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皮破(糖尿病皮破肉烂怎么治疗)

澎湃新闻 0
文章目录:

小趾磨破皮却要截肢,糖尿病足如何防治

“真的要截肢吗,用药不行吗?”老李紧张地看着医生,后悔没有早点来看病。

老李今年68岁,糖尿病有近20年了,近几年一直在吃降糖药,以为吃着药就没事了,平时不怎么监测血糖。2周前老李穿着新鞋狂了一次街,回来发现右脚的小趾磨破了,心想一点点破皮不要紧,过了几天伤口出现了化脓,老李仍未重视,自己用消毒水每天擦擦,不想创面一点好转的迹象也没有,反而越来越大,并且溃烂的脚趾开始发黑了。到医院时,老李出现了发热,右足小趾已坏疽,右足背皮下大面积蜂窝织炎,疼痛难忍。经过积极治疗,老李的病情好转稳定了,但是已坏疽的脚趾必须截掉。

像老李这样的糖尿病患者只要意识到了糖尿病足的早期表现及危害,做好日常足部护理,早日就诊,这样的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愈来愈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而并发症中的糖尿病足极为危险。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以及细菌感染所导致的足部疼病、足部溃疡及足坏疽等病变,常常由于缺血、神经病变和感染三种因素协同作用发生。糖尿病足的治疗复杂,困难大,如果没有接受专业、合理的治疗,患者最终只能截肢,甚至致命。因此,认识糖尿病足,积极预防糖尿病足及适当的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是糖尿病病人不容忽视的。

糖尿病足早期症状

初期,病人多有皮肤瘙痒、肢端发凉、感觉迟钝,继而出现双足对称性袜套样麻木,可出现痛觉减退或消失,少数患者可有针刺样、烧灼样疼痛,夜间或遇热时加重。下肢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散在性水疱、瘀点、瘀斑、色素沉着。

抬高下肢时,双足发白,下垂时,则呈紫红色,趾甲变形、增厚、易脆、脱落等。足背动脉闭塞时双足皮色青紫,搏动极微弱或消失,伴有严重肢体缺血时,可出现间歇性跛行,就是行走一段距离后因患侧下肢疼痛需停下休息,而且行走距离日益缩短,甚至不能行走时称为静息痛。

高危足的患者随时可能发生溃疡或坏疽。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第一、最简单也是最困难的方法就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一定要戒烟,并根据医生及营养师的建议安排合理的膳食,同时向医生咨询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每天坚持30分钟。

第二、适当的药物治疗:按照医生的要求按时使用降糖药,规律监测血糖并记录下来,同时需控制好血压及血脂。

第三、适当的足部护理:

1.选择松软合脚的鞋袜,软皮皮鞋、运动鞋是最理想的鞋子,袜子应选择棉质为好,既吸汗又透气,袜子不要太紧,不要穿有松紧带的袜子,每日换洗。

2.正确洗脚和护脚,每晚用温水(<40℃)及温性肥皂清洗足部,泡脚的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10-15分钟,洗完脚后要将脚趾缝隙用吸水性强的柔软毛巾吸干。每周应剪指甲1次, 如视力不佳,不要自剪趾甲。

3.任何时候不要赤脚走路,以免足部外伤;秋冬季足部干裂,可用润肤霜均匀涂抹在足的表面;冬季切不可使用热水袋,以免足部烫伤。

4.合并足癣者,需及时使用抗真菌药膏治疗。

第四、如足部发现任何破溃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何早期发现

糖尿病患者应做哪些检查早期发现糖尿病足呢?

一、下肢体位抬高试验:糖尿病足患者在抬高下肢30-60秒钟后可见足部皮肤明显苍白,肢体下垂后可见中部呈紫红色。如果静脉充盈时间(足部皮肤由苍白转红润的时间)在15秒以上,说明该下肢供血明显不足。

二、下肢动脉触诊:可在腘窝及足背处触诊腘动脉及足背动脉,糖尿病足患者可有动脉博动减弱或消失。

三、血管超声检查:血管B超检查股动静脉、腘动静脉及足背动脉,可直接观察并能定量定位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较好,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方法。

四、电生理检查:主要用肌电图检查,可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失去了双脚,生活将举步维艰。糖尿病患者要充分认识到糖尿病足的危害性,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小不治,大截肢”,莫等来不及挽回,才追悔莫及。

脚趾破点皮竟引发严重感染溃烂,“糖友”痛失三根脚趾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李林牧 潘雨茜 胡玲

“只是脚趾破了一点皮,怎么就会烂掉还差点丢条腿呢?”4月25日,躺在武汉市普仁医院手足显微外科病床上,看着自己终于被控制住感染的左脚,邓先生(化姓)仍惊魂未定。

邓先生今年55岁,自13年前起便患上了糖尿病。3月中旬,邓先生晚上洗脚时无意中看到左脚小趾破了点皮,过了几天,他发现脚趾出现了感染与破溃,便在家自己用酒精与碘伏进行了消毒,然而情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创面溃疡组织越烂越深还出现了恶臭,更严重的是很快就出现了足底的广泛感染,连肌腱都因为破溃暴露了出来。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邓先生于4月18日匆匆赶到武汉市普仁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就诊,被诊断为糖尿病足。

“邓先生来的时候,其左脚第5跖趾关节以及4、5趾间的皮肤发生了严重的破溃,肌腱暴露在外,第5趾已经坏死且缺失,形成了一个面积约为2厘米×4厘米的溃疡面,脓性分泌物不断渗出;左足第2、3趾间也出现了一个约2厘米×3厘米大小的破溃,同样伴有脓性分泌物和难闻的恶臭。”接诊的手足显微外科主治医师汪冰表示,这种情况已经溃烂得深达肌腱、骨骼,不迅速为其施展截趾手术,感染还会迅速蔓延,最终导致其整条腿都保不住。

手术迫在眉睫,考虑到邓先生足部感染严重、组织坏死范围较大、血管和神经受损等复杂情况,手足显微外科专家团队在为其控制血糖、完善术前检查的同时迅速展开研讨,为其制定出针对性的手术方案,于4月22日为邓先生进行了手术。

术中可见邓先生的第5趾已经坏死,第2至5跖趾关节间的组织与第1至2趾间关节部分同样出现了坏死情况,手足显微外科团队为邓先生彻底清理了创面的坏死组织后截除第3至5趾以及跖骨头,同时对溃疡面的坏死组织及炎性感染组织进行了进一步的清理,并修复慢性溃疡创面,精心修整残端,在对慢性溃疡面进行填充后进行间断缝合处理并妥善包扎。手术彻底控制住了伤口的进一步感染,并成功保住了邓先生的左腿,术后邓先生恢复良好。

武汉市普仁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主任彭汉书提醒,糖尿病足的预防意义远远大于治疗。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增强自我照护的意识和技能,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每天及时清洗并检查足部,必要时使用润肤剂滋润干燥的皮肤。另外不管是在室内还是室外,走路时都要穿上袜子和鞋子,鞋子的内部长度要比足部长1至2厘米,不要太紧或太松;内部宽度要与跖趾骨关节的宽度(或足部最宽处)相等;高度则要能为所有足趾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并正确地修剪脚指甲。对于足底溃疡已经痊愈的患者,要确保在行走时所穿的治疗鞋能有效缓解足底压力,而在溃疡前期要及时识别,一旦出现这种损害,应迅速联系专业医务人员,以避免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更多资讯请扫码加入极目新闻内分泌健康群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糖尿病足破口:用药与恢复之路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当糖尿病足出现破口时,选择合适的药物至关重要。

糖尿病足破口的治疗药物选择需要十分谨慎。首先,常用的有抗生素类药物。由于破口容易引发感染,抗生素能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防止感染的扩散。例如,头孢类、青霉素类抗生素在控制局部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也必不可少。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可以刺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伤口的修复。

再者,一些具有去腐生肌作用的中药制剂也有一定的效果。比如,生肌玉红膏能够促进坏死组织的脱落,为新组织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单纯依靠药物往往是不够的。

李先生患有糖尿病多年,因不小心导致足部破口。起初,他自行使用了一些消炎药膏,但破口并未好转,反而逐渐加重。后来在医生的指导下,综合使用了抗生素、促进愈合的药物,并结合严格的血糖控制和局部的清创处理,破口才逐渐愈合。

王女士在发现糖尿病足破口后,及时就医。医生根据她的具体情况,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合适的药物治疗、血糖管理和定期的伤口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王女士的破口顺利愈合,避免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总之,糖尿病足破口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患者不能盲目自行用药,而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良好的足部卫生和生活习惯,也是促进破口愈合、预防病情恶化的关键。

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重视糖尿病足的防治,让健康的脚步不再被疾病所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