰,左脚向左侧迈一步,略大于肩宽,右上肢伸直贴于右耳,身体向左侧侧屈;右侧相同,重复4次。

11.整理运动:双手叉腰,屈膝下蹲,调整呼吸,重复8次。

专家提示,虽然适当运动利于糖友健康,但有以下情况者禁止做操。1.血糖控制差或伴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2.血压控制差,大于140/85毫米汞柱,或血压波动大者;3.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者;4.伴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近期有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等眼科疾病者;5.伴严重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四肢感觉障碍者;6.糖尿病足者;7.合并急性感染和肝肾功能不全者;8.其他身体不适者。若糖友在运动中感到不适,请立即停止、休息;如有冷汗、饥饿感、头晕等不适,请及时测量指尖血糖,并适当进食;必要时需要尽快就诊。

首套糖尿病哑铃健身操

钟萱

糖尿病治疗的根本目的不仅在于降糖本身,更在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研究表明,适度运动锻炼可有效防控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小英教授团队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设计的全国首套《糖尿病哑铃健身操》,现已正式推出。这套操不仅能帮助糖尿病患者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改善血糖控制,减少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能带动其他家庭成员,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李晓牧介绍,此操共分11节,可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适当的运动量,同时起到改善循环系统功能、锻炼头颈四肢肌群的作用,可以在锻炼下肢肌肉的基础上,增强上肢肌肉的锻炼。糖友只要手持1~2公斤的哑铃(或用矿泉水瓶替代),就能增加负重,加强锻炼效果,方便糖友们随时随地进行锻炼。

1.准备运动:双脚自然站立,双手握住哑铃叉腰;踮脚时注意小腿后侧肌肉发力,尽量踮脚到最高点,并保持上身身体稳定,重复8次。

2.头部运动:向左侧歪头,眼睛直视前方,回到原位;再向右扭转,重复4次。

3.侧方弯曲:左脚向左侧迈出,略宽于肩,脚尖向外,勾脚;同时,左臂外展抬起哑铃,当哑铃至肩部稍微停顿。回到原位后再迈出右腿,弯曲右臂,收回,重复4次。

4.复合平举:双手紧握哑铃放于大腿前侧,左脚踮向前侧,左手经侧划过将哑铃举至与肩同高,右手向前举起哑铃至与肩同高,拳心始终向下。收回上肢及左脚后,再反方向做一遍,先出右脚,左手向前,右手向右侧,重复4次。

5.复合推举:双脚踏步,弯曲手臂将哑铃弯举至胸前,稍微停顿,打开手肘向两侧伸直至与肩同宽;再弯曲手臂将哑铃收回至胸前,向上推起,缓慢按原动作轨迹下落至胸前,重复4次。

6.侧方深蹲:左脚向左侧跨大于肩宽的一步,做类似扎马步的姿态,同时双手平举伸向前方,拳心向下,稍微停顿后恢复原来的姿态双手收回腰间;再向右侧做同样的动作,重复4次。

7.前方弯曲:左脚迈向左前45°呈弓步,左手以肘关节为主,弯曲手臂抬起哑铃,哑铃至肩部稍作停顿;右侧相同,重复4次。

8.交替伸展:左脚向左侧跨一小步,右脚由后侧交叉至左后方,双手向上推直哑铃,拳心向上,稍微停顿,收回腰间;右侧相同,重复4次。

9.提膝跳跃:掌心相对,将哑铃弯举到胸前,手臂略微弯曲;抬左腿,弯曲膝盖至与腰同高,上半身转向左侧;右侧相同,重复4次。

10.伸展运动:双手叉腰,左脚向左侧迈一步,略大于肩宽,右上肢伸直贴于右耳,身体向左侧侧屈;右侧相同,重复4次。

11.整理运动:双手叉腰,屈膝下蹲,调整呼吸,重复8次。

专家提示,虽然适当运动利于糖友健康,但有以下情况者禁止做操。1.血糖控制差或伴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2.血压控制差,大于140/85毫米汞柱,或血压波动大者;3.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者;4.伴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近期有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等眼科疾病者;5.伴严重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四肢感觉障碍者;6.糖尿病足者;7.合并急性感染和肝肾功能不全者;8.其他身体不适者。若糖友在运动中感到不适,请立即停止、休息;如有冷汗、饥饿感、头晕等不适,请及时测量指尖血糖,并适当进食;必要时需要尽快就诊。

(人民网-生命时报)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