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血管闭塞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血管堵塞)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足合并血管狭窄闭塞,七旬老人苦不堪言,外周血管介入技术来解忧

5月23日,鄂州市中心医院介入科对一例左下肢股浅动脉多节段狭窄、闭塞患者实施了“动脉球囊扩张成型术 支架植入术”。这一介入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外周血管介入技术已走在同行的前列。

该患者为70岁男性,5年前确诊为糖尿病,近半年来左足大拇趾及第二趾出现溃烂,可见脓性分泌物及跖骨外露,伴肢体麻木、刺痛,皮温低,入住烧伤美容整形科后行下肢动脉CTA示:左侧股浅动脉多节段狭窄(开口处狭窄约90%),并中下段闭塞。

在烧伤美容整形科主任吴海东主持下,医生黄瑛及介入科医生刘再加开展了联合会诊,制定了介入血管腔内治疗方案。在患者家属同意签字及充分的术前准备后,介入科副主任医师刘再加、刘永生共同为患者进行了历时三个半小时的介入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左侧下肢由于血流贯通皮温明显升高,患肢血供恢复良好。

左侧股浅动脉起始部

左侧股浅动脉闭塞段

外周血管介入成形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明确、并发症少,已成为下肢血管狭窄或闭塞主要的治疗手段,最近几年在我院逐渐开展。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专家的指导下,我院外周介入技术已逐渐成熟,技术不断精进。

(文图:程兴宇)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闭塞不能只注重血管,创面治疗同样重要

作者:袁敏琴

有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他的情况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合并干性坏疽,但是他一直把血管疏通放在首位,一直想知道吃什么药效果好,而忽视了对炎性坏死创面的治疗,以为他听说创面等到“成熟”之后自己就会掉下来,所以不用特别处理。告诉大家,这就是误区!

首先,我们先解答这个患者的问题,下肢动脉血管闭塞吃什么药效果好?用药肯定要对症,如果不对症效果肯定是不好的。目前,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扩张药物治疗,可改善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严重肢体缺血时可选用止痛药物以缓解疼痛。

再一个,要从生活上注意,病变与年龄、吸烟、糖尿病病程、血糖稳定程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高收缩压、既往有足坏疽病史、高胆固醇等息息相关,生活中要结合药物及饮食调节、运动等,综合调理和治疗。

然后,我们说一下误区在哪:就是忽略了对炎性创面的处理和治疗。虽然对于大部分干性坏疽患者来说,伤口感染并不是最典型最突出的特征,但是我们也不能就这么等待,虽然在中医中也称其为“脱疽”。

这种所谓的“脱疽”,不能等其自行脱落,而应该采用手术清理的方式,人为的清理。有的患者缺血不严重,那么炎性毒素还是可以通过血液运输到身体其他部分,特别是混合型坏疽类型,既缺血又感染,发生脓毒血症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因此,像这种下肢动脉病变合并糖尿病足的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一定不能偏于一点,而是应该针对患者的所有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综合治疗,全面治疗,才能避免对患者发生严重的伤害。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糖尿病、心脏病、肺癌,脚上都有异常信号,你注意到了么?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没有多少人会经常去观察自己的脚,尤其是脚经常穿着鞋子,很难引起我们的注意。但是脚部的一些变化,通常也是身体疾病的某些信号。所以,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脚部出现的异常信号。

特别是,如果你的脚上出现下面这4个信号,要提防更严重的疾病发生。

1、脚部伤口不会愈合:小心糖尿病

如果脚上出现伤口,且一直不会愈合,可能是糖尿病的迹象。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患者由于体内的血糖水平过高,使血管发生病变并堵塞,从而导致血液无法到达脚部。因此,脚部会由于缺少有凝血功能的血小板,导致伤口总也不能愈合。

2、趾甲下有微小红线:小心心脏衰竭

如果脚指甲下面出现红线,可能是裂片出血的情况,也就是脚指甲下的毛细血管破裂。这与心内膜炎或者心脏内层的感染有关系,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脏衰竭。因此,如果你发现脚趾甲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毫无原因地出现了红线,一定要及时就医。

3、脚部总是干裂、掉皮:小心甲状腺疾病

当体内的甲状腺出现异常的时候,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激素主要是用来调节血压、骨骼和神经系统发育、控制代谢等。一旦甲状腺出问题,就会让皮肤非常干燥。尤其是脚部,常常会出现干裂的症状,这种情况即使是涂润肤露也无济于事。

4、脚趾甲变大:小心肺癌或心脏病

当你出现杵状指的时候不要大意,这很可能是肺癌或心脏病的迹象。出现杵状指的脚趾会变得又圆又宽,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流向脚趾尖的血流量增加的缘故。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肺癌或者心脏病会使血管的阻力发生变化。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