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糖尿病(糖尿病月经不调是并发症吗)
糖尿病为什么会导致女性月经不调?看完你就明白了!
糖尿病在这几年的发病率是非常的高,很多糖尿病人深受糖尿病的困扰,而且糖尿病的发生也会带来各种并发症,其中有很多女性糖尿病人反映自己在患上糖尿病后却出现月经不调的现象,让她们感觉到特别的奇怪,这是怎么回事?糖尿病人还会导致月经不调吗?其实这主要是跟内分泌有关系。
糖尿病为什么会导致月经不调?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胰岛功能出现改变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当内分泌出现异常的时候也会影响到月经,从而导致月经不调等症状出现。有研究发现,糖尿病会延缓性腺的发育,这可能和女性下丘脑和垂体有很大的关系,垂体也象其他组织一样,垂体里面的细胞正常代谢也是利用和依赖胰岛素的,当胰岛素出现问题的时候糖尿病人的垂体糖代谢就会出现障碍,也就会导致垂体蛋白质合成减少,就会导致促进腺素分泌减少和卵巢功能障碍出现,而卵巢是神经内分泌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织部分,当身体的内分泌出现异常时就会影响到卵巢的分泌功能,也就会导致性激素分泌异常而出现各种月经失调等症状。
而糖尿病是一组胰岛功能改变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它的出现也就意味着身体的内分泌出现异常,这样就容易让卵巢功能也跟着出现,从而发生月经不调。
另外在妇科研究中,有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人和动物的机体是受内在和外在环境影响的一个整体,内分泌系统中的内分泌腺以及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会让内分泌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在这个机体内任何一种内分泌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月经,从而导致月经不调出现,而糖尿病的出现就意味着患者身体内的某一个内分泌功能出现异常,也就会影响到月经,从而导致月经不调的发生。
温馨提示
女性朋友如果有患上糖尿病在控制血糖期间还要注意修复自己的胰岛,也要提高自己的胰岛功能让自己的内分泌系统跟着恢复正常,只有让自己的内分泌跟着恢复正常,才能够避免月经不调的发生,另外女性糖尿病人还要注意。在控制血糖期间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情绪会影响到血糖也会影响到月经,只有让自己的情绪稳定,才能够避免血糖和月经出现异常。
女性糖尿病患者看过来,月经期间血糖波动较大教你怎么调理
女性糖尿病患者由于受到月经周期雌激素、孕激素等升高血糖激素的影响,导致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岛素抵抗较月经期前加重、血糖容易出现波动和难以达标的情况,难道月经期间血糖波动就束手无策了吗?莫慌,下面给大家介绍良方。
多喝热水
''女人是水做的''这句话多经典,补水是女人永恒的话题与追求。因此月经期间更应接受喝温开水。已经不止一篇文献指出这一事实,多喝热水可以缓解便秘,甚至可以提高新陈代谢,从而帮助减重,尤其饭前喝500ml左右温开水,减重效果更明显(喝水增加饱腹感减少食欲)。而对女性糖尿病患者更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可以预防泌尿道的感染。
坚持清淡饮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女性在月经期间吃蛋糕和巧克力以及什么碳水化合物是不会长胖的,别傻了,这都是别人给自己放开吃的一个理由!我们还是坚持清淡饮食吧,可以选用既有美容又有补血效果的食品,比如优质蛋白类:牛奶、鸡蛋、鱼肉、牛羊肉。如果食欲差或者伴有腰痛等症状的患者,饮食方面宜选用营养丰富、健脾开胃、易消化的食品,如薏仁粥、新鲜蔬菜、高纤维食物和水果。
密切监测血糖
月经期间受到多种激素的影响,血糖容易波动,因此要特别注意监测血糖,血糖波动较大时,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调整用药方案,切不可自己凭感觉改变用药方案。
加强生活护理
月经期间女性抗病能力下降,特别是阴道酸碱度下降,病菌易于侵入,诱发月经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典型症状就是外阴瘙痒、疼痛、充血水肿,阴道黏膜及经血中可见有大量块状碎豆渣样分泌物。因此,经期要更应注意床铺以及衣裤整洁,尽量每周3~4次的频率清洗会阴,保持外阴、卫生用品以及内裤的清洁卫生。避免房事,预防尿路感染。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降血糖先得分清体质,来对号入座吧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发病率日益提高。患者得了糖尿病以后,具体症状及发生哪些并发症,各有不同,笔者认为与体质有密切关系。
临床观察发现,国人对糖尿病普遍比较易感,糖尿病发生发展存在体质学基础,所以治疗糖尿病须以分清体质为基础。阳明胃热体质、少阴肾虚体质、少阳肝郁体质、厥阴阴虚肝旺体质、太阴脾虚体质之人均可发病,其中尤以阳明胃热和少阴阴虚体质最容易发病。
阳明体质
“
最常见于
阳明胃热体质者。
这类体质平素身体壮实,体形丰满或肥胖,体力好,精力充沛,食欲旺盛,属于能吃、能睡、能干的那一类人,多见于成功人士,实权派或财富人物。这类人胃热比较盛,工作努力,或过嗜醇酒厚味、高热量饮食,就可以形成胃肠结热、脾胃湿热等,进一步伤阴耗气,即可引发糖尿病。
临床常表现为
口渴引饮,消谷善饥,烦热,大便干结,或大便黏滞不爽,舌质红,苔黄干或黄腻,脉滑数有力,进一步发展容易发生糖尿病便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脑病等。
治疗
当清泄结热或清化湿热,方剂可用大黄黄连泻心汤、葛根芩连汤、白虎加人参汤等方加减。大便不畅者,可以配合腹部按摩。
少阴体质
少阴阴虚体质者。
这类体质平素体质比较弱,一般体形瘦长,体力尚好,精力比较充沛,食欲比较好,思维敏捷,多知识分子,睡眠比较少,或有失眠倾向,多见于瘦人2型糖尿病。因为肾阴虚,阴虚则火旺,或加以经营谋略,用脑过度,内生心火,火热伤阴耗气,则可发生糖尿病。
临床常表现为
头晕眼花,咽干口渴,五心烦热,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尿黄,大便偏干,腰膝酸软,或乏力,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进一步发展容易发生糖尿病性神经衰弱、糖尿病性阳痿、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脏病等。
治疗
重在滋阴补肾,兼以清热,中药可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生脉散、参芪地黄汤加减。日久阴阳俱虚者,可用金匮肾气丸、加味肾气丸等。
厥阴体质
“
常见于
厥阴肝旺、阴虚肝旺体质者。
这类体质平素体格壮实,体力好,精力充沛,食欲好,如张飞之类的人物,控制情绪能力很差,性格多暴躁易怒,容易急躁,冲动,做事不计后果。一经不良情绪影响,就内生肝火,或气郁化热,伤阴耗气,或引动肝阳上亢,发生糖尿病、高血压病等。进一步发展容易并发脑血管疾病、眼底出血等。
临床常表现为
头晕面赤,烦热口渴,性急易怒,大便偏干,小便黄,舌红,舌苔黄,脉弦大有力。这类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病,进一步发展可发生糖尿病脑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治疗
重在平肝清热,可用镇肝息风汤、天麻钩藤饮等。
少阳体质
少阳气郁、郁热体质者。
这类体质平素体质比较弱,体力较差,精力也比较差,食欲一般或比较差,消化功能不太好,有时爱腹胀、拉肚子,平素爱生闷气,女性多见,心眼小,看问题比较悲观敏感,遇事爱钻牛角尖,有抑郁倾向,被称为林黛玉型,可见于少部分糖尿病病患者。加之糖尿病病程缠绵,根治不容易,患者普遍存在悲观情绪,所以得病以后表现为气郁或肝郁脾虚证者很多。
临床常表现为
胸胁胀痛,咽干口燥,烦躁易怒,神疲食少,大便不调,神疲抑郁,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少腹作痛,或小腹坠胀,小便涩痛,舌边有红点,舌苔起沫,脉弦细或兼数,进一步发展常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合并抑郁、糖尿病胃肠病变、月经不调等。
治疗
应当疏肝清热,可用加味逍遥散、小柴胡汤。痰热内郁,心胸烦闷,失眠者,可用黄连温胆汤;肝胃郁热,头晕目赤,大便干者,用大柴胡汤。
太阴体质
太阴脾虚或脾虚湿滞体质者。
这类人平素体格虚弱,或体形虚胖,面色黄,一般体力差,食欲比较差,素体脾气虚,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差,大便容易稀,有腹泻倾向,平素相对比较怕冷,容易发生胃肠疾病,被称为刘备型。因为脾气偏虚,正常运化水谷,消化吸收能力比较差,如果再加以饮食失节,醇酒肥甘,就会变生痰湿,或变生湿热、痰火,进一步伤阴耗气,即可发生糖尿病。
临床上表现为
四肢乏力,面色萎黄,脘腹胀满,大便不调,或有呕吐恶心,饮食减少,形体消瘦或虚胖,舌淡红,苔白,脉细缓。这类糖尿病常伴血脂异常,如果失治误治,可导致糖尿病腹泻、糖尿病胃肠病变等。
治疗
应当益气健脾、渗湿调中,可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四妙丸、连理汤等。
所以,只有分清患者的体质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方用药,才有可能使糖尿病者不出现或晚出现并发症,已发生糖尿病并发症者病情不发展,从而使患者免于致死、致盲、致残之苦。
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大内科副主任
内分泌重点学科带头人 赵进喜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