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糖检测(糖尿病血糖检测时间点)
血糖应该怎么测?教你打开血糖监测的正确姿势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中无法避免的一环,但亲爱的糖友们,您感受了“十指连心之痛”,但您的血糖监测做对了吗?下面我们简单梳理了一些正确监测血糖及减轻疼痛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01测血糖前先用温水洗手,自然晾干,手指下垂或甩手,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02建议第一滴血弃掉不要,使用第二滴血进行监测。
03指尖采血前一般使用酒精消毒,但酒精过多或没有擦拭干净,穿刺后,残留酒精刺激伤口会引起疼痛,建议消毒待干或擦拭干净后再测。
04监测血糖时,选择合适的血糖仪,并选择直径最小的针,根据皮肤薄厚选择针刺的深度,不要太浅也不要太深。(针扎得过浅,流出来的血过少,会导致采血量不足,需更换部位重新穿刺,增加疼痛。一次性采血针调节进针深度不合适,针扎得过深,疼痛会明显加重,也会增加糖友的心理压力)。
05监测血糖时,注意轮换手指测血糖,原则上每个部位每天只能测一次。有些糖友喜欢频繁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不轮换手指,导致采血部位不均匀,局部皮肤没有完全愈合而导致皮肤淤血,疼痛感会增加。
06监测血糖时,应优先选择无名指、小指和中指,其次可选拇指和食指,同时避免扎指尖。建议捏紧远端指节,根据皮肤厚度调整进针角度,在指腹偏侧面穿刺。不同手指疼痛感有差别,不同手指及不同部位神经分布不均一,疼痛感也有差别。
07监测完血糖后,用棉签轻压伤口,不能揉搓(按压方式不正确或没有持续按压,皮下会继续渗血,可能形成淤血,引起疼痛)。
08监测血糖过程中,可以和家人聊天或听音乐,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血糖#
专业护师详述!糖尿病患者该如何监测血糖?转发收藏!
据科普中国消息,近年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已高达 11.9%,且发病日趋年轻化。根据 2021 年的数据统计,我国 20 岁至 79 岁的糖尿病患者有 1.41 亿人,是糖尿病第一大国。
对于糖尿病患者和患者家属来说,日常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血糖控制和监测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然而很多患者和患者家属对于血糖的日常控制和监测缺乏科学的了解和认识,有时使病情未能得到良好控制。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血糖监测。
01
不同患者有不同控制标准
血糖的自我监测是糖尿病自我管理效果的试金石,可以指导饮食,评估用药效果,也是动态反应防控效果最便捷的方法。
那么,血糖值控制在什么范围最合适呢?
其实血糖控制目标的个体化非常强,不同人群、不同治疗方法、不同身体状况,控制目标会不一样,具体分为严格控制、一般控制和宽松控制。
1. 需要严格控制的人群
严格控制指的是空腹或餐前血糖:4.4~6.1 mmol/L;餐后2小时或随机血糖:6.1~7.8 mmol/L。
新诊断、无并发症及伴发疾病的非老年患者、降糖治疗无低血糖风险患者,以及接受过精细手术(如整形)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严格控制血糖。
2. 需要一般控制的人群
一般控制指的是空腹或餐前血糖:6.1~7.8mmol/L;餐后2小时或随机血糖:7.8~10.0mmol/L。
择期大、中、小手术患者、器官移植手术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同时伴有稳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需要一般控制血糖。
3. 只需宽松控制的人群
宽松控制的标准为空腹或餐前血糖:7.8~10.0 mmol/L;餐后2小时或随机血糖:7.8~13.9 mmol/L。
低血糖高危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入院患者、中度和重度肝肾功能不全者、预期寿命不足 5 年(如癌症等)患者、75 岁以上人群,以及精神或智力障碍者,可进行宽松控制。
4. 如何确定血糖控制目标?
血糖控制目标需要根据具体年龄、糖尿病病程、并发症等决定,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大部分健康的老年患者,空腹血糖小于 7.0 mmol/L,非空腹血糖小于 10.0 mmol/L。
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慢性并发症,或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空腹血糖小于 8.0 mmol/L,非空腹血糖小于 11.1 mmol/L。
年龄超过 75 岁、频繁发生低血糖、生活不能自理或预期寿命有限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进一步放宽,建议空腹血糖小于 10.0 mmol/L,非空腹血糖小于 14.0 mmol/L。
02
给自己开一张“监测处方”
1.什么时候需要监测血糖
血糖控制平稳的患者:一周测一次七点血糖,三餐前、后及睡前,可不在同一天测。
血糖控制很差的患者:每天都测七点血糖,直到血糖控制平稳为止。
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可以根据需要有目的的监测血糖,调节饮食和运动。
口服降糖药患者:可以每周监测 2~4 次餐前或餐后血糖,就诊前一周内连续监测三天的七点血糖。
特殊情况:当出现低血糖、调整用药或血糖升高时,要随时监测血糖,短期内增加血糖监测的频次,直到血糖平稳控制为止。
2.常用的血糖检测方案
四点血糖:监测时间为三餐前、睡前,适用于正常饮食情况下,每日 1~2 次胰岛素注射或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
七点血糖:监测时间为三餐前、三餐后 2 小时、睡前,适用于正常进食情况下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或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
每 4~6 小时血糖:适用于肠内或肠外营养的饮食前提下,应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皮下注射给药(含胰岛素泵)的患者;也适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缓解期。
每 1~2 小时血糖:适用于静脉胰岛素输注或 ICU 患者,无论何种进食方式,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性期需要每 1 小时测量一次。
老年患者的血糖监测频率参照一般人群的要求,实行个体化的监测方案。
3.除了血糖,还需要监测什么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是小于 7.0%,治疗初期或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建议每三个月查一次;当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后,可延长为每六个月查一次。
尿酮体:当血糖持续升高时、短期内频繁发生低血糖时、面色潮红、呼吸急促时,出现腹部疼痛、恶心呕吐时,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时需要检测酮体。当尿液中出现酮体的时候,一定要接受医生治疗的建议,不可轻视。
微量白蛋白:每年至少检查一次。
血脂:高血脂的患者至少每三个月检查一次,糖尿病患者至少半年检查一次。
眼底检查:糖尿病患者在第一次就诊时做一次眼底检查,以后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03
血糖仪该如何用?
血糖仪简单易学,在糖友们居家护理或有不适症状时,可以快速测出血糖,为治疗提供依据,是糖友们的好帮手。血糖仪价格一般在几百到一千元以内,一般家庭都能承受,建议糖友们都为自己配备一台。
1. 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步骤一:准备好 75% 酒精、无菌棉棒、血糖仪、试纸、采血针。
步骤二:取出试纸,手指不要触摸试纸的测量区,将试纸放入血糖仪中。
图片来源:魏丽丽
步骤三:用75%酒精消毒指腹侧面。
图片来源:魏丽丽
步骤四:等待酒精干燥后,用采血针按压采血,将用完的采血针放入坚硬不易穿透的容器内,如易拉罐、罐头瓶、茶叶盒、矿泉水瓶等。
图片来源:魏丽丽
步骤五:要用干净的棉签抹去第 1 滴血,将第 2 滴血滴入试纸中,等待血糖监测仪出结果。
图片来源:魏丽丽
图片来源:魏丽丽
步骤六:用洁净棉球按压穿刺部位一到两分钟止血。
2. 即时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
采血时不要用力挤压采血部位,容易使得数值偏低。
扎针时第一滴血注意一定要拭去,因为第一滴血一般含有更多的组织液,影响结果。
选择采血量的时候,应不多不少,这样既可以减轻疼痛也能保证数值的准确性。
不可选择对监测有干扰性的消毒剂,如碘伏等。
若血糖数值异常,应重复监测一次,必要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
3. 采血部位的选择及轮换
重复在同一手指或部位采血,容易引起手指疼痛加重,增加恐惧心理,也能影响采血口的愈合,造成“蜂窝手指”。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手指轮换采血的方法,能有计划地轮换采血手指和采血部位,给手指充分的愈合时间。
制图:魏丽丽
区域划分:将末梢采血部位分为四个等分区域,并按顺时针顺序轮换。
间隔距离:每次采血点距离上一次采血点,至少间隔0.3厘米,避免重复的组织损伤。
双手轮换:单号左手双号右手,左边一次,右边一次,部位对称轮换。
血糖检测时间对应部位轮换:空腹—大拇指,早餐后-食指,午餐后—中指,晚餐后—无名指,睡前或其他时间—小拇指。
采血部位的轮换,要建立在采血部位健康的基础上,如果有不适合采血的情况,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
制图:魏丽丽
出品:中华护理学会
作者:魏丽丽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主任护师 中华护理学会内科专业员会副主任委员
审核:赵芳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护师
临床医生说科普丨血糖多少可以确诊糖尿病?
临床医生说科普之王医生科普时间到
今天和大家来聊聊“血糖与糖尿病”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人数众多而且逐年递增。糖尿病病人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增加约4到5倍!那么,血糖多少才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呢?
1
空腹血糖超过7,任意时间抽血血糖超过11.1,OGTT试验2小时血糖超过11.1。符合以上任意一条即可确诊!
2
糖尿病的前期,如果不控制很容易发展为糖尿病。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在6.1到7之间。糖耐量受损~OGTT试验2小时血糖在7.8到11.1之间。由于以上两个情况很容易发展为糖尿病,请大家一定要高度关注“糖尿病前期”。
3
注意️:单纯依靠空腹血糖的检查会漏诊百分之80的早期糖尿病患者。
内容来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王戬萌医生
来源: 吉林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