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快会糖尿病吗(吃饭快 糖尿病)
注意!吃饭太快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风险
专家称,在主食的总摄入量中,除了精米白面,建议添加三分之一比例的全谷物。此外,吃饭速度快的人与细嚼慢咽的人相比,患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45%,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73%。
微博截图
来源: 人民日报微博
吃饭真得“磨蹭”点!近20万人研究:吃饭太快易患糖尿病
你吃一顿饭需要多长时间?在快节奏生活模式下,人们习惯用最快的速度解决一切,包括吃饭,风卷残云、狼吞虎咽是对其形象的描述。
但你是否意识到:这种“加速”进食正慢慢损害我们的身体。《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结合新研究采访专家,列出吃饭快是如何消耗身体的,并教你如何吃饭“磨蹭”一点。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 马冠生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中国注册营养师 李园园
吃饭太快,糖尿病风险高
大家都知道,吃东西“狼吞虎咽”是不好的,至少不利于消化。而日本科学家通过研究还发现,“狼吞虎咽”(快速进食)是糖尿病的一个独立的诱发因素。
研究人员依托197825人的数据(来自全国年度健康检查项目中的数据),研究了他们的进食速度以及其他饮食习惯(如吃零食和不吃早餐)对糖尿病的患病影响。
这些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63.7岁,38%为男性。2008年有3.54%患者未患糖尿病,而2009年至2011年期间出现了糖尿病。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狼吞虎咽”的人群中,患糖尿病的概率为30.9%,而未患糖尿病为26.1%;在晚餐后吃零食的参与者中,12.9%的人会患糖尿病,而12.9%的人没有患有糖尿病;在睡前吃零食的患者中,17.2%的患者患糖尿病,而15.0%的患者没有患糖尿病;12.9%的不吃早餐的参与者患糖尿病,而12.4%的参与者没有患糖尿病。
即使在校正了年龄、体重、体重变化率、血压、吸烟和饮酒等多种因素后,快速进食者患糖尿病的风险仍然存在。结果表明,在新发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习惯中,快速进食是一个独立的诱发因素。
吃饭快对身体的4种伤害
口腔对食物的咀嚼是这个生产线的第一步,吃饭速度越快,帮助消化的唾液搅拌到食物里的量也会减少,使肠道的负担大大增加。
此外,吃饭太快还有其他一些慢性、长期的隐患:
胃易长“石头”
进食过快、食物没有煮烂、进食黏稠食物,极易引起胃溃疡、胃炎等胃肠道疾病,给食物创造了“长石头”的空间,形成胃结石。
易发胖
人的血糖值大概从开始吃饭15分钟后显著上升,30分钟达到峰值,此时大脑会反馈“我吃饱了”的信号给肠胃,使食欲降低,停止进食。然而吃太快,大脑信号来不及反馈就已经吃了太多食物。
日本冈山大学研究生院和保健管理中心的一项共同研究表明,吃饭速度是导致发胖不容忽视的因素,并对健康产生极大影响。
在热量水平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吃饭速度快者与吃饭速度正常者相比,发胖风险高了4.4倍,吃饭快的男性比女性受影响更大。
损害牙床
吃饭速度快,咀嚼次数少,会导致下颚退化,从而使牙床变得脆弱。
降低食物摄入的安全性
据统计,40%的癌症与食物中的亚硝酸类化合物、化学合成剂、防腐剂等致癌物质有关。而唾液在阻击这些坏物质的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吃饭过快,唾液中的酶来不及起保护作用就会降低食物摄入的安全性。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用15~20分钟吃早餐,中、晚餐则用半小时左右。
老人牙齿稀松、消化功能逐渐减退,各种消化液分泌减少,加之肠道蠕动减弱,更应细嚼慢咽,建议老人每口饭菜最好咀嚼25~50次。
四招告别狼吞虎咽
众所周知,吃饭太快不利于身体健康。但如何把吃饭速度降下来呢?
早餐:分两步吃
早餐时间最紧张,建议吃容易下口的食物,比如牛奶加面包,或者包子加豆腐脑,五分钟解决。要把早餐的时间拉长,只能分成两步走。
早上吃一顿,两餐间还要来次加餐。在包里放进去一个水果,一小袋坚果仁,或一盒酸奶。在10~11点之间,当成零食吃。
午餐:数数咀嚼次数
很多人中午吃饭时还沉浸在工作状态。建议上班族中午趁着吃饭的机会调整心情,暂时忘记工作,把注意力集中在吃饭上。
吃饭前,先做个深呼吸,排除脑子里的工作和杂念,认真数数自己咀嚼几次,吃了几种食物原料,提醒自己每一口饭咀嚼15次以上,自然而然速度就会放慢。
晚餐:吃点粗粮、凉拌菜
一般来说,上班族早上吃不到蔬菜和粗粮,中午的蔬菜数量也很少,全靠晚上来补足。最能降低吃饭速度的就是凉拌蔬菜,因为生的食物不好好咀嚼就咽不下去。
粗粮吃起来也比白米白面慢,比如喝燕麦粥的速度一定比喝白米粥慢;吃全麦馒头的速度也比吃白馒头的速度慢。
烹调:增大体积
人们吃食物的时候,如果体积小,内容多,就容易吃得快而吃过量。不妨反其道而行之,把食物做得体积膨大,能量密度偏低。这样,胃里面的机械感受器就算感觉到饱满,实际上却没有吃进去太多的干物质。
按这种吃法,每餐所要吃的食物体积增加了,于是速度会放慢,发胖的危险却会减小。
按照这个原理,用杂粮粥来做主食就很好,因为体积大,一大碗粥当中的干物质只有不到10%。另一个增加体积的方式是增加果蔬,它们都是高水分含量的食品。最好不要扔掉有嚼头的皮和外层叶子。
来源:生命时报
警惕!吃饭过快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近日,“吃饭过快增加患糖尿病风险”这一话题登上热搜。
图片来自微博截图
有研究表明,吃饭“狼吞虎咽”的人患糖尿病概率为常人的 3 倍。这是因为:
吃饭太快,大脑来不及发出“吃饱了”的信号,容易吃得更多;
吃饭太快,体内血糖大起大落,会让负责血糖平稳的胰岛功能受损。
长此以往易发展为糖尿病,所以每顿饭建议至少吃 20 到 30 分钟。
图片来自微博截图
那么除了吃饭快易患糖尿病,还有哪些患病风险?以及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呢?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了解一下糖尿病吧。
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因素:
肥胖、高血脂、睡眠不足、作息不规律、喝甜饮料、吃饭太快、吸烟
如何预防:
定期监测血糖、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不要给自己很大压力
资料:科普中国
编辑:李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