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瘙痒中药(糖尿病瘙痒中药调理)

健康报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皮肤瘙痒,咋用中药治?

糖尿病

皮肤瘙痒症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临床表现为以皮肤瘙痒为主,或伴有继发性抓痕、结痂、色素沉着及继发湿疹样和苔藓样变等,亦可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在西医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汤剂可有效缓解糖尿病皮肤瘙痒症。

糖尿病皮肤瘙痒可分为局限性瘙痒和全身性瘙痒。局限性皮肤瘙痒常属于中医的“阴痒”、“肛门作痒”等,全身性皮肤瘙痒可归为中医“风瘙痒”、“痒风”等范畴;若抓破皮肤,血痕累累,则称为“血风疮”。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皮肤瘙痒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以血瘀风动为标,以肝、脾、肾亏虚为本,临床治疗时大致分成五种证型。

风热郁滞肌肤证

突起风团、丘疹、瘙痒、灼热等,周身皮肤瘙痒剧烈,病情缠绵,皮肤肥厚呈苔藓样变,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治法:解表清热,消风止痒。方药:乌蛇祛风汤加减。

血热动风证

手足瘼癃,皮肤掀红瘙痒,剧者搔破后可有血痕,受热痒增,遇冷痒减,伴有口干、心烦,夏季高发,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法:凉血清热,消风止痒。方药:止痒熄风汤加减。

阴虚血燥证

皮肤干涩,瘙痒,抓痕,血痕满布,舌红,苔薄或少,脉弦细。治法:养血润燥,消风止痒。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下焦湿热证

小便淋漓灼痛,皮肤瘙痒,好发于下身,舌红,苔白腻或薄黄腻,脉弦滑。治法:清热祛湿,消风止痒。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瘀血内阻证

局部出现青紫肿块、疼痛拒按,皮肤瘙痒剧烈,抓破后乌血流溢,皮疹呈暗红色,散布全身,或凝聚结块,或融合成片,舌质暗,苔薄,脉细涩。治法:活血化瘀,消风止痒。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链接:外治瘙痒亦有方

穴位注射:对外阴瘙痒者,可取会阴、血海(双侧)、肝俞(双侧),用异丙嗪做穴位封闭。

苦参酒外洗:苦参、百部、野菊花、凤眼草、樟脑,将前四味药装入大口瓶内,加入75%酒精(或白酒)5000mL泡7天后去渣,然后加樟脑溶化后备用。用毛笔外涂瘙痒处。若女性外阴瘙痒,可用苦参、蛇床子、石榴皮、明矾水煎后洗患处。

文/空军总医院皮肤科 徐丽梅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可以试试中医药治疗

【中原经济网讯】74岁男性患者,2型糖尿病病史25年,在其他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Ⅳ期”。2021年3月8日到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就诊。患者诉平素四肢、前胸后背、头面部皮肤瘙痒,痒势甚,反复发作,以夜间为主,肤干易脱屑,部分可见肌肤甲错,易感疲惫,乏力,口干渴,纳呆,难入寐,大便黏腻,1-2天1次,小便黄。舌暗红,有裂纹、瘀斑,苔黄厚腻,脉弦滑。中医诊断:消渴病,辨证当属肝肾亏虚、血虚风燥、痰瘀互结。李达主任经中医辨证论治,予当归饮子加减,以补肝肾益精血,活血化痰祛风。1付中药后,患者反馈瘙痒明显缓解,嘱继续服用巩固治疗。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无明显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皮肤阵发性瘙痒,痒无定处或局限于身体某些部位,以阴部、肛门周围、头皮、小腿较为常见。无原发皮损,反复搔抓可见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和苔藓样变等继发皮损,甚至继发感染引起毛囊炎、疖、淋巴结炎等,易反复发作。

皮肤瘙痒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引起糖尿病皮肤瘙痒的原因包括微血管障碍、神经损害、代谢障碍、皮肤干燥等,少数患者可能有皮肤感染。关于皮肤瘙痒症的治疗西医除对原发病的治疗外,多用皮质类固醇、抗组胺、局麻药类等药物治疗;而对糖尿病皮肤瘙痒的治疗,西医一般控制血糖为主,兼以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对症使用抗组胺药或外用止痒药。

皮肤瘙痒中医称之为“风瘙痒”,历代中医文献根据不同皮损及发病部位有不同名称,如“痒风” “阴痒”等,现统称之为风瘙痒。《外科证治全书·痒风》记载“遍身瘙痒,并无疥疮,搔之不止”。《河间六书》和《儒门事亲》中提到了消渴患者可发生疮癣、痤痱之类的皮肤病。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李达认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既与老年人特征的生理变化(免疫衰老、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神经病变)有关,也与消渴的病理改变(微血管障碍、神经损害、代谢障碍、皮肤干燥、感染)有关。老年和消渴两大因素相互影响,有的可能以老年因素为主,有的也可能以消渴因素为主。其病机要点:1.老年人体质渐衰,年过六十精气自半,精血同源,肝肾精血生化不足,血虚生风;2.消渴病迁延不愈,久病致肝肾亏虚,阴虚内热生风,再则燥热之邪伤津耗气,损耗阴液,无以濡养肌肤组织,燥胜则干,风动则痒;3.久及脾肾,致气阴两虚,脾失运化,内生痰湿,湿蕴化热,湿热困阻;4.病程日久,血行瘀滞,瘀血内生,络脉失畅。李达:“老年糖尿病患者诸脏皆损,常多病同见,久病不愈,并发症多,病情复杂,辨证要首辨虚实,其中虚多、实少、虚实夹杂最常见;治疗宜补肝肾益精血,活血祛风。无论补虚还是治实,都当参《医宗必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道理,因虚者参以补肝肾益精血,因实者参以活血行血。”

皮肤瘙痒症预防与调护:

皮肤瘙痒症容易诊断,但是治疗关键在于寻找病因,去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有利于本病的缓解和痊愈。此外,注意保湿润肤,忌强碱性皂液清洁,避免搔抓和热水烫洗等,贴身穿纯棉内衣,忌食辛辣发物,调畅情志,避免劳累。(段玉香 李达)

冬季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怎么办?中医教你这样应对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月22日讯(通讯员 卓莉莉 魏雪乔 王小运 全媒体记者 徐媛)天气寒冷、气候干燥,“皮肤瘙痒症”常常在这个时候攻击糖尿病患者,顽固的瘙痒让患者心烦气躁、寝食难安,进而导致焦虑失眠及血糖波动;还有些患者因为过度抓挠,导致皮肤破损与继发感染。皮肤瘙痒虽然不会致命,但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血糖控制影响颇大。那么,中医如何看待和治疗这种皮肤瘙痒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专家详细介绍了中医对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的治疗方法。

从生活方式来看,中医提倡饮食清淡,应尽量避免饮酒、辛辣食物等。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鲜蔬菜、低升糖指数的水果等。控制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摄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豆类等,有助于皮肤的修复。

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健康。运动时要注意不要过度出汗,以免皮肤瘙痒加重。推荐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轻度运动,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促进气血流通。

瘙痒有时是一种自觉症状,其发作及轻重程度与患者的精神、情绪密切相关。心情舒畅可以促进身体的内分泌平衡,有利于减轻皮肤瘙痒的症状。瘙痒发作时还可采用移情法、音乐疗法等转移注意力,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与家人和朋友多交流、参加社交活动等缓解情绪压力。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勤换衣,避免过度清洁及使用刺激性的洗浴用品和化妆品。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 避免过度揉搓皮肤。平时可在皮肤上涂抹维生素E或甘油等没有刺激性的油膏,以保持皮肤的滋润。

敏感体质人群注意避免接触常见的过敏原,如海鲜、花粉、尘螨等。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遇到皮肤瘙痒问题时,不仅要关注血糖的控制,还应考虑整体生活方式的调整,采用中医药和外治疗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改善皮肤状况,缓解及治疗皮肤瘙痒的发作,提高生活质量。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外治疗法:

1.中药泡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煎汤泡洗患处,可起到消炎止痒的作用。如用苦参、黄柏等中药煎汤泡洗,适用于湿热型皮肤瘙痒。

2.中药熏蒸,利用中药煎汤后产生的蒸汽熏蒸患处,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皮肤瘙痒的症状。熏蒸时要注意避免烫伤皮肤,水温以37~40℃为宜,时间20~30分钟,严防烫伤。

3.中药药膏涂擦,根据病情选择中药制成药膏外涂患处,通过皮肤吸收药效,起消炎止痒的作用。如用黄连膏外涂能清热解毒止痒,适用于湿热型皮肤瘙痒。

4.穴位按摩、针灸疗法,平素可选择血海、风市、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丰隆、中渚、内关等穴位按揉点穴,也可选择针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