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1型糖尿病餐前血糖(1型糖尿病餐前血糖老高怎么办)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餐前血糖低?多半是糖尿病的前兆,尤其是3大高危人群要检查

一到夏天,很多年轻夫妇都想着减肥,一起生活之后大吃大喝习惯了,可到了穿衣服少的时候,就万分的痛苦,身上的赘肉就显现无遗。于是,给自己制定了各种减肥计划。

没有想到的是,吃得少了反而出现了低血糖的反应。一部分的人还出现了吃饭前血糖低,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很少人能够想到是糖尿病前兆,其实这种现象还会出现在糖尿病的人群身上,虽然跟先天的一型糖尿病患者相比,二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多尿、多饮、吃得多的情况很少,但不能忽视的就是餐前出现低血糖的反应。

对于一个健康的人群来说,在餐前一般都不会出现低血糖的反应,只有在吃饭之后,尤其是在进食半个小时候后的时间,血糖会稍微高一点,但过了1个小时到2个小时的时间,血糖就会稳定了。

如果你在餐前就出现了低血糖的反应,经常性的有饥饿感、手足颤抖、心慌、频繁的出冷汗、乏力,很可能是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所导致的反应,多是早期的糖尿病症状,尤其是以下这几类人要特别注意:

在多项的研究上都发现,肥胖的人跟体重正常的人相比,罹患二型糖尿病的概率会增加。这类人群往往吃的食物比较多,管住嘴的能量非常差,让体内的代谢紊乱,产生腹部的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的发生危险。

反之,合理的控制饮食,对大家的要求不多,每天有规律的吃饭,多吃多种类的食物,清淡饮食,既可以帮助我们身体控制体重,还是预防慢性疾病的好办法。

所以,已经超重的人如果你在餐前出现了低血糖反应,就更要注意了,及时的监测自己的血糖,控制体重,降低糖尿病的发生危险。

如果你近期血脂紊乱,或者是已经有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疾病,都要注意自己的血糖水平,体内的血脂跟机体分泌胰岛素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这类人群往往还有发生肥胖的危险,要当心餐前的低血糖。

高尿酸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在这种情况下,也很可能会兼并糖尿病。在这种病症下,更要注意甜饮料、脂肪高等食物,都可能让胰岛素出现抵抗作用,让餐前的血糖水平变低,诱发低血糖,变成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空腹血糖正常上限是6.1,但是大于5.5时,就要积极预防糖尿病了

医院里的体检中心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体检,很多人在体检之前担心血糖超标,会刻意的过几天“苦行僧”式的生活,甚至体检前一天的晚餐都不会吃。等看到自己的空腹血糖低于6.1mmol/L,显示正常时,就会长出一口气,然后继续酒肉穿肠的生活。

空腹血糖的正常值在3.89~6.1mmol/L之间,但是当空腹血糖大于5.5mmol/L时,就意味着可能进入了糖尿病前期。高血糖对身体的损伤并不是等到确诊糖尿病后才开始,而是在前期的时候损害就发生了。所以对糖尿病的预防,需要开始得更早。

一、可以预防的糖尿病

糖尿病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是因为基因缺陷,导致了胰岛功能丧失,无法预防。而2型糖尿病,可以看作是“吃出来的疾病”。有人可能会说2型糖尿病也与基因相关,是遗传性的疾病。这个说法并不正确,2型糖尿病有遗传倾向性,但不是遗传病,并不是每个2型糖尿病人的后代都会发病。

对于有潜在2型糖尿病的人来说,饮食的不加节制,缺乏有效的运动,会使身体的代谢更早发生紊乱,导致糖尿病提前发生。但是如果可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保持代谢正常,阻止糖尿病的发生。

二、什么时候开始预防糖尿病

通过对中国人口结构的估算,中国患有糖尿病的人口约为1.2亿,在老年人口中,每3~4个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而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口约为4~5亿。如果不加以干预,这些糖尿病的“预备队”在将来都会成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其中80%会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余20%则会死于肾功能衰竭和各种严重感染性疾病。

美国糖尿病协会把空腹血糖大于5.5mmol/L,糖化血红蛋白大于5.6%定为糖尿病前期。在这个时候,高血糖所致的微循环损伤已经发生了。而很多人会等空腹血糖超过6.1mmol/L时才会去干预,这个时候就已经迟了。

三、有3种情况的人也要提前预防

1、餐后血糖异常:很多人只关心空腹血糖,实际上餐后血糖的变化更能反映出胰岛功能的情况。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应当小于7.8mmol/L,但大多数人都在5~7mmol/L之间。超过7mmol/L的人就要对自己的饮食和生活进行干预了。

2、发生过应激高血糖:平时血糖正常,但是如果受到外伤、感染、手术或其他疾病影响时血糖大幅升高,意味着胰岛的应急分泌功能受损,以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大幅升高。

3、发生过妊娠高血糖:对于女性而言,如果在孕期发生过高血糖或是糖尿病的情况,虽然在产后会恢复正常,但也意味着以后有高概率(可能性超过70%)发生糖尿病,也要及早对糖尿病进行预防。

四、预防糖尿病要怎么做

1、管住嘴:饮食中摄入过多的热量,会积累成身体中的脂肪。这是造成胰岛细胞功能减退,组织细胞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2型糖尿病主要的原因。所以坚持每餐七八分饱,少吃甜食,少吃油脂性大的食物,控制每天食物的总热量,保持健康的体重尤为重要。

2、迈开腿:坚持每天运动,一定是能让自己出汗的运动才有效预防糖尿病。比如说快步走、慢跑、骑车等运动都可以,每次连续运动不能少于30分钟。运动后只能补水,如果天热出汗太多,还要补充盐分,但尽量不要吃东西。运动是减少胰岛素抵抗最有效的方法。

3、睡好觉:熬夜、作息不规律是诱发糖尿病的因素,睡觉时把手机放远一点,保证每天足够的睡眠,不熬夜,是保证好身体的前提。

4、开怀笑:长期处于焦虑、忧郁、紧张的情绪中,会使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引起内分泌紊乱,引起高血糖。所以锻炼自己的抗压能力,培养自己的乐观性格,也可以产生预防糖尿病的效果。

糖尿病对身体的损伤,在确诊糖尿病之前就已经开始了。预防糖尿病不要等空腹血糖到达6.1mmol/L的上限,而要在超过5.5mmol/L时就要开始积极预防,才能有效避免糖尿病对身体的伤害。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识。

给“糖友”们划重点→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约有5.37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2021年全世界因为糖尿病产生的医疗费用支出约9660亿美元。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则高达10.9%,每10个人中就有一位“糖友”。

对于“糖友们”来说最怕的就是血糖忽高忽低,这种血糖的异常波动也是上述并发症最主要的原因,每天合理服用降糖药物则是稳定血糖最重要的手段。但是降糖药物种类繁多,针对不同的病情,服药的时间和注意事项也不同,一不留神吃错了药就会出现血糖波动,甚至会面临诸如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的危险。不同种类的降糖药都是怎么降血糖的呢?服用这些药又有哪些讲究?

双胍类降糖药:这种类型的降糖药是市面上最常见的降糖药,也是2型糖尿病的首选用药。

剂型分类:普通剂、缓释剂和肠溶片。

划重点:“二甲双胍片”“二甲双胍缓释片”容易引起胃肠道的不适,需要在餐中或餐后服用。如果“糖友们”选择的是“二甲双胍肠溶片”,记得这种剂型需要在餐前服用。

α-糖苷酶抑制剂:代表药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这种药物是延缓肠胃对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划重点:必须和第一口饭一起嚼碎服用才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

促泌剂:包括磺酰脲类和格列奈类两大类,一般来说药品名字中有“格列奈”或者“格列”字眼

划重点:这种药物主要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帮助降低血糖,这种药物可以联合其他任何作用机制的降糖药,但是切记千万不可以两种促泌剂同时使用。但是,这类药物对于一些胰岛功能已经受损的患者,不太适用。

DPP-4抑制剂:名字中有“XX列汀”

划重点:这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但是对于服用条件没有那么苛刻,餐前餐后都能吃。

SGLT-2抑制剂:代表药物有“达格列净”“恩格列净”

划重点:主要通过促进尿糖排泄来稳定血糖,还有心、肾保护作用。而且每天只需要服用一次,餐前或餐后都可以。

GLP-1类似物:代表药物有“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度拉糖肽”

划重点:这类药物需要皮下注射。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消化不良、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和剂量大小有关系,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胰岛素类降糖药:适用于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以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划重点:可以快速缓解患者高糖毒性,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对于广大糖友来说,除了好好吃药外,还需要做到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和规范的血糖监测,才能更好地远离高血糖带来的严重后果。

转自:央视财经

来源: 黑龙江日报