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对血栓(糖尿病血栓是什么症状)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当糖尿病遭遇深静脉血栓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佳

不久前,46岁的郑先生做了下肢深静脉血栓手术治疗。未承想,术后皮肤肿胀不消,皮色紫暗,手术刀口开裂,久不愈合。这时,郑先生感觉情况不妙,立即来到大连神谷中医院就诊。宋医凤主任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和检查后发现,原来郑先生有二十余年糖尿病史,且病情十分严重,血糖控制极差,一度超过血糖仪上限。宋医凤主任在安抚病人的同时立即予以降糖基础治疗,同时结合中汤药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在病人的积极配合下,经过三周治疗,郑先生身上的肿胀消除,皮色恢复正常,伤口逐渐愈合。

经验丰富的宋医凤主任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父学习中医经典方剂、方药、脉学等,并随父出诊,继承了父亲的传统医学精华。自辽宁中医学院医疗专业毕业后,她便进入了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在从医的三十多年里,她专攻内分泌、代谢类疾病约有二十余年,发表论文20多篇,编著了《临床疑难杂症》《妇科常见病概论》等著作。其自拟方“冠心一号”、“冠心二号”、糖尿病浴足方等临床疗效非常好。在中汤剂内服、外用联合西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病变、糖尿病足方面疗效显著,使患者短期痊愈康复。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宋医凤主任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达到珠联璧合之效,远胜中医或西医单方面治疗或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目前,宋医凤主任在神谷中医院坐诊。

宋医凤主任介绍说,在深静脉血栓中,下肢静脉血栓最常见,在所有血栓类型中占80%~90%,而糖尿病继发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上对患者生命造成很大威胁,因此,除了在疾病发生时及时就医外,还应在日常治疗和预防上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积极控制糖尿病。严格控制高血糖(包括合理化分配饮食和降糖药物及胰岛素的应用)同时控制高血脂和各种导致早期动脉硬化的因素。

2.从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将足部护理视为生活的组成部分防患于未然。

3.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避免足部外伤。(1)每日用温水和柔和的香皂洗足保持足部清洁。(2)洗脚前用手试测水温,决不能热水泡足造成烫伤避免皮肤破损。(3)足洗净后应用干毛巾轻轻擦干包括趾缝切勿用粗布用力摩擦造成皮肤擦伤。(4)保护皮肤柔软不发生破裂可涂护肤油、膏、霜,但不要涂于趾缝间。(5)足汗多时不宜用爽身粉吸水以防毛孔堵塞感染,不宜穿不透风的尼龙棉纶袜,宜穿棉线袜或羊毛袜。(6)每天检查足跟、足底、趾缝有无溃破、裂口、擦伤和水疱等,如果发现足部神经蹭应及时就医妥善处理,切不可轻视延误治疗时机。(7)鸡眼、胼胝不能自行剪除也不能用化学药腐蚀,应由医生处理。(8)鞋袜要合适、宽松,每天换袜子,最好有两双鞋子更换以保持鞋内干燥,穿鞋前要检查鞋内有无砂石粒钉子等杂物以免脚底出现破溃。(9)不宜穿尖头鞋、高跟鞋、暴露足趾和足跟的鞋,切忌赤足走路或穿拖鞋外出。(10)寒冷时忌用热水袋、暖水壶或电热毯保温以免足部烫伤。(11)足部皲裂不贴胶布,足部真菌感染要及时治疗。(12)忌烟酒对防治血管和神经蹭有益。(13)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项目将损伤的危险因素降到最小限度。

4.加强劳动保护。

5.注意足部保暖避免感染和受凉。

6.养成良好的行走、站立姿势,避免站立过久或负重过多,疲劳和慢性劳损等对足部造成损伤。

糖尿病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有哪些?

这篇文章与大家探讨糖尿病患者可能面临的下肢静脉血栓风险,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这一严重问题。

糖尿病与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高血糖状态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血液凝块形成在下肢深层静脉中的情况,这可能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风险。以下是糖尿病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风险因素:

  1. 高血糖水平: 高血糖状态会增加血液的凝结倾向,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2. 血管损害: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往往受损,血管壁变得不正常,容易形成血栓。
  3. 高血压: 高血压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而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
  4. 炎症和感染: 糖尿病足常伴随着炎症和感染,这些因素可能促使血栓形成。
  5. 缺乏运动: 由于足部疼痛或感觉丧失,糖尿病足患者常减少活动,这也增加了静脉血栓的风险。

应对糖尿病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策略: 为预防和管理糖尿病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关键策略:

  1. 血糖控制: 保持稳定的血糖水平是预防血栓的重要步骤。遵循医生的治疗计划,定期监测血糖。
  2. 足部护理: 定期检查足部,包括足底、趾缝和趾甲。保持足部干燥、清洁,避免创伤和感染。
  1. 药物治疗: 医生可能会开具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
  2. 定期运动: 尽量保持适度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风险。
  3. 戒烟: 吸烟会增加血栓风险,戒烟是保护血管健康的关键。想了解自己是否有血管疾病,可以点击→【链接】自测一下。

结语: 了解糖尿病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非常重要。通过维护稳定的血糖水平,定期检查足部,采取良好的足部护理,以及遵循医生的建议,我们可以降低这一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如果您需要更多信息,请咨询专业的医疗机构。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中医优势病种)的中西药治疗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概念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糖尿病眼底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是中医的优势病种。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亦属于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

治疗原则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叫正、疽、白、干,多半的病人都会表现出冷、酸、胀、麻的,皮肤肢体的异样感觉,比方感觉到像蚂蚁一样的爬,像火烧火燎的疼痛或者是凉,甚至到了严重的阶段,肢体的感觉就会异常,会很难得感觉一些细小的刺激或对温度的变化,甚至感到皮肤出现溃破、溃烂等情况。一般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相互支配、相互影响,常同时并发,故应综合治疗,其具体治疗如下:

1.首先控制血糖,有助于减少或延缓并发症;2、外周血管循环差,需扩血管、抗凝(改善循环);3、发生动脉硬化时,应使用降脂药;4、神经支配血管较差时,需应用营养神经药物。5、要适当地控制感染。

药物治疗

西药:临床上常见的口服扩血管药物:

(1)酚妥拉明,它能够直接扩张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主要用于肢端动脉痉挛性疾病,血栓性脉管炎等。

(2)苯丙酚氨,它对骨骼肌的血管扩张作用较好,皮肤血管的扩张作用最强,因此在治疗末梢动脉硬化、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等具有很好的疗效。

(3)前列腺素类药物,临床上最常用的就是前列腺素类药物,代表药物是西洛他唑、贝前列素钠等,有强烈的扩血管作用,是临床和医疗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外周动脉、静脉疾病的口服扩血管药物。在扩张血管药物作用之外,同时也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因此这类药物的应用比较广泛。

中成药:临床上常见的口服活血化瘀药物

(1)木丹颗粒:主要是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床上着是四肢末梢以及屈干部麻木、疼痛、感觉异常。

(2)血府逐瘀胶囊:主要用于治疗,由于身体淤血内阻,气滞等因素导致的胸闷、头痛、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冠心病、心绞痛血管疾病以及外伤等因素导致的头部疼痛等症状。另外,对于身体出现的气滞血瘀,心肌供血不良以及皮下血液循环不良,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筋骨痛消丸:用于血瘀寒凝、膝关节骨质增生引起的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

另外,三七片、丹参片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