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几期透析(糖尿病肾病几期需要透析)
糖尿病肾病有哪几个阶段?
肾脏肾小球都是一些毛细血管,糖尿病的病人如果长期的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一些微循环的障碍,导致肾小球的功能出现问题,就是我们说的糖尿病的肾病。糖尿病肾病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一期以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或肾小球体积增大为特征,也就是这一时期,患者本事没有特别的异常,但是通过检查,会发现他的肾脏比正常人偏大,肾小球滤过率呈高滤过状态;二期时候的患者也没有明显异常,蛋白尿排出率是正常,但肾小球结构性改变,会出现间断性微量蛋白尿,什么是间断性,就是你休息的时候查,没有,但是一活动,就能查出来,但是它不超过我们规定的那个范围。
进入三期之后,不管什么时候查,都能查出尿微量白蛋白,但是这个量还算在正常范围;但是如果检查尿常规,就普通的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项有一个加号,那这个时候就进入临床蛋白尿期,这是糖尿病肾病的四期,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定期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如果这个时候还不好好控制血糖,然后尿蛋白逐渐增加,出现浮肿,一检查,胆固醇还高,血里面的白蛋白偏低,我们就诊断为另外一个病,叫肾病综合征,它是所有肾脏病里相对难治的
如果在糖尿病肾病四期的基础上出现了尿素或者血肌酐的升高,这两项也是肾功能的重要指标,那就进入了糖尿病肾病五期,叫肾功能不全期,它的最末的终点就是尿毒症,就可能需要透析,换肾。所以,作为医生,我也是苦口婆心地告诉糖尿病的患者要好好控制血糖,就是为了避免出现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透析时,必须注意这些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后续所带来的并发症,随着近年人口老龄化加剧,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增长,一些并发症也逐渐出现。其中,血管并发症导致的终末期肾病,已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一项调查显示,每年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以3%的速度增长,其中60岁以上患者的增速最快。
老年人随着衰老身体机能衰退,较弱的免疫力和减慢的新陈代谢,无法让老年人像年轻人那样去进行肾脏移植,即使强行进行手术,也会面临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肾病的两种透析方式
终末期肾病,简称ESRD,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的临床表现有水代谢障碍及电解质代谢障碍;酮症酸中毒;内分泌紊乱及蛋白质、糖、脂肪代谢障碍等。
对于进入终末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早期的时候,建议选择合适的透析方法。常见的透析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血液透析,另一种则是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即人工肾)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尿毒症治疗的方法之一,方法是将患者的血液和透析液同时引入透析器,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及多余的水分。血液透析的优点是无需自己操作,完全是由专业医务人员执行透析治疗。缺点就是在糖尿病患者的血透治疗中,血管通路一直是一个问题,因为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全身广泛的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等),在血透建立血管通路时往往会很难找到适当的血管。
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的弥散和超滤作用,达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的肾脏替代治疗之目的。腹膜透析的优点是,无须依赖机器,治疗时间可灵活安排,具有一定的自主性。缺点则是白天每隔4-6小时换液一次,另外因为需要腹部插管,所以可能存在腹腔和出口处感染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透析时的血糖管理
无论是选择腹膜透析还是血液透析,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的控制可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2012年日本透析治疗学会曾针对糖尿病患者的透析治疗发布了一项声明,其中提到血糖控制的试行目标:建议透析患者的透析前随机血浆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浆血糖)<180~200mg/dl,糖化白蛋白(GA)<20.0%;有心血管或低血糖事件既往史的患者GA<24.0%。
血糖控制管理一般分为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对于透析的糖尿病患者,在选择口服降糖药的时候,糖友要谨慎选择,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那格列奈和西格列汀为透析患者禁忌。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用于透析患者,但用量应从低剂量谨慎开始。
胰岛素对腹膜透析患者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与患者每日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相对抗,另一方面是与腹膜透析液中的碳水化合物相对抗,因为腹膜透析采用葡萄糖透析液,长期透析可导致体内糖、脂肪代谢紊乱。
《关于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专家指导建议》中提到,与血液透析不同,腹膜透析液多为含糖透析液,葡萄糖浓度为1.5%、2.5% 或4.25%。腹膜透析液留腹4~6h后,50%~80%葡萄糖被吸收入血。
在腹透患者中使用胰岛素有几点注意:(1)腹膜透析液的吸收会导致血糖波动,建议尽可能将换液时间紧邻进餐时间之前,遵循胰岛素注射-换液-进餐的顺序;(2)胰岛素使用分皮下和经腹腔注射两种方式,尽管后者更利于胰岛素被稳定而持续地吸收,对血糖控制可能更好,但因增加腹膜炎的风险并常增加胰岛素用量而不作为首选方式。在血糖波动较大难以控制时,也可暂时改为经腹腔或并用两种方式;(3)胰岛素剂量可在原基础上追加可覆盖每袋腹膜透析液吸收的糖负荷的量:腹透液糖总负荷量=腹透液量×含糖浓度,白天按50%,夜间存腹按80%的腹膜透析液糖负荷被吸收计算。给定初始追加量后,再根据血糖监测情况酌情调整(此步骤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4)胰岛素剂型可灵活掌握,可选择预混胰岛素,也可选择餐时胰岛素和基础胰岛素。
对于选择血透的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以调整胰岛素剂量。血液透析多使用无糖透析液,这些患者在透析时或透析后发生低血糖风险增加。建议在透析当日可减量或停用透析前的一次胰岛素,透析时和透析后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值决定是否追加胰岛素。
透析糖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腹膜炎
进行腹透的糖尿病患者相比普通透析患者更易出现营养不良。腹膜炎是主要并发症,因为糖尿病患者腹透需要腹部插管,所以腹腔和出口处存在感染的风险。
胃轻瘫
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胃轻瘫可因腹透而加重。
低血压
糖尿病患者易在血透期间发生低血压,主要是由于患者对低血容量的全身抵抗反应障碍。患者可交替发生透析前高血压和透析时低血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起始透析治疗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发生进展,建议定期眼科随诊。
骨病
接受透析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骨转换、无力性骨病和骨折的风险均高于非糖尿病的透析患者。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是什么?
糖尿病患者的时间的病程在五年至五年以上,一般情况下会出现糖尿病肾脏的损害。早期,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微量的蛋白尿,随着病程的时长逐渐地增加。如果因为忽视造成血糖控制不稳,或者是血压没有控制好以后,会逐渐导致糖尿病、肾病的损害加重,大量的蛋白尿,也就是到了糖尿病肾病的四期。
病情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会逐渐地向糖尿病肾病的第五期发展,在这个时候,患者的肾功能,肌酐、尿素氮会呈上升的趋势,达到糖尿病肾病的五期,离糖尿病肾病透析不远。所以在病情早期就要控制好自己的血糖、血脂、尤其是血压也要控制好。要定期的对血糖、血脂、血压进行一个检测,也要监测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蛋白一定要半年或者一年查一次,检测是否有增高的趋势,评估一下自己的肾脏,这个是非常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