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肝片糖尿病可以吃吗(有糖尿病的人可以吃护肝片吗)
护肝片能不能缓解脂肪肝?90%的人都错了
“脂肪肝其实是全身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局部表现而已,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等这些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疾病,在一开始可能只是先表现出脂肪肝。”高杰提醒,脂肪肝是个“报警器”,提示身体的代谢出了问题。因此,患者如果长时间有疲劳乏力、肝区不适或隐痛、对油腻食物食欲降低、消瘦、腹胀等症状,应意识到这是一种肝脏警报,应及早去医院诊治。
高杰表示,肝脏代谢出了问题,不只是转氨酶升高,甘油三酯、胆固醇等物质也会相应升高,这些元素在血管壁上的沉积,会导致相应的器官部位出现问题。高杰强调,绝大多数的脂肪肝患者并不是单纯性的脂肪肝病,还有很多“难兄难弟”,如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眼底疾病等。“现在很流行的护肝片,周围也有很多朋友吃,护肝片能缓解脂肪肝吗?”面对记者的提问,高杰的回答很直接,帮助不大。他说,控制缓解脂肪肝,最安全有效的办法就是调整饮食结构,加强锻炼。通过服用护肝片虽能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但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并不大,不能够治愈脂肪肝。若引起转氨酶升高的病因没有去除,一旦停药,转氨酶就会反弹。
有数据统计,糖尿病患者中30%可伴有脂肪肝,而脂肪肝的患者中,糖耐量异常者(空腹血糖偏高,但不能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可占据20%。同时,脂肪肝患者伴有血脂异常者约占45%,如患者基础病有高血压,则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心梗或者脑梗)的风险大大增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吃“护肝片”可以护肝?7个肝脏谣言,一次性说清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是唯一能再生的器官,也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肝脏呈棕红色,大致呈三角形,由两个叶组成。肝病的种类繁多,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等。
肝脏的主要功能有:产生胆汁、胆红素的吸收和代谢、支持凝血过程、脂肪代谢、储存糖原、储存维生素和矿物质、蛋白质代谢、过滤血液、免疫功能、产生白蛋白等。
肝脏如此重要,对于它的流言却层出不穷,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肝功能正常代表肝脏正常?
在常规的体检中都包括肝功能的检查,其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是两个主要指标。而很多人认为只要肝功能检查正常,就说明肝脏肯定是健康的,可以排除肝脏的问题了。但肝功能化验正常只能说明化验指标是正常的,很多肝病早期患者的肝功能检查不会显示出任何问题。
肝脏具备极为强大的代偿功能,只要剩下1/3正常肝脏细胞,也还是可以正常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其实这时的肝脏已经出了问题,如肝癌早期或中期,只有癌细胞周围的肝组织会受到压迫或侵犯,以及早期的肝硬化,肝功能里面的转氨酶也可能只是出现轻度升高,甚至还可能是正常的。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硬化、肝癌的最直接原因。因此,对于慢性肝炎感染人群、有肝癌家族史人群、肥胖者、糖尿病、酗酒等人群,尤其是年龄大于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因此建议定期进行肝脏疾病的筛查,除了肝功能,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性做如下检查项目:
主要有影像学检查(B超、必要时完善腹部增强CT/磁共振),抽血查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肝炎病毒定量检测等。
真相:肝功能正常不代表肝脏完全正常。常规肝功能检查只能间接反映肝脏功能状态,它只是临床医生判断疾病的辅助检查手段之一,对于肝脏的完整情况,仍需配合影像学等其它检查进一步诊断。
预防肝脏问题,只要吃“护肝片”就可以了?
护肝片一度成为加班、熬夜、喝酒人士的常备品,成为了一种被大众追捧的保健食品。现代人多是因为酒精、肥胖等导致肝脏出现的问题,正确的护肝方法首先是减少损伤肝脏的不良生活习惯,如不要酗酒,不要熬夜,少坐多动。
对于已经有肝脏问题的人群,如因肥胖、饮酒、病毒感染等引发的肝脏问题,应该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对因治疗。若病因没有去除,停药以后转氨酶也容易反跳。
“护肝片”保肝降酶的作用有限,不论哪种“护肝片”,都不会对抗熬夜、喝酒等带来的损伤。千万不要期望依靠保健品来预防、治疗肝病,有时错误服用保健品还可能加重病情。
真相:靠“护肝片”来“护肝”并不可取。建议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疾病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有着良好生活习惯的健康年轻人,更加没必要服用护肝保健品。
肝血管瘤会演变为肝癌?
很多人都是在体检时做B超被发现患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患者多无明显不适症状。其主要是由于胚胎发育中血管发育异常所致,多数生长缓慢,只有少数会突然增长,随之出现肝区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肝癌是恶性肿瘤,发病迅速,如果不及时诊断治疗,从出现症状一年内就可以出现生命危险,而肝血管瘤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病程长,症状不明显。
真相:肝血管瘤不会演变为肝癌,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肝血管瘤是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是我国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
得了肝癌一定会疼痛?
肝癌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当肝癌病灶逐渐增大、增多,牵拉肝包膜,容易造成肝区的疼痛,通常呈持续性的胀痛、钝痛。肿瘤侵犯了膈肌,还可能导致右肩背部的放射痛。晚期肝癌破裂出血,会出现剧烈的腹痛并伴有血压下降及贫血。
但如果肿瘤长在肝的中心位置,离肝脏的表面比较远,就算肿瘤比较大,患者也不一定有太多疼痛的感觉。而肿瘤生长的位置如果靠近肝脏的表面,那么就算肿瘤很小它也会很痛。
真相:患肝癌并不等同于一定会有疼痛。疼痛和肿瘤生长的位置和侵蚀能力密切相关。
肥胖人群才会得脂肪肝?
腹部B超检查是早期诊断脂肪肝的首选方法,脂肪肝是肝脏的脂肪代谢出问题后,导致脂肪在肝脏聚积的情况。
脂肪肝分两种,一种是酒精性的脂肪肝,也叫酒精肝;另一种是非酒精性的脂肪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脂肪肝。脂肪肝的病因除了肥胖因素,和饮酒、高脂饮食、油炸食品和零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也密切相关。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人群,本身代谢存在问题的人群也容易“中招”。
由于过度减肥或厌食而引起的长期饥饿的患者也会患上脂肪肝。体型偏瘦的患者很多实际存在“隐匿性肥胖”,即内脏脂肪囤积。和患者饮食习惯,如高果糖、高脂饮食,PNPLA3基因多态性、胰岛素抵抗、肠道菌群紊乱、内脏和异位肥胖有关系。
真相:不良饮食结构是脂肪肝的重要元凶,但脂肪肝不是胖人的“专利”,瘦人也可能得。防治脂肪肝要改善生活方式,简单地说就是要“管住嘴、迈开腿”,还要针对病因治疗。
喝酒脸红的人不伤肝?
酒精在肝脏的分解代谢主要依靠两种酶——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酒精吸收后会进入血液,大部分进入肝脏,因此,肝脏会分解绝大部分酒精。
酒精的分解代谢过程包括两步:
第一步:酒精(主要是乙醇)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被转化为乙醛;
第二步: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被转化为乙酸,最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喝酒脸红的人缺乏乙醛脱氢酶,导致酒精分解的第二步就出现异常了。乙醛长时间存留体内,不能很好代谢,进而对机体产生损害,就会刺激血管扩张,导致脸色及身体其它部位皮肤发红,心跳加快、恶心等醉酒症状。
真相:喝酒脸红的人会更加伤肝。喝酒易脸红的人是因为缺乏解酒的乙醛脱氢酶,饮酒后面色的改变,并不能准确地判断酒量大小,并不表明肝脏对酒精的耐受度。若长期酗酒,患肝癌的风险远远高于正常人。而且饮酒有害健康,甭管脸红脸白,咱都少喝,最好不喝。
甲胎蛋白升高就一定是肝癌吗?
甲胎蛋白(AFP)是肝癌的重要指标,但不是所有的AFP升高都是肝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每一项化验指标对不同的个体都有不同的临床意义。AFP升高可见于下列情况:
1、肝脏炎症活动
肝脏活动性炎症过程中,可出现血清AFP升高,一般不超过400ng/ml。其升高与肝细胞坏死和再生程度有关,肝功能好转后AFP可逐渐恢复正常。
2、肝癌
约70%~80%的原发性肝癌(肝胆管细胞癌除外)患者可出现AFP升高,若AFP>200ng/ml超过8周,或者AFP>400ng/ml持续4周以上,则考虑原发性肝癌可能性大。
3、孕期
AFP由卵黄囊和胎肝产生,在孕期第3~5月时浓度最高,但一般不超过200ng/ml,产后3周内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4、畸胎瘤
因生殖细胞的异常发育,也可出现血清AFP升高。
真相:甲胎蛋白升高≠肝癌,甲胎蛋白阴性≠没有肝癌。
作者:副主任医师、注册营养师胡忠东
审核: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主任研究员唐芹
【药师说药】含“糖”药物,糖尿病病人究竟能不能用?
随着人们对口服药物的口感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甜味剂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药用辅料,用于掩盖药物的咸、涩和苦味。从普通的糖衣片、含片、咀嚼片、泡腾片、糖浆剂、口服液到中药颗粒剂等制剂均添加有甜味剂。
面对这些有甜味的药物,不少糖尿病病人会担心,我们能不能服用?跟着药师一起来看一看吧。
为了解决这一困惑,首先让我们先学会识别药用辅料甜味剂。我国在1988年前仅有蔗糖、糖精等几种甜味剂可用于医药制剂。但由于蔗糖很容易吸湿,在高温高湿地区加糖制剂时有发生霉变现象,因此,卫生部一直要求制药企业降低蔗糖在制剂尤其是中药制剂的用量,同时开发更安全可靠的甜味剂产品。
从2000年以来,我国已批准包括甜菊素(又称甜菊糖)、阿司帕坦(又称阿斯巴甜)、木糖醇、甜蜜素和高果糖桨等甜味剂正式用于医药制剂。目前,2015版中国药典收录的甜味剂大约有15种,例如三氯蔗糖、阿司帕坦、甜菊素、D-木糖、木糖醇、果糖、蔗糖、麦芽糖等[1]。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几种常见药用甜味剂和一些相关含有甜味剂的药物。
天然甜味剂
蔗糖,是我们熟知的一种天然甜味剂,由甘蔗和甜菜加工而成,它在体内可以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引起血糖升高,因此对于糖尿病人生活中需要严格控制蔗糖的摄入。蔗糖作为甜味剂被广泛用于药物中。
✔一些中成药常被制成糖衣片,它们表面包有一层糖衣用于掩盖中药的不良气味,如护肝片、黄连素片等。
✔急支糖浆、强力枇杷露等常见的糖浆剂,这类糖浆剂对于糖尿病人需要慎用甚至禁用。
✔中成药中的颗粒剂如小柴胡颗粒、感冒灵颗粒等,口服液如蓝芩口服液、羧甲司坦口服溶液等,保护胃黏膜的硫糖铝口服混悬液、磷酸铝凝胶等诸多药物均以蔗糖作为甜味剂。
在使用以上药物的时候,糖尿病患者需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关注药用辅料和用药注意事项。某些药物说明书中明确指出糖尿病患者禁用,大多数含糖药物说明书则指出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那么要如何使用呢?
对于糖衣片,在常规服用剂量下摄入蔗糖量很有限,对血糖影响并不会很大,但对于糖浆剂、口服液等含糖量相对较高的药物不要过量服用。参照说明书使用,如磷酸铝凝胶说明书注意事项中有指出“每袋磷酸铝凝胶含蔗糖2.7克,糖尿病患者使用本品时,不超过1袋”。服用了药物之后注意监测血糖。研究表明蔗糖引起的血糖升幅并不比相同能量的淀粉引起的升幅更高,所以在服用了含蔗糖量较高的药物时,可以考虑降低碳水化合物(主食如米饭、面条等)、脂肪等其他营养素的摄入量,避免过多能量的摄入[2]。
木糖醇为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剂,在体内的代谢无需胰岛素的参与,对血糖不产生影响,此特点是木糖醇适用于糖尿病人的基础[3]。但口服木糖醇大于40-50克/天时,容易导致腹胀、恶心、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所以不能超量使用[4]。
甜菊素,从巴西甜叶菊的叶子里提取的一种天然甜味剂,甜度相当于蔗糖的200-300倍,热量远低于蔗糖。目前的研究认为甜菊素有抗糖尿病、降血压、抗菌抗病毒、抗炎等药理作用,是一种公认安全的甜味剂[5]。南方医院自产制剂咽炎饮中就使用了甜菊素作为甜味剂。
合成甜味剂
三氯蔗糖是以蔗糖为原料经氯代而制得的一种非营养型高倍甜味剂,其甜度可达蔗糖的400-500倍,具有甜味高、性质稳定、无热量和安全性高等优点。
阿司帕坦,又称阿斯巴甜,它的甜度是蔗糖的180倍,比蔗糖含有更少的热量,因此被广泛的作为蔗糖的替代品。由于阿斯巴甜在人体胃肠道酶作用下可分解为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所以不适用于苯丙酮酸尿患者,并要求在标签上注明警示。常见药物如肺力咳合剂说明书注意事项中有指出“苯丙酮酸症患者不宜使用”。
以上两种甜味剂均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非营养性甜味剂,在低于日容许摄入量(每人每天每公斤使用毫克量:三氯蔗糖:0-15mg,阿斯巴甜:0-40mg)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使用这些甜味剂是安全的,但目前仍无足够证据支持合成甜味剂可减少糖或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2,6]。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第四部),2015版
[2]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3)[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7(2):73-88.
[3] Wolnerhanssen BK, Cajacob L, Keller N, Doody A, Rehfeld JF, Drewe J, et al. Gut hormone secretion, gastric emptying, and glycemic responses to erythritol and xylitol in lean and obese subjects.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2016;310(11):E1053-61.
[4] Storey D, Lee A, Bornet F, Brouns F. Gastrointestinal tolerance of erythritol and xylitol ingested in a liquid.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07;61(3):349-54.
[5] Momtazi-Borojeni AA, Esmaeili SA, Abdollahi E, Sahebkar A. A Review on the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of Steviol Glycosides Extracted from Stevia rebaudiana. 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 2017;23(11):1616-22.
[6] 胡国华,马正智.我国功能性高倍甜味剂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8(S1):68-71 130.
南方医院药学门诊出诊专家由南方医院5位临床药师组成,旨在为患者提供专业的用药教育和指导。
出诊地点:门诊大楼1楼,门诊药房旁。
收费标准:
主任药师:30元/次,副主任药师:20元/次,主管药师:10元/次(具体根据当日出诊药师收费)
挂号方式:
1. 咨询室挂号:诊疗卡预存钱,读卡挂号
2. 挂号机挂号:大厅挂号机自主挂号:专科门诊→药学门诊
3. 窗口挂号以及电话预约挂号020-61641888
投稿看这里
欢迎各医疗机构药学人员以个人的名义或集体(医院、科室)的名义投稿。
来稿方式:稿件发至邮箱pharma_jiali@163.com;
联系电话:李佳 137-1103-0785
稿件请务必署名:作者或单位名称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以便及时沟通。
本文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赵然然 责编:陈广泰
猜你喜欢
【重磅】未来已来!广东首批22家互联网医院上线!看病足不出户超方便!
【提醒】男子竟同时患3种癌症!只因30年来他每天都做的这件事......
【燃爆】正式开抢!350坐席30秒抢光!场面太惨烈了
↙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全省卫生健康系统网站微信建设培训班主页报名
点个“在看”,提醒身边的糖尿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