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病历(1型糖尿病病历范文)
1型糖尿病理赔引发争议,法院判决保险公司赔160万!
基本情况:2019年12月22日,庞女士通过支付宝给儿子小陈买了一份《人保健康乐享如意重大疾病保险》,合同里把1型糖尿病列为了可以理赔的重大疾病。根据合同,1型糖尿病是指因为胰岛素缺乏,导致身体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而且得依赖外部胰岛素维持生命。要确认是1型糖尿病,必须通过血胰岛素、C肽或者尿C肽的检测,同时还要接受至少180天的胰岛素治疗,并且出现以下其中一个情况:
- 并发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 并发心脏病变,可能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
- 至少有一个脚趾坏死并且做了手术切除。
小陈因为身体不舒服住院了,医生诊断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1型糖尿病。小陈出院后,庞女士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但被拒绝了。保险公司说小陈的病情不符合合同里要求的理赔条件。庞女士不满意这个结果,就把保险公司告到了法院。
保险公司辩解:保险公司表示,小陈确实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但是病历里没有提到合同中要求的并发症。所以,根据合同,1型糖尿病不符合理赔条件,所以他们不应该赔钱。
法院判定:法院认为,首先,合同里要求1型糖尿病得有至少一个并发症才可以理赔,但这个要求不符合普通人对1型糖尿病的理解,也不太符合治疗的常规做法。医生应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治疗过程来判断,而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并不是每个病人都会出现这些并发症,这样的规定限制了病人本应享有的理赔权利。
其次,法院觉得合同里对1型糖尿病并发症的要求没有特别强调,可能让消费者误解了这些关键信息。
最后,法院认为,重大疾病保险和少儿特定疾病保险对1型糖尿病的并发症要求一样,这种规定不太合理,也不公平。
法院判决:最终,法院判定保险公司得赔偿庞女士160万元,包括重大疾病保险金和少儿特定疾病保险金。
本文转自“理赔帮”公众号。
保险拒赔,找理赔帮!保险理赔实战专家,成立于2018年,为用户处理拒赔案件1000 ,成功索赔金额1.2亿 。
没有家族遗传史,杭州5岁男孩竟确诊糖尿病!医生提醒:多留意这类问题
说起糖尿病,在不少人的观念里都认为是老年病,这种说法现在要改了,儿童,甚至刚刚生出来一个月的小朋友,被查出来有糖尿病的也不在少数。
5岁的俊俊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喜欢吃甜食。前阵子,俊俊妈发现儿子时不时要喝水,一开始她没多想,以为是天气热的缘故,孩子出汗多,饮水量也自然会随之增加。但时间一长,她感觉到不对劲了,孩子既没力气也没精神,而且小时候没有尿床的毛病,但如今5岁了,怎么反而动不动晚上要“画地图”了呢?
“他尿床次数明显变多了,晚上喝水也多,体重还有减轻,最近变瘦了不少,因为我也关注了下糖尿病的大概症状,就怀疑他可能有这方面的问题。”俊俊妈在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和医生描述症状时这样说到。
经过医院检查,俊俊的血糖高达15毫摩尔每升,同时c肽偏低,糖化血红蛋白偏高,确诊得了一型糖尿病。5岁的俊俊是家里头一个糖尿病患者。俊俊妈感觉到很困惑:“我们家里面也没有家族史,家人都挺意外的,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是糖尿病呢?怎么想也想不通。”
“一型糖尿病发病都比较急,这个孩子大概也就两三个星期的时间,很容易并发酮症酸中毒,还有一型糖尿病,一般和家族遗传史并无太大关联。说明这个孩子胰岛素的分泌是缺乏的,或者是作用方面是有缺陷的,这个孩子必须要通过外源性的胰岛素来补充,才能让孩子的血糖稳定。”杭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杨素红医生在谈到俊俊的病情时说。
经过治疗,现在俊俊的情况基本稳定,但今后每天餐前注射胰岛素这件事,是万万离不开,也不能忘了。杨主任介绍,从这几年临床上来看,5岁以下孩子的糖尿病发病率正呈现走上坡路趋势,尤其是今年,除了甜食吃太多,还有其它因素的影响。
杨素红 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它的发病率增加了5%到35%,这个可能是跟我们整个环境,还有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这些综合因素在一起引发的,现在整个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趋势是在上升的,并且今年我们医院接诊率也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十天时间里,医院接诊的新发糖尿病患者有5例。”
杨医生也提醒,小朋友爱吃甜食,家长不光要重视孩子的口腔问题,血糖问题也需要多多留意。如果发现孩子有糖尿病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万万不可大意。
转自:阿六头说新闻
来源: 杭州之声
一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例分享
作者 | 周林林
单位 |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前 言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以早幼粒细胞分化受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亚型,约占人类急性白血病的6%~9%,占人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10%~15%,多见于成人。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感染、贫血、细胞浸润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为主,是一种临床表现极其凶险的白血病类型!该类疾病作为形态室的危急值,对于APL的诊断始终是诊断的重中之重,诊断必须快上加快,早一天诊断,早一天治疗,结局完全不一样,阴阳之隔一线间。
案例经过
临近下班时,接到血液科老师的电话,希望帮忙看看一名急诊患者的外周血片。由于该患者三系减低,镜下白细胞数量较少,但一类异常细胞引起了我的注意,“异常早幼粒细胞”?于是第一时间拨通了临床医生的电话,询问患者基本情况并告知形态高度怀疑M3细胞。
患者基本情况:主诉月经出血量大1周,牙龈出血5天,乏力3天。
现病史:患者1周前出现月经量大,5天前无诱因出现活动性牙龈出血,3天前出现乏力,活动时为主,伴头晕、头痛,恶心且伴低热,Tmax 38.2℃,无畏寒及寒战,发热以午后为主,曾就诊于外院查血常规:WBC 2.13x10/L,NEU 0.63x10/L,HGB 67g/L,PLT 19x10/L。现为进一步治疗,急诊以全血细胞减少待查收入我院。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增减。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病史;否认过敏史;无手术及外伤史;无输血史。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重度贫血貌,胸骨压痛,牙龈活动性出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口腔无溃疡,咽部无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全腹软,腹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四肢不肿,病理征阴性。
案例分析
中年女性,三系减低,急性起病,牙龈出血,月经出血量大,为快速诊断,形态室排头兵,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早幼粒细胞”,报告临床,及时进行干预,接下来完善其他检查,开启了急性白血病MICM综合诊疗模式。
(一)血常规结果及散点图如下图1,血常规结果:WBC、RBC及PLT均减低,通过白细胞散点图、白细胞警示信息。M3散点图特点为:粒细胞散点图明显上移至中上部,以上部最为致密(红色方框标注)。
图1
(二)凝血系列结果:凝血功能提示:PT延长,FIB减低,D-二聚体明显升高。
图2
(三)(M,Morphology)血细胞形态:外周血(图3),骨髓涂片(图4)中均可见异常早幼粒细胞,该类细胞胞体大小不一,胞浆量较丰富,内外浆,内浆处含有细小的粉红色颗粒,细胞核扭曲不规则,核染色质细致,可见核仁及Auer小体(该病例未见“柴捆细胞”)。
图3
图4
(四)细胞化学染色:
图5
(五)(I,Immunology)流式细胞学检查:免疫表型分析(图6):CD33强表达,CD13可异质性表达,CD117常常阳性,CD34、HLA-DR部分表达,少数病例如M3b,M3c型可表达CD34和CD2,CD2的表达与FLT3突变相关。一般不表达CD15、CD11b、CD11c和CD16,约10%APL患者表达CD56,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SSC较大,各荧光通道背景较高。
图6
(六)(C,Cytogenetics)细胞遗传学:APL染色体异常以t(15;17)(q24;q21);PML-RARa融合基因为主,占90%之多。该病例核型为较复杂核型,可能与预后有关。
图7
(七)(M,Molecular)分子生物学:
图8
临床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诊断明确,低危组。
治疗:本病例根据急性早幼粒细胞诊疗指南,加用亚砷酸联合维A酸诱导治疗,并予护肝,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不适及时处理。
自2023年12月11日入院,血常规及凝血结果趋势如下。
图9 临床治疗28天后复查外周血及骨髓形态学结果
总结与体会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其中一种类型,被FAB 协作组定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 3 型(AML - M 3),常常起病急骤,迅速恶化,出血倾向明显,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被称为形态室的“危急值”,所以对APL做出快速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
本例患者正是基于临床医师与检验技师的密切配合,有效沟通,形态学快速有效的“揪出”M3细胞,临床第一时间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砷剂进行诱导治疗,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挽救患者的生命,后期完善MICM其他检查,使诊断更加精准。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几种形态学分类:
1 FAB分型:分为普通M3和变异型M3;
2. WHO 2017 分型:多颗粒型APL和微颗粒型APL;
3.《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2014年版)》中将APL分为:
①M3a(粗颗粒型):颗粒粗大,密集或融合染深紫色,可掩盖核周围甚至整个胞核;
②M3b(细颗粒型):胞质中嗜苯胺蓝颗粒密集而细小,核扭曲、折叠或分叶,易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混淆;
③M3c(微颗粒型):少见,易与其他类型AML混淆。
备注:《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沿用该分类。
这不仅要求我们掌握典型的细胞形态,对于“不典型”如细颗粒及变异型的M3细胞更要加以识别。
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具有更直观、更快速的优点,是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排头兵,所以在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观察时,特别是白细胞少的情况下,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查找是否有异常细胞。
作为一名检验工作者,每一项检查背后都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工作要保持严谨求精,不放过一点可疑,不留下一点空白,多看一眼,为每一份标本再多做一点努力,就可能多挽救一条生命。同时,也提醒大家不忽视生活的细节,如有身体,出现突然的乏力、心悸、出血和反复发热等不适及情况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Swerdlow SH, Campo E, Harris Nil, et al. (Eds) : WHO Classification a fumours of Haemat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Revised 4thedition) IARC:lyon 2017
[2].中华医学会自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自液科医师分会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中华血液学杂志,2018,39(3):179-183.
[3].彭勇泉.MICM分型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上海医药,2016,37(23):59-61.
[4].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2018版) [J].中华血液杂志, 2018, 39 (3):179-183.
END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