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小青龙颗粒糖尿病(小青龙颗粒禁忌)

中国药店 0
文章目录:

店员经典培训教材:小青龙颗粒的12种用途

小青龙颗粒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著名解表方剂小青龙汤,由于其出色的疗效与独特的作用,千百年来誉为“千古经方”及被冠于“中医十大名方之一”,可见其在临床中医药应用的重要性。

时值仲夏,炎热如火,古人有“冬用麻黄,夏用香薷”的时令传统用药经验。那么现在正要进入夏天酷暑难忍的天气,而小青龙颗粒的主药就是麻黄,是否与时令相悖呢?但是中医提倡“有是症、用是药”的理论依据,而现代人由于喜欢冷饮、食寒性水果、出入冷空调,病后滥用大量抗生素,大输液,缺乏户外锻炼运动等不良习惯,致使人体阳气戕伐太过则生阴寒,进而酿成寒饮诸疾。故临床应用小青龙颗粒不需要顾忌内含麻黄“宜于冬而慎用夏”的观念,只要对症“外寒内饮”,即可大胆使用,临床效果很好。

◆◆

药物组成

◆◆

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 桂枝、 五味子、半夏。

◆◆

组方释义

◆◆

小青龙颗粒中的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养营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

◆◆

主要功效

◆◆

主要治疗外感风寒,内停水饮。症见恶寒发热不渴、无汗、浮肿、身体疼痛、胸痞、干呕、咳喘、脉浮的患者。

◆◆

临床应用

◆◆

1、急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咳痰清稀,甚者喘息,面色白而无华并浮肿,舌质胖润苔腻,脉浮紧的患者。

2、支气管哮喘: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质淡润,舌苔白滑,脉弦紧的患者。

3、老年性肺气肿:主要表现为咳喘并作,痰白而稀,恶寒头痛,无汗,舌质淡胖,舌苔薄白,脉沉紧的患者。

4、慢性咽炎:主要表现为受寒或服冷饮食后,即感咽部不适,剧咳,伴咳液多清稀,服温开水后稍舒,伴舌质淡而苔白腻,脉象浮紧的患者。

5、百日咳:主要表现为患儿咳嗽声重浊,痰液清稀,面白形寒,舌淡苔白滑,脉浮的幼儿患者。

6、风寒感冒:主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质淡白,苔薄,脉浮紧的患者。

7、慢性鼻炎:主要表现为受寒后鼻流清涕如水,头痛鼻塞不通,畏寒肢冷,头痛鼻塞,舌质淡润而苔白腻,脉浮的患者。

8、迎风流泪:主要表现为受寒或见风后,两眼流泪不止,视物模糊,伴舌质淡苔白腻,脉现浮缓的患者。

9、偏头痛:主要表现为受冷风及寒潮侵袭后复发一侧头部闷痛不舒,甚则恶心呕吐清水,舌质白胖苔薄,脉现浮紧的患者。

10、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遇寒受凉后关节屈伸不利,肿胀酸痛,舌质淡白无华,脉现沉紧的患者。

11、慢性腰腿痛:主要表现为腰腿痛绵绵不愈,日轻夜重,受寒及天气转凉后加重,畏寒肢冷,舌质胖润苔白,脉现弦紧的患者。

12、急慢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遇冷或受寒后由局部进而发展到全身的风团,同时可伴有发热、寒颤、头痛、关节痛等症状,舌质淡润苔白腻,脉现浮紧的患者。

◆◆

注意事项

◆◆

  1. 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 内热咳喘及虚喘者不适用。

  4. 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5.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糖尿病患者及有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 服药期间,若患者发热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去医院就诊!

本文为中国药店原创/整理,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图片来源:中国药店设计团队

亲,中国药店公众号长期公开征集稿件,如您欲抒发心声、记录生活、分享经验……可以文字或图片形式将作品发送到yaodian2019@163.com(邮箱),稿费=200元 阅读量*0.01元。温馨提示,投稿时请注明联系方式

在看一下呗!

神兽为名,功效闻名-揭秘止咳名方“小青龙汤”

作者: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胡芬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简短的一句汤头歌,道出千百年来人们对小青龙汤的敬仰之情。

这位1800年前的使者,以神兽为名,带着庄严的使命,从动荡不安的东汉徐徐走来,演绎着一场场治病救人的故事!

小青龙汤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

名字由来

俗语“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青龙,是神话中东方木神,色主青,主发育万物。张秉成《成方便读》曰:“名小青龙者,以龙为水族,大则可兴云致雨,飞腾于宇宙之间;小则亦能治水驱邪,潜隐于波涛之内耳。”又有学者认为“上天龙,主升”,与中医“清气左升,浊气右降”的原理相切合,故名“小青龙汤”。

组成和方解

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芍药、半夏、炙甘草组成。8味中药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全方辛散与酸收相配,散中有收;温化与敛肺相伍,开中有合。组方精简,配伍精当,大有深意。

功效主治

以神兽命名,成大事者,必有过人之处。初识的惊艳,熟悉后的崇敬,皆因其显著的功效。该方诸药配合共奏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外寒里饮证。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药理作用

小青龙汤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作用机制广泛。

1、平喘

缓解气管、支气管粘膜的炎症、水肿及平滑肌痉挛等而发挥平喘作用。

2、抗过敏

通过抑制免疫球蛋白E的产生而减轻过敏反应。

3、抗炎

通过对细胞因子的拮抗作用或抑制病理性细胞因子产生抑制迟发相反应,从而起到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

此外,还有解热、抗癌、增强免疫以及扩张外周血管、升高皮肤温度, 影响血液流变学和促进红细胞糖酵解等作用。

现代应用

小青龙汤历经千年,日久弥新。现代临床中多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的治疗,疗效确切。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等证属外寒里饮者。小青龙类制剂纳入《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

现代剂型

目前国内小青龙类中药制剂有颗粒剂、合剂、口服液等。日本也有小青龙汤颗粒制剂。目前已有对小青龙汤气雾剂的研制和小青龙膏贴制剂学的研究。

服用注意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内热咳喘及虚喘者不适用。

4、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5、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糖尿病患者及用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服药期间,若患者发热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去医院就诊。

8、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9、用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10、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配伍禁忌

根据“十八反、十九畏”原则,小青龙汤及其制剂含甘草,应避免与含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的中药饮片或中成药联用;含半夏,应避免与含川乌、草乌、附子的中药饮片或中成药联用。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刘丽亚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6种风寒咳嗽常用中成药,流感、新冠都可用,助你缓解咳嗽痰多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咳嗽,是一种再常见不过的不适,却常常让人苦不堪言。尤其在冬春交替、气温骤降的日子里,人们常因风寒而咳嗽不止。无论是流感、新冠,还是普通的风寒感冒,咳嗽似乎总是难以摆脱的“尾巴”。

幸运的是,中医药里有一些经典的中成药,专门针对风寒咳嗽,能够化痰止咳、缓解症状,堪称传统智慧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为什么风寒咳嗽是冬天的“常客”?

说到风寒咳嗽,先得搞清楚两个问题:什么是风寒?为什么冬天容易引发咳嗽?

风寒,听起来像古代医书里的“老词儿”,其实它背后有科学道理。中医学认为,外界的寒冷侵袭人体,加上风的“助攻”,导致肺气不宣、痰液堵塞,咳嗽便随之而来。

而现代医学也发现,寒冷环境会导致呼吸道黏膜的血液循环减慢,免疫防御功能下降,病毒、细菌趁虚而入。尤其在气温骤降时,人体的适应能力跟不上,寒冷刺激使得咳嗽反射被激活,风寒咳嗽就这么“来了”。

冬天和初春是风寒咳嗽的高发季节,这和气候特点分不开。中国地大物博,从北方的干冷到南方的湿冷,气候类型多样,但寒冷和风这两位“搭档”却在各地不约而同地出现。再加上室内外温差大、空气干燥等因素,人们的呼吸道容易变得脆弱,稍有不慎便“中招”。

那风寒咳嗽有哪些特点呢?它通常表现为咳嗽声重、痰稀白、畏寒怕冷、鼻塞流清涕、甚至伴有全身的酸痛疲倦。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直接买止咳药,但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风寒咳嗽的治疗重点在于“祛风散寒、止咳化痰”,盲目止咳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中成药能治风寒咳嗽?靠谱还是心理安慰?

接下来,我们聊聊重点:中成药。很多人一听到“中成药”,难免心生疑惑:它们真的有效吗?还是只是“心理安慰”?

中成药是基于中医理论研发的复方制剂,其配方往往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验证。以风寒咳嗽为例,中成药的核心理念是“驱寒通肺、宣肺止咳”,通过多种药材的协同作用,来缓解症状、调和身体。

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中成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支气管痉挛、促进痰液排出,确实有科学依据。

但这里要提醒大家,中成药并非“万能药”,它的效果取决于对症使用。比如风寒咳嗽就不适合用温热性的止咳药,否则可能导致痰液更难排出,加重病情。了解每种中成药的特点,是安全用药的第一步。

6种风寒咳嗽常用中成药有哪些?它们究竟怎么选?

1。 通宣理肺丸:标本兼顾的经典药

通宣理肺丸是治疗风寒咳嗽的“老字号”。它的配方中包含麻黄、杏仁、甘草等成分,具有宣肺散寒、止咳化痰的作用。特别适合那些咳嗽声重、痰稀白、伴有鼻塞流清涕的人。

使用贴士:此药偏寒凉,对于痰黄粘稠、咽喉肿痛的“热咳”人群不适合。高血压患者需慎用,因为麻黄可能引起血压波动。

2。 止嗽散:风寒咳嗽的“万能搭配”

止嗽散是很多中成药的基础方剂,被称为“咳嗽药里的百搭选手”。它既能化痰止咳,又能疏风散寒,适合风寒咳嗽初期或缓解期。

使用贴士:适合各种风寒咳嗽,但如果咳嗽已经转为热性,需谨慎使用。

3。 小青龙颗粒:化痰止咳的“利器”

小青龙颗粒被誉为中医治疗风寒咳嗽的“王牌”,尤其适用于寒痰较重、咳嗽伴喘的人群。它的配方中加入了半夏、干姜等成分,能够温肺化饮、解表散寒。

使用贴士:此药为温性,痰黄、口干等热性表现的人群慎用。

4。 三拗片:简单高效的止咳良药

三拗片的名字虽然低调,但效果却不容小觑。它的配方简单,仅包含麻黄、杏仁、甘草三味药,却能有效缓解咳嗽、化痰、宣肺。

使用贴士:此药适合轻中度风寒咳嗽,但作用较温和,症状较重时可能效果不够。

5。 风寒咳嗽颗粒:对症治疗的现代选择

风寒咳嗽颗粒是近年来常用的中成药,专门针对风寒引起的咳嗽。其成分包括荆芥、防风等,能够疏风散寒、止咳化痰。

使用贴士:此药疗效温和,适合症状较轻的患者,服用时需注意按照剂量。

6。 川贝枇杷膏:润肺止咳的经典之选

川贝枇杷膏虽然以润肺为主,但其配方中加入了川贝母等化痰成分,对风寒咳嗽同样有效,尤其适合咳嗽较为频繁、痰多的人群。

使用贴士:此药口感较甜,糖尿病患者应慎用。

咳嗽好了就不管了?风寒咳嗽的误区,你中招了吗?

很多人觉得,咳嗽不是什么大毛病,吃点药就好了。但风寒咳嗽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等更严重的疾病。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盲目止咳不可取:咳嗽是身体的保护性反射,用来清除呼吸道的异物或痰液。盲目使用强效止咳药,可能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过早停药是误区:很多人在咳嗽稍有缓解时就停药,结果病情反复。中成药讲究调理身体,建议遵医嘱完成整个疗程。

忽视保暖和休息风寒咳嗽的治疗靠药物,保暖、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同样重要。

风寒咳嗽的预防:未病先防,胜于治疗

除了对症治疗,预防风寒咳嗽也是关键。以下几点可以帮助你远离咳嗽:

注意保暖:尤其是颈部和胸部,寒冷刺激会直接影响肺部健康。

增强免疫力通过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和均衡饮食,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保持室内湿度:冬季室内干燥容易刺激呼吸道,建议使用加湿器,保持湿度在40%-60%。

信息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中医内科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华医学会《咳嗽诊治指南》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