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什么是糖尿病并发症(什么是糖尿病并发症病因)

中华医学科普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

常听别人说得了糖尿病很可怕,除了血糖偏高点儿,咋就没觉出来有多可怕呢?

下图来了解一下

下面的这个更清楚一些

知道有多可怕了吧!还不快做好下面的这张

作者:马帅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

郭树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普传播专家团团长

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委会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媒体联盟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

小编:马帅 北京朝阳医院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中华医学科普平台”独家用稿,

转载前请先与我们取得联系,

欢迎您给中华医学科普平台投稿:

zgyxkp@163.com

并转发我们的作品

您可以直接留言与我们取得联系。

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有什么早期症状?一文说透糖尿病并发症

有人被查出来糖尿病后,医生告诫说要积极预防并发症,但患者却认为并发症离自己很遥远,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一、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1.急性并发症

其发病主要由于胰岛素活性重度缺乏及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而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以致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所致,出现高血糖、酮症、代谢性酸中毒和脱水为主要表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起病急,病程常小于24小时,多数起病时伴有多尿、烦渴、乏力等症状,甚至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少数患者也会出现腹痛。严重情况下,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嗜睡、昏睡或昏迷。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起病多隐匿,从发病到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一般为1~2周,偶尔急性起病。多见于6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初期仅表现为多饮、多尿、乏力等症状,可进一步出现脱水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乳酸性酸中毒

起病较急,患者会出现深大呼吸、神志模糊、木僵、昏迷等症状,多见于大量服用双胍类药物或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

2.慢性并发症

目前普遍认为多元醇旁路、蛋白激酶C、己糖胺激活、晚期糖基化产物(AGEs)的多寡,以及高血糖诱导的线粒体产生反应性氧化产物(ROS)生成增加,可能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机制。

糖尿病肾病

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第二位病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常见于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病程长的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还可引起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白内障等。

糖尿病足

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溃疡、感染和(或)深部组织的损伤,是糖尿病非外伤性截肢的最主要原因。轻者表现为皮肤干燥和发凉;重者可出现溃疡和坏疽。

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

包括心脏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和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和冠心病,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并发症,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死亡风险比非糖尿患者高3~5倍。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是指由糖尿病所引起的颅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据统计,2型糖尿病患者有20%~40%会发生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脑萎缩等,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糖尿病神经病变

最常见的类型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发病率很高,部分患者在新诊断为糖尿病时就已经存在,但根治困难,故重点在于预防发生及控制发展。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多个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胃肠道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排汗系统和代谢系统。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最主要,危害最大,可引起静息心动过速和直立性低血压,有时还可导致猝死。胃肠道功能紊乱最明显的表现为胃排空延迟(胃轻瘫)、腹泻(饭后或午夜)、便秘等。

二、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预警信号?

1.心慌胸闷

若出现心慌,伴头晕、出汗、手抖、面色苍白等症状,很可能是出现了低血糖。但如果是因姿势突然改变而出现的心慌胸闷、血压突降的状况,提示糖友很可能患有心血管并发症。

2.视物模糊

当出现近物看不清、视力下降,预示着可能已经出现了视网膜病变。

3.手脚麻木

对称性手足刺痛、麻木,提示可能已出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4.出汗异常

如发现皮肤某些部位不排汗,汗量过少或过多,预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当糖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会使汗腺分泌增加而形成多汗。另外,汗腺自主神经病变也可表现为少汗甚至无汗,半身出汗而半身无汗等异常情况。

5.口腔溃疡

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佳,血糖波动大,口腔便容易感染炎症,出现牙周炎、牙齿松动、牙槽骨质疏松等症状。

6.腹胀便秘

糖尿病性胃轻瘫常伴随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早饱感。

7.皮肤异常

皮肤干燥脱屑、瘙痒、变色、局部水疱等症状,多是由高糖引起血液渗透压升高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若处理不及时,可发展为溃疡和坏疽,有截肢的风险。

8.小便泡沫多

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信号,多数糖友无明显表现,部分糖友出现“腰酸脚肿,尿泡沫多”的症状。 糖尿病肾病是一个缓慢进展的过程,一旦出现肾脏损害,表明肾脏病病变已较严重。

三、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1.药物治疗

首先,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糖药物,并定时监测血糖,控制血糖在目标值范围内,血糖过高或过低都要及时找医生调整降糖方案,并且积极干预其它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定期随访。

2.生活方式干预

吃动平衡

建议糖友选择升糖慢的低GI主食,如全麦食品、玉米等粗粮。进食后还要注意运动。运动不仅可以减肥,控制体重,还可以降糖。建议在医师、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膳食、运动方案。

保证睡眠

睡眠不足不仅会使血糖升高,还会增进食欲,导致体重增加,心脏和肾脏并发症风险升高。因此建议保证每日7-8小时的睡眠时间。


控制压力

紧张焦虑会升高血糖。可以学习一些放松练习,如呼吸练习、瑜伽等。

戒烟戒酒

吸烟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出三倍。烟草内的尼古丁和焦油等物质,会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阻碍,使血糖升高;而酒精内的乙醇经过人体的加工会变成脂肪,加重肥胖,并且酒精在分解时也会导致血糖升高。

参考文献: 

[1]杨秉辉.警惕糖尿病的并发症[J].食品与生活,2020,(12):72-73.


图片本内容仅供健康知识科普之目的,不能替代医生诊断,不属于医学诊疗建议,也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仅供参考请谨慎阅读。未经本平台和相关权利人书面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或引用。若本内容存在任何疏漏,请尽快与本平台联系,可发送信息至【causahealth-content@causacloud.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糖尿病不可怕 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

如果说糖尿病是甜蜜的杀手,糖尿病并发症则是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一旦发生并发症,特别是各种慢性并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大大下降,严重的还可能威胁生命。

那么,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糖尿病并发症的表现症状有哪些?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代谢性疾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脏、肾脏、大脑、周围神经、眼睛、足部等等。

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乳酸性酸中毒、酮症酸中毒。

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

● 大血管并发症包括脑血管病变、心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即糖尿病足;

● 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眼部并发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外周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阳痿、神经源性膀胱等等。

3类并发症的表现症状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工作年龄段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通常情况下早期眼部可以无自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或视物变形,甚至失明。

如何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定期做眼底检查尤为重要!

2型糖尿病在诊断时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应尽快进行首次眼底检查和其他方面的眼科检查。

而1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的5年内应进行筛查。

妊娠可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以有糖尿病的女性在怀孕后应尽早行眼底检查,在整个孕期内每3个月以及产后1年内进行眼底复查。

2.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以导致截肢。

临床表现:早期走路可出现脚痛,足部发凉麻木、刺痛感等感觉异常,后期可出现脚部变形,足弓变高,脚部肌肉萎缩,足部出现红肿破皮现象并逐渐加重,严重时伤口久不愈合,出现溃烂,脚趾发黑,甚至坏死、截肢!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比较容易识别,治疗困难,但预防则比较有效。

所有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应进行定期检查,包括足部有没有畸形、胼胝、溃疡、皮肤颜色的变化;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有否感觉异常及跟腱反射是否减弱等。

如果有上述症状,则应进行预防性足部护理,包括戒烟、穿舒适宽松的鞋子、不赤足行走、仔细修剪指甲避免皮肤损伤、洗脚前测试水温避免烫伤、每日更换袜子,并保持足部清洁等。

如果一旦足部出现皮肤破溃,形成溃疡,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足溃疡会明显地降低糖尿病足截肢率。

3.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病,现已成为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临床表现:早期可能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尿液里泡沫多,检查发现肾小球滤过率升高或降低,逐渐会出现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最后病情进展至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需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如何筛查:一般1型糖尿病患者5年后才会发生糖尿病肾病;而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即可伴有糖尿病肾病。所以,如确诊 2 型糖尿病,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肾脏病变筛查。

如何预防并发症

1.改变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饮食须保持营养均衡,进餐定时定量。适量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及升糖快的食物,多喝水、少吃盐,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小于6克;经常锻炼,以有氧运动最佳;戒烟、限酒,保持体重在一定范围。

2.监测血糖:血糖达标是糖尿病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一般空腹血糖 5~7mmol/L,餐后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具体需医生根据患者年龄和合并症情况而定。

即使是血糖控制得很好的患者也应该保持每周监测血糖2~4次,对血糖波动很大或血糖过高的病人应该每日监测7次血糖,并及时调整治疗。

3.定期查血压、血脂:血压和血脂的控制对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有重要作用,可以减少并发心脏病的风险,每次就诊时应该监测血压,每年至少查一次血脂和心电图。

糖尿病患者理想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总胆固醇<4.5mmol/L,甘油三酯<1.7mmol/L。

4.定期检查视力: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每年都应去医院检查眼底。如果出现视物模糊、部分视力缺失的话,千万不能大意,应及时到眼科就诊,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及早处理,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5.定期检查肾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是尿中白蛋白排泄轻度增加,逐步进展至大量白蛋白尿和血清肌酐水平上升,最终发生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进行检查尿微量蛋白以及血肌酐水平,以便确定肾功能情况。如果总出现腿肿或脚肿,一定要注意,很可能是合并糖尿病肾病的征兆。

6.观察足部变化:对于足部的小伤口、溃疡或起水泡都要认真对待,以防日后发生严重后果。另外,剪脚趾甲时要注意,不要剪破周围皮肤。

除上述之外,要提防一些特殊情况,如出现双手或双脚麻木、刺痛或有烧灼样感觉时,这很可能是神经病变的征兆;如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

一旦发现异常,须及时就医处理,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总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规律用药,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定期复查,才能真正预防并发症,才是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的最佳策略噢!

来源: 吉林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