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西医治疗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哪些)

健康报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皮肤瘙痒,咋用中药治?

糖尿病

皮肤瘙痒症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临床表现为以皮肤瘙痒为主,或伴有继发性抓痕、结痂、色素沉着及继发湿疹样和苔藓样变等,亦可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在西医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汤剂可有效缓解糖尿病皮肤瘙痒症。

糖尿病皮肤瘙痒可分为局限性瘙痒和全身性瘙痒。局限性皮肤瘙痒常属于中医的“阴痒”、“肛门作痒”等,全身性皮肤瘙痒可归为中医“风瘙痒”、“痒风”等范畴;若抓破皮肤,血痕累累,则称为“血风疮”。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皮肤瘙痒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以血瘀风动为标,以肝、脾、肾亏虚为本,临床治疗时大致分成五种证型。

风热郁滞肌肤证

突起风团、丘疹、瘙痒、灼热等,周身皮肤瘙痒剧烈,病情缠绵,皮肤肥厚呈苔藓样变,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治法:解表清热,消风止痒。方药:乌蛇祛风汤加减。

血热动风证

手足瘼癃,皮肤掀红瘙痒,剧者搔破后可有血痕,受热痒增,遇冷痒减,伴有口干、心烦,夏季高发,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法:凉血清热,消风止痒。方药:止痒熄风汤加减。

阴虚血燥证

皮肤干涩,瘙痒,抓痕,血痕满布,舌红,苔薄或少,脉弦细。治法:养血润燥,消风止痒。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下焦湿热证

小便淋漓灼痛,皮肤瘙痒,好发于下身,舌红,苔白腻或薄黄腻,脉弦滑。治法:清热祛湿,消风止痒。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瘀血内阻证

局部出现青紫肿块、疼痛拒按,皮肤瘙痒剧烈,抓破后乌血流溢,皮疹呈暗红色,散布全身,或凝聚结块,或融合成片,舌质暗,苔薄,脉细涩。治法:活血化瘀,消风止痒。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链接:外治瘙痒亦有方

穴位注射:对外阴瘙痒者,可取会阴、血海(双侧)、肝俞(双侧),用异丙嗪做穴位封闭。

苦参酒外洗:苦参、百部、野菊花、凤眼草、樟脑,将前四味药装入大口瓶内,加入75%酒精(或白酒)5000mL泡7天后去渣,然后加樟脑溶化后备用。用毛笔外涂瘙痒处。若女性外阴瘙痒,可用苦参、蛇床子、石榴皮、明矾水煎后洗患处。

文/空军总医院皮肤科 徐丽梅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

糖尿病,一个被低估的“续命”方!临床应用30多年,知道的人极少

目前来看,西医对糖尿病的治疗似乎陷入了困境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知道胰腺的重要性。它是分泌胰岛素的关键器官,而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有效降低血糖的激素。当胰腺功能受损,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血糖就会持续升高,最终导致糖尿病。

西医常规的做法是通过口服降糖药来控制血糖。这种方法虽然初期效果明显,但随着时间推移,胰腺会因为药物的持续介入而逐渐丧失自主功能

而中医的思路则完全不同。我们强调"治本",就是要找到身体失衡的根源,通过调理来恢复各个脏腑的功能。

今天我要分享一个临床效果显著的方子——玉液汤。是我认为的一个被低估的“续命方”,我在临床上已经辨证使用了将近30年了。

最近接诊了一位患友王先生,58岁,糖尿病史10年。他最近出现严重的口干多饮,夜尿频繁,整晚都睡不好觉

检查发现他还伴有精神疲惫、心烦易躁、便秘、尿黄等症状,当天检测空腹血糖高达17.5 mmol/L

从中医角度看,王先生舌质偏红,舌苔黄而少津,结合其他症状,明显是气阴两虚、阴虚燥热型糖尿病

我根据对王先生的辨证结果,以玉液汤为基础进行加减:
生黄芪、山药、天花粉、知母、五味子、葛根、山茱萸、党参、生地黄、玄参等。

服用一个疗程后,王先生的口渴、多尿症状明显减轻,整体状态有所改善,空腹血糖降至11.8 mmol/L。继续服用调整后的方子,并相应减少降糖药的用量。

三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降至6.5 mmol/L,大小便恢复正常。最后建议他再服用一个疗程来巩固疗效,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分析一下这个方子,黄芪、党参补气固表;山药、天花粉、知母、生地黄滋阴降火;五味子、山茱萸固肾止渴;葛根生津止渴;玄参加强滋阴效果。诸药配伍,共奏调节气阴的功效。

结语:玉液汤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每个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都不尽相同,治疗时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进行调整,既要治疗主要症状,也要照顾到个体差异。

特别说明:本文旨在分享中医治疗思路,并非治疗建议。因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故未标注具体用量,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3个组方,降糖和防治并发症,实验证实均有效

毫无疑问,糖尿病的诊治目前来看主要是以西医西药为主,中医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研究不系统,目前只能作为西医治疗糖尿病的辅助治疗方式,主流的降糖治疗和糖尿病的病情管理模式,完全是西医所主导。守护中国健康的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哪些亮点可以挖掘,又有哪些经典的组方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作用呢?

中医理论治疗糖尿病的思路

传统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原则为“辨证论治、整体治疗”。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是因先天禀赋不足、情志失调、劳累过度、饮食不节、喜食肥甘厚腻等外因作用所致,多涉及肝、肾、胆、胰等脏器,宜根据适应症给予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证候等情况,基于糖尿病本虚标实的特征,根据中医治疗思路(脏腑气血辨证),进行辨证论治。这一点和西医对于糖尿病个体化治疗的思路相似,因人而异,千人千方。

中医基于这些基础认识,认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分型、辩证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目前关于糖尿病的中医分型并没有达到像西医对于糖尿病的分型一样清晰明确达成共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是调节脏腑功能,整体治疗、双向调节,对于治疗早期糖尿病、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中药治疗的优点有多层次,多靶点的功能调节作用、温和持久作用、综合治疗作用,和较少的不良反应,这一点是西医所不能媲美的。与西医比较,中药的安全性更高,毒副作用较小,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对代谢紊乱进行整体调节。

中西医结合是趋势

现代中医在继承传统中医精髓之上,必须要以西医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秀的医药学成果结合,以现代医学临床诊断方式方法(检测C肽,检测胰高血糖素,检测体内胰岛素,检测血糖)来指导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也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不以单纯患者的症状表现来判断患者病情的好转和治愈情况,最终的目的是降低糖尿病和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进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糖尿病的经典组方

葛根汤

葛根芩连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下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葛根芩连汤主之”,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按 8∶3∶3∶2组成,具有解表清里之功效,主治协热下利。葛根芩连汤降糖脂主要有效成分为葛根素、黄芩苷等黄酮类和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等生物碱类成分。大量临床实验显示葛根芩连汤降糖疗效确切,长期使用副作用小。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卷下记载:“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遗尿不禁”,由黄芪(生)、当归尾、赤芍、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按 120 ∶6 ∶5∶3∶3∶3 ∶3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补阳还五汤降血糖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和萜类:毛蕊异黄酮苷、芍药苷和黄芪甲苷。

消渴丸--中西药复方制剂治疗糖尿病

符合我国药品监管要求的公开中西药复方降糖制剂并不多见,其代表药物是消渴丸。消渴丸是由黄芪、地黄、天花粉、葛根、五味子、山药、玉米须 7 味中药与西药格列本脲组成。从中医角度上看,消渴丸具有滋阴补肾、益气生津等功效;从西医的角度来看,消渴丸中定量的格列本脲有强效降血糖作用,减轻糖毒性,保护胰岛 β 细胞功能,改善患者倦怠乏力、多食易饥等症状。

中西合璧,取长补短,共同治疗糖尿病,一定大有所为,潜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