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癌症引发糖尿病(癌症引发糖尿病死的快吗)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0
文章目录:

糖友患癌几率比常人高1倍!高血糖为什么会“促发”癌症?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疾病,据2018年统计,全球范围内有1800万癌症新发病例和960万患者因癌症死亡,而且,未来的几十年里,发病率还将持续上升,而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人数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高达4.25亿,每11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该病,500万人死于糖尿病,12%的全球卫生支出用于治疗糖尿病和它的并发症上。

那如果有一天告诉你,这两大疾病互为影响,互为关联,是否会引发你新一轮的恐慌呢?在日本糖尿病学会和日本癌症学会发布研究成果声明,糖尿病患者罹患癌症的风险为无糖尿病人群的1.2倍。

而美国糖尿病协会则在2010年发表报告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癌症的风险要比无糖尿病人高20%-50%。

同一时间在中国的一项慢病前瞻性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肝癌、胰腺癌、大肠癌、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为最高,最高可达2倍。

糖尿病是如何发展成为癌症的?

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临床统计,糖尿病患者患癌几率高于无糖尿病患者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背后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直到2018年7月19日,我国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员施扬/石雨江教授发布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科研成果揭示了背后的原因。

简单来说,人在生下来后就带有一群抑癌基因,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发生和生长,其中有一个基因叫做TET2蛋白就是属于这一群中的一个。

研究发现,它的主要作用是催化DNA上的5mC向5hmC修饰的转化,在癌细胞中可以明显的发现5hmC水平出现广泛的下降,间接说明TET2抑癌功能在下降,在临床上,可用来判断癌症恶性的程度高低。

好了,这还不是最可怕,可怕的是在糖尿病患者的体内也发现了5hmC水平出现明显下降,进一步发现,这是因为高血糖会抑制身体内一种叫AMPK蛋白激酶的活性,导致了TET2Ser99磷酸化与TET2蛋白稳定性降低,从而减少了TET2蛋白生成5hmC,上面已经说到,一旦5hmC生成减少,则意味着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降低,发生肿瘤的风险增高。

糖尿病患者容易导致哪些癌症风险增加?

当然并非所有的癌症种类都与糖尿病密切相关,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肝癌、胰腺癌、大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患病的风险最高。

专家认为,肝脏本身就参与血糖的调控,高血糖反过来会影响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从而糖尿病成为肝癌的独立发病因素,而胰腺作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器官,影响更为明显。

此外,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女性糖尿病患者患任何癌症的几率都比男性高6%,怀疑是雌激素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糖尿病患者可用二甲双胍防癌症

糖尿病人除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外,积极控糖在预防癌症上就显得极为重要了,而其中,研究显示,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患癌的风险低于使用其它降糖药物的患者。

石雨江团队表示,主要是二甲双胍能增强TET2的活性,从而对肿瘤达到抑制作用。

研究:糖尿病致患癌风险升高,男性涉及11种癌女性涉13种

糖尿病与癌症有关联吗?

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可能导致多种癌症的患病风险升高,在男性中涉及11种癌症,女性则多达13种。其中,男性风险最高的为前列腺癌,糖尿病导致患前列腺癌的风险高出86%;对于女性而言,风险最高的为鼻咽癌,糖尿病导致患鼻咽癌的风险高出两倍以上。

这一结论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院士团队研究发现。该研究是全球迄今为止最大型的糖尿病调查,课题组基于上海申康医联数据库,共纳入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共计410191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随访至2017年12月。

上述研究成果刊登在《糖尿病杂志》(Journal of Diabetes)上。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014年全球成人中,糖尿病患病率为8.5%,约4.22亿人。而在中国,糖尿病负担也很重。

2010年,宁光团队与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合作开展的中国慢病监测糖尿病专题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即糖尿病前期人群)率为50.1%。

而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一直在上升,课题组领衔人之一、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王卫庆介绍说,“学界一直在推测糖尿病与癌症其中的关联,但并未有确切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证实,之前大多数已发表的原始研究都来自西方和中国台湾地区数据,大陆研究仍然较少。”

该研究报告作者之一、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与代谢病研究所研究员崔斌博士介绍,“在8485例新诊断的癌症病例中,与一般人群中的男性和女性相比,患有糖尿病的男性和女性患癌症的风险分别高出34%和62%。”

其中,男性风险最高的为前列腺癌——糖尿病导致患前列腺癌的风险高出86%,此外还可能导致患白血病、皮肤癌、甲状腺癌、淋巴瘤、肾癌、肝癌、胰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的风险升高。但患食管癌的风险显著较低。

对于女性而言,风险最高的为鼻咽癌——糖尿病导致患鼻咽癌的风险高出两倍以上,此外还可能导致患肝癌、食管癌、甲状腺癌、肺癌、胰腺癌、淋巴瘤、子宫癌、结直肠癌、白血病、乳腺癌、宫颈癌和胃癌的风险升高。相比之下,患胆囊癌的风险显著较低。

不过崔斌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鼻咽癌这一癌种的发病率本身就较低,因此对于女性而言,肝癌、甲状腺癌、肺癌等更需引起注意。”

那么,为何糖尿病与癌症之间会有此类关联性呢?崔斌解释,以男性前列腺癌为例,糖尿病的表面现象为患者血糖升高,但其背后是全身机体的代谢系统紊乱,“这就牵涉到性激素的变化,作用于前列腺上,则罹患癌症的风险就提高。”

在此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课题组下一步还将继续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如职业、学历等分层研究,并将制定特异性恶性肿瘤筛查及预防策略。

健康科普 | 当肿瘤碰上糖尿病,如何抗癌又抗糖?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我们平常所说的糖尿病大部分属于2型糖尿病,是由于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胰岛素分泌模式异常以及其他调节血糖的细胞和激素分泌异常等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种代谢疾病。

糖尿病会给身体带来什么改变?

  • 体内代谢发生紊乱: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应用受阻,脂肪分解增多,蛋白质分解多于合成,同时血糖过高引发多尿效果,所以出现“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
  • 容易发生感染: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更容易感染、症状也更严重。
  • 诱发多种并发症: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循环障碍导致的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肌病;神经系统异常引发的神志改变、老年性痴呆、周围神经疼痛、末梢神经感觉异常等。
  • 糖尿病足:末梢神经异常和微血管循环障碍共同引起足部溃疡、感染、溃烂等。
  • 其他眼部病变、牙周病、皮肤病变等。
  • 乳腺癌、胰腺癌、膀胱癌等肿瘤的患病率升高。

肿瘤与糖尿病不得不说的密切关系

当“恶性肿瘤”碰到“糖尿病”时,它们就成为了彼此的“催化剂”。一方面,受糖尿病的影响,糖尿病患者患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另一方面,这些恶性肿瘤同样也在影响着患者的血糖,是导致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这与肿瘤细胞在有氧条件下摄取葡萄糖并产生乳酸,或肿瘤引起的升糖激素分泌增多有关,这些激素会对抗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引起糖代谢异常,导致血糖升高。如果是生长在胰腺的肿瘤还会破坏胰岛β细胞,使胰岛素合成和分泌减少,血糖升高。

而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相关不良反应中常见的就是高血糖反应。

糖尿病会对肿瘤的治疗带来什么影响?

增加肿瘤手术的难度

手术应激下更容易发生激素分泌异常和代谢紊乱,增加手术风险;

重要脏器功能受影响,对手术的承受能力较弱;

术后愈合慢,且更容易发生伤口感染。

增加肿瘤放疗的副作用

皮肤反应增加:如放射部位皮炎、坏死等;

粘膜反应增加:如口腔溃疡、肠梗阻等;

放疗副作用的恢复变慢,周期变长;

可耐受的放疗剂量降低。

降低肿瘤化疗的耐受性

对化疗药物的器官毒性耐受性降低,影响药物的足量使用:如肾毒性的铂类,神经毒性的紫杉醇、长春新碱等;

部分化疗药物的应用会增大血糖波动,影响血糖控制:如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会使血糖升高;

化疗药物可影响胰腺功能,进一步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如顺铂具有胰腺毒性。

患有糖尿病的肿瘤患者

在生活护理中应该注意什么?

一、做好血糖的控制

通过血糖监测和降糖药物的配合,减少血糖的大幅度波动,尽量稳定在良好的血糖范围内。

二、健康合理饮食

保证足够的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适当食用富含纤维的食品。

三、做好日常防护

糖尿病患者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更容易意外受伤,如泡脚时避免水温过高导致烫伤、穿戴袜子手套保护手足皮肤等。

四、定期至内分泌科复诊

合理调整降糖用药方案,监测重要脏器并发症等。

本文指导专家介绍

邓晓芳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血管疾病诊疗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疾病:各种恶性肿瘤如肺癌、胃癌、肠癌、鼻咽癌、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临床化疗、靶向治疗及晚期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对肿瘤的急危重症处理有较深入研究。

来源| 内科二区

供稿| 班柳娴、胡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