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糖尿病(糖尿病一级和二级的区别)
日研究团队开发出1型糖尿病新疗法 或能减轻患者负担
2019-11-13 13:44
中新网11月13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研究团队12日宣布,有关儿童中多发的1型糖尿病,通过老鼠实验开发出了不使用胰岛素,而是采用另一种被称为“瘦蛋白”(Leptin)的荷尔蒙降低血糖值的治疗方法。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7年9月25日,捷克布拉格,一名男子在老城广场上方挑战高空缆绳行走,为糖尿病人筹款。
报道称,若实现临床应用,每天4只5次胰岛素注射可以改成每天1次的下药或注射,能减轻患者的负担。
据报道,名古屋大学综合保健体育科学中心副教授坂野僚一等人的团队,着眼于瘦蛋白作用于大脑后具有的降血糖效果。他们给通过基因操作使名为“PTP1B”的蛋白质缺损的老鼠使用瘦蛋白,结果发现即使不用胰岛素,血糖值也回到正常水平。
鉴于上述成果,研究团队今后将推进组合抑制PTP1B作用的药物与瘦蛋白制剂后提供给老鼠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血糖值的变化与最合适的下药量带动临床应用。
据称,1型糖尿病是分泌胰岛素的胰腺被自身免疫系统破坏,导致血糖值不下降的疾病,与受遗传及生活习惯影响的2型不同。只要不进行器官移植,就需要每天通过注射等方式补充胰岛素。
该研究得到支援1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NPO法人“日本IDDM网络”的赞助,截至2023年度将获得总额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4万元)资金。据称,这是若研究成果被实际应用并出现收益则归还资金,提供给其他研究人员的“循环型”支援。
责编:韩雯雯
日研究团队开发出1型糖尿病新疗法 或能减轻患者负担
中新网11月13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研究团队12日宣布,有关儿童中多发的1型糖尿病,通过老鼠实验开发出了不使用胰岛素,而是采用另一种被称为“瘦蛋白”(Leptin)的荷尔蒙降低血糖值的治疗方法。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7年9月25日,捷克布拉格,一名男子在老城广场上方挑战高空缆绳行走,为糖尿病人筹款。
报道称,若实现临床应用,每天4只5次胰岛素注射可以改成每天1次的下药或注射,能减轻患者的负担。
据报道,名古屋大学综合保健体育科学中心副教授坂野僚一等人的团队,着眼于瘦蛋白作用于大脑后具有的降血糖效果。他们给通过基因操作使名为“PTP1B”的蛋白质缺损的老鼠使用瘦蛋白,结果发现即使不用胰岛素,血糖值也回到正常水平。
鉴于上述成果,研究团队今后将推进组合抑制PTP1B作用的药物与瘦蛋白制剂后提供给老鼠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血糖值的变化与最合适的下药量带动临床应用。
据称,1型糖尿病是分泌胰岛素的胰腺被自身免疫系统破坏,导致血糖值不下降的疾病,与受遗传及生活习惯影响的2型不同。只要不进行器官移植,就需要每天通过注射等方式补充胰岛素。
该研究得到支援1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NPO法人“日本IDDM网络”的赞助,截至2023年度将获得总额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4万元)资金。据称,这是若研究成果被实际应用并出现收益则归还资金,提供给其他研究人员的“循环型”支援。
广安门中医院内分泌科连凤梅:糖尿病高发原因有四个 二类人群高危
来源:人民网
糖尿病高发原因何在?如何控制血糖?近日,广安门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连凤梅在做客人民日报旗下新媒体“人民好医生”客户端名医直播访谈时表示,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归纳高发原因有4个,即饮食结构改变、老龄化问题、体重管理不达标和基因方面的原因。日常控制血糖一定要注意平衡膳食和运动,还可联合中药来防治。
糖尿病高发 原因有四个
连凤梅表示,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归纳糖尿病高发原因:一是饮食结构改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饮食也越来越精细,从而导致糖尿病人的增加。二是老龄化问题,因为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国人平均寿命得到延长,但人体功能却是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步衰退,胰岛功能的减退就让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三是体重管理不达标,现在超重、肥胖人群越来越多,而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四是基因原因,中国人是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易感人群。
针对年轻人糖尿病高发问题,连凤梅认为,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大,没有规律的饮食作息,久坐不动,饥饱不一等都会引发糖尿病。为此,她建议,努力工作的同时,应该每隔一个小时起来活动十分钟;按时吃饭,且要做到健康饮食,尽量少吃垃圾食品,多吃青菜,鸡肉、鱼肉、鸭肉等。
并发症很隐匿 血糖控制要抓紧
连凤梅在访谈中强调,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会引发生命危险。
她介绍,血糖高会损伤全身从上到下的所有器官和组织。比如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在早期没有任何感觉,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引起失明。其次是引发脑血管疾病,如心梗、脑梗等,更可怕的是这些症状具有隐匿性。糖尿病引起的冠心病心梗,刚开始没有任何感觉。还有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尤其是糖肾早期,如果不检查不体检,很难发现,平时也没有不舒服症状出现,严重者有可能会发展到透析换肾阶段。
血糖高还会引起抑郁、焦虑等精神方面的问题。连凤梅介绍,现在对糖尿病和肿瘤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高血糖引发肿瘤的发病率要高于普通患者。
二类人群高危 注意膳食平衡和运动
糖尿病并发症这么可怕,哪些人属于高危人群呢?
连凤梅认为,一是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因为糖尿病基因会遗传。二是平时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比如久坐,应酬多,喜欢甜食,喜欢暴饮暴食高糖食物或饮料等。
“如果你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或有家族基因,你肯定是高危人群,一定要注意。“连凤梅提醒大家,预防糖尿病在基因上没办法改变,但可以改变生活方式。不要将高糖饮料当水喝,运动量也要有保证,建议平路运动,走台阶易伤膝盖。
血糖指标因人而定 没有统一标杆
防治糖尿病,血糖指标必须控制在健康范围内。对此,连凤梅表示,对不同人群血糖控制目标不一,不能一刀切。
“20、30多岁的年轻糖尿病人群,血糖控制在6毫摩尔/升以下,这样能让并发症尽可能的推迟发生或不发生。”连凤梅说,70岁以上人群,空腹血糖控制在7毫摩尔/升,年龄更大一点的空腹控制在7-8毫摩尔/升之间,餐后小于10毫摩尔/升就可以。对一些长期耐受高血糖影响的人群,空腹控制在11毫摩尔/升反而会比较舒服。
血糖控制不好 中药可以帮忙
现在有一些糖尿病患者认为,控制血糖需要节食,需要忌口。对此,连凤梅表示,这是一个误区。
她提出,过度控制饮食,易发生低血糖,从而会损伤人体血管和重要器官,糖尿病最忌讳低血糖。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合理膳食。
日常生活中,人们都通过服用西药来控制血糖,有时会出现口干、口渴、便秘、乏力等症状。连凤梅认为,当出现这种症状的时候可以加一些中药,对血糖达标有益,还可以预防一些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