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仪(糖尿病康复仪作用)
嗨!七点出发丨这款神器宣称能治百病 糖尿病人用一年后血糖不降反升
1.12日至16日,习近平将对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五次峰会。
2.近日,我国江南、华南等地持续强降雨,贵州、江西、广西、福建等地不同程度受灾。9日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针对江西吉安、上饶等地紧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并调拨2000顶帐篷、1万张折叠床和2万床棉被。
无人机航拍江西吉安市泰和县石山乡上居村、洲下村(图片来源:中国青年网)
3.日前,农业农村部表示,全国已收获冬小麦1.74亿亩,进度过半,黄淮海主产区机收率超过98%。
资料图(图片来源:央视网)
又到夏收时,开启农忙模式。
4.9日,银保监会针对市场上关于部分中小银行风险的传言表示,个别机构的行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金融管理部门已及时予以纠正,对相关机构和责任人也进行了警告和惩戒。
5.近日,应急管理部第二轮全国化工企业明查暗访在浙江、山西、江西、湖南、云南、重庆、广东7个省份持续开展。检查中暴露出一些企业存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重大风险管控不到位、人员素质低等突出问题。
绷紧安全弦,防患于未然。
6.文化和旅游部9日公布,2019年端午节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 9597.8万人次,同比增长7.7%;实现旅游收入393.3亿元,同比增长8.6%。
你的小长假还愉快吗?要收心上班啦。
总台 • 独家
老年人被邀请体验治百病神器,结果却出乎意料。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每周质量报告》栏目调查发现,有一款号称能净化血液、治疗百病的高电位治疗仪,价格不菲,但糖尿病患者使用一年多后,血糖不降反升。执法人员发现,不仅治疗仪的九大功能都是虚构的,连典型病例、荣誉证书都是假的。
1.9日,随着江苏、海南的考生结束了为期3天的高考,2019年全国高考落下帷幕。10日起高考将进入阅卷阶段,预计到本月下旬,各地考生可以陆续查询高考成绩。
8日,高考结束,老师和同学在母校合影留念。(图片来源:IC photo)
2.10日,西北地区东南部、江南中东部和南部、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大部等地区有中到大雨。东海南部部分海域风力可达8级、阵风9级。除了降雨,华南一带的“焖蒸”模式也不甘示弱。未来两天,广东中部、广西西南部、海南还有高温出没,再加上相对湿度大,体感温度将远超预报的气温。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3.在加拿大相关部门的公告中,包括参天FX以及PC在内的多款日本眼药水被要求在其境内下架。而在国内的电商平台上,上述眼药水均有销售,且备受欢迎。专家表示,这几款眼药水主要成分里的“四氢唑啉”等成分对心血管会造成一定压力。
某APP上关于参天FX产品的内容(图片来源:微博@中国新闻网)
4.安徽警方打掉一个地跨安徽、江苏、湖北三省的网络赌博团伙,在17个窝点内现场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8名,涉案赌资高达1.28亿元。该团伙以游戏为载体,利用游戏内的“打怪兽”“合成装备”“猜坐标”等游戏环节进行网络赌博,使用直播软件招揽赌客下注。
打着网游幌子,干着犯罪勾当,严惩不贷!
5.51岁厦门大学保安周德新,白天是同学眼中的“蹭课大叔”,夜晚是校园“守护者”。他“黑白两班倒”,5年里通过40多门考试,即将获得厦大法学学士学位。他说,“北大有个保安读了北大,我这个厦大保安为什么不能读厦大?”
周德新(图片来源:微博@央视新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知识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6.天文专家介绍,本月10日将发生“木星冲日”天象,届时,木星将达到全年最亮,我国感兴趣的天文爱好者整夜都可对这个太阳系的“大个子”进行观测。
1.美国和俄罗斯军舰在太平洋险些相撞事件引发口水战,双方互相指责事故是由对方不当行为引起。俄方称已向美方提出抗议,美方则指俄方军舰行动“不安全,不专业”。
2.近日,伊朗媒体公布了一处地下导弹工事。不光内部细节大尺度曝光,而且导弹发射画面也首次公开。
3.法国媒体报道,2018年法国总统马克龙访美期间送给美国总统特朗普一棵橡树,当时二人合种在白宫前的草坪上。这棵“友谊之树”,现在在美国的“监护”下死了。
2018年4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法国总统马克龙一起种下“友谊之树”(图片来源:IC photo
不知道是不是水土不服啊……
4.近日,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圣家族大教堂”(圣家堂)宣布,在历经137年后,终于获得官方核发建造执照。圣家堂于1882年开始动工兴建,每年吸引超过400万游客参观,更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圣家族大教堂(图片来源:IC photo)
这算是史上最长“违建”吧。
8日,山东滨州北镇中学高三考生们结束高考后,在班级内举行了最后一次班会。班会上,老师为每名同学颁发毕业证书,并且,将同学们进入高三前一年写给自己的信发给了同学们。高中虽毕业,青春未散场。(图片来源:IC photo)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他引用了“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经典,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出自南宋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大意是说,深夜躺在床上听着风雨交加的声音,千军万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征战疆场的景象闯入梦境,表达了诗人希望用实际行动来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感。
健步如飞的人或能多活15年
近日,一项最新发布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走路速度快,或可能更长寿,甚至比走路慢的人的预期寿命多15年。
报道称,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生物银行2006年至2016年间平均年龄为52岁的474919人的数据,结果发现,健步如飞的女性预期寿命为86.7~87.8岁、男性预期寿命为85.2~86.8岁。而走路慢的女性的预期寿命是72.4岁,男性是64.8岁。
研究表明,即使快速行走者严重超重,预期寿命仍比走路慢的人要高。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走路越快意味着运动越多,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行走者免受高血压、肥胖和不活动的影响。
不过研究人员也表示,该研究只证明了走路快与预期寿命的相关性,但并不能表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中国新闻网)
52岁大叔第23次参加高考:曾年入百万仍不弃大学梦
今年52岁的梁实将迎来他人生中第23次高考。而他表示前22次成绩都不理想,今年感觉可以上一本线,目标是四川大学。梁实多年从事建筑材料行业,曾年入百万,认为文凭很重要,要实现梦想,不被世俗左右。对此,你怎么看?
糖尿病人依赖的家用血糖仪,准确度到底如何?我们实测了10款
老爸评测联合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计量院)、官方权威媒体杭州网,一道进行了一次家用血糖仪评测。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数字传媒中心与浙江经视合办的《市场周刊》栏目也对本次评测进行了跟踪报道。
通过和粉丝朋友们征集,我们共选择了 10 款市面上常见、销量高的便携式血糖仪,样品信息如下:
这篇文章将从产品原理、评测环节、实验结果、注意事项、选购建议五个方面来展开,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一、 产品原理
尽管市面上有着各式各样的血糖仪,但根据我们和浙江经视《市场周刊》栏目的走访调查发现,不少患者对它的准确性存在着质疑。
不同品牌的血糖仪之间的检测结果不同,血糖仪和医院的检测结果也不一样,那么这其中的差距是从何而来的呢?
便携式血糖仪测量的是“指尖末梢全血血糖”,而医院检测的是“静脉血浆血糖”。
前者(全血)含有红细胞,而后者(血浆)则是去除了红细胞,而红细胞的葡萄糖含量较低,其中差异由此可见。另外指尖末梢和静脉血的红细胞压积和氧含量不同,也会影响血糖值。
为了大家能够挑选到优质血糖仪,有效地进行疾病管理,我们先给大家科普一下血糖仪的工作原理:
因此,转化过程的准确程度也将会影响血糖仪读数的准确度。
根据国家标准GB/T 19634-2005 《体外诊断检验系统 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规定,血糖仪允许偏差在±20%。
那么即使两个品牌的血糖仪测量的结果相差 40%,也有可能两个结果都是“对的”。
二、评测环节浙江省计量院参考医院常用的校准方法,为本次评测设计了以下方案:引入参考分析仪,解决了用血清表物直接核查血糖仪的不适用问题;
计量院工程师 解卓丽 对参考分析仪的解读
考虑到消费者日常使用血糖仪测量时,采用的是指尖末梢血。所以,本次对每位志愿者取一定量指尖末梢全血进行比较。
01 参照标准本次参照的标准如下:
目前便携式血糖仪对应的国家标准为GB/T 19634-2005 《体外诊断检验系统 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该标准是由2003年版的国际标准ISO 15197《体外诊断检测系统-用于糖尿病管理的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转化而来。
而从文章开头的样品信息图中,我们可以得知部分样品执行的是ISO 15197:2013,后两者的区别是在最新版的国际标准中,准确度要求更高,缩小了允许的误差范围。
所以本次血糖仪的评测,我们参照最新版本标准ISO15197:2013的要求。
02 实验环节实验地点:浙江省医学计量与质控联合实验室
实验对象:10名志愿者(实验小组征集而来,包含血糖正常和高血糖患者)
操作人员: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确保采血方法的准确性)
事前准备:
根据10款血糖仪要求的红细胞压积范围,事先在医院对志愿者进行了血常规测试,确保志愿者红细胞压积都在 35%-50% 范围内。
参考分析仪核查:
用不同浓度梯度的血清葡萄糖标准物质核查参考分析仪,结果表明准确度良好,可以作为血糖标准值。
操作过程:
1. 对每位志愿者取一定量指尖末梢全血,一部分用参考分析仪进行测试,重复3次平行取平均值,经过每位志愿者红细胞压积校正后,得到血糖标准值。
2. 剩余血样按照血糖仪说明书,依次用 10 台血糖仪进行测试,每位志愿者的血样各测量 3 次,分别取其平均值,得到血糖仪测量值。
3. 另外,采集 5 位志愿者饭后 1 小时重复进行测试,以获得不同浓度范围的血糖结果。
用血糖仪测量值与血糖标准值比较得到误差,可知该血糖仪的偏差情形(准确度)。
将不同志愿者的测试结果,按照血糖浓度高低,分为低血糖浓度(低于5.55mmol/L)和高血糖浓度(高于5.55mmol/L)两组。
低血糖浓度的参考允许误差为 ±0.83mmol/L,高血糖浓度的参考允许误差为 ±15%。
根据 10 位志愿者反馈出的 15 组检测数据,我们给每款血糖仪样品均绘制了误差点分布图。
图中两条曲线代表的是误差限制,而每个点代表每一次测量的误差值。
如果点在两条线中间,就代表这次测量结果符合要求;这个点如果在两条线外面,就代表这一次的测量超差。
根据检测结果,我们邀请计量院的陈灿博士进行了分析解读:
实验结果表明,10 款血糖仪的总体测量结果表现良好,其中 4 款血糖仪出现了一定的超差(超过标准限定值)。
由此可见,血糖仪仅可用于患者空腹血糖的监测及记录一段时间内的血糖变化。不能代替实验室、医院的血糖检测结果,作为调整用药的标准以及确诊依据。
三、为什么要做这次评测?从 1980 年至 2017 年,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从 0.67% 飙升到 11.2%。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的《全球糖尿病概要(第九版)》中指出:
截止到2019 年,在 20 岁到 79 岁的人群中,中国糖尿病患者约为 1.164 亿人,位居全球第一。
也就是说,我国约每 13 人中就有 1 人患有糖尿病,患病率之高,确诊人数之多,可见一斑。
对于糖尿病、高血糖和妊娠期糖尿病人群来说,“测血糖”同吃饭、睡觉一样,早已成为日常。
因便携式血糖仪具有操作简单、检测迅速、采血量少且痛苦小等优势,成为了许多“糖友”的家中必备。
一款“好用”的便携式血糖仪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似乎成了“保命符”一般的存在。
而对于网友@用户7524087011的父亲来说,却并非如此……
发帖的网友是云南某城人,他说父亲一直用某品牌血糖仪测血糖值。使用期间检测结果长期居高不下,导致父亲精神非常紧张,从而不断地增加降糖药量。
随后,父亲出现全身虚弱无力的情况,只能住院治疗。但经医院复查后,却发现二者存在着 40% - 60% 的误差。
父亲实际血糖值为 15.4mmol/L,而血糖仪却显示为 25.1mmol/L。由于肺部感染,免疫力低下,这位网友的父亲最终不幸离世。
造成这场悲剧的直接原因,虽不是血糖仪本身,但这位父亲在被血糖仪读数误导期间,一个原本 160多斤的壮汉,被生生地饿脱了形,夜不能寐,遭受着本不应该承受的身心折磨。
生命之重,作为家人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看到网友@用户7524087011的文章后,联想到我们也有很多粉丝朋友提出评测血糖仪的需求,于是老爸评测联合各方,开展了这次血糖仪评测。
除便携式血糖仪本身的度数偏差,我们平时在测量血糖时的操作不当,也会影响其结果。
我们给大家总结了“血糖仪使用小贴士”供大家参考:
1.应注意其厂商是否正规,不要轻信产品推销,购买三无产品。建议选择有售后保障服务、方便购买配套试纸的口碑品牌;
2.优先选择电化学法血糖仪,误差较小,减少重测几率,避免对患者造成误导;
3.建议选择虹吸式采血的血糖仪,操作更加简便,不会因血量过多、过少造成结果偏差;
4.选择带有记忆功能的血糖仪,方便观察、记录血糖变化;
5.视力不好、父母长辈建议选购屏幕大、读数快(6秒内可出结果)的血糖仪,方便快捷。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来说,扎针、吃药、控制饮食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日常。
而便携式血糖仪,只能作为日常监控血糖变化的工具,而不是诊断病情的依据。
如读数频频异常,则应及时就医,根据医院血糖检测情况和医嘱增减用药。
高血糖、糖尿病作为慢性疾病,一旦确诊,极有可能将会跟随终生。
它就像一头心性不定的猛兽,可能一口奶茶、一块饼干就能让他残暴肆虐,将你的身体拖拽到悬崖边上,只待一阵风吹过,就能让人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它带给人的打击是层层递进的,好不容易熬过了这一关,又给人狠狠一击,让人的情绪不断重建又崩溃,循环往复。熬到最后,失了心气。
我们把它看作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殊不知却是种种意料之中的累积。除了寻医就诊、配合治疗,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永远都是治病的良药。
迈过了心里这道坎,回头再看的时候,也许你会发现,其实生活的改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境由心造,物随心转;心若强大,不惧路艰;心若晴空万里,则处处皆是风景。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37(04):311-398.
[2]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全球糖尿病概要(第九版)[R].IDF全球糖尿病概览
[3]GB/T 19634-2005, 体外诊断检验系统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S].
[4]ISO 15197《体外诊断检测系统-用于糖尿病管理的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5]张矩.探讨维生素C对血液检验中部分检验项目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3):80-81.
这类号称不打针不吃药就能降糖的产品,不能轻信!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是越来越高了,
这可谓是一件大好事啊,
但是,与此同时,
我国糖尿病患者也是越来越多了......
为了治疗糖尿病,
人们可谓是绞尽脑汁想办法了,
于是乎,还出现了这么一种东西
↓↓↓
市场上,有一种降糖仪,也称糖尿病治疗仪,宣称可以通过激光、红外线、电流、电磁波等刺激穴位,降低血粘度、清理血管垃圾,从而起到降血糖、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糖尿病治疗仪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NO!
不少新闻报纸都对此持否定态度的!
赵同峰主任也表示,降糖仪治疗糖尿病,不靠谱。在医院里,并不会用降糖仪治疗糖尿病。
生理疗法根治糖尿病,不可信
可是,降糖仪的广告说得可好了:“现代电子技术配合传统医学,恢复胰岛功能”。为什么说不靠谱呢?我们来看一看降糖仪的常见噱头。
◆磁疗、激光、电脉冲:最多仅能促进血液循环
这些物理刺激,也许对放松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有一定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控制血糖。目前也没有临床实验能够证明降糖仪有效。赵同峰主任强调:“糖尿病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
◆红外线热疗:当心烫伤了
糖尿病往往会影响皮肤的温度感知功能,患者对高温不敏感。使用热疗时,如果未能控制好温度,很容易发生烫伤。
◆穴位刺激:或许能减轻症状
从中医的角度说,刺激特定穴位,可能对糖尿病患者的某些常见症状,如手足麻痹、睡眠不好等,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哪怕中医,也没法彻底治好糖尿病。
赵同峰主任总结道,目前在国际上,公认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方法,是药物和胰岛素。并且,许多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治疗并不仅仅是控制血糖,还要预防和治疗其它疾病,降糖仪做不到这一点。
停药了,后果很严重
据国家食药监局官网显示,得到国家审批的糖尿病治疗仪,适用范围是“配合药物,用于Ⅱ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
看清楚了,使用降糖仪,必须得“配合药物”,降糖药绝对不能停。降糖仪广告宣传的“不打针不吃药”,那妥妥是夸大了。
赵同峰主任强调,若听信广告随意停药,很可能会让血糖陡然升高,产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进而导致昏迷,危及生命。
此外,糖尿病得不到药物有效控制,还可引起多种并发症,涉及心、脑、肾、眼、足等多个器官。糖尿病足就是最常见的一种。由于糖尿病会破坏人体的愈合能力,糖尿病足患者最初可能只是一个小小溃疡、水泡,但因难以愈合,伤口可能不断扩大,引发整个下肢感染、溃烂、坏死,最后不得不切除。
链接:高糖准妈妈,用药也不必担心
有些孕妈妈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是因为担心降糖药对胎儿有害,才用降糖仪。
赵同峰主任表示,其实可以选择打人类胰岛素,“它跟人体内本身有的胰岛素是一样的,很安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极少。”即使是药物治疗,准妈妈也不用太担心,医生会谨慎地选用对孕妇和胎儿都安全的药物。
本文指导专家
内分泌科赵同峰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曾作为访问学者到澳大利亚Deakin University学习。
学术专长:擅长糖尿病、肥胖症、尿崩症、痛风、骨质疏松、高脂血症、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垂体瘤、肾上腺疾病、继发性高血压等代谢性及内分泌性疾病的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 周四上午
本文来源于《中国家庭医生》
记者:王若兰
部分图片来源于摄图网、搜狗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