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高危(妊娠糖尿病高危人群不包括哪些)
妊娠遭遇糖尿病,风险陡增,咋防控?
目前,全球有超过1.99亿名女性糖尿病患者,2/5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处于生育年龄,1/7的分娩受到糖尿病的影响。那么,糖尿病对妊娠有什么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又该如何管理呢?
妊娠期糖尿病包括孕前患有糖尿病(1型或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和妊娠糖尿病。而妊娠糖尿病(GDM)是一种独立的糖尿病类型,不同于通常所认知的1型或2型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才出现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或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
文/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
杨玲凤 曹楚晴 李霞
对孕妇七大影响不容忽视
1
流产
高血糖可使胚胎发育异常甚至死亡,流产率为15%~30%。
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发生率较非糖尿病孕妇高2倍~4倍。
3
感染
未能很好控制血糖的孕妇易发生,感染亦可加重糖尿病代谢紊乱,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4
羊水过多
发生率较非糖尿病孕妇高10倍。
5
分娩巨大儿
因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高,难产、产道损伤、手术产概率增高。巨大儿的发生率高达25%~42%。
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7
远期影响
妊娠糖尿病孕妇再次妊娠时,重发率高达33%~69%;远期患糖尿病概率增加,高达70%的妊娠糖尿病妇女在怀孕后22年~28年发展为糖尿病(2型为主)。
胎儿患糖尿病风险增加
暴露于母体糖尿病的胎儿,其儿童期和成人糖尿病及肥胖的发生风险增加。胎儿先天畸形的发生率为正常妊娠的7倍~10倍。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发生率达2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增高。新生儿脱离母体高血糖环境后,高胰岛素血症仍存在,若不及时补充糖,易发生低血糖,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新生儿生命。
得了妊娠期糖尿病要少食多餐
既要保证孕妇和胎儿能量的需要,又能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而且不发生饥饿性酮症,尽可能选择低血糖指数的糖水化合物,少量多餐,每日5餐~6餐。妊娠期孕妇的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最好,如散步、练瑜伽、打太极拳等,不可做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球等,每天至少一次。一般于餐后半小时~1小时运动,持续20分钟~30分钟。监测空腹、餐前血糖和餐后1小时~2小时血糖,有条件者每日测4次~6次。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避免使用口服降糖药,通过饮食治疗不能控制血糖时,遵医使用胰岛素治疗。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每3个月进行一次肾功能、眼底和血脂检测。
如何早期发现妊娠糖尿病
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在进行首次产前检查时,应全面筛查2型糖尿病。首次产检未被诊断为糖尿病的孕妇,应在孕24周~28周筛查妊娠糖尿病。患妊娠糖尿病的孕妇在产后6周~12周,应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糖尿病。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女性,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糖尿病筛查。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妇女,如果已经发展为糖尿病前期状态,需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干预。
出现以下表现应警惕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可能:
1.有三多症状(多尿、多食、多饮)。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反复感染。
3.孕妇体重>90千克。
4.并发羊水过多或巨大儿。
妊娠糖尿病并不少见,国内报道发病率达1%,国外要更高一些。因此,必须对妊娠糖尿病提高警惕,加强妊娠期的血糖监测,以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
妊娠糖尿病何时用胰岛素
文/魏开敏
一旦确诊妊娠糖尿病,
首先要开始饮食疗法
如果饮食疗法能使血糖降低下来,那是再好不过的。因为饮食疗法既能满足孕妇和胎儿的基本生理需要,没有副作用,又能使血糖保持稳定状态。然而,这往往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临床资料表明,至少2/3以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无法单纯依靠饮食疗法达到降低血糖至正常范围的目的,这些患者需要给予降糖药物才能保证血糖降至理想范围。
饮食疗法无效的患者
应及时进行胰岛素治疗
由于口服降糖药物被禁用于妊娠期,胰岛素就成为妊娠期的最主要降糖药物。饮食疗法无效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胰岛素治疗。那么,何时应用胰岛素治疗呢?
按照近年医学专家的建议,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时机应为:经饮食疗法控制2周后,有2次或多次空腹血糖大于5.8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6.7mmol/L,此时就是给予胰岛素治疗的最佳时机。此外,未能早期发现的中重度妊娠糖尿病患者或孕前就有糖尿病的患者,可不受上述限制,应在一开始就考虑将饮食疗法与胰岛素治疗结合起来,以预防和减少妊娠糖尿病的合并症,避免对母儿构成严重危害。
编辑/管仲瑶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产科医生提醒:符合这5个条件的孕妇,易得妊娠糖尿病
很多人怀孕之前并没有糖尿病,但是在怀孕之后反倒检查出糖尿病,这就是妊娠糖尿病,是一种因为怀孕而导致的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如果严重的话,对孕妇和肚子里面的胎儿都会有一定的危害。所以很多人怀孕之前就很担心,很害怕自己会得妊娠糖尿病。那么,哪些孕妇更容易得糖尿病?
1、身体比较肥胖的准妈妈。
如果是肥胖的人,哪怕没有怀孕都有得糖尿病的风险。所以,在血孕之前,对于一些身体比较胖的女性朋友,最好是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减肥,只有把体重降下来,在怀孕后才会降低得糖尿病的风险。
2、家族有糖尿病遗传史的孕妇。
如果家里面的亲戚有得糖尿病,而且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那么孕妇得糖尿病人机率也会高很多。特别是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得糖尿病的风险比没有家族糖尿病的人的风险高2.89倍。因此,这一类孕妇如果怀孕,要尽早去医院进行血糖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结构,通过运动来降低妊娠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
另外,一些在上一次怀孕也有妊娠糖尿病史的人,那么也有可能在这一次怀孕也会导糖尿病。这一类人,相对以前没有妊娠糖尿病的人来放讲,风险也会越大。
3、高龄产妇。
调查总结出,35岁怀孕比25岁的孕妇得糖尿病的风险要高很多,差不多是25岁孕妇的2倍。这是因为,人的年纪越大,其体内胰岛素下降,胰动脉硬化,这些都会增加孕妇患糖尿病的风险。
4、怀孕后迅速变胖的人。
有一些人担心孕期营养不够,所以在怀孕后就大吃特吃,造成体重增加过快,体内的胰岛素就会产生抵抗,从而导致发生妊娠糖尿病。
5、多囊卵巢综合征。
这一类孕妇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因为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孕妇本身就有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的代谢紊乱现象。怀孕后更容易发生胰岛细胞失代偿,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妊娠期糖尿病,这些高危人群更要警惕
图/视觉中国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99亿女性糖尿病患者,而与女性密切相关的糖尿病类型——“妊娠期糖尿病”,其发病率也是日益增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莹介绍,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孕妈妈独有的一种疾病,一般是在妊娠晚期(孕24~28周)发生糖耐量异常。我国GDM患病率约12-18%。很多孕妈咪在产检时会发现,平时正常的血糖值会突然变高,但自己并没有明显不适;也有一些孕妈咪空腹血糖检查正常,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妊娠期糖尿病很容易误诊。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不良影响
张莹介绍,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对胎儿/ 新生儿的危害可导致胎儿死亡率增高;形成巨大儿(体重≥4千克);导致胎儿畸形;导致新生儿黄疸;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新生儿低血糖。
对孕妇也会造成不同的危害,如自然流产率增加,尤其是孕早期血糖高时;易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易感染,特别是无症状性菌尿及肾盂肾炎等泌尿系感染;羊水过多;各种分娩期的并发症(如妊高症、妊娠子痫、羊水过多等)概率增加,此外还可能导致产程延长、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等。
虽然,随着分娩的结束,多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可以逐渐恢复正常;但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及子代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这些人群同时存在肥胖、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根据研究报道,至产后10年,约70%的GDM有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
这些高危人群需要警惕
那么,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哪些?
1、身体过胖者。若怀孕前体重指数在24以上(体重指数=体重公斤数/身高厘米的平方),应提高警惕。
2、年龄在30岁以上,尤其是35岁以上的孕妇。
3、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甲减、糖耐量异常的病史。张莹解释,育龄期女性出现的糖尿病可能与导致不孕不育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雄激素代谢障碍密切相关,与妊娠期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发生拥有着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
4、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时,本人孕期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5、孕期的尿常规检查经常出现空腹尿糖阳性。
6、孕期反复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或称霉菌性阴道炎)。
7、既往怀孕时出现过不明原因的反复自然流产、胎儿宫内死亡、胎儿畸形等情况。
8、曾分娩体重大于4公斤的胎儿。
9、之前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
10、怀孕过程中发现胎儿比实际孕周偏大或者出现羊水过多。
11、维生素D缺乏。
此外,久坐、不良饮食亦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由于大多数妊娠期糖尿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孕妇自身不易识别,因此具有上述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妇应警惕患病的可能性。张莹建议,应及时进行糖耐量筛查,以免延误治疗,同时通过孕期膳食指导、体重管理和运动,必要时及时启用药物治疗,使整个孕期血糖控制平稳,从而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TIPS 产后仍不能忽视
妊娠糖尿病母亲产后糖代谢异常多数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2型糖尿病的机会增加,患病率比正常人群要高几倍。张莹建议,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6周应行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此外,至少每3年也应进行1次糖耐量检查。而高危人群,如肥胖患者更应每年检查1次。(记者余燕红 通讯员麦婷婷、白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