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血糖尿病饿(糖尿病患者饿了血糖会升高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动不动就饿?医生提醒:做到4点,远离饥饿,血糖平稳

有些患了糖尿病的人经常喊饿,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糖尿病人动不动就饿和血糖的控制有关,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饮食方面入手。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医生的看法,希望糖友朋友们重视起来。医生提醒:做到4点,远离饥饿,血糖平稳。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过程中,由于要限制饮食摄入,不能像得病之前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总会感到饿,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血糖控制不好会导致饥饿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好,会出现饥饿症状,原因是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进入组织细胞供应能量需求,人体缺乏能量供应,大脑就会发出饥饿信号,从而就会产生饥饿感。可是进食并不能改善饥饿感,再次摄食获取的葡萄糖由于胰岛素无法有效发挥作用,饥饿感并不能得到改善。

糖尿病患者要应对高血糖导致的饥饿,需要控制血糖,如通过药物、运动、合理饮食等多种方法来控制血糖,病情得到改善,饥饿感也会随之减轻。

糖尿病患者要限制能量摄入

得了糖尿病,需要限制每日能量摄入,因为能量摄入超标会导致血糖升高,加重病情。一些糖友由于以前吃得过多,现在需要限制能量摄入,从而会感到饥饿,但糖友需要明白,限制饮食是为了将病情控制好,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而且糖友慢慢的能够适应这种饮食改变。但能量限制并不是越低越好,每位糖友要根据自身情况计算出自己每日所需的能量。每个人每日所需总热量是不同的,要根据个人的劳动强度和体型肥胖来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每日每千克标准体重所需热量(千卡/千克)*标准体重(千克)。

采取具体饮食措施

1、选择低能量高容积的食物

糖尿病患者需要限制的是能量摄入,那么可以在总的能量限制下,多选择能量密度低的食物,那么就可以增加可以吃的食物数量,从而缓解饥饿。如能量较低的蔬菜有西红柿、黄瓜、白菜、豆芽等。

2、少食多餐

糖尿病患者通过少食多餐,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如减少血糖波动,预防低血糖,减少饥饿感。当糖尿病患者感到饥饿,或者血糖较低的时候,通过适当进食,可以缓解饥饿,并能有效预防低血糖。少食多餐是将正餐匀出一定量作为加餐,这样正餐的能量摄入会减少,便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按照膳食平衡原则,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为:早餐占1/5,午餐占2/5,晚餐占2/5;或者早中晚三餐各占1/3。如果要分餐的话,可以每日吃5~6顿,从三餐中分出25~50克主食,放在上午10点、下午3点左右以及睡前作为加餐。

3、粗细粮混吃

粗粮比细粮更抗饿,是因为粗粮富含膳食纤维,高膳食纤维食物具有能量密度低、胃排空慢的特点,容易产生饱腹感。

4、细嚼慢咽

有研究发现,吃饭细嚼慢咽可以帮助改善饥饿感,而且饱腹感出现的时间更长,不容易饥饿。细嚼慢咽会减少一餐中的能量摄入,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建议每口饭咀嚼30次。

以上给朋友们讲了糖尿病人动不动就饿的原因,原来是血糖控制不好导致的结果,因此糖友们限制能量摄入是很关键的。而且具体的措施有“少食多餐、选择低能量高容积的食物、粗细糖混吃、细嚼慢咽”,医生提醒那些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只有做到这4点,才会让您远离饥饿,血糖平稳就容易做到了。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人总是饿怎么办?这4个方法,你一定要记住!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说到糖尿病,很多人都听说过它的危害,比如容易引发眼、肾、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一个特别让人苦恼的问题,那就是总是觉得饿。这种“饿感”往往让人心烦意乱,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病情。

那么,糖尿病患者为什么总觉得饿呢?这种“饿感”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帮助大家找到解决办法。

为什么糖尿病人总是觉得饿?

糖尿病患者总是感到饿,主要和体内胰岛素的作用有关。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关键激素,它能帮助血糖进入细胞,为身体提供能量。而在糖尿病患者身上,要么胰岛素分泌不足,要么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葡萄糖无法被充分利用。结果就是,尽管血糖很高,但细胞却“挨饿”了,身体会误以为没有足够的能量供应,从而发出“饥饿”的信号。

除了胰岛素问题,以下几个原因也可能让糖尿病患者感觉特别饿:

  1. 血糖波动过大:餐后血糖迅速升高,然后又快速下降,容易让人产生饥饿感。
  2. 药物或胰岛素使用不当:某些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剂量过高,也可能导致低血糖,从而引发饥饿。
  3. 饮食控制不当过于严格地限制饮食,或饮食结构不合理,可能让患者始终感到食物摄入不足。

了解了这些原因后,我们接下来说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表现,尤其是在饥饿感方面的具体症状。

糖尿病人总是饿的4种表现1.刚吃完饭就饿

对于很多糖尿病患者来说,刚吃完饭没多久就觉得饿是一种常见现象。这种“假性饥饿”往往和血糖波动有很大关系。正常情况下,吃饭后血糖会逐渐升高,胰岛素随之分泌,将血糖送入细胞中。但在糖尿病患者身上,这个过程可能出现问题:要么胰岛素不足,要么细胞对胰岛素“不感冒”。结果就是,血糖虽然高了,但细胞依然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身体会误以为还需要进食。

这种时候,即使刚吃完一顿饭,患者也会觉得饿得慌。有些人甚至忍不住再吃一顿,但这只会让血糖更加失控,形成恶性循环。

2.深夜容易饿醒

不少糖尿病患者会在夜里被“饿”醒,这种情况可能和夜间低血糖有关。特别是那些注射胰岛素或服用降糖药的患者,如果药物剂量过高,血糖可能在夜间降到过低。低血糖会刺激身体分泌肾上腺素,让人感到心慌、出汗,同时伴随着强烈的饥饿感。

深夜饿醒不仅让人休息不好,还容易导致患者忍不住吃东西,进而影响第二天的血糖控制。因此,这种表现需要格外注意。


3.运动后饥饿感加重

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但有些人发现,运动后饿得特别快。这是因为运动会消耗大量能量,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作用不足,身体对能量的利用效率较低,导致细胞仍然处于“饥饿”状态。运动后,身体会更加渴望补充能量,于是饥饿感变得更强烈。

如果运动后饥饿得无法忍受,很多人会选择吃点东西,但如果吃得不对,容易导致血糖失控,得不偿失

4.精神状态不佳时更容易饿

情绪和精神状态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也很大。有些人在感到焦虑、紧张或压力大的时候,会发现饥饿感变得格外强烈。这可能是因为精神压力会促使体内分泌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些激素会让血糖波动更大,从而引发饥饿感。

特别是一些长期处于压力状态的患者,更容易陷入“越饿越吃,越吃血糖越高,血糖高了又饿”的恶性循环。

糖尿病患者可能引发的并发症

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好,不仅会加重饥饿感,还可能引发许多严重的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这些并发症之所以会发生,和长期高血糖对身体的“慢性破坏”密不可分。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糖会损伤眼底血管,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2. 糖尿病肾病:高血糖会损伤肾小球,严重时会发展为尿毒症。
  3. 糖尿病足:血糖过高会导致神经病变和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脚部溃疡甚至坏疽。

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往往是因为血糖控制不好,导致全身血管和神经受到慢性损伤。饥饿感频繁的患者,更容易因饮食失控而加重血糖波动,从而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该如何预防饥饿感?

糖尿病患者要想摆脱“总是饿”的困扰,需要从饮食、运动、药物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以下4个方法,大家一定要记住:

1.合理分配三餐与加餐

糖尿病患者可以将一天的饮食分成3主餐 2加餐的模式。主餐要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加餐可以选择一些低GI(升糖指数)的食物,比如无糖酸奶、一小把坚果或半个苹果。

2.选择优质碳水化合物

尽量选择全谷物、杂粮等优质碳水化合物,而不是精制米面。这些食物消化慢,能帮助稳定血糖,减少饥饿感。

3.运动前后科学进食

运动前可以适当吃点低GI的食物,避免运动时出现低血糖。运动后则要注意控制食量,避免过度进食。

4.管理情绪与压力

学会放松心情,避免长期处于焦虑或紧张状态。可以尝试冥想、深呼吸或和朋友倾诉,这些都有助于稳定血糖。

糖尿病患者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1. 饮食规律: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2. 监测血糖:定期测量血糖,了解自己的血糖波动规律。
  3. 足部护理:每天检查脚部,避免细小伤口感染。
  4. 定期复查:每半年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评估血糖控制情况。

控制糖尿病需要长期坚持,但只要方法得当,生活质量完全可以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

《内分泌学与代谢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糖尿病的营养干预与运动治疗》(科学出版社)

《糖尿病并发症防治手册》(中华医学会出版)

为什么有的糖尿病患者动不动就感觉饿?教你4招轻松解决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的过程中,经常会有饥饿的感觉,感觉饿又不能多吃,真真带给人很多烦恼。想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不得不解决这个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弄清楚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为什么有的糖尿病患者经常会感觉饥饿。

为什么有的糖尿病患者会经常感觉到饥饿呢?

1、病情控制不好

糖尿病最为典型的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分别是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体重减少。当血糖过高的时候,血液中的葡萄糖就没有办法满足能量供应,人体缺乏能量供应就会感觉到饥饿。

2、饮食控制过度

糖尿病患者为了能够让血糖更加平稳,在饮食上需要进行一定的控制,很多食物是不能吃或者不能多吃的。如果饮食控制过度,不该吃的东西没有吃,该吃的东西也不吃,这样就免不了时时刻刻会有饥饿感了。

3、药物方面影响

有些患者服用的降糖药物容易导致低血糖,而低血糖出现的时候人就会产生饥饿的感觉。尤其是一些磺脲类的降糖药,如果真的饿的难以忍受,就应该寻求医生的帮助,看该如何调整用药。

糖尿病患者经常感觉饥饿应该如何解决呢?

1、计算能量所需

虽然很多食物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或者不能多吃,但是也是存在很多能吃的食物的,这些食物完全能够满足糖尿病患者日常能量所需。想要解决饥饿的问题,就要计算出一天能量所需,合理的分配给三餐,不能饥一顿饱一顿,更不能省略其中任何一餐。能量摄取不够,不仅会感觉到饥饿,还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到血糖的控制。

2、安排加餐

如果糖尿病患者总是感觉非常的饥饿,可以在两餐之中安排一顿小小的加餐。加餐的食物需要注意,一定要是饱腹感比较强的,对血糖影响不大的食物,比如说一些坚果,或者吃点黄瓜、西红柿。不能觉得是加餐就没有关系而吃些不可以吃的食物,这样就跟加餐的目的产生冲突了。

3、适当的增添粗粮

粗粮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更具有饱腹感。这种食物能量密度低,胃排空比较慢,不会动不动的就感觉到饿。而且多吃粗粮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也是有帮助的,不过不要光吃粗粮不吃细粮,最好的比例是四六分。

4、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如果是因为服用降糖药物而导致的经常有饥饿感,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让糖尿病患者苦不堪言,这个时候就可以去医院向医生反映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调整用药,注意一定要听医生的话,不要自己就把药物更改了,不然不仅解决不了饥饿的问题,还会导致血糖产生较大的波动,不利于身体健康。

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饥饿的感觉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最好能够找到背后的原因,然后加以解决。不要给控制血糖留有隐患,也不要影响到生活的质量,让糖尿病患者感觉不舒服。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