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补液盐糖尿病(口服补液盐糖尿病人一次喝多少)
孩子腹泻怎么办?注意2点很关键,缓解它没问题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宝,若是孩子腹泻拉肚子的话,父母都会很着急很担心,想着赶紧帮孩子治疗。治疗方面,都知道应该用口服补液盐,但是担心孩子太小,药物对孩子不好,就打算用糖盐水来代替,那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吗? 什么是腹泻呢 腹泻,也就是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 经常腹泻有什么危害 腹泻会带走体内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容易引起脱水;且脱水进展快,严重时会出现昏迷、休克,危及生命。腹泻也是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反复腹泻会引起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又会加重腹泻、延长病程。可见腹泻对儿童智力发育和健康有重大影响。
正确预防、治疗应该怎么做 因而,出现腹泻就要及时治疗,特别是要及时预防和治疗脱水。 1. 预防脱水 WHO指出,仅仅使用口服补液盐Ⅲ就能够治疗90%以上的急性腹泻。 相较于口服补液盐I、II,口服补液盐Ⅲ既可以快速补液,预防和治疗腹泻引起的轻、中度脱水,又可以补充丢失的电解质钠离子、钾离子、氯化物等,还可以减少腹泻次数、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并且口感好,安全性高,没有高钠血症的风险,新生儿也可以服用。 2. 抗菌药物 目前绝大部分腹泻均由病毒引起,因此无需使用抗生素,使用口服补液盐就能规避主要的风险-脱水。只有出现严重细菌感染时(便血,腹痛,高热)才使用抗生素。
温馨提示:勿擅自换糖盐水代替补液 若在治疗腹泻时,有些家长为了方便,会使用糖盐水来代替口服补液盐,这样的话是有风险的,非紧急情况下一般不建议。 口服补液盐的各种成分及含量是经过精确计算和配比的,在家自制时往往对各种成分的比例不好掌握,操作不当甚至可能导致腹泻和脱水加重。而且自制的糖盐水或米汤加盐一般不含钾,或钾含量很低,也不含枸橼酸盐,无法有效补钾和纠正酸中毒。 所以,不是紧急情况的话,是不建议用糖盐水来代替口服补液盐的。 看到这里,相信各位爸爸妈妈都知道,在治疗腹泻的时候,除非是紧急特殊情况,否则是不建议用糖盐水来代替口服补液盐的,正确的做法是及时服用口服补液盐Ⅲ,来预防和治疗腹泻脱水。 腹泻、备孕、湿气重、肾虚、减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肝病、皮肤病等等,怎么调理最有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黑正业)
口服补液盐:Ⅰ、Ⅱ、Ⅲ有区别
李晓晔,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药剂科
医研部医学科普中心 编辑
腹泻,俗称"拉肚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
腹泻是指粪便水分及大便次数异常增加,通常指排便次数增多(>3次/日),粪便量增加(>200 g/日),粪便不成形,粪质稀薄(含水量>85%),有时便中脂肪增多,带有不消化食物,或含有黏液、脓血等。
引起腹泻的原因比较多
(1) 感染: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例如:霍乱弧菌、轮状病毒、蓝氏贾第鞭毛虫(贾第虫)等引起的腹泻。
(2) 中毒:如食物中毒,进食了未煮熟的豆角,毒蘑菇之类。
(3) 药物:如治疗糖尿病的双胍类降糖药物二甲双胍。
(4) 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等。
腹泻对机体造成的最直接的威胁就是脱水。腹泻期间,水分和电解质(钠、氯化物、钾和碳酸盐)通过水样粪便、呕吐、汗液、尿液和呼吸而流失。如不弥补,即会发生脱水,并且水和电解质缺乏会不断发展。所以治疗任何形式的腹泻首先就是补液,以保证机体不脱水。公认推荐首选的补液方式是口服补液治疗,目前循证医学的证据显示口服补液治疗是急性感染性腹泻有效及性价比高的治疗方法。但对于严重腹泻的患者可能需要直接给予静脉输液。
口服补液盐的种类
口服补液盐Ⅰ、口服补液盐Ⅱ、口服补液盐Ⅲ。这个"Ⅰ、Ⅱ、Ⅲ"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为此,笔者也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口服补液盐(ORS)预防和治疗腹泻脱水是通过小肠粘膜细胞刷状缘的葡萄糖-钠偶联转运机制来促进水和电解质吸收的。
口服补液盐包含3种主要成分
(1) 电解质:氯化钠和氯化钾。
(2) 用于纠正或预防代谢性酸中毒的盐类,例如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钠。
(3) 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体液和电解质吸收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
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口服补液盐配方,其成分是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和无水葡萄糖20克,加水至1000 毫升后饮用。1985年,WHO将配方做出调整,用2.9克的枸橼酸钠取代了2.5克的碳酸氢钠,其余成分含量不变。此后,又通过近二十年的研究,WHO 公布了改良后的配方为:氯化钠2.6克、氯化钾1.5克、枸橼酸钠2.9克、无水葡萄糖13.5 克,加水至1000 毫升后饮用。
口服补液盐Ⅱ、Ⅲ的配方使用枸橼酸钠代替了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易变质,味道苦涩,而枸橼酸钠不易潮解,性质稳定,味酸甜,便于儿童患者服用。
为什么口服补液盐Ⅰ中的葡萄糖(含1分子结晶水)之后改用为无水葡萄糖?
有文献报道,其实,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原处方中,都是规定用无水葡萄糖的。但因我国药典(1990年版及以前各版)收载的葡萄糖含一分子结晶水,所以在《中国医院制剂规范》第一、二版中,原口服补液盐配方中的无水葡萄糖改为葡萄糖(含1分子结晶水),用量按比例增加。另有试验证实,无水葡萄糖的稳定性也较葡萄糖(含1分子结晶水)更好。我们会看到口服补液盐Ⅰ中分为大包与小包,这就是考虑到葡萄糖(含1分子结晶水)的稳定性差,与碳酸氢钠共存时,葡萄糖易变色而影响质量,故在生产时,取葡萄糖、氯化钠分装于大包内,另取氯化钾、碳酸氢钠分装于小包内。
口服补液盐Ⅲ中降低了氯化钠和无水葡萄糖的比例,从而降低了电解质渗透压及总渗透压,是低渗配方。世界卫生组织(WHO)最初规定的标准口服补液盐的浓度虽然安全有效,但它不能够降低血容,不能够缩减腹泻的容积和持续时间,也不利于减少排便量与次数。低渗口服补液盐在预防和治疗腹泻脱水上与原方案同样有效,但因渗透压更低,可避免肠液渗透压增加而加重的渗透性腹泻,促使内生小肠分泌液重吸收,减少腹泻次数,降低腹泻便量和呕吐的发生,更有利于临床使用,尤其适用于儿童急性、非霍乱腹泻的液体补充。有研究显示,与原配方比较,低渗口服补液配方使静脉补液的需求减少。WHO的前两种配方均基于霍乱患者肠道丢失电解质较多的特点而制定的,而对于非霍乱患者,肠道丢失电解质少于霍乱患者。而目前多数患者腹泻的病因并不是霍乱,故低渗配方更为合适。
最后需要强调一点,口服补液的渗透压是影响水和电解质吸收的关键因素。所以,口服补液盐只应当用水并根据说明书中的指定容积重新配制后使用。不要加入白糖等其他配料,以免改变溶液的渗透压,影响药效。
“药”知道!儿童“腹泻神器”口服补液盐Ⅲ,你真的用对了吗?
#常德头条##桃源县中医医院#
每年 6~8 月、10~12 月是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两个发病高峰期。
桃源县中医医院专家表示,腹泻的主要危害是脱水,脱水是腹泻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儿童,对水需求量大,细胞外液水平不够稳定,容易出现脱水,一旦出现脱水,就会造成水和电解质的大量丢失,有的会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所以国内外指南均指出:腹泻治疗的首要原则是预防和治疗脱水,要求一开始就使用口服补液盐III进行补液治疗,口服补液盐III有利于将水及电解质转运至血液循环,能快速纠正机体脱水状态,同时可以减少粪便量、腹泻次数和腹泻持续时间,提高腹泻治疗效果,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是一种治疗腹泻的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一、口服补液盐Ⅲ如何配置?口服补液盐Ⅲ配置步骤如下:
1. 观察随药品配送的口杯上的刻度,并一次性加入250ml温开水;
2. 一次性加入一整包口服补液盐Ⅲ;
3. 搅拌使之彻底溶解,按需分次服用。
二、每次腹泻后应该补充多少?情况1:无脱水症状
从患儿腹泻开始,就给予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给予口服补液盐,在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
①<6个月者:每次50ml;
②6个月--2岁者:每次100ml;
③2--10岁者:每次150ml;
④10岁以上的患者随意,直至腹泻停止。
情况2:轻中度脱水
轻中度脱水表现:口唇干、烦渴、排尿减少、精神萎靡、哭时少泪或无泪、眼眶凹陷等。
剂量(ml)=体重(kg)×50ml/kg,4 小时内服完。
如果 4 小时后脱水得到纠正,再按“情况1”预防脱水的量服用,直至腹泻停止。
例:18 个月的腹泻患儿,体重 10kg,有轻度脱水,则使用剂量为10 kg×50ml/kg = 500ml(即 2 袋),即4小时内喂完 500ml,如果此后脱水已得到纠正,再按“情况1”无脱水症状的剂量来补充,即每次稀便后服用 100ml,直到腹泻停止。
情况3:重度脱水
重度脱水表现:淡漠、昏迷、不喝水、眼窝深陷等。
重度脱水的患者需立即送往医院急诊治疗,首先采取静脉补液,待重度脱水得到纠正后,可改用口服补液盐III,直到腹泻停止。
三、患儿喝不完要求的剂量怎么办?为预防脱水,确保疗效,从患儿腹泻开始就要足剂量地给患儿喂服,但常常有家长反映,较小的宝宝依从性不太好,不能一次性喝够所需剂量。
我们建议家长在喂服时用勺子、滴管或小杯子少量多次地喂,每隔 3~5 分钟喂一次,每次喂 10~20 ml,直到喂够所需剂量。如果患儿出现呕吐,则可以停 5~10 分钟后再慢慢喂。
四、幼患儿一次喝不了那么多,能不能半袋口服补液盐Ⅲ兑125ml的水因为口服补液盐Ⅲ是复方制剂,加入250ml温开水配置成总渗透压为245mOsm/L的溶液,这样的低渗配方,更适合儿童预防脱水和轻中度脱水的液体补充。
这种精确配方如果家长只是靠“目测”来分出半袋,必定会影响最终配置液的浓度及渗透压,进而影响补液效果。所以正确做法是一袋口服补液盐Ⅲ整袋冲入250ml温开水中,分次服用。
五、口服补液盐Ⅲ放置后凉了,能不能直接加入热水?在温度一定时,稀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那么在口服补液盐Ⅲ直接加入热水,会使口服补液盐浓度变低,这样会导致溶液渗透压变得更低,同时电解质的量不可控,影响补液效果。
所以我们建议家长可以像热牛奶那样,将盛放口服补液盐的杯子隔水水浴温热即可。
六、一次配好250ml,喝不完的时候能不能留到明天喝?配置好的口服补液盐 Ⅲ 不建议长时间保存,未用完的口服补液盐溶液应贮藏于冰箱,24 小时后应丢弃。
因为环境、唾液、食物都会导致口服补液盐Ⅲ被污染甚至滋生细菌发生变质,我们建议服用口服补液盐的时候可以从配置好的大杯中转入小杯服用,避免污染,放置口服补液盐的杯子建议加盖后放入冰箱保存。
七、能不能混合牛奶、果汁一起喝?因为牛奶、果汁里也含有盐、糖、钾等成分,使用这些饮料配置口服补液盐,会使电解质的量发生改变,影响补液效果,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使用牛奶、果汁配置口服补液盐,长时间放置更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所以不建议加入牛奶、果汁中服用。
八、服用口服补液盐的同时,还需不需要喝白开水?根据《儿科学》(第八版),小儿每日需水量如下表:
那么口服补液盐的使用量是不能满足儿童的日常需水量的,所以建议在儿童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除服用口服补液盐外,正常饮食。
九、什么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失败?1.持续、频繁、大量腹泻:>10~20 ml/kg/h;
2.因患儿不配合或有呕吐情况,导致口服补液盐服用量不足;
3.频繁、严重呕吐,患儿出现脱水体征,如:烦躁、易激惹、口唇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此时需要及时送医院。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桃源县中医医院 药剂科 于意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