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献完血(糖尿病献完血蒋血糖更高了)
糖友为什么不能献血?3个理由,告诉你真相!
许多人可能都有过献血的经历,对于健康的正常人来说,献血具有一定的好处,比如激活骨骼造血器官,更新自身血液库存,促进血液循环等。然而,献血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比如糖尿病患者,就在不适合献血的人群行列里边。
糖友为啥不适合献血?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2型糖友属于国家规定的暂缓献血的范围。糖友献血需要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比如尿检、血检等,即便自己有心想献,但身体素质不一定允许。
1、糖友的并发症多
有些隐藏的并发症,糖友可能不知道。但献血意味着血容量变少,肾脏的灌注可能也会变少,这些不确定因素会阻碍着糖友进行献血。
· 并发高血压
糖尿病心血管病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许多心血管疾病当中,冠心病又尤为常见,而导致冠心病的根本是高血压,如果糖友没有管理好自己的血压,就容易并发心血管疾病。
正常人在献完血的当下,会有晕眩、恶心感,患有高血压的糖友在献血的时候,情况只会更糟糕。他们心脏的冠状动脉可能会发生痉挛,而引起心脏一过性的缺血,出现心绞痛的症状。
此外,糖友经常会血脂异常,献血后的一段时间里,血流速度减缓,血压会有所下降,辣么久可能引起血栓,严重点的会出现心肌梗死,威胁生命安全。
· 并发视网膜病变
糖友另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视网膜病变,献血的话,不能说一定会加重病情,只是可能会,比如导致视力下降,增加眼病加重的风险。所以,如果已经是有眼病的糖友,最好不要献血。
2、糖友伤口愈合慢
糖友的抵抗力远远不如正常人,伤口的愈合能力也慢得多。献血的过程中,会留下针孔,虽然针孔很小,但万一糖友的身体就是如此脆弱,好些日子痊愈不了,若是又病变就不好了。
3、糖友尿检难合格
糖友接受献血的检查中,血糖测定可以省去,但是尿检必须要。它是一个重要的标准,2型坛友的尿蛋白若检查为阳性,就不能献血。而事实上,大多数糖友的尿检都无法合格,所以糖友符合献血标准的是很少的。
你能献血吗?99%的糖友不知道!
据说,科学家 们运用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对血液与献血的关系作了研究,发现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可使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 液流速,脑血流量提高,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粘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但是,糖尿病患者作为一个特定人,是否适合献血呢?
国家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规定糖尿病在不能献血之列
人体的血液在不断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献血后,由于造血功能加强,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得到补充。因此,按规定献血,不仅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会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器官,使其始终保持青春时期一样旺盛的造血状态。但糖尿病患者因为其特殊性不适合献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上可以看到糖尿病包含在不能献血的情况之一。
这包括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糖尿病本身很多病人都依靠药物治疗,而且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治疗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在糖尿病患者不符合献血这块就一刀切了。直接规定糖尿病人不适合献血。
另外,还有一个药物因素,献血要求停药7天后才能献血,无论你用什么药物,不管是糖尿病人还是别的病人,都要遵循这个原则。但是,需要明白的是,糖尿病人如果停药7天对血糖控制很不利,所以,也不建议糖尿病患者去献血。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糖尿病病人一般都有并发症,有些是他自己知道的并发症,有些是隐藏的或者病人自己不知道的并发症,所以去献血的这个过程中有时血容量会减少,有时肾脏的灌注也会减少等,由于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所以糖尿病患者不适宜献血不单是血糖问题,也包括糖尿病本身的一些器官潜在损害问题。
文献来源:糖尿病文摘
献血会影响健康?那是你不了解献血的这些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中国无偿献血人次和采血量实现了连续20年持续增长。1998年全国无偿献血人次约30万,采血量不足500万单位,2018年无偿献血人次接近1500万,采血量达到了2500万单位。
输注血液和血液制品每年挽救数百万生命,在面对病痛、灾难时,一袋血液就可能拯救一个生命。近日,有媒体发起了“你参加过无偿献血吗?”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人中选择“会定期无偿献血”的网友占到32.8%,有25.4%的网友选择了“害怕,不会主动献血”,有25.1%的网友表示“想参加,但体检不合格”,另外还有16.7%的人表示“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可见仍有不少人对于献血存在着误区,因顾虑而不敢献血。
那么献血是否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呢?
献血后血细胞可很快补充
一个体重50kg的人,其血液总量约3000-4000ml,这些血液在人体中以“八二比例”分组形式存在,80%在血管中流动,以维持人体正常代谢,而其他20%会暂时留在肝、脾中,以备不时之需。当一个正常人一次献血200-400ml后,在肝、脾中待命的血液会火速赶往血管中,保证循环的血容量不会因献血而减少。
人体血液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产生,献血后,红骨髓的造血功能会增强,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可以得到补充。
身体健康的人,按规定参与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的影响,更不会造成贫血。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官网解释,血站在采集检验标本和血液时所使用的注射器、采血袋及其他采血器材和耗材均为具备“三证”的正规厂家提供的、经过严格灭菌的一次性医用器材,用后一律销毁,绝不重复使用,对于献血环境、清洁消毒、血液采集、医疗废物等方面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规定。因此,献血是绝对安全的,不会使献血者感染任何疾病。
很多人关心,献血后身体多久才能够恢复献血前的状态。其实,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恢复是有先后的,血液内的水分和无机物在1-2小时内即可恢复正常血容量;血浆中的蛋白质需要2-3天即可恢复;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在21天左右便可以恢复到献血前的水平。需要注意的是,献血后,当天要保持静脉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两天内不要从事高空、高温作业和高强度运动或体力劳动,并注意补充水分,忌饮酒、忌暴饮暴食、忌盲目进补。
什么情况下可以献血?
对于献血人的身体条件国家有严格的把控,只有符合一定标准才能献血。根据国标18467-201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的要求,献血者年龄应为18周岁~55周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体重男性≥50千克,女性≥45千克。血压需在收缩压 90 mmHg -140 mmHg、舒张压60 mmHg -90 mmHg之间,脉压差≥30 mmHg。此外,献血者皮肤还需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四肢无残疾等方可献血。
以下情况暂时不能献血
近五年输注过全血及血液成分;有糖尿病史、3个月内做过手术、半个月内拔过牙的;女性月经期前后三天,怀孕、流产后未满6个月,分娩、哺乳期未满一年的;感冒、急性胃肠炎病愈未满一周的;某些传染病,如痢疾病愈未满半年,伤寒病愈未满一年的;较大手术后未满半年,阑尾切除、疝修补术、扁桃体手术未满三个月的;皮肤局限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一周,广泛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两周的都暂时不能献血。
还要提醒的是,如果你想成为无偿献血者中的一员,献血时一定要携带本人的有效身份证件。献血前一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献血前两餐应清淡饮食,如稀饭、馒头、面包等,不要吃高脂或高蛋白的食物,如肥肉、油条等。献血前不要饮酒,也不能服用任何药物,两次捐献全血的时间间隔不能少于6个月;捐献单采血小板,两次间隔不少于2周,每年不得超过24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后捐献全血,两者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4周;捐献全血后捐献单采血小板,两者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少于3个月。
新京报记者 刘旭 编辑 王鹿 校对 刘军 图片 视觉中国 部分来源 首都献血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