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长疙瘩痒(糖尿病人起红疙瘩奇痒是什么原因)
糖尿病皮肤瘙痒,咋用中药治?
糖尿病
皮肤瘙痒症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临床表现为以皮肤瘙痒为主,或伴有继发性抓痕、结痂、色素沉着及继发湿疹样和苔藓样变等,亦可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在西医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汤剂可有效缓解糖尿病皮肤瘙痒症。
糖尿病皮肤瘙痒可分为局限性瘙痒和全身性瘙痒。局限性皮肤瘙痒常属于中医的“阴痒”、“肛门作痒”等,全身性皮肤瘙痒可归为中医“风瘙痒”、“痒风”等范畴;若抓破皮肤,血痕累累,则称为“血风疮”。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皮肤瘙痒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以血瘀风动为标,以肝、脾、肾亏虚为本,临床治疗时大致分成五种证型。
风热郁滞肌肤证
突起风团、丘疹、瘙痒、灼热等,周身皮肤瘙痒剧烈,病情缠绵,皮肤肥厚呈苔藓样变,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治法:解表清热,消风止痒。方药:乌蛇祛风汤加减。
血热动风证
手足瘼癃,皮肤掀红瘙痒,剧者搔破后可有血痕,受热痒增,遇冷痒减,伴有口干、心烦,夏季高发,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法:凉血清热,消风止痒。方药:止痒熄风汤加减。
阴虚血燥证
皮肤干涩,瘙痒,抓痕,血痕满布,舌红,苔薄或少,脉弦细。治法:养血润燥,消风止痒。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下焦湿热证
小便淋漓灼痛,皮肤瘙痒,好发于下身,舌红,苔白腻或薄黄腻,脉弦滑。治法:清热祛湿,消风止痒。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瘀血内阻证
局部出现青紫肿块、疼痛拒按,皮肤瘙痒剧烈,抓破后乌血流溢,皮疹呈暗红色,散布全身,或凝聚结块,或融合成片,舌质暗,苔薄,脉细涩。治法:活血化瘀,消风止痒。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链接:外治瘙痒亦有方
穴位注射:对外阴瘙痒者,可取会阴、血海(双侧)、肝俞(双侧),用异丙嗪做穴位封闭。
苦参酒外洗:苦参、百部、野菊花、凤眼草、樟脑,将前四味药装入大口瓶内,加入75%酒精(或白酒)5000mL泡7天后去渣,然后加樟脑溶化后备用。用毛笔外涂瘙痒处。若女性外阴瘙痒,可用苦参、蛇床子、石榴皮、明矾水煎后洗患处。
文/空军总医院皮肤科 徐丽梅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
糖友起疹子,不都是过敏!真菌感染、脂质代谢异常、神经病变等都会导致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杨淑霞
春季是皮肤病高发时段,糖友出现的各类皮肤异常,常会被简单地认为是过敏。对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杨淑霞说,糖尿病有很多并发症,有些就可能表现在皮肤上,如果仅当过敏就会贻误病情。
皮肤瘙痒。糖友皮肤发痒,可以是全身泛发或是局限于身体某些部位。其可能原因主要有三:神经病变、皮肤干燥或是糖尿病导致肾损害后引起的瘙痒。糖尿病合并的瘙痒一般较为顽固,可以没有任何皮疹,普通的止痒治疗对其效果不好。需提醒的是,北方春天风较大,再加上目前处于抗击新冠肺炎阶段,洗澡、洗手次数增多,可能会使干燥加剧,从而加重瘙痒症状,甚至引发乏脂性湿疹;糖友干燥问题严重导致手脚干裂,尤其是脚后跟,若护理不及时就易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皮肤温度升高,严重者可能发生坏死性筋膜炎,甚至导致溃疡。
发疹性黄瘤。这种情况多是糖尿病合并脂质代谢异常引起的,是一种全身散发的黄红色小疙瘩(即结节或丘疹),因此常被人误以为是过敏起的皮疹。实际上两者有比较明显的差别:过敏导致的皮疹通常为红色,质地一般不硬,有瘙痒;发疹性黄瘤摸起来略硬,且表面有光泽,一般无瘙痒。
皮肤潮红。这一般是由于皮肤毛细血管弹性比较差和异常扩张,导致皮肤出现持续性潮红斑,好发于面、颈和上肢。过敏性红斑会伴发瘙痒,远离过敏原后,红斑会消失;糖友的这类潮红不痒,在血糖控制后可缓解。
真菌感染。天气转暖,糖友某些部位出汗较多,再加上糖友机体抵抗力差,容易引发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性间擦疹,好发于大腿根、乳房下、腋下,局部皮肤出现红斑、小丘疹或小脓包;手癣、甲癣、脚癣也容易在此时加重,还可传染到大腿根、臀部、脸部等处。糖友如果把以上情况当成过敏涂抹激素药膏,会使皮损扩大,并使原本的表现变得不典型。因此,当糖友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请医生鉴别。
细菌感染。在天气潮热、皮肤清洁卫生不够时更易继发细菌感染,大大增高毛囊炎、疖肿等的发生几率。
病毒感染。春季也是一些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如带状疱疹等。它可发生在身体任何地方,表现为群集的红色丘疹、丘疱疹和水泡。大多数患者在皮疹出现前几天甚至几周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麻木、刺痛、灼痛、跳痛以及瘙痒等症状。
为了防止糖友出现皮肤问题,引发严重并发症,杨淑霞给出了以下建议:1.严格控制血糖;2.饮食搭配要合理;3.注意身体养护,糖友皮肤易干燥,在洗澡、洗手、洗脚后要及时涂抹润肤产品;皮肤某些容易潮湿浸渍的褶皱部位,应保持清洁和舒爽,可适当用些爽肤粉,穿纯棉衣物。4.及时处理。发现皮肤问题应及早就诊。▲
颈背冒出许多不疼不痒的“疙瘩” ,医生:这是血糖过高在“报警”
医生正在给徐阿姨检查身上的皮疹。
长江日报融媒体2月26日讯 颈背部突然冒出许多不疼不痒的“疙瘩”,到医院看诊被告知是血糖过高在“报警”,一查果真就是糖尿病。2月26日,拿着自己的血糖结果报告单,徐阿姨这才相信。
64岁的徐阿姨住在东湖风光村,25日晚洗澡时,她突然摸到自己颈背部长了不少“疙瘩”,叫来女儿一看,全是米粒大小。尽管不疼不痒,但是有碍美观。担心得了皮肤病,第二天一大早,她就找到附近的武汉市东湖医院,想弄清楚原委。
接诊的内科主治医师胡芬仔细检查后,听说徐阿姨没有吃早餐,建议她先去测一下空腹血糖,结果显示空腹血糖高达13.9mmol/L。进一步糖耐量试验等检查后,徐阿姨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
“她身上的小疙瘩叫糖尿病黄瘤,是高血糖引起的皮肤改变。”胡芬介绍,2型糖尿病不仅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也可以出现皮肤的改变。比如反复的皮肤感染长疖肿、顽固的皮肤瘙痒、感觉异常的皮疹等。(记者刘璇 通讯员杨慧兰 吴萍)
【编辑: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