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首驾马车(糖尿病7驾马车讲解)
糖友们!五架马车不是并驾齐驱!要有主有次!
现代治疗糖尿病,人人皆知的疗法有5种,被称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好多人误以为方方面面都做好就可以控制血糖了,却不知马车跑的要有快有慢,有要先跑,有要后跑的!
五架马车指的是治疗的五个方面: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其直接作用的是饮食、运动和药物三个要素,糖尿病教育和血糖监测只是一个辅助检查手段,是确保饮食、运动、药物可以正确发挥作用的手段。
糖尿病的短期治疗中是以控制血糖为主的,那总是以控制血糖为主吗?
前边我们说了,控制血糖只是监控疾病的手段。前期以降糖为目标,是因为虽然糖尿病发病的病因很复杂,但根本是因为胰岛素出现相对或绝对缺乏,或者产生胰岛素抵抗。如果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就会导致无法产生胰岛素,进而引起糖尿病。而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使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尿糖增加,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所以,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的首要目标,但是对于漫长的糖尿病治疗过程来说,控制血糖只是短期内目标,血糖正常,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才会降低。
控制饮食是最主要最主要的一驾马车!
其实一些糖尿病患者,如果病情较轻,只需要控制饮食就可控制病症,甚至是消失。血糖、尿糖也会恢复正常水平。不需要胰岛素治疗,也不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病情较重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若饮食控制良好,也可以促进疾病的好转,缩短病程。
在采取饮食控制时,糖尿病患者经常会出现饥饿感,有许多患者无法坚持,会因此而放弃饮食治疗。对此,我们并不是坚决不让患者吃,而是要科学合理的安排饮食。比如患者可少食多餐;可用粗杂粮代替精细粮;可以多吃一些低热量、高容积的食品;先吃菜类等副食,再吃主食。
多做运动有利于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运动不能盲目而长时间,任何事情不能一蹴而。,适当而有规律的运动,能够促进肌肉和组织对糖的利用,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的利用。
如果做到了“达标”和“护心”,就不怕病情得不到长期良好的控制。
血糖应该尽量“达标”,维持在正常水平内。不应认为越低越好,血糖处于正常值之内为糖尿病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应当尤其受到重视!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高达25%,应当重视与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并及时治疗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并发症。高危因素有: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应该采取改善血脂异常、降低高血压等措施预防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脑血栓等病症。
控制饮食,运动起来,驾好这两辆马车才能跑的更快、更远、更强!
糖尿病如何科学控糖?内分泌科医生权威发布:科学控糖3驾马车
科学检测血统,配合饮食、运动、药物,是糖尿病患者控糖的3驾马车,那么如何做呢?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下这几方面的内容,希望对糖尿病患者日常能够科学控制血糖有所帮助。
科学检测血糖
血糖监测,要避免的5个误区
1)检查前停用降糖药:无论是抽取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在测血糖前,都不应该停用降糖药,测血糖的目的主要是查看服药后血糖的开工至情况,而擅自停药,不仅无法反应真实的病情,还会因为血糖波动较大而导致病情加重。
2)检查前一天控制饮食:有部分患者,为了使检查时能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在检查前有意识的控制饮食,这样就能测得理想的血糖了,其实这种结果是不真实的,不利于医生全面了解病情。
3)打完胰岛素后再测血糖:有的患者可能为了方便,在家打完胰岛素后再去医院测血糖,但是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不确定医院的排队时间,如果没有在半个小时内完成血糖测量并及时进餐的话,很有可能因为进餐延迟而引发低血糖。
4)抽血太晚:空腹血糖严格来讲,是指仅是8-12小时后所测得的血糖,如果空腹时间超过12小时,或者不足8小时所测得的血糖,都不是空腹血糖。
5)不注意检测糖化血红蛋白:随机的血糖只是反映当下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是可以反应近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所以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客观的反应近期的血糖情况。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
不同的食物,不同的烹饪方法,对血糖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比如糯米饭的升糖指数是高于白米饭的,而糙米饭的升糖指数是低于白米饭的,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水平、食物纤维水平不同有关。
另外,稀饭的升糖指数是高于干饭的,这主要是因为烹饪的时间比较久,食物比较软烂,消化吸收也比较快,所以血糖上升的也比较快。
对于水果来说,果汁的升糖指数是高于直接吃水果的,这主要是因为液体食物的消化吸收比较快所致。
所以日常饮食尽量粗一点、杂一点、干一点。
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运动
管住嘴、迈开腿在控制血糖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什么样的运动频率是比较合适的呢?建议根据糖尿病患者病情程度与并发症情况,家庭情况来综合制定运动方案。
在运动前,可以做一些准备活动,比如步行、保健操等,然后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运动锻炼建议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跳绳、不行等,在运动结束后,最好进行一定的自我按摩或者5-10分钟的慢走,促进血液回流。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我国糖尿病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五驾马车”助力早诊早治综合施策
央视网消息: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常见、多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超过1亿人,而且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一大早,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人民医院住院楼里,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进正在查房,病房里都是糖尿病患者。44岁的高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已经确诊二型糖尿病六年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任倩称:“糖尿病分为4种类型,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等,2型糖尿病是最多的,大约百分之八九十以上都是2型糖尿病的病人。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以及怀孕时候的血糖高,我们叫妊娠期的糖尿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有“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少。同时,一些不典型的症状也需要警惕,比如身体乏力、常觉饥饿、皮肤感染、视物模糊等。此外,专家表示,年龄大于等于40岁、超重或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具备一项就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需要注意血糖变化。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邹显彤称:“像久坐、缺乏体育锻炼、暴饮暴食、大量摄入含糖的饮料等等,这种不良生活方式的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警惕多种并发症 糖尿病需早诊早治综合施策
专家表示,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常见慢性病,患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应该早诊早治、综合施策。
今年57岁的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患有糖尿病30年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邹显彤称:“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的综合征,它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血糖高,还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像微血管病变就包括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神经病变特别严重的话,这个病人会出现糖尿病足,最终导致截肢。大血管病变包括外周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有急性并发症,全身代谢紊乱,病人可能会头晕、恶心、呕吐,甚至特别严重的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会出现昏迷、意识障碍。长期的这种血糖升高会导致心梗、脑梗等,对于健康的损害也是非常大的。”
专家介绍,糖尿病有综合治疗“五驾马车”——控制饮食、运动锻炼、健康教育、药物控制、自我血糖监测。当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和手段很多,糖尿病患者谨遵医嘱,不必过度担心。
来源: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