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最好的药物(糖尿病最好的药是什么药)

内分泌徐秀峰主任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最好的五种药

降糖“一哥”二甲双胍仍是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线药物

#糖尿病# #降糖#

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高2~4倍。

二甲双胍作为一个古老而普遍的药物,广泛应用于降血糖的治疗。

二甲双胍降糖特点

二甲双胍并不能够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因此不会引起低血糖的副作用。

二甲双胍主要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又被称为”噬糖者“,即增加人体在基础状态下血糖的无氧酵解,改善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人体细胞对葡萄糖的外周利用度。

从而起到降血糖的目的,尤其适用于二型糖尿病肥胖患者。

二甲双胍拥有巨大的市场

二甲双胍在全球各个国家对应的都是一个巨大的病患市场。

中国的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占据总数的95%以上,约为1.1亿人。在中国,二甲双胍2018年整体用药规模超50亿元,是不折不扣的医药大品种。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脏病和脑卒中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

现在越来越多的新型降糖药被发现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甚至有取代二甲双胍的趋势。

  •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显示: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较传统药物治疗糖尿病,全因死亡率和心肌梗死死亡率下降27%和30%。
  • 与磺脲类降类药物相比,二甲双胍治疗可以带来更低的心血管死亡风险。
  • 200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和欧洲糖尿病协会的糖尿病管理指南中指出。无论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无禁忌症的情况下,优先选用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只有在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起危险因素的时候才考虑合用SGLT2i和GLP1-RA。
总结

没有证据证明,没有其他药物在降糖治疗的心血管获益和经济效益可以超过二甲双胍。

因此,二甲双胍仍是2型糖尿病合并ascvd及其危险因素患者治疗的一线药物。

给糖友们的好消息:3类新型降糖药物未来可期,医生一文详细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已经成为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它与高血压、恶性肿瘤并称为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说起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很多药物已上市多年,至今仍活跃于临床,其代表药物有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瑞格列奈、罗格列酮、阿卡波糖和胰岛素等。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更多的不同作用机制的新型糖尿病药物陆续上市。

新型糖尿病药物大比拼

1.列汀类(DPP-4抑制剂)

属于肠促胰素类药物,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DPP-4)水平而减少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使内源性的GLP-1水平升高而发挥降糖作用(GLP-1 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目前在我国上市的药物主要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等。

2.鲁肽类(GLP-1受体激动剂)

主要为肠促胰岛素分泌激素的类似物,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增强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分泌而起降糖作用。在我国上市的药物有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利司那肽和贝那鲁肽。

3.列净类(SGLT2抑制剂)

通过抑制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的表达,减少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葡萄糖的肾阈值,增加尿糖排泄而降糖。目前在国内上市的药品有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和卡格列净。

新型糖尿病药的3大优点

1)使用更方便

与传统胰岛素需要每天2-3次皮下注射相比较,新型的降糖药GLP-1受体激动剂每天只需要皮下注射1-2次,且剂量固定,无需根据血糖调整用量,更方便糖尿病患者使用。

2)减轻体重和心血管益处更明显

使用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还有显著的降低体重的作用。GLP-1受体激动剂还有改善甘油三酯、血压水平的作用,更适合伴有心血管病史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

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被证实为具有心血管获益的新型降糖药物。三个SGLT2抑制剂的CVOT研究均取得了阳性的结果。其中达格列净declare研究纳入的患者59.4%为合并心血管高风险。结果显示达格列净可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住院的复合终点以及心衰住院风险的结果,适合伴有心血管病史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也有改善甘油三酯、血压水平及心血管保护作用的作用。

3)作用更强

研究表明SGLT2抑制剂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幅度大约为0.5%-1%,减轻体重1.5-3.5kg,降低收缩压3-5mmHg,GLP-1受体激动剂单用或与传统降糖药合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作用都更显著,DPP-4抑制剂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0.4%-0.9%。

新型糖尿病药物的2个缺点

1)价格较高

由于上市时间较短,使用方便且作用较强,但价格也相对较高,所以仍不适用于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需要具有一定的经济条件。

2)长期服用安全性仍需观察

同样由于上市时间较短,糖尿病患者使用时间不长,虽然药物上市前临床研究显示安全性较高,但糖尿病需要长期服用,其长期安全性如何并不确定,仍需要通过上市后临床应用去观察。

总体看来,随着医保政策的利好,新药将会以更好的性价比进入市场,新型降糖药有望将越来越多在糖尿病治疗中发挥作用,为糖友们控制血糖平稳发挥更大作用。

#关注糖尿病# #清风计划# @健康真相官 @头条健康

作者简介:方健 今日头条健康真相官

2003年获执业医师资格证书,2006年获中山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2012年获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岗位证书。现为三甲医院副主任药师,临床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