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跟糖尿病的区别(尿酸和糖尿病有啥关系)
尿酸高,血糖可能跟着涨
受访专家: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苏本利
本报记者 任琳贤
在很多人印象中,高尿酸是痛风患者头疼的问题。事实上,高尿酸还会扰乱人体糖代谢,促发或加重糖尿病。有研究发现,血尿酸每升高60微摩尔/升,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就升高17%。
高尿酸血症指血液中的尿酸浓度男性高于420微摩尔/升,女性高于360微摩尔/升。高尿酸血症被称为“三高”之后的“第四高”,患病人数达1.8亿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苏本利介绍,正常情况下,尿酸作为嘌呤化合物在体内代谢的产物,在我们体内不断生成,也经由肠道、肾脏代谢排出,处于动态平衡。但如果尿酸等“产量过剩”(如摄入过多含嘌呤的食物),或“排泄不良”(如肾功能受损),就可能引起血液中尿酸浓度超过其溶解点,形成尿酸盐析出结晶并沉积在关节、肌腱、软骨、乃至视网膜等组织。
“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有着相同的‘土壤’,也会相互影响。”苏本利说,它们与高血脂症、肥胖等常被一起称为代谢综合征,只不过有的表现为嘌呤代谢紊乱,有的表现为糖、盐或脂肪的代谢紊乱,它们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就是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降糖能力下降。换句话说,患上高尿酸血症,意味着机体已经有了代谢性疾病的“土壤”,高血糖、高血脂以及由此带来的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病风险也会大大增加。荷兰一项相关性研究还指出,高尿酸血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酸盐沉积于胰岛的情况,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诱发和加重胰岛素抵抗,引发糖代谢紊乱,引发或加重糖尿病。反过来,2型糖尿病患者也易形成高尿酸,原因可能与肾脏尿酸排泄功能异常有关,高糖代谢可导致血尿酸生成增加,嘌呤分解代谢性增强。苏本利补充说,临床中一些糖尿病患者如果控制不好血糖,可能会引发糖尿病肾病,这也会进一步增加高尿酸血症的发病风险。
因此,高尿酸患者在降尿酸时别忘了监测血糖,而糖友也要关注自身尿酸水平。建议初次就诊的高尿酸血症或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进行全面的代谢指标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肾功能等,警惕多症并发。治疗中定期检测各项指标,并坚持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等治疗相结合。▲
尿酸值和血糖值有关系吗?血糖异常的人是不是容易患上痛风呢?
痛风、高血压、糖尿病,这三种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都“名列前茅”。如果慢性疾病是一场“高考”,这三种疾病毫无疑问都是走进了“象牙塔”。
不仅如此,如果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不治疗,那么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如果高血压和糖尿病不控制,那么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风险也会高于常人。
高血压与痛风的关系,大家都能理解;但是血糖和尿酸的关系,也许大家就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今天咱们就来谈谈尿酸值和血糖值之间的关系,是不是血糖异常的人就容易患上痛风?
尿酸值和血糖值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共同的生活习惯让痛风与糖尿病“手牵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上世纪的时候,痛风和糖尿病其实都是属于罕见病,我们身边患上类似疾病的人并不多;而到了21世纪,患上痛风和糖尿病的人突然增多起来。
有些人会下意识地想到,这就是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得不合理、饮食变得不规律引起的。实际上痛风和糖尿病确实是“生活方式病”。但是不仅仅与高蛋白、高脂肪、高嘌呤食物的摄入过多、营养过剩有关,也与过度饮酒、饮料饮用过多有关。
这还只是饮食方面的共同点造成了痛风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除此之外还有我们其它方方面面的生活习惯导致。比如体力活动及运动的减少、生活压力增加、负面情绪增多、环境污染、作息不规律、体重超重或肥胖等相关。
尿酸的产生增加,尿酸的排泄减少,葡萄糖的利用率减少,痛风和糖尿病都属于“代谢性疾病”,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难免让身体的代谢异常。
痛风和糖尿病发病起因相似
共同的遗传倾向让痛风与糖尿病“同病相怜”研究表明,痛风和糖尿病都有遗传倾向,痛风和2型糖尿病普遍都存在有遗传现象,不过多属于多基因共同遗传的疾病。痛风的遗传因素属于多基因显性遗传,10~25%的痛风患者被确定有家族史;糖尿病也是有遗传概率。
不过目前的最新研究发现,糖尿病和痛风可能有共同的遗传基础。目前发现了36个与痛风及糖尿病都关联的易感基因和风险因子。
当然,痛风与糖尿病的共同遗传倾向,实际上也还是与家族的生活方式相似有关。说白了就是痛风和糖尿病都属于“三分靠遗传,七分靠后天”的疾病。
痛风和糖尿病有相似的遗传基因
共同的胰岛素抵抗让痛风与糖尿病“心连心”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尿酸代谢紊乱,都属于我们身体的破坏因素。尤其2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等因素,这也都是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常见诱发因素。
但是在痛风和糖尿病之间,有一样因素共同决定血糖异常和尿酸异常,那就是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的患者大多数都有高胰岛素血症,这能促进肝尿酸的合成,也能减少肾尿酸的排泄,对于痛风来说,那就是让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此外,血尿酸升高也会加重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损伤,从而导致血糖升高甚至发展为糖尿病。
高尿酸血症、痛风和糖尿病都与胰岛分泌有密切的关系,都有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增多的共存现象,这也是痛风或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的。
痛风和糖尿病都与胰岛分泌有关
共同的药物治疗让痛风与糖尿病“互相干扰”关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与糖尿病的关系,往往容易忽略的一点就是部分降尿酸药物、降糖药物之间会互相干扰,影响尿酸排泄和降糖治疗。
比如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包括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等都能影响尿酸的正常代谢和排泄;而降尿酸药物中,比如别嘌醇对于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欠佳者就不宜长期大剂量使用;而正在服用硫唑嘌呤、胆茶碱等药物的患者也不宜服用非布司他。
痛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使用
除了以上四个特点外,痛风和糖尿病的治疗情况也都相似,临床上痛风及糖尿病都属于无法根治的疾病。也就是说,这两种疾病属于可防、可控的疾病,需要生活方式改变辅助以药物治疗的手段,但无法做到完全将这两种疾病杜绝。
当高尿酸血症遇上糖尿病?专家教你如何治疗
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都是代谢性疾病,两者有共同的发病基础——营养过剩,且都明确与胰岛素抵抗相关,都与饮食、酒精摄入等危险因素相关,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那么,当高尿酸血症遇上糖尿病,我们该如何做呢?
高尿酸血症是指正常饮食状态下,不同时间2次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μmol/L(7mg/dl),女性>360μmol/L(6mg/dl);而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软组织和肾脏,引起关节炎、皮肤病变及肾脏损害等就属于痛风,这两者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状态。
糖尿病是由于人体糖代谢紊乱、出现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代谢疾病群。
若同时患有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治疗可能陷入两难。糖尿病治疗需要多运动,而高尿酸血症所致的活动性关节炎却又限制过度运动;糖尿病提倡高蛋白质、低热量饮食,高尿酸血症严格控制肉类摄入等;某些降糖药物还可能影响嘌呤代谢等。
当高尿酸血症遇上糖尿病时,专家建议可以从下面4点进行治疗:
1、调整饮食结构,控制饮食总热量
(1)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控制主食,有利于控制血糖。
(2)多食富含膳食纤维、Vit B1及Vit C的蔬果。痛风患者可食用柠檬、樱桃和橄榄,绝大多数瓜类、块茎、块根类及大多数叶菜类蔬菜,西瓜、椰子、葡萄、草莓、李子和桃等可适量食用,这些果蔬能有效防控痛风,膳食纤维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同时,不宜多食香菇、草菇、芦笋、紫菜、海带及粮食胚芽等嘌呤含量较高的植物性食品,减少一些水果(苹果、香蕉、无花果、梨、橙、龙眼、荔枝、柚子、柿子和石榴等)、蔬菜(甜菜、莲藕、马蹄等)等含果糖较高的果蔬摄入,还要避免饮酒。
(3)多饮水。增加饮水量可作为痛风患者非药物治疗的措施之一。在无肾脏病、心力衰竭等禁忌的情况下,建议痛风患者饮水,每日饮水总量为2~3L;建议分次饮水,早、午、晚有3次饮水量达500ml左右;尽量选择弱碱性、小分子水;可以饮用柠檬水(如1~2个鲜柠檬切片加入2~3 L的水中);禁用软饮料。
(4)痛风患者食用动物性食品时,应注意种类、数量、加工方式。避免食用动物内脏如肝、肾、心、肠等,可选择嘌呤含量较低的牛奶、鸡蛋及适量非哺乳类动物肉类(包括鸡、鸭、鹅和部分淡水鱼等)。进食肉类应以瘦肉为主,每日肉类摄入量不宜超过100g,尽量进食新鲜肉类,提倡水煮后弃汤食用,避免使用过多盐、糖和香辛料的调味品,但痛风急性期需禁食一切肉类。
2、选择对尿酸影响小的药物
选择药物时要注意以下4种:
降糖药物。胰岛素、磺脲类(格列美脲、格列齐特)对尿酸有一定影响,使用上述药物要权衡。
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和髓袢利尿剂(呋塞米)会影响尿酸排泄并可诱发血糖升高,保钾利尿剂(螺内酯、氨苯蝶啶)则有促进尿酸排泄作用。
降压药。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的高血患者降压药物首选ARB。ARB具有降尿酸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会增加体重、胰岛素抵抗,痛风发作时也要尽量避免应用。
3、体重管理
脂肪组织可产生和分泌更多的尿酸,并增加胰岛素抵抗。体重指数与痛风的发病率呈正相关,腹型肥胖亦可增加痛风发病风险,减重可降低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
4、规律适量运动
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可降低痛风发病率,而中高强度运动可能使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水平上升,反而增加痛风的发病率。所以,适当运动可作为非药物治疗措施之一。5条运动原则请牢记:
高尿酸血症患者建议规律锻炼; 痛风患者的运动应从低强度开始,逐步过渡至中等强度,避免剧烈运动,痛风急性期则以休息为主,中断锻炼;运动次数以每周4~5次为宜,每次0.5~1小时,可选择慢跑、太极拳等方式;运动期间或运动后,避免快速大量饮水,应适量饮水,促进尿酸排泄;有心血管、肺部基础疾病者,应适度降低运动强度和缩短运动时间。
本文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王韬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